短波车载发信双匝环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9201阅读:1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短波车载发信双匝环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中的天线领域,特别适合于车载使用。
现有的短波车载天线多是采用常规的天线技术,如用鞭状天线,或是该种天线的变形,现在在军用通信车上配用的三环天线,就是将鞭状天线降低高度后,再在其顶部用三环形的导体加载而构成的。这类天线的高仰角辐射性能很差。本专利采用的是电小天线技术,利用其中的环形磁振子,环面垂直于车顶配置,既可使天线高度降低,又可产生我们所要求的高仰角辐射。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车(具有车厢的汽车)移动的、具有高仰角辐射特性的新型短波车载天线。用以克服短波通信中的“静区”。提高300公里范围内(各种复杂地形)短波移动通信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详细内容(一)、外形结构是一个垂直放置于车厢顶上的两匝平行的长方形环(见

图1)。
天线导体为φ25×2的铝合金管,用玻璃钢板或玻璃钢管等绝缘材料支撑于基础框架上,框架再固定于车厢顶上。框架可用角铝制成,当车厢为非金属材料时,框架上应敷以铜网(网眼不大于100毫米×100毫米)或铝板,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导电地网(板),以提高天线系统的效率。如果不用基础框架,直接用绝缘材料把天线导体固定在车厢顶上,只要结构牢固而且有良好的导电地网也是可以的。
天线导体环的始端为馈电点与车厢绝缘,高频能量则由此处馈入,环的末端直接与地短路(即与车厢的金属体相接)再用一宽度不小于100毫米的铜带从环的末端沿着基础框架的表面(或车厢顶部表面),引向环的始端附近,与匹配电路或自动天调的地线相连。
(二)、技术原理1问题的提出在短波无线电通信中,由于电波传播规律的影响,在发射功率不很大(如数百瓦以下)的情况下,采用鞭状天线一类的天线工作时,在60~100多公里的距离上,是通信最为困难的地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线电静区”。要消除或减弱这种“静区”效应,采取增加发射机功率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不但增加了能源消耗、设备成本和电磁污染,而且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也不适于移动通信,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从改进天线方面着手。寻根究底,造成“静区”的根本原因还是天线的垂直面的辐射图形不合适,过去所采用的短波车载天线大都是直立的鞭状天线或该天线的变形,如现在普遍采用的三环天线就是由直立天线加顶变化而来的,这些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都是在接近地面的低仰角方向,高仰角辐射性能差,因而辐射的天波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落地点离发信点比较远,而天线辐射的地波,由于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功率不很大,传不多远,很快就被衰减掉了,因而就形成了地波达不到,天波又跨越过去了的“静区”,如果能设计出一种高仰角辐射的天线,使天波像喷泉一样,近于垂直地从电离层反射下来,那末在0~300公里的范围内就能收到天波了。也就能消除“静区”了。
我们知道,当双极天线的架设高度小于λ/4时,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具有高仰角辐射性能的天线(简称高射天线),但这种天线由于几何尺寸很大,只能用于固定台站(包括移动通信中的基地台),或是在运动过程中停止时临时架设使用,而不能安装在车上,解决不了短波移动通信问题,所以必须寻求新的、小型轻便、适于装车、便于运动的高射天线。
2.天线型式的选择我们经过分析和大量的测试摸索,并通过模型试验,选择了垂直环天线的方案。
在理想导电地面上空,架设高度为h的发射垂直环天线,运区的电场强度为E=j (120πI)/(λr) (2πA)/(λ) cosφcos( (2πhsin△cosφ)/(λ) )e-jar
式中h┈架设高度A┈环天线的环圈面积φ┈由环所在平面内算起的水平方位角△┈由地平面算起的垂直面仰角r┈距离λ┈波长α= (2π)/(λ)其方向性函数即为F(φ,△)= (A)/(λ2) cosφcos( (2πhsin△cosφ)/(λ) )当h相对于λ很小时,上式中含有h的余弦因子可近似等于1,即cos( (2πhsin△cosφ)/(λ) )≈1
这样,其方向性函数就近似地与仰角无关,而成为F(φ)= (A)/(λ2) cosφ也就是说,在理想导电的地面上,架设高度不高的垂直环天线,在垂直面上可认为是没有方向性的,其辐射强度并不随仰角的增高而减弱,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高射性能,环天线的尺寸可以做得比较小以利于装车。
环天线的辐射电阻是很小的,也就是说,它的辐射效率比较低,但我们可以在天线导体的材料、结构及环圈的匝数选择上以及环圈的接地系统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弥补。由于它的优良的高射性能,其综合效果,在300公里的近距离通信中将优于常用的直立型天线。
我们用电子计算机按反应积分方程的理论,用矩量法对车载双匝环天线的方向图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计算,对大地的非理想导电特性,采用修正反射系数的方法进行处理,将天线分段并将车体用网格逼近,共取抽样点147个,计算了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方向图,在2~15MHz的频段内每隔1MHz计算一次,计算结果表明,该天线为高射天线,由于车体影响和双匝环结构,在水平面内方向性不强,没有零点方向。模型试验也证实了这一情况。
计算的方向图见图3。
3环天线匝数的确定在垂直环天线的型式选定以后,我们又对匝数的确定进行了研究。
我们利用模型先后对比测试了车载单匝、双匝与4匝环天线,在环高度相同的条件下,以双匝环的相对增益最高。
环天线是个窄频带天线,工作时必须进行调谐,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应尽量采用低损耗的电容器来进行配谐,这样就要求天线的输入阻抗呈电感性,也就是说环天线导体的长度应小于λ/4。在车顶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低频端的效率,天线绕2匝,使天线导体长一点有好处,当频率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再将2匝变成1匝也很方便,匝数过多变化起来就比较复杂了,而且双匝环结构对称,简单稳固,所以我们确定用双匝。并在双匝中点设置一短路到地的开关,必要时可将双匝变成单匝。
4与发信机的连接根据我们测得的该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输入电阻曲线见图4(1),输入电抗曲线见图4(2)。当发信机不配自动天调时,在发信机输出与天线馈电点之间插入一个匹配电路,该匹配电路由开关分别选择3个固定的陶瓷电容从主馈线并接到地组成,容量分别为2.7pf,56pf和100pf,和发信机的末级调谐电路配合使用,实现天线与机器间的匹配。见图2。若发信机配有自动天调,则可将自动天调接入天线馈电点,不必使用匹配电路。
(三)、应用效果我们曾在60~120公里的距离上,用400瓦单边带通信车,用双匝环天线与原装的三环天线,分别与4米鞭状天线轮流发信进行对比,接收端用双极天线接收,在接收机的音频输出口接2307型电平记录仪记录输出电平,为了减少测试的随机误差,采取重复测试的方法,以获得大量的测试样品,取其统计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现将几次测试结果列表如下
(注相对增益是指相对于4米鞭状天线的增益。)由上表可明显看出,双匝环天线比原装的三环天线要好5dB以上。
我们还在24公里及125公里的距离上,用100瓦单边带电台使用该天线做过通话试验,效果也很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一)与常用的鞭状天线相比本天线高度低,结构稳固,便于运动,且可消除“无线电静区”。
(二)与现装备的车载三环天线相比本天线结构简单,无需升降,用料少,增益可提高5dB以上。
主要参数(一)工作频率 2-15MHz(二)额定功率 最大400瓦(三)相对增益 高于现装备的三环天线5dB以上(四)通信距离 主要用于300公里以内附图(一)图1短波车载发信双匝环天线外形结构示意图(单位毫米)(二)图2短波车载发信双匝环天线与发信机的连接(当发信机配有自动天调时,可不用匹配电路,天线则直接接自动天调)(三)图3短波车载发信双匝环天线方向图(地面土壤参数σ=0.005,εr=3)(1)f=3.0MHz(2)f=6.0MHz(3)f=9.0MHz(4)f=12.0MHz(5)f=15.0MHz(四)图4短波车载发信双匝环天线输入阻抗曲线(1)输入电阻曲线——双匝环天线--中间短路双匝环天线(2)输入电抗曲线——双匝环天线--中间短路双匝环天线
权利要求一种天线,特征是一个垂直放置于通信车车厢顶上的两匝平行的长方形环,在两匝环的中部有一开关,操纵开关可使该点接地而将两匝环变成单匝环,该环(双匝或单匝)即为天线,环的始端为馈电点,与地绝缘,高频能量则由此馈入,环的终端直接与地短路,并用一宽度不小于100毫米的铜带(或φ25×2铝合金管)把环的终端和始端馈电处的电缆馈线外导体的接地点连接起来;环导体为φ25×2的铝合金管,环的尺寸根据所装车辆的车厢大小不同可以有所变化,掌握的原则是在满足空间受限制(如天线最高点离地不得超过3.4米)的条件下,尽可能增大环的面积,但又要使环的总长不超过工作波长的1/4,当装于东风EQ240越野汽车底盘所改装的尖头方厢通信车上时,则环长为4000毫米,环高为400毫米,两环间距为1700毫米(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若装于北京-213吉普车上时,则环长为2300毫米,环高为600毫米,两环间距1150毫米,当车厢为非金属材料时,在天线下面的车厢表面应敷以铜网或铝板,以提高天线系统的效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车运动且具有高仰角辐射特性的新型短波车载天线。外形是一个环面垂直于车顶的两匝长方形环,天线导体为Φ25×2铝合金管,其方向特性已经理论计算和模型测试验证。与常用的鞭状天线相比,本实用新型高度低、结构稳固,便于运动,并可消除“无线电静区”。本实用新型用料少,结构简单,无需升降,且增益可提高5dB以上,经实际通信对比信号强度可提高1-2个等级(按5级评价)。
文档编号H01Q7/00GK2058276SQ89201239
公开日1990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1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1日
发明者瞿磐, 高彦文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