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673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控制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0002]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如图1所示的一种现有的继电器,包括基座10、静触片20、动触片30、推片40、可动轭铁50、铁架60及线圈70,静触片20、动触片30、推片40、可动轭铁50、铁架60及线圈70均设置在基座10上,铁架60呈倒L形,铁架60的一端与基座10连接,线圈70设置在铁架60的另一端与基座10之间,基座10上设有一静触片安装槽和一动触片安装槽,静触片的底部插接在静触片安装槽中,动触片30的底部插接在动触片安装槽中,静触片20的顶部设有一静触点210,动触片30的顶部设有一与静触点210相对应的动触点310,静触片20的静触点210与动触片30的动触点310均为圆形,由于这种结构的圆形的静触点210位于静触片20的两侧,圆形的动触点310位于动触片30的两侧,并且圆形的静触点210和圆形的动触点310相对靠近。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的缺点:由于圆形的静触点210位于静触片20的两侧,圆形的动触点310位于动簧片的两侧,增加了制作成本,并且动触点310和静触点210之间的接触阻抗比较高,影响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成本低、接触阻抗低及使用寿命长的继电器。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静触片、动触片、推片、可动轭铁、铁架、线圈及铁芯,所述静触片、动触片、可动轭铁、铁架、推片及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铁架呈倒L形,所述铁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铁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铁芯将所述铁架和所述线圈铆接在一起,所述静触片、动触片、推片及可动轭铁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所述铁架一侧,所述基座上设有一静触片安装槽和一动触片安装槽,所述静触片的底部插接在所述静触片安装槽中,所述动触片的底部插接在所述动触片安装槽中,所述静触片的顶部与所述动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静触点,所述动触片的顶部与所述静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所述静触点相对应的动触点。
[0005]进一步地,所述静触点为方形静触点,所述动触点为方形动触点。
[0006]进一步地,所述动触片的中间呈倾斜弯折状。
[0007]进一步地,所述静触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减重孔,所述动触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减重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推片与所述动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第一凸起,所述动触片与所述推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推片与所述可动轭铁相对的侧面设有一第二凸起,所述可动轭铁与所述推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静触片的底部外侧面与所述静触片安装槽的内侧面相抵接,所述动触片的底部外侧面与所述动触片安装槽的内侧面相抵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其静触片的顶部与动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静触点,动触片的顶部与静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所述静触点相对应的动触点,并且静触点为方形静触点,动触点为方形动触点,由于静触点仅仅位于静触片的顶部与动触片相对的侧面上,动触点仅仅位于动触片的顶部与静触片相对的侧面上,这样,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并且有效降低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接触阻抗,从而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现有的一种继电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1、静触片2、动触片3、推片4、可动轭铁5、铁架6、线圈7及铁芯8,静触片2、动触片3、推片4、可动轭铁5、铁架6及线圈7均设置在基座1上,铁架6呈倒L形,铁架6的一端与基座1连接,线圈7设置在铁架6的另一端与基座1之间,铁芯8将铁架6和线圈7铆接在一起,静触片2、动触片3、推片4及可动轭铁5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铁架6 —侧,基座1上设有一静触片安装槽11和一动触片安装槽12,静触片2的底部插接在静触片安装槽11中,动触片3的底部插接在动触片安装槽12中,静触片2的顶部与动触片3相对的侧面设有一静触点21,动触片3的顶部与静触片2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静触点21相对应的动触点31,由于静触点21仅仅位于静触片2的顶部与动触片3相对的侧面上,动触点31仅仅位于动触片3的顶部与静触片2相对的侧面上,这样,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并且有效降低静触点21和动触点31之间的接触阻抗,从而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0018]进一步地,静触点21为方形静触点,动触点31为方形动触点。
[0019]进一步地,动触片2的中间呈倾斜弯折状。
[0020]进一步地,静触片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减重孔22,动触片3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减重孔32。
[0021]进一步地,推片4与动触片3相对的侧面设有一第一凸起(图中未标示),动触片3与推片4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图中未标示)。
[0022]进一步地,推片4与可动轭铁5相对的侧面设有一第二凸起(图中未标示),可动轭铁5与推片4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图中未标示)。
[0023]进一步地,静触片2的底部外侧面与静触片安装槽11的内侧面相抵接,动触片3的底部外侧面与动触片安装槽12的内侧面相抵接。
[00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其静触片2的顶部与动触片3相对的侧面设有一静触点21,动触片3的顶部与静触片2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静触点21相对应的动触点31,并且静触点21为方形静触点,动触点31为方形动触点,由于静触点21仅仅位于静触片2的顶部与动触片3相对的侧面上,动触点31仅仅位于动触片3的顶部与静触片2相对的侧面上,这样,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并且有效降低静触点21和动触点31之间的接触阻抗,从而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静触片、动触片、推片、可动轭铁、铁架、线圈及铁芯,所述静触片、动触片、推片、可动轭铁、铁架、线圈及铁芯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铁架呈倒L形,所述铁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铁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铁芯将所述铁架和所述线圈铆接在一起,所述静触片、动触片、推片及可动轭铁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所述铁架一侧,所述基座上设有一静触片安装槽和一动触片安装槽,所述静触片的底部插接在所述静触片安装槽中,所述动触片的底部插接在所述动触片安装槽中,所述静触片的顶部与所述动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静触点,所述动触片的顶部与所述静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所述静触点相对应的动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为方形静触点,所述动触点为方形动触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的中间呈倾斜弯折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减重孔,所述动触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减重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片与所述动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第一凸起,所述动触片与所述推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片与所述可动轭铁相对的侧面设有一第二凸起,所述可动轭铁与所述推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的底部外侧面与所述静触片安装槽的内侧面相抵接,所述动触片的底部外侧面与所述动触片安装槽的内侧面相抵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其静触片的顶部与动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静触点,动触片的顶部与静触片相对的侧面设有一与静触点相对应的动触点,并且静触点为方形静触点,动触点为方形动触点,由于静触点仅仅位于静触片的顶部与动触片相对的侧面上,动触点仅仅位于动触片的顶部与静触片相对的侧面上,这样,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并且有效降低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接触阻抗,从而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H01H50/56
【公开号】CN204966404
【申请号】CN201520586574
【发明人】郑军和
【申请人】郑军和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