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列埠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867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串列埠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学基本电气元件领域的线路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不须特殊胎具即能快速组装完成的串列埠线接头。
现有的串列埠线接头,如

图1-图2A所示,是包括一端子埠本体(100)及多个端子(200),其中端子埠本体(100)的前段凹设一套穴(101),且于该套穴(101)的上、下两侧分别凹设有多个导槽(102),并于端子埠本体(100)中贯穿多个通孔(103)以分别对应连通一导槽(102),使各端子(200)可经各通孔(103)插置于该端子埠本体(100)中,且使各端子(200)前段的导电联接段(201)裸露跨置于端子埠本体(100)的导槽(102)上,并借各端子(200)后段两侧所突设的棘齿(203)倒钩、嵌扣于该通孔(103)的两侧侧壁,以稳固该端子,另使端子(200)末段的导线联接段(202)裸露于该端子埠本体(100)之外,以便在其上焊接导线(400),将上述各元件组合后,即可在端子埠本体(100)之外穿套一金属框体(300),且自该金属框体(300)之外,包覆一绝缘胶层(301),如图2A所示,以完成一串列埠线接头。上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在组装上存在以下缺点1、组装时,必须使用特殊设计的胎具,才能够顺利将各端子(200)插入上述端子埠本体(100)中,使各端子(200)的各棘齿(203)嵌钩于通孔(103)中,故每一生产线需设置一昂贵的胎具,方可从事生产,致使整厂设备成本增加,不符合经济效益。
2、由于各端子(200)末段的导线联接段(202)与所焊接的导线(400)是悬空于外界,无任何依托,极易在后续工作流程中,被扯断、分离,形成不良品,造成制造程序上的困扰。
3、各焊接固连于端子(200)上的导线(400),无任何绝缘体隔间,相邻的导线(400)极易相互碰触造成短路。
4、因各端子的导线联接段(202)端子埠本体(100)的通孔(103)甚近,在焊接导线(400)时,其高热常使该通孔(103)孔缘(103’)熔解变形,使各棘齿(203)无法稳固地与该通孔(103)嵌扣,导致端子(200)会前、后滑动,形成不良品。
5、由于上述端子埠本体(100)与端子(200)间,毫无任何挡胶设施,故在以高压射出方式在该金属框体(400)外包覆一绝缘胶层(301)时,常使熔融的胶质物,沿端子(200)与通孔间的空隙窜至导电联接段(201)上,而形成不良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列埠线接头结构,而达到以下的创作目的1、不须特制胎具,即可完成组装,以降低整厂设备成本。
2、各端子所联接的导线有一部分被该端子埠体与盖体所包夹,极为稳固,可避免后续工作中因拉扯而脱落。
3、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挡胶设施,以防止在射出包覆绝缘胶层时,胶料窜出于各端子的前段导电联接段上,避免不良品的发生。
4、组装容易、快速,以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串列埠线接头,其包括一端子埠本体,设有两承接座被限定在该端子埠本体末段的上、下两侧且分别至少凹设一导槽,而于该端子埠本体前端内凹设一套穴,且于该套穴的上、下两侧分别凹设至少一导穴,另于该端子埠本体贯穿有多个通孔以分别连通一导槽与导穴;多个端子,分别沿该端子埠本体的各通孔穿置于该端子埠本体中,各端子的前段形成一导电联接部,分别吻合地跨置于所对应的各导穴中,而各端子的末段形成一供焊接导线的导线联接部,并吻合地跨置于所对应的各承接座的导槽上,且各端子至少突设一挡片,使各挡片投影对正各通穴,且使各端子至少弹性突伸一弹性定位片以弹性卡扣于该端子埠本体中;以及两盖体,分别吻合地卡扣盖合上述两承接座,以与各承接座包夹各端子的导线联接部及其连接的部份导线于其内,以组成一串列埠端子接头;以便在该串列埠端子接头外穿套一金属壳体,并于该金属壳体的末段包覆一绝缘胶层后,形成一串列埠线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端子埠本体末段两侧边壁上对应地突设有多个扣钩,以卡扣各盖体,而端子埠本体的两侧边壁上至少凹设一凹穴,使各端子穿置于上述端子埠本体时,所述的弹性定位片是弹性卡扣于各凹穴的穴壁上,以稳固定位。所述的各盖体包括两侧扣板部交错地分别突设于盖体的两侧缘,且分别凹设一卡扣缘部,以对应地卡扣所述的端子埠本体两侧所突设的各扣钩;至少一阻块突设于该盖体裹侧,使各盖体分别盖合各承接座时,各阻块伸置对正于该通孔的后方,以便在包覆绝缘胶层时,防止溶融胶料窜入通孔中。所述的各盖体至少凹设一凹沟,以分别对应各承接座的各导槽,以与该导槽于其内包夹一端子的导线联接部及其所焊接的导线。所述的金属壳体包括一下壳体及一上壳体,其中下壳体含有一中空匣体被限定于该下壳体的前段,位于该中空匣体的前端向内突伸一挡片,以阻挡该串列埠端子接头的前缘,且自该中空匣体末端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一侧壁部,并至少分别穿设一扣孔,而于该下壳体的底板部后侧形成一导线座,供跨接该串列埠端子接头的导线;所述的上壳体含有一板体,于该板体前端至少形成一联接扣片并贯穿至少一穿孔,以吻合地套合该下壳体中空匣体所突设的定位突耳,且于该板体向下突伸一阻片,其阻挡在该串列埠端子接头的后缘,并自该板体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侧边壁且至少突设一扣钩,以卡扣该下壳体的两侧扣孔,另于该板体的末段延伸一夹座,该夹座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夹片,以包夹该下壳体的导线座。所述的下壳体的中空匣体中至少突设一感知定位突点,以吻合地卡扣该端子埠本体的一定位扣穴中,该下壳体的导线座是冲压成一接地线固定部,含有一夹杆,以配合该上壳体的夹座夹紧一接地导线。所述的上壳体的末段两侧,分别向后斜伸,并分别向下突伸一斜侧边壁,并使各斜侧边壁的底端突伸一突片,以对应地插扣于该下壳体底板部的洞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现有端子埠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端子埠本体的侧视图。
图2A是显示现有端子埠本体在射出包覆一绝缘胶层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埠本体与盖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埠本体与两个盖体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5-5方向部分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6-6方向剖视图。
图7是图4所示7-7方向剖视图。
图8是图5所示8-8方向剖视图。
图9是图4所示9-9方向剖视图。
图10是图4所示10-10方向剖视图。
图11是显示该端子埠本体与各盖体扣合后,穿套于一金属壳体中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显示该端子埠本体与各盖体为一金属壳体紧固包夹的示意图。
图13是图6所示的结构在套覆该金属壳体中后,其末段外层包覆一绝缘胶层的示意图。
图14是图7所示的结构在套覆该金属壳体中后,在其末段外层,射出包覆一绝缘胶层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3-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一端子埠本体(1)于其末段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一承接座(11);多个端子(2)分别穿套于该端子埠本体(1)之中,且使各端子(2)末段的导线联接部(21)分别跨置各承接座(11)上;两盖体(3)分别卡扣地盖合各承接座(11),以与各承接座(11)稳固包夹各导线联接部(21)及其所焊接的导线(20)于其内,这样,在不须特殊胎具下,即可快速组装该端子埠本体(1)、端子(2)及两盖体(3)而组成一串列埠端子接头(10),以便在该串列埠端子接头(10)外穿套一金属壳体(4)后,在该金属壳体(4)的末段射出地包覆一绝缘胶层(5),而完成该串列埠线接头。
如图3-图10所示,上述端子埠本体(1)包括两承接座(11)分别被限定在该端子埠本体(1)末段的上、下两侧,在各承接座(11)上至少凹设一导槽(111),以吻合地跨置该端子(2)末段的导线联接部(21)及其所联接的导线(20);多个扣钩(12)对应地突设于该端子埠本体(1)的末段两侧边壁上,以吻合地卡扣两盖体(3);一套穴(13)自该端子埠本体(1)的前端向内凹设,且于该套穴(13)的上、下两端分别凹设有至少一导穴(131);多个通孔(14)贯穿该端子埠本体(1),以分别连通一对应导槽(111)与导穴(131);以及至少两凹穴(15)自该端子埠本体(1)的两侧边壁向内凹设,以分别连通各通孔(14),使各端子(2)沿各通孔(14)插置于该端子埠本体(1)中时,各端子(2)中段上所弹性突伸的弹性定位片(23)顶扣于各对应凹穴(15)的穴壁(151)上,以稳固定位。
各端子(2)是由一导电材料一体冲压成型,至少包括一导线联接部(21),位于该端子(2)的末段以焊固一导线(20);一导电联接部(22)位于该端子(2)的前段,其断面形状是与该端子埠本体(1)的导穴(131)断面形状吻合,以稳固地跨置于该导穴(131)中;一弹性定位片(23),是自该端子(2)中段弹性地向外突伸,以卡扣顶靠于端子埠本体(1)两侧所对应凹穴(15)的穴壁(151)上;以稳固定位该端子(2),阻挡端子(2)向后滑脱;以及至少一挡片(24),自该端子(2)向上突起,并投影地对正该端子埠本体(1)的通孔(14)穴口,以防止在后续包覆绝缘胶层(5)制造程序中,溶融绝缘胶材沿该通孔(14)窜入该端子埠本体(1)的前端套穴(13)中,而形成不良品。
上述端子埠本体(1)在该套穴(13)所凹设的各导穴(131)如图8所示,其各导穴(131)的两侧穴壁是朝开口方向斜向相对延伸,呈一渐缩的穴口,以与该端子(2)导电联接部(22)呈一V形断面的两侧斜壁相吻合,以使该导电联接部(22)稳固跨置在端子埠本体的导穴(131)中,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该导穴(131)及端子导电联接部(22)的断面形状。
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在穿置在端子埠本体(1)中时,该端子的弹性定位片(23)是顶靠于各凹穴(15)的穴壁(151)上,若在置入后,发现该枚端子(2)前端向上翘起或偏斜,并非正确地穿置于该端子埠本体(1)中时,即可用拨片(6)自该凹穴(15)伸入压按该枚端子(2)的弹性定位片(23),使该端子(2)与端子埠本体(1)解扣,以顺利取出该枚端子(2),以便重新进行安装的程序。
如图3、4、6、7、10所示,各盖体(3)包括两侧扣板部(31)交错地分别突设于上述盖体(3)的两侧缘,且于各侧扣板部(31)的内侧分别凹设一卡扣缘部(311),以对应地卡扣该端子埠本体(1)末段两侧所突设各扣钩(12 ),以稳固地分别盖合于各承接座(11)上;至少一凹沟(32),凹设于盖体(3)的里侧以分别对应上述各端子埠本体承接座(11)上的导槽(111),以包夹一端子(2)的导线联接部(21)及其所焊接的各导线(20)部分线段;以及至少一阻块(33),突设于各凹沟(32)之中,使盖体(3)在盖合该承接座(11)时,各阻块(33)伸入对正于通孔(14)的后方,以与该端子(2)的挡片(24)构成多道防线,防止在后续包覆绝缘胶层(5)的制造程序中,溶融的绝缘胶材沿该通孔(14)窜入上述端子埠本体(1)的前端套穴(13)中,而形成不良品。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端子埠本体(1)、端子(2)及各盖体(3)而组成一如图4所示的串列埠端子接头(10)后,使该串列埠端子接头(10)穿套于一金属壳体(4)之中,以便在该金属壳体(4)外射出包覆一绝缘胶层(5),而组装完成该串列埠线接头;上述金属壳体(4),如图11、12、14所示,包括一下壳体(4a)及一上壳体(4b),其中下壳体(4a)含有一中空匣体(41),设于该下壳体(4a)的前段,在中空闸体(41)的前缘是向内突伸至少一挡片(411),以阻挡端子埠本体(1)的前缘,而于该中空匣体(41)内至少突设一感知定位突点(412)以吻合地卡扣在该端子埠本体(1)的一定位扣穴(16)中,以在其内稳固定位该串列埠端子接头(10),另于中空匣体(41)的后侧是向上突起至少一定突耳(413)以钩扣该上壳体(4b);两侧壁部(414、414’)分别自该中空匣体(41)的末端置入口两侧向后延伸,并于各侧壁部(414,414’)上分别穿设至少一扣孔(414a);以及一导线座(415)延伸于上述下壳体(41)的底板部(410)的后侧,用以跨接串列埠端子接头(10)所联接的导线(20)。
上壳体(4b)包括一板体(42),在该板体(42)的前缘至少形成一联接扣片(421)并贯穿一穿孔(421a),以吻合地套合下壳体(4a)的定位突耳(413);至少一阻片(422),自该板体(42)向下突伸以顶靠于该串列埠端子接头(10)的后侧;两侧边壁(423),分别自该板体(42)两侧向下延伸,且至少分别突设一扣钩(423a),以吻合地卡扣该下壳体(4a)的两侧扣孔(414a),以及一夹座(424),连伸于该板体(42)的后侧,并分别自该夹座(424)的两侧向下延伸一夹片(424a)以包夹该下壳体(4a)的导线座(415)。
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4b)在板体(42)的末段两侧,是分别向后斜伸并向下突伸一斜侧边壁(425),并自各斜侧边壁(425)的底端突伸一突片(425a),以便在该上、下壳体(4b,4a)对合卡扣时,各突片(425a)是插扣于下壳体(4a)的底板部(410)的洞孔(410a)中,如图12所示,以稳固该两斜侧边壁(425)使其在射出包覆一绝缘胶层(5)时,不至向外顶开。
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4a)中的导线座(415),如图11所示,是冲压形成一接地线固定部(416),含有一夹杆(416’),使一接地导线(20’)由该接地线固定部(416)的底部绕经夹杆(416’)的上缘,以便在扣合该上、下壳体(4b,4a)后,使夹座(424)的两侧夹片(424a)包夹该导线座(415)时,能一并上压、上推该夹杆(416’),以夹紧上述接地导线(20’),以改进现有技术须将接地导线用接手段固连的程序。
如图13、1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在金属壳体(4)外射出包覆一绝缘胶层(5)时,溶融的绝缘胶料沿金属壳体(4)的上、下壳体(4b,4a)间的空隙窜入,然后当窜入端子埠本体(1)的各承接座(11)与各盖体(3)间时,因端子(2)的挡片(24)及盖体(3)的各阻块(33)是伸置于该端子埠本体(1)的各通孔(14)后侧,以层层阻挡,形成多道防线,阻止胶料经通孔(14)窜入于端子埠本体(1)的套穴(13)中,可有效避免形成不良品,以提高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端子埠本体的末段上、下两侧是分别形成一承接座,并分别盖合一盖体,以稳固包夹端子与其所焊接的部分导线段,且使各盖体所突伸的阻块与各端子所突起的挡片,是阻挡该端子埠本体的各通孔,以便在后续的射出包覆一绝缘胶层的制造程序,可防止溶融的绝缘胶料经各通孔窜入该端子埠本体的套穴中,以保证串列埠线接头的品质,且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特制胎具,即可完成端子埠本体、端子及各盖体的组装,以降低整厂设备成本,并简化组装程序。
2、有良好的挡胶设施,避免不良品的发生,以提高产品的品质。
3、各端子所联接的导线有一部分被该盖体承接座所包夹,极为稳固,可避免后续工作中因拉扯而脱落。
权利要求1.一种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端子埠本体,设有两承接座被限定在该端子埠本体末段的上、下两侧且分别至少凹设一导槽,而于该端子埠本体前端内凹设一套穴,且于该套穴的上、下两侧分别凹设至少一导穴,另于该端子埠本体贯穿有多个通孔以分别连通一导槽与导穴;多个端子,分别沿该端子埠本体的各通孔穿置于该端子埠本体中,各端子的前段形成一导电联接部,分别吻合地跨置于所对应的各导穴中,而各端子的末段形成一供焊接导线的导线联接部,并吻合地跨置于所对应的各承接座的导槽上,且各端子至少突设一挡片,使各挡片投影对正各通穴,且使各端子至少弹性突伸一弹性定位片以弹性卡扣于该端子埠本体中;以及两盖体,分别吻合地卡扣盖合上述两承接座,以与各承接座包夹各端子的导线联接部及其连接的部份导线于其内,以组成一串列埠端子接头;以便在该串列埠端子接头外穿套一金属壳体,并于该金属壳体的末段包覆一绝缘胶层后,形成一串列埠线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埠本体末段两侧边壁上对应地突设有多个扣钩,以卡扣各盖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埠本体的两侧边壁上至少凹设一凹穴,使各端子穿置于上述端子埠本体时,所述的弹性定位片是弹性卡扣于各凹穴的穴壁上,以稳固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盖体包括两侧扣板部交错地分别突设于盖体的两侧缘,且分别凹设一卡扣缘部,以对应地卡扣所述的端子埠本体两侧所突设的各扣钩;至少一阻块突设于该盖体裹侧,使各盖体分别盖合各承接座时,各阻块伸置对正于该通孔的后方,以便在包覆绝缘胶层时,防止溶融胶料窜入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盖体至少凹设一凹沟,以分别对应各承接座的各导槽,以与该导槽于其内包夹一端子的导线联接部及其所焊接的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壳体包括一下壳体及一上壳体,其中下壳体含有一中空匣体被限定于该下壳体的前段,位于该中空匣体的前端向内突伸一挡片,以阻挡该串列埠端子接头的前缘,且自该中空匣体末端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一侧壁部,并至少分别穿设一扣孔,而于该下壳体的底板部后侧形成一导线座,供跨接该串列埠端子接头的导线;所述的上壳体含有一板体,于该板体前端至少形成一联接扣片并贯穿至少一穿孔,以吻合地套合该下壳体中空匣体所突设的定位突耳,且于该板体向下突伸一阻片,其阻挡在该串列埠端子接头的后缘,并自该板体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侧边壁且至少突设一扣钩,以卡扣该下壳体的两侧扣孔,另于该板体的末段延伸一夹座,该夹座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夹片,以包夹该下壳体的导线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壳体的中空匣体中至少突设一感知定位突点,以吻合地卡扣该端子埠本体的一定位扣穴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壳体的导线座是冲压成一按地线固定部,含有一夹杆,以配合该上壳体的夹座夹紧一接地导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埠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的末段两侧,分别向后斜伸,并分别向下突伸一斜侧边壁,并使各斜侧边壁的底端突伸一突片,以对应地插扣于该下壳体底板部的洞孔中。
专利摘要一种串列埠线接头结构,包括一端子埠本体,其末段上、下两侧形成一承接座,并分别凹设至少一导槽,以跨置一端子上的导线联接部及导线,两盖体分别盖合卡扣各承接座,以与各承接座包夹各端子的导线联接部,各盖体内至少突伸一阻块以与该端子所突起的一挡片配合阻挡端子埠本体的各通孔,可阻止溶融绝缘胶料沿各通孔串入端子埠本体的前端内,以保证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308979SQ97250430
公开日1999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3日
发明者杨李淑兰 申请人:杨李淑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