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低压失控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698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防止低压失控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振荡反激式电源模块中可防止低压失控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包括耦合变压器、场效应管、振荡晶极管、反馈电路和光电耦合隔离器,如图1所示,当输入加上电压后,电流直接流过电阻R1、R2使晶体管TR1趋于导通,初级线圈P1有电流流过,由于耦合作用,使绕组P2进一步加强晶体管TR1的导通。绕组P2的正电压开始是通过加速电容C1、电阻R2传到晶体管TR1上,所以晶体管TR1的驱动电流波形前沿很陡,有利于晶体管TR1快速导通。晶体管TR1导通后,流经初级绕组P1、晶体管TR1的电流在电阻R4上引起压降,其上正下负的极性,经电阻R3、电容C2使晶体管TR2导通。晶体管TR2导通后,又使得晶体管TR1的栅极被分流,晶体管TR1将关断。晶体管TR1关断后,流过其漏极的电流为零,从而电阻R4上的压降为零,晶体管TR2将关闭,晶体管TR1又重新导通。如此循环,电路将产生自激振荡。自激振荡工作后,此电路将进行反激。输出端通过光敏三极管OC1反馈来控制晶体管TR2基极上的电流,从而调节晶体管TR1、TR2的通断时间。副绕组P2下正上负的极性经电容C1和电阻R2后产生的电流为两个晶体管的正常工作提供电流。
因为现有电路中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直接通过电阻R5连接在输入端,当通过光电耦合器的反馈要求晶体管TR2导通而晶体管TR1关闭时,一旦其输入电压低(即输入电流很小),光敏三极管OC1的导通程度不够,从而发射极输出电流也不够,也就不能很好地控制晶体管TR2的导通和TR1的关闭。这样就会出现输出电压不断上升的现象,因而也就出现了输出电压的失控,导致后级电路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输入电压较低时,能防止输出电压的失控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耦合变压器T、场效应管TR1、振荡晶极管TR2、反馈电路A和光敏三极管OC1,电路输入端经耦合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P1连接场效应管TR1的源极,电路输入端经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晶极管TR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串接点经加速电容C1、次级绕组P2接地;场效应管TR1的栅极与晶极管TR2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TR1的漏极一路经电阻R4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3和电容C2的并联体连接晶极管TR2的基极,次级输出绕组P3的输出端经反馈电路A连接光敏三极管OC1,光敏三极管OC1的发射极连接晶极管TR2的基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上连接有用于防止低压失控的回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低压失控回路由电阻R5、电容C3、二极管D和次级绕组P4组成,电阻R5一端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电阻R5的另一端一路经电容C3接地,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的阴极,二极管D的阳极经次级绕组P4接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低压失控回路由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D1组成,电阻R5一端连接电路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一路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另一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发射极。
由于在光敏三极管OC1上增设防止低压失控的回路,当输入电压低(即输入电流很小)时,光敏三极管OC1也能保持正常导通程度,很好地控制晶体管TR2的导通和TR1的关闭。这样就不会出现输出电压不断上升导致失控的现象,确保后级电路的安全。


图1为现有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包括耦合变压器T、场效应管TR1、振荡晶极管TR2、反馈电路A和光敏三极管OC1,电路输入端经耦合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P1连接场效应管TR1的源极,电路输入端经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晶极管TR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串接点经加速电容C1、次级绕组P2接地;场效应管TR1的栅极与晶极管TR2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TR1的漏极一路经电阻R4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3和电容C2的并联体连接晶极管TR2的基极,次级输出绕组P3的输出端经反馈电路A连接光敏三极管OC1,光敏三极管OC1的发射极连接晶极管TR2的基极;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上连接有用于防止低压失控的回路。该防止低压失控的回路由电阻R5、电容C3、二极管D和次级绕组P4组成,电阻R5一端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电阻R5的另一端一路经电容C3接地,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的阴极,二极管D的阳极经次级绕组P4接地。
由于绕组P4上的电压变化与输出线圈P3上的电压变化同步,当输入电压较低时,线圈P4上产生的电压几乎不受输入的影响,由线圈P4上产生的电压始终使光敏三极管OC1处于导通。当负载电流减少、输出电压有升高趋势时,反馈使得晶体管TR2提前导通,晶体管TR1则较早地失去漏极电流而提前关断,使导通占空比减少,输出电压升高势头受到遏制,保持原来的电压值。因此光敏三极管OC1也就能与输出变化同步地控制输入回路中晶体管TR1、TR2的导通与关闭,从而使整个电路正常工作。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防止低压失控回路,本实施例的防止低压失控回路由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D1组成,电阻R5一端连接电路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一路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另一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发射极。这样稳压二极管D1给光敏三极管OC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提供一个稳定电压,始终使光敏三极管OC1处于导通,可以达到与实施例一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可防止低压失控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包括耦合变压器T、场效应管TR1、振荡晶极管TR2、反馈电路A和光敏三极管OC1,电路输入端经耦合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P1连接场效应管TR1的源极,电路输入端经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晶极管TR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串接点经加速电容C1、次级绕组P2接地;场效应管TR1的栅极与晶极管TR2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TR1的漏极一路经电阻R4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3和电容C2的并联体连接晶极管TR2的基极,次级输出绕组P3的输出端经反馈电路A连接光敏三极管OC1,光敏三极管OC1的发射极连接晶极管TR2的基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上连接有用于防止低压失控的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防止低压失控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低压失控回路由电阻R5、电容C3、二极管D和次级绕组P4组成,电阻R5一端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电阻R5的另一端一路经电容C3接地,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的阴极,二极管D的阳极经次级绕组P4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防止低压失控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低压失控回路由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D1组成,电阻R5一端连接电路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一路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另一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光敏三极管OC1的发射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止低压失控的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包括耦合变压器T、场效应管TR1、振荡晶极管TR2、反馈电路A和光敏三极管OC1,耦合变压器T次级输出绕组P3的输出端经反馈电路A连接光敏三极管OC1,光敏三极管OC1的发射极连接晶极管TR2的基极;所述光敏三极管OC1的集电极上连接有用于防止低压失控的回路。由于在光敏三极管OC1上增设防止低压失控的回路,当输入电压低(即输入电流很小)时,光敏三极管OC1也能保持正常导通程度,很好地控制晶体管TR2的导通和TR1的关闭。这样就不会出现输出电压不断上升导致失控的现象,确保后级电路的安全。
文档编号H02M7/5383GK2686206SQ20042004292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6日
发明者尹向阳 申请人: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