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结构及充电转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957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插头结构及充电转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头结构及充电转换器,其中所述插头结构包括:插头组件,其包括插脚,用于对外连接;壳体组件,限定所述插头组件的安装空间;所述插头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运动,以使所述插脚选择性的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插脚控制组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运动,通过所述插脚控制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运动,以使所述插脚控制组件选择性抵接所述插头组件而使所述插头组件被选择性限制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结构通过插头控制组件与插头组件的选择性抵接来控制插头组件的运动,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且方便。
【专利说明】
插头结构及充电转换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头结构及充电转换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电源插头有以下四个标准,即英式插头、美式插头、欧式插头、澳式插头,对应的电源插座上的插孔也有四个标准,分别为英式插孔、美式插孔、欧式插孔、澳式插孔。在频繁出国旅行、休假或者工作的时候,所携带的手机、电脑等用电器需要充电,必须与当地通用电源插孔相插接,而不同插头、插孔方式将会给用电器充电插接带来极大的阻碍。
[0003]为方便人们在各个国家、地区旅行、休假或者工作,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用途旅行插座,这种多用途旅行插座是在插座本体上设置符合多种地区插头标准的插接型态的插孔,使用时,将各式电源插脚选定一组对应符合外部插座的型态予以插设,达到使电源可达顺利导通的使用方式。这种多用途旅行插座在使用时具有以下缺陷:使用时只能依靠使用者以正确的使用方式将单一组电源插脚予以外露插接使用,不具有强制性的保险装置将剩余各组电源插脚不予外伸凸露。所以,当使用者选用特定一组电源插脚插置于对应的外部插座上时,其余各组电源插脚处于凸伸外露的状态,容易发生触电或者短路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结构,其结构简单,可选择性限制插头组件运动。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插头结构的充电转换器。
[000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头结构,包括:
[0008]插头组件,其包括插脚,用于对外连接;
[0009]壳体组件,限定所述插头组件的安装空间;
[0010]所述插头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运动,以使所述插脚选择性的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
[0011 ]还包括:插脚控制组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运动,通过所述插脚控制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运动,以使所述插脚控制组件选择性抵接所述插头组件而使所述插头组件被选择性限制运动。
[001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转换器,包括插头、电源组件、插孔,所述插头采用所述的插头结构,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插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上。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结构通过插脚控制组件的外露部分相对于壳体组件的运动,可以使插脚控制组件选择性抵接该插头组件,限制该插头组件的运动。插脚控制组件的外露部分可以方便控制插脚控制组件的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结构通过插头控制组件与插头组件的选择性抵接来控制插头组件的运动,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且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插头组件旋转时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欧式插头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英式插头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移动至第三位置时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球通充电转换器的US/AUS插头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1 ?10中:
[0025]1、壳体组件;11、第一面板;111、第一插孔;112、第二插孔;12、容纳槽;13、长孔;14、第二面板;141、插孔;15、第一滑动槽;16、第二滑动槽;
[0026]2、插头组件;21、第一插头组件;211、第一插头支架;212、第一插脚;213、限位槽;22、第二插头组件;221、第二插头支架;2211、第一导向槽;222、第二插脚;23、第三插头组件;231、第三插头支架;2311、第二导向槽;232、第三插脚;
[0027]3、插脚控制组件;31、控制按钮;32、控制杆;321、横杆;322、纵杆;323、第一限位部;324、第二限位部;325、第三限位部;
[0028]4、电源组件;
[0029 ] 100、卡接部;110、卡接本体;120、侧板;130、凸块;
[0030]200、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图1?10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纵”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端”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端”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头结构包括插头组件2、壳体组件I和插脚控制组件3,插头组件2包括插脚,用于对外连接,壳体组件I用于限定插头组件2的安装空间;插头组件2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运动,以使插脚选择性的外露于壳体组件I;插脚控制组件3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组件I,并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运动,通过插脚控制组件3相对于壳体组件I运动,以使插脚控制组件3选择性抵接插头组件2而使插头组件2被选择性限制运动。于本实施例中,插头组件2可以安装于壳体组件I内,也可以安装于壳体组件I外,通过插脚控制组件3的外露部分相对于壳体组件I的运动可以使插脚控制组件3选择性抵接该插头组件2,限制该插头组件2的运动。插脚控制组件3的外露部分可以方便控制插脚控制组件3的移动。本实施例的插头结构通过插头控制组件3与插头组件2的选择性抵接来控制插头组件2的运动,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且方便。
[0037]于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I由两个一端开口的壳体对接扣合而成,以方便其他组件的安装。
[0038]于本实施例中,术语“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旋转运动。
[0039]作为插头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插脚控制组件3包括外露于壳体组件I的控制按钮31和与控制按钮31连接并设置于壳体组件I内的控制杆32,控制按钮31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运动;插头组件2包括第一插头组件21,壳体组件I的第一面板11上设置有容纳槽12,第一插头组件21包括第一插头支架211和固定在第一插头支架211上的第一插脚212,第一插头支架211与容纳槽12枢接;控制杆32包括横杆321和与横杆321垂直连接的纵杆322,纵杆322朝向第一插头支架211延伸,纵杆322远离横杆3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3,第一插头支架211上沿着平行于横杆321的方向开设限位槽213,第一限位部323置于限位槽213内,限位槽213中部具有缺口,第一限位部323可由缺口脱离限位槽213。于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钮31外露于壳体组件I,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运动,从而控制控制杆32的运动,控制按钮31的运动方向与控制杆32的运动方向一致。本实施例的插头组件2包括第一插头组件21,非使用状态时,第一插头组件21收容于容纳槽12中,通过外露于壳体组件I的控制按钮31可以控制第一限位部323由限位槽213中部的缺口进入并移动至限位槽213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使第一限位部323与第一插头组件21处于抵接状态,从而将第一插头组件21限制于该容纳槽12中。需要使用该第一插头组件21时,通过控制按钮31控制第一限位部323由限位槽213的端部移动至缺口处,此时第一插头组件21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运动至备用状态。
[004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组件21相对于壳体组件I的运动为旋转运动。
[0041]作为插头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插头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插头组件22。
[0042]本实施例中的插头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组件I内并位于第一插头组件21—侧的第二插头组件22,第二插头组件22包括第二插头支架221和固定在第二插头支架221上的第二插脚222,第二插头支架221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升降运动;于第一面板11上对应于第二插脚222开设第一插孔111,通过第二插头支架221的升降运动,以使第二插脚222伸缩于第一插孔111;横杆32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24,当第一限位部323位于限位槽213的缺口位置时,第二限位部324与第二插头支架221抵接,第二插头支架221被限制运动。本本实施例中,横杆321的第一端即靠近第二插头支架221的一端,通过在第一端设置第二限位部324,控制按钮31控制第一限位部323运动至限位槽213的缺口位置时,第二限位部324与第二插头支架221抵接,从而限制第二插头支架221的升降运动,将第二插头支架221限制于壳体组件I内,而此时第一插头组件21可相对壳体组件I翻转运动至与壳体组件I垂直,从而处于备用状态;当控制按钮31控制第一限位部323运动至限位槽213靠近第二插头支架221的一端时,第二限位部324与第二插头支架221抵接,从而限制第二插头支架221的升降运动,将第二插头支架221限制于壳体组件I内,而第一插头组件21收容于容纳槽12内被限制运动,此时两个插头组件均被限制运动;当控制按钮31控制第一限位部323运动至限位槽213远离第二插头支架221的一端时,第二限位部324与第二插头支架221无接触,第二限位部324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升降运动,第二插头支架221可经第一插孔111穿出至壳体组件I夕卜而处于备用状态,而第一插头组件21收容于容纳槽12内被限制运动。
[0043]综上,本实施例通过插头控制组件3可以限制上述两个插头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动。
[0044]作为插头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插头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三插头组件23。
[0045]插头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组件I内并位于第二插头组件22的相对侧的第三插头组件23,第三插头组件23包括第三插头支架231和固定在第三插头支架231上的第三插脚232,第三插头支架231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升降运动;横杆321上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限位部325,当第一限位部323位于限位槽213的缺口位置时,第三限位部325与第三插头支架231抵接,第三插头支架231被限制运动;于第一面板11上对应于第三插脚232开设第二插孔112,通过第三限位部325的升降运动,以使第三插脚232伸缩于第二插孔112。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13的第二端与其第一端相对,且邻近第三插头组件23。本实施例通过插头控制组件3控制第三插头组件23运动的方式与第二插头组件24恰好相反,其具体控制方式为:当控制按钮31控制第一限位部323移动至限位槽213的缺口位置时,第一插头组件21可运动至备用状态,第二限位部324、第三限位部325分别与第二插头组件22和第三插头组件23抵接,从而置于壳体组件I内被限制运动;当控制按钮31控制第一限位部323移动至限位槽213靠近第二插头组件22的一端时,第一限位部323、第二限位部34分别与第一插头组件21和第二插头组件22抵接,第一插头组件21和第二插头组件22被限制运动,第三限位部325与第三插头组件23无抵接,第三插头组件23可相对壳体组件I升降运动,从而使第三插脚232沿第二插孔112伸出至壳体组件I外,处于备用状态;当控制按钮31控制第一限位部323移动至限位槽213靠近第三插头组件23的一端时,第一限位部323、第三限位部34分别与第一插头组件21和第三插头组件23抵接,第一插头组件21和第三插头组件23被限制运动,第二限位部324与第二插头组件22无抵接,第二插头组件22可相对壳体组件I升降运动,从而使第二插脚222沿第一插孔111伸出至壳体组件I外,处于备用状态。
[0046]综上,本实施例通过插脚控制组件3与三个插头组件中的其中两个抵接,将这两个插头组件限制于壳体组件I相对运动,而使剩下的一个插头组件可相对于壳体组件I运动至备用状态。
[004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插头支架221和/或第三插头支架231上设置有导向槽,当第一限位部323位于限位槽213的端部位置时,第二限位部324或第三限位部325位于导向槽内,第二插头支架221或第三插头支架231被解除限制运动。通过设置导向槽可以提高第二插头支架221和/或第三插头支架231的滑动稳定性,使第二插头支架221和/或第三插头支架231稳定、准确地伸出至壳体组件I外。本实施例的插头结构中,第二插头支架221靠近控制杆32—侧设置有与第二限位部324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2211,第三插头支架231靠近控制杆32—侧设置有与第三限位部325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2311;当控制按钮31推动第一限位部323移动至限位槽213靠近第三插头组件23—端时,第二限位部324位于第一导向槽2211的正上方,第二插脚222可伸出至壳体组件I的外部;当控制按钮31推动第一限位部323移动至限位槽213靠近第二插头组件22—端时,第三插脚232可伸出至壳体组件I的外部。
[0048]在图3?10中,由于横杆321的长度关系,第二限位部324和第三限位部325分别与第二插头组件22和第三插头组件23无抵接时,第二限位部324并没有与第一导向槽配合,第三限位部325并没有与第二导向槽配合,但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结构不限于图3?10,通过适当延长横杆321的长度即可实现导向槽与限位部的配合。
[0049]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插头支架221和/或第三插头支架231上设有推钮,于壳体组件I上与第一面板11相邻的侧板上开设滑动槽,推钮可滑动的连接于滑动槽内,通过推钮于滑动槽内滑动使第二插脚222和/或第三插脚232伸缩于第一插孔111和/或第二插孔112。本实施例中,第二插头支架221邻近壳体组件I侧壁的一侧设置第一推钮,第三插头支架231邻近壳体组件I侧壁的一侧设置第二推钮,第二插头支架221和第三插头支架231分别邻近壳体组件I相对的两个侧壁设置,对应地,在与第二插头支架221相邻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滑动槽15,在与第三插头支架231相邻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滑动槽16。
[005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推钮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相应的插头支架连接。如图3所示,推钮靠近壳体组件I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100,卡接部100包括卡接本体110和位于卡接本体110两侧的侧板120,侧板120与卡接本体110之间具有间隙,对应卡接部100在第二插头支架221、第三插头支架231上分别设置有卡接孔200,侧板120远离卡接本体110的一侧设置有凸块130,凸块130靠近卡接孔200的一侧为朝向推钮延伸的斜面或者圆弧面,凸块130的厚度不大于间隙的宽度,卡接部100插入对应的卡接孔200中并通过凸块130与卡接孔200卡接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在卡接本体110和两个侧板120之间设置间隙,同时在两个凸块130靠近卡接孔200的一侧设置朝推钮延伸的斜面或者圆弧面,可以使卡接部100顺利插入至对应的卡接孔200中并通过凸块130与卡接孔200卡接固定。
[0051 ]本实施例中,卡接部100与滑动槽相接触的部分的宽度略小于滑动槽的宽度,以方便推钮的滑动。
[005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插头支架211、第二插头支架221以及第三插头支架231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弹性组件,当插脚控制组件3与其中一个插头组件相抵接时,通过与其对应的弹性组件可以自动推动该插头组件运动并处于备用状态,使用非常方便。所述的弹性组件为一端与壳体组件I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插头支架压缩抵接的弹簧,弹性组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
[0053]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组件21为欧式插头组件,第二插头组件22为英式插头组件,第三插头组件23为US/AUS插头组件。对应地,第二插孔112为两个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扇形孔。
[0054]为了配合控制按钮31的移动,壳体组件I上还开设长孔13,控制按钮31可滑动的连接于长孔13内。本实施例的控制按钮31穿过该长孔13与控制杆32连接。
[0055]于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钮31靠近控制杆32的一侧设置有夹持部,夹持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凸部,两个凸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对应地,在控制杆32上设置有与该夹持空间相配合的连接块,该连接块嵌入夹持部中使控制按钮31与控制杆32稳定连接。
[005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转换器,其包括插头、电源组件4、插孔141,插头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头结构,电源组件4设置于壳体组件I内,插孔141设置于壳体组件I上。
[0057]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脚212、第二插脚222以及第三插脚232伸出时分别通过导电弹片与电源组件4连接。其中与第一插脚232相对应的导电弹片在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插脚212旋转翻折的时候才会通过导电弹片与电源组件4连接,第二插脚222以及第三插脚232仅仅伸出壳体组件I外部的时候才会通过导电弹片与电源组件4连接,避免了插头组件在非使用状态时发生触电或者短路的风险,增加了充电转换器的使用安全性。
[0058]插孔141采用欧式插孔,和/或,英式插孔,和/或,US/AUS插孔,和/或,USB插孔。于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I上与第一面板11相对的第二面板14上设置有用于外部插脚插接的插孔141,插孔141包括欧式插孔、英式插孔和US/AUS插孔和USB插孔,对应地,在电源组件4上分别设置有与欧式插孔、英式插孔和US/AUS插孔相配合的插接部,插接部均设置有保护门。通过在第二面板14上设置各种规格的插孔,本实施例的充电转换器可选择相应的插头组件与世界各国的相应的电源插口插接配合,此时任何一款外部插头均可以将其插脚插接在第二面板上相对应的插孔上,真正实现了全球通充电。
[0059]其中,USB插孔直接与电源组件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的USB插孔为两个。
[006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实施方式”、“优选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插头结构,包括: 插头组件(2),其包括插脚,用于对外连接; 壳体组件(I),限定所述插头组件(2)的安装空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2)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I)运动,以使所述插脚选择性的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I); 还包括:插脚控制组件(3),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I),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I)运动,通过所述插脚控制组件(3)相对于壳体组件(I)运动,以使所述插脚控制组件(3)选择性抵接所述插头组件(2)而使所述插头组件(2)被选择性限制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脚控制组件(3)包括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I)的控制按钮(31)和与所述控制按钮(31)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I)内的控制杆(32),所述控制按钮(31)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I)运动; 所述插头组件(2)包括第一插头组件(21),所述壳体组件(I)的第一面板(11)上设置有容纳槽(12),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1)包括第一插头支架(21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插头支架(211)上的第一插脚(212),所述第一插头支架(211)与所述容纳槽(12)枢接; 所述控制杆(32)包括横杆(321)和与所述横杆(321)垂直连接的纵杆(322),所述纵杆(322)朝向所述第一插头支架(211)延伸,所述纵杆(322)远离所述横杆(3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3),所述第一插头支架(211)上沿着平行于所述横杆(321)的方向开设限位槽(213),所述第一限位部(323)置于所述限位槽(213)内,所述限位槽(213)中部具有缺口,所述第一限位部(323)可由所述缺口脱离所述限位槽(2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I)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1) —侧的第二插头组件(22),所述第二插头组件(22)包括第二插头支架(22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插头支架(221)上的第二插脚(222),所述第二插头支架(221)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I)升降运动; 于所述第一面板(11)上对应于第二插脚(222)开设第一插孔(111),通过所述第二插头支架(221)的升降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插脚(222)伸缩于所述第一插孔(111); 所述横杆(32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24),当所述第一限位部(323)位于所述限位槽(213)的缺口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324)与所述第二插头支架(221)抵接,所述第二插头支架(221)被限制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I)内并位于所述第二插头组件(22)的相对侧的第三插头组件(23),所述第三插头组件(23)包括第三插头支架(231)和固定在所述第三插头支架(231)上的第三插脚(232),所述第三插头支架(231)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I)升降运动; 所述横杆(321)上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限位部(325),当所述第一限位部(323)位于所述限位槽(213)的缺口位置时,所述第三限位部(325)与所述第三插头支架(231)抵接,所述第三插头支架(231)被限制运动; 于所述第一面板(11)上对应于第三插脚(232)开设第二插孔(112),通过所述第三限位部(325)的升降运动,以使所述第三插脚(232)伸缩于所述第二插孔(1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头支架(221)和/或所述第三插头支架(231)上设置有导向槽,当所述第一限位部(323)位于所述限位槽(213)的端部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324)或所述第三限位部(325)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二插头支架(221)或所述第三插头支架(231)被解除限制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头支架(221)和/或所述第三插头支架(231)上设有推钮,于所述壳体组件(I)上与所述第一面板(11)相邻的侧板上开设滑动槽,所述推钮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通过所述推钮于所述滑动槽内滑动使所述第二插脚(222)和/或所述第三插脚(232)伸缩于所述第一插孔(111)和/或所述第二插孔(112)。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1)为欧式插头组件,所述第二插头组件(22)为英式插头组件,所述第三插头组件(23)为US/AUS插头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I)上开设长孔(13),所述控制按钮(31)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长孔(13)内。9.一种充电转换器,包括插头、电源组件(4)、插孔(14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采用权利要求I至8任一项所述的插头结构,所述电源组件(4)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I)内,所述插孔(141)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I)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41)采用欧式插孔,和/或,英式插孔,和/或,US/AUS插孔,和/或,USB插孔。
【文档编号】H01R13/645GK205565174SQ20162024838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发明人】吴明富
【申请人】广州市翼德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