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192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尤其指一种将遮光结构设置于导光板以及发光二极管之间以避免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误入射至非其所对应的导光板内的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背景技术】
[0002]请参阅图1,其为先前技术的发光键盘I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键盘I包含底板10、薄膜电路板12、复数个按键14以及背光装置16。每一个按键14设置于底板10上,薄膜电路板12设置于底板10以及复数个按键14之间,当使用者按压按键14时,按键14就会下压触发薄膜电路板12,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按键功能。背光装置16设置于底板10下,用以提供发光键盘I发光的光源,背光装置16包含导光板18以及发光单元20,导光板18设置于底板10下,发光单元20则是设置于导光板18的一侧,使得发光单元20发射的光线可在导光板18内发生全反射,并利用导光板18底部的反射点(未图示)让光线从导光板18射出,并接着朝底板10的方向而投射出按键14之外,藉以产生发光键盘I发光的效果。
[0003]在上述设计中,若是想要产生按键双色发光的效果,通常采用将单颗双色发光二极管配置于导光板的一侧的设计,然而,上述设计往往会出现若将双色发光二极管本身厚度缩减至0.4mm以下则会导致制造成本过高与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而若是改成红绿蓝发光二极管模组的配置,则又会产生发光二极管与软性电路板必须采用双面板设计的问题而大幅地提升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遮光结构设置于导光板以及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设计,以避免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误入射至非其所对应的导光板内的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藉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装置,用来提供光线至发光键盘的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该背光装置包含导光板模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遮光片、反射片、第一遮光结构以及第二遮光结构。导光板模组包含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二导光板,第二导光板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下;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用来朝该导光板模组发射第一光线;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以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用来朝该导光板模组发射第二光线,该第一光线的颜色异于该第二光线的颜色;遮光片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上且该遮光片于对应该按键的位置上形成透光区,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经由该第一导光板所投射出的该第一光线或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经由该第二导光板所投射出的该第二光线通过该透光区入射至该按键;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二导光板下;第一遮光结构由遮光片延伸形成并位于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该第一遮光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光线入射至该第一导光板内;第二遮光结构由该反射片延伸形成并位于该第二导光板以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该第二遮光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光线入射至该第二导光板内。
[000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导光板的总和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且该总和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异于该第二导光板的厚度。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彼此相邻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以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导光板隔开。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为白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为红光发光二极管。
[0010]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光键盘,该发光键盘包含上述背光装置、底板和复数个按键,复数个按键设置于底板上,该背光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上。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键盘还包含薄膜电路板,该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与该复数个按键之间。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装置还包含软性电路板,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以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上,该软性电路板用来进行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控制。
[0013]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将第一遮光结构设置于第二导光板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以及将第二遮光结构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设计,以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误入射至非其所对应的导光板内的状况发生而能够有效地解决色光干扰问题,并且产生按键可双色发光的效果。如此一来,相较于先前技术,由于本发明不需配置单颗双色发光二极管以及不需采用双面板设计,因此,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解决于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缩减双色发光二极管本身厚度会导致制造成本过高与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以及若选用红绿蓝发光二极管模组则必须采用双面板设计的问题,从而大幅地降低发光键盘在按键双色发光上的制造成本。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先前技术的发光键盘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发光键盘的立体图;
[0017]图3为图2的发光键盘沿剖面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的发光键盘沿剖面线B-B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9]图5为图3的背光装置沿剖面线C-C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
[0020]图6为图3的背光装置沿剖面线D-D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
[0021]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背光装置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
[0022]图8为图7的背光装置的另一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发光键盘100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发光键盘100沿剖面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发光键盘100沿剖面线B-B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发光键盘100包含底板102、复数个按键104(于图3以及图4中仅以一个简示之),以及背光装置106。复数个按键104设置于底板102上以供使用者进行按压输入操作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按键功能,而背光装置106用来提供光线至复数个按键104,藉以使得背光装置106所发射的光线可经由按键104投射出,从而使发光键盘100具有按键发光功能。
[0024]于此针对背光装置106的设计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3、图4、图5以及图6,图5为图3的背光装置106沿剖面线C-C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3的背光装置106沿剖面线D-D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背光装置106包含导光板模组108、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110 (于图5以及图6中显示五个,但不受此限)、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112 (于图5以及图6中显示五个,但不受此限)、遮光片113,以及反射片115。导光板模组108设置于底板102下且包含第一导光板114以及第二导光板116,其中第二导光板116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4下,遮光片113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4上以发挥防漏光作用且遮光片113于对应按键104的位置上形成透光区117,以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110经由第一导光板114所投射出的第一光线LI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经由第二导光板116所投射出的第二光线L2可通过透光区117入射至按键104而产生按键发光效果,反射片115设置于第二导光板116下,以用来反射第一光线LI与第二光线L2而使得第一光线LI与第二光线L2可确实地经由第一导光板114以及第二导光板116射出至按键104,从而提升发光键盘100的按键发光效果。除此之外,由图3以及图4可知,第一导光板114以及第二导光板116的总和厚度Tl小于第一发光二极管110的厚度T2且小于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的厚度T3(但不受此限,其亦可采用厚度相等的设计),藉以确保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与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的光线均可入射至导光板模组108,从而提升背光装置106的光线使用效率。需注意的是,背光装置106亦可采用第一导光板114与第二导光板116具有相异厚度的设计,以提升背光装置106在导光板结构设计上的弹性。第一发光二极管110用来朝导光板模组108发射第一光线LI,而第二发光二极管112以与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以用来朝导光板模组108发射第二光线L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光线LI的颜色异于第二光线L2的颜色,举例来说,第一发光二极管110可为白光发光二极管而使得第一光线LI为白光,第二发光二极管112可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而使得第二光线L2为红光,但不以此为限。
[0025]除此之外,背光装置106采用光线遮蔽设计以达到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与第二发光二极管112所发射的光线分别入射至第二导光板116以及第一导光板114的目的,更详细地说,背光装置106还包含第一遮光结构118以及第二遮光结构120,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