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收缩型电力电览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100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常温收缩型电力电览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连接附件,特别是涉及用于6-15KV电压等级的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现行的电缆中间接头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严重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浇注型和绕包型施工不方便,对安装人员技术要求高,对安装环境要求苛刻,安装质量不容易保证。预制型对电缆尺寸要求严格,使用范围窄,安装困难。目前,较多采用热缩型中间接头,它有不能克服的缺点,首先是密封性差,因其不能随着电缆负荷的变化即冷热的变化而同步收缩变化,这样就可能在接头与电缆的界面之间形成气隙,容易引起局部放电,击穿造成事故。另外,热缩电缆中间接头的安装离不开火源,因而,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不能使用,限制其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行浇注型和绕包型施工不便,对环境要求苛刻,安装质量不易保证,预制型使用范围窄,而热缩型密封性较差,且要用火源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6-15KV电压等级的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它包括中间连接管、防水绝缘层、铠甲层,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管是由半导电外层、与半导电外层的内表面紧密复合成一体的主绝缘层、和主绝缘层的内表面两端紧密复合成一体的应力管、以及与主绝缘层的内表面中央紧密复合成一体的中央半导电层构成。
上述的中间连接管经常温扩张,利用强韧性塑料异型带卷绕成的支撑管支撑保形。
上述的置于中间连接管的外表面的防水绝缘层,是由按规定半叠绕包的防水绝缘胶带构成。
上述的置于防水绝缘层的外表面上的铠甲层,是由按规定半叠绕包的玻纤织物增强材料铠甲带构成。
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具有使用非常方便,因为它是预扩张支撑保形产品,安装时,只要按规定程序抽掉由支撑带构成的内衬支撑管,就能包紧电缆。并不需火源安装,适用于任何环境场所下使用。同时,它具有“高弹性记忆功能”,因此,使用时它始终和电缆贴合紧密,不会产生气隙,使电缆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图1为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连接管机械预扩张支撑保形结构示意图。
其中7为强韧性塑料异型带卷绕成的支撑管,10为强韧性塑料异型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主题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是由主要部件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连接管、防水绝缘层、铠甲层构成,中间连接管经机械预扩张并用强韧性塑料异型带卷绕成的支撑管8,置于其内保形(见附图2)。施工时,主要将电缆7装入预扩张保形的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连接管内,拉出强韧性塑料异型带10至该支撑管8全部抽掉为止,中间连接管便收缩至包紧电缆7,达到界面无气隙,处于密封状态。随后,在已连接于两根电缆之间的中间连接管的外表面上,按规定半叠绕包防水绝缘胶带层6,最后,再在已绕包好的防水绝缘胶带层6的外面,再半叠绕包玻纤织物增强材料制成的坚韧铠甲层(见附图1),其目的在于恢复电力电缆外护层,并使中间接头承受一定拉力、压力、对中间接头起保护作用。
权利要求1.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它包括中间连接管、防水绝缘层、铠甲层,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管是由半导电外层(4)和与半导电外层(4)的内表面紧密复合成一体的主绝缘层(2)和主绝缘层(2)的内表面两端紧密复合成一体的应力管(5、9)以及与主绝缘层(2)的内表面中央紧密复合成一体的中央半导电层(3)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接管经常温预扩张,并装入由支撑带构成的支撑管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接管的外表面的防水绝缘层(6)由按规定半叠绕包防水绝缘胶带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防水绝缘层(6)的外表面的铠甲层(1),由按规定半叠绕包坚韧性铠甲带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6—15KV常温收缩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主要由中间连接管、防水绝缘胶带和玻纤织物增强材料做成的坚韧性铠甲带构成。所述的中间连接管是由半导电外层、主绝缘层、应力管、内层中央半导电层复合成为一体。此中间连接管经过常温预扩张和支撑保形后的产品,电缆装入其中,抽出支撑物后,便能常温收缩连接于两根电缆之间,呈密封状态。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力学性能、能控制电力应分布等性能。在常温下具有高弹性记忆功能,安装后与电缆界面间无气隙,并能长期保持密封状态,能满足电力电缆长期安全运行。可取代现有各类电缆中间接头。
文档编号H02G15/08GK2519513SQ0125684
公开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0日
发明者李绍鹤, 江之桢, 王增福, 张卫勤, 胡秀兰, 王长盛, 崔安信 申请人:绵阳市英联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