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100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
【背景技术】
[0002]锂电池是20世纪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锂电池作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密闭型可充电电池,前期主要应用于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领域中,电池体积相对较小,随着人们对锂电池的研究,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使用,锂电池也将可广泛应用于备用电源、能量储备、动力能源等领域。
[0003]锂电池使用过程中,当电池受到短路、高热、过充等异常因素的影响时,电池内部产生高压气体,如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会引起电池壳体的变形甚至产生爆炸的危险。随着电池体积的增大,爆炸产生的危害也相应的增大。传统锂电池为了保证锂电池的使用安全,在电池上安装弹簧结构的安全阀并在壳体上设置一应力薄弱结构,这种结构的安全阀存在开阀压误差大的缺点,不能及时将电池内的气体排出,从而使电池产生胀气、电池壳体变形;当电池发生异常,电池内气压气压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冲破应力薄弱处,防止壳体爆炸,但这种防爆方式安全性能低,且会使整个电池的报废,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改善这一现状,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适用于大型锂电池。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与负极柱位于电池壳体的顶部两侧,并通过螺栓与电芯连接,所述正极柱与负极柱的外部卡接有电池盖,且正极柱与负极柱的顶部开口处均旋接有极柱螺母,所述电池盖的中部还设置有注液防爆阀和电池安全阀,所述注液防爆阀同时作为电解液的注入口,所述注液防爆阀的底部采用卡扣式结构,所述电池安全阀包括阀盖、压圈、滤片、橡胶帽和阀体,所述阀体的顶部安装有阀盖,所述阀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插接有压圈、滤片和橡胶帽,所述阀体的底部与电池盖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所述注液防爆阀的底部与电池盖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圈二。
[0006]优选的,采用注液防爆阀+电池安全阀共同作用的安保方式。
[0007]优选的,所述注液防爆阀还可做为电解液注入口。
[0008]所述负极柱与电池盖的接触部位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位于电池盖上表面的凸起的位置相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正极柱、负极柱与电池盖的接触部位下部均开设有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凹槽内卡接有密封垫圈一。
[0010]优选的,所述电池壳体的外表面插接布设有加强筋。
[0011]优选的,所述电池壳体的外表面还镶刻有耐磨花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采用注液防爆阀+电池安全阀的安保方式,电池安全阀能够及时排出电池内多余的气体,防止电池发生胀气、鼓肚,保证电池使用的安全性;电池使用异常情况下,电池内压力较大且电池安全阀的排气量不能及时排出电池内的气体时,注液防爆阀在电池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可自动松脱,排出电池内的气体,防止电池爆炸,注液防爆阀还可做为电解液的注入口 ;加设的采用的正、负极柱防反装技术可及时发现正负极方向出现问题,防止因正、负极方向装反而造成整个电池的报废,通过在电池盖上的极柱接合处设计有密封圈凹槽,且将垫圈固定在凹槽内,使得当极柱固定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利用橡胶弹性使密封圈变形,填满整个凹槽,达到密封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保证锂电池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盖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极柱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极柱螺母、2注液防爆阀、3阀盖、4压圈、5滤片、6橡胶帽、7阀体、8密封垫、9密封垫圈二、10电池盖、11密封垫圈一、12正极柱、13负极柱、14电池壳体、15电池安全阀、16凹槽、17凸起、18密封圈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包括极柱螺母1、注液防爆阀2、阀盖3、压圈4、滤片5、橡胶帽6、阀体7、密封垫8、密封垫圈二 9、电池盖10、密封垫圈一 11、正极柱12、负极柱13、电池壳体14、电池安全阀15、凹槽16和凸起17,正极柱12与负极柱13位于电池壳体14的顶部两侧,并通过螺栓与电芯连接,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电池壳体14的外表面插接布设有加强筋,使得电池壳体14的抗震能力增强,电池壳体14的外表面还镶刻有耐磨花纹,避免从高处滑落造成损坏,同时造型美观,保证了产品的强度,以减轻产品的重量,正极柱12与负极柱13的外部卡接有电池盖10,且正极柱12与负极柱13的顶部开口处均旋接有极柱螺母1,负极柱13与电池盖10的接触部位两侧均设有凹槽16,凹槽16与位于电池盖10上表面的凸起17的位置相对应,在电池盖10热封时,若正、负极方向装反,因正极柱12上无凹槽,在两个对应凸起17的作用下,极柱螺母1与极柱则配合不到位,可及时发现正负极方向出现问题,防止因正、负极方向装反而造成整个电池的报废,正极柱12、负极柱13与电池盖10的接触部位下部均开设有密封圈凹槽18,密封圈凹槽内卡接有密封垫圈一 11,在极柱固定时,在外力作用下,利用橡胶弹性,使密封垫圈一 11变形,填满整个凹槽,达到密封的目的,电池盖10的中部还设置有电池安全阀15和注液防爆阀2,电池安全阀15包括阀盖3、压圈4、滤片5、橡胶帽6和阀体7,阀体7的顶部安装有阀盖3,阀体7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插接有压圈4、滤片5和橡胶帽6,阀体7的底部与电池盖10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8,电池安全阀15能够及时排出电池内多余的气体,防止电池发生胀气、鼓肚,因电池较大,在异常情况下,电池内压力较大时,电池安全阀15的排气量不能及时排出电池内的气体时,注液防爆阀2在电池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可自动崩脱,排出电池内的气体,防止电池爆炸,注液防爆阀的底部采用卡扣式结构,可实现其自动崩脱及便于拆卸,注液防爆阀2的底部与电池盖10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圈二9,注液防爆阀同时还可以作为电解液的注入口。
[00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14)、电池盖(10)、正极柱(12)和负极柱(1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12)与负极柱(13)位于电池壳体(14)的顶部两侧,并通过螺栓与电芯连接,所述正极柱(12)与负极柱(13)的外部卡接有电池盖(10),且正极柱(12)与负极柱(13)的顶部开口处均旋接有极柱螺母(1),所述电池盖(10)的中部还设置有注液防爆阀(2)和电池安全阀(15),所述注液防爆阀(2)同时作为电解液的注入口,所述注液防爆阀⑵的底部采用卡扣式结构,所述电池安全阀(15)包括阀盖(3)、压圈(4)、滤片(5)、橡胶帽(6)和阀体(7),所述阀体(7)的顶部安装有阀盖(3),所述阀体(7)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插接有压圈(4)、滤片(5)和橡胶帽(6),所述阀体(7)的底部与电池盖(10)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8),所述注液防爆阀(2)的底部与电池盖(10)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圈二(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其特征在于:采用注液防爆阀(2)和电池安全阀(15)共同作用的安保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柱(13)与电池盖(10)的接触部位两侧均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与位于电池盖(10)上表面的凸起(17)的位置相对应,可防止极柱反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12)、负极柱(13)与电池盖(10)的接触部位下部均开设有密封圈凹槽(18),所述密封圈凹槽内卡接有密封垫圈一(11),极柱固定时,在外力作用下,利用橡胶的弹性,使密封圈一(11)变形,填满整个凹槽,形成独特的极柱防止渗漏的密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4)的外表面插接布设有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4)的外表面还镶刻有耐磨花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盖、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与负极柱位于电池壳体的顶部两侧,并通过螺栓与电芯连接,所述电池盖的中部还设置有注液防爆阀和电池安全阀,所述注液防爆阀同时作为电解液的注入口,所述阀体的底部与电池盖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所述注液防爆阀的底部与电池盖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圈二。该安全性高的锂电池壳采用电池安全阀+注液防爆阀的安保方式,防止电池爆炸,保证锂电池的使用安全,采用的正、负极柱防反装技术可防止因正、负极方向装反而造成整个电池的报废;采用独特的极柱防止渗漏的密封结构,可有效防止电解液的渗漏,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及电池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H01M2/04, H01M2/02, H01M2/34, H01M2/12
【公开号】CN205050879
【申请号】CN201520699984
【发明人】陈虹, 陈凯, 裴乃五, 王秋玲
【申请人】浙江虹达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