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045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管泡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双管泡壳。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现有的气体放电灯的泡壳是采用单环形结构,发光面积小,发光效率低。
[0003]电子镇流器产生高频能量,通过耦合器线圈在放电腔中感应交变磁场,反过来又诱发电场,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后,与萊原子碰撞,使汞原子激发到更高能级上,激发的汞原子从较高能级上返回基态时,发出紫外光子,紫外光子激发泡壳内壁的焚光粉,产生可见光。但现有气体放电灯发光面积小,发光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面积大、发光效率高的双管泡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双管泡壳,包括外环形泡壳和位于外环形泡壳内的内环形泡壳;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之间通过两个直管泡壳相连。值得说明的是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是位于同一个水平面的。
[0007]进一步地,两个直管泡壳处于同一直线上。
[0008]再进一步地,每个直管泡壳外部均套接有一个耦合器,且两个耦合器的参数、方向、绕线方法均相同。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均为圆形泡壳或矩形泡壳。
[0010]另外,所述外环形泡壳、内环形泡壳、直管泡壳为一体结构,且由玻璃制作而成。[0011 ]此外,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同中心轴。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发光回路,增大发光面积,提高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气体放电灯工作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不意图。
[0017]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_外环形泡壳,2-内环形泡壳,3-直管泡壳,4-親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19]如图2、3所示,一种双管泡壳,包括外环形泡壳I和位于外环形泡壳内的内环形泡壳2;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之间通过两个直管泡壳3相连。
[0020]具体地,两个直管泡壳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在每个直管泡壳外部均套接有一个耦合器4,且两个耦合器的参数、方向、绕线方法均相同。其中耦合器上的线圈直接与电子镇流器相连。
[0021]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电子镇流器产生高频能量,通过耦合器线圈在放电腔中感应交变磁场,反过来又诱发电场,本实用新型泡壳有两条电场回路,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后,与汞原子碰撞,使汞原子激发到更高能级上,激发的汞原子从较高能级上返回基态时,发出紫外光子,紫外光子激发泡壳内壁的荧光粉,产生可见光。
[002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同中心轴。具体地,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均为圆形泡壳或矩形泡壳。通过选择圆形泡壳和矩形泡壳,制作简单、方便,降低生产难度。
[002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述外环形泡壳、内环形泡壳、直管泡壳为一体结构,且由玻璃制作而成;采用传统的方式即可实现一体结构,故在此不赘述。
[0024]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泡壳的面积增大,同等功率的驱动下,其电子与汞原子碰撞几率增大,紫外光子数量增多,碰撞荧光粉后产生的可见光变多,从而提高了整灯光效。
[0025]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双管泡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形泡壳(I)和位于外环形泡壳内的内环形泡壳(2);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之间通过两个直管泡壳(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泡壳,其特征在于,两个直管泡壳处于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管泡壳,其特征在于,每个直管泡壳外部均套接有一个親合器(4),且两个親合器的参数、方向、绕线方法均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均为圆形泡壳或矩形泡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形泡壳、内环形泡壳、直管泡壳为一体结构,且由玻璃制作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同中心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管泡壳,改善现有灯管发光面积小、发光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环形泡壳和位于外环形泡壳内的内环形泡壳;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之间通过两个直管泡壳相连。由于本实用新型泡壳的面积增大,同等功率的驱动下,其电子与汞原子碰撞几率增大,紫外光子数量增多,碰撞荧光粉后产生的可见光变多,从而提高了整灯光效。
【IPC分类】H01J61/35, H01J61/34, H01J61/33
【公开号】CN205282446
【申请号】CN201620017761
【发明人】李兆廷, 陈英, 孙秀方, 宋海泉, 黎昌波
【申请人】成都东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