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439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在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屏蔽层和绝缘层,屏蔽层位于电缆本体最外部,绝缘层位于屏蔽层内部且与屏蔽层紧密贴合。在绝缘层内部有并排放置的导体绞线,所述导体绞线横截面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导体绞线的数目为3-6股,每一股导体绞线外部包覆有弹性保护层,在弹性保护层内部设置有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体可以选用十字形的弹簧体。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一是可以减少电缆由于外力拉抻而造成的损害;二是可以减少电缆由于挤压而受到损害,在受力时吸收外界的压力,在外力撤去时恢复原状;三是摒弃传统的圆形电缆结构而采用近似扁平状的电缆结构,使电缆线可以方便地卷绕成圆盘状,不但收放方便,而且节省空间,美观大方,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
【专利说明】
一种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在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
【背景技术】
[0002]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目前世界上广泛存在的国际贸易集中于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其中有形贸易交换,例如设备、机器等有实物形态的商品交换离不开商品展会,在商品展会中离不开需要临时铺设电线电缆。然而,在电缆的铺设过程中,离不开频繁的弯曲、拉伸等机械力的作用,从而导致电缆受损,缩短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场地面积大,通常需要电缆的长度需要足够长以保证使用,而多余的电缆通常杂乱无章地放置,不但影响企业形象,同时还容易产生危险。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在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
[0004]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屏蔽层和绝缘层,屏蔽层位于电缆本体最外部,绝缘层位于屏蔽层内部且与屏蔽层紧密贴合。在绝缘层内部有并排放置的导体绞线,所述导体绞线横截面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导体绞线的数目为3-6股,每一股导体绞线外部包覆有弹性保护层,弹性保护层可以选用PVC、PE、橡胶等。
[0005]每一股导体绞线均与绝缘层的内径相切。
[0006]每一股导体绞线之间可以相切,也可以保持一定的间隔。
[0007]电缆本体的横向宽度与纵向高度之比保持在5-7:1之间最佳。
[0008]在弹性保护层内部设置有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体可以选用十字形的弹簧体。
[0009]进一步地,导体绞线的数目优选为5股。
[0010]安装时将导体绞线并排放置于弹性保护层之内,并依靠弹性保护层内的弹性支撑体的支撑,使导体绞线不会直接受到外力作用,然后再将绝缘层和屏蔽层依次套上,完成电缆的装配。
[001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一是在导体绞线外部包覆弹性保护层,可以减少电缆由于外力拉抻而造成的损害;二是在导体绞线内部设置弹性支撑体,可以减少电缆由于挤压而受到损害,在受力时吸收外界的压力,在外力撤去时恢复原状。因此大大减少了电缆受损害的风险,延长了使用寿命;三是电缆本体内并排放置的导体绞线,摒弃传统的圆形电缆结构而采用近似扁平状的电缆结构,使电缆线可以方便地卷绕成圆盘状,不但收放方便,而且节省空间,美观大方,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可卷绕电缆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I电缆本体,2屏蔽层,3绝缘层,4导体绞线,5弹性保护层,6弹性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种在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包括电缆本体I,屏蔽层2和绝缘层3,屏蔽层2位于电缆本体最外部,绝缘层3位于屏蔽层2内部且与屏蔽层2紧密贴合。在绝缘层3内部有并排放置的导体绞线4,所述导体绞线4横截面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导体绞线4的数目为5股,每一股导体绞线4外部包覆有弹性保护层5。每一股导体绞线4均与绝缘层的内径相切。电缆本体的横向宽度与纵向高度之比约为6:1。在弹性保护层5内部设置有弹性支撑体6,弹性支撑体6选用十字形的弹簧体。上述可卷绕电缆在不使用时可缠绕成圆盘状,在使用时展开即可。
【主权项】
1.一种在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屏蔽层和绝缘层,屏蔽层位于电缆本体最外部,绝缘层位于屏蔽层内部且与屏蔽层紧密贴合;在绝缘层内部有并排放置的导体绞线,所述导体绞线横截面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导体绞线的数目为3-6股,每一股导体绞线外部包覆有弹性保护层,每一股导体绞线均与绝缘层的内径相切;并且弹性保护层内部设置有弹性支撑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其特征在于电缆本体的横向宽度与纵向高度之比为5-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国际贸易展会中使用的可卷绕电缆,弹性支撑体选用十字形的弹簧体。
【文档编号】H01B7/04GK205487406SQ20162007085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发明人】林喆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