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537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环状线圈的电感元件。
背景技术
层叠型的这种电感元件采用如下结构例如做成长方体块状,在长方体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分别设有电极,块内部的线圈的端图形延伸并与上述电极连接。
因此,在环状的线圈中,上述延伸的部分如图4所示,例如具有比其他环的部分匝数(圈数)多一匝的结构。
在使用这种结构的电感元件的情况下,发现对应于圈数的多少会有发生磁场(発生磁界)的不均衡产生,这会导致直流重叠特性的降低。
有关本发明的专利文献第1可以列举出特开2001-267129号公报,第2可以列举出日本特开平10-3351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纠正发生磁场在圈数较多的部分和圈数较少的部分中的不均衡,直流重叠特性良好的电感元件。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磁路材料,被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以及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磁路材料,被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第1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以及第2磁隙,在与上述环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宽度比阻断上述磁通的第1磁隙窄。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是将环状的线圈和将上述线圈埋设在内部的软磁性陶瓷部件在同一元件内层叠而构成的层叠型电感元件,所述环状的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其特征在于,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的上述软磁性陶瓷部件是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的磁路材料;设有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是将环状的线圈和将上述线圈埋设在内部的软磁性陶瓷部件在同一元件内层叠而构成的层叠型电感元件,所述环状的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其特征在于,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的上述软磁性陶瓷部件是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的磁路材料;其具备第1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以及第2磁隙,在与上述环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宽度比阻断上述磁通的第1磁隙窄。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由非磁性陶瓷构成阻断上述磁通的第1磁隙和第2磁隙中的任何一方。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在由磁路材料构成的块的外表面,通过使上述n卷部和上述n+1卷部中的任何一方的一部分露出,而形成阻断磁通的磁隙。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上述被露出的部分由绝缘性的树脂涂层。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上述n卷部和上述n+1卷部中的n小于等于4。
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感元件,通过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能够向使发生磁通的不均衡变得均衡的方向改善,能够改善直流重叠特性。


图1是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外观图。
图2是图1中的第1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第1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B-B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5(a1)、(b1)、(c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6(d1)、(e1)、(f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7(g1)、(h1)、(f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8是图1中的第2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A-A剖面图。
图9是图1中的第2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B-B剖面图。
图10(a2)、(b2)、(c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1(d2)、(e2)、(f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2(g2)、(h2)、(f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第4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中的第3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A-A剖面图。
图15是图1中的第3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B-B剖面图。
图16(a3)、(b3)、(c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7(d3)、(e3)、(f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8(g3)、(h3)、(i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9(j3)、(k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0是图1中的第4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A-A剖面图。
图21是图1中的第4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B-B剖面图。
图22(a4)、(b4)、(c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3(d4)、(e4)、(f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4(g4)、(h4)、(i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5(j4)、(k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直流重叠特性的图。
图27是通过比值表示本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直流重叠特性的图。
图28是图1中的第5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A-A剖面图。
图29是图1中的第5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B-B剖面图。
图30是图1中的第6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A-A剖面图。
图31是图1中的第6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B-B剖面图。
图32是表示在第7实施例的电感元件中使用的线圈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在使用图32所示的线圈制造第7实施例的电感元件时所用框体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通过设置阻断磁通的磁隙的较简单结构,达到纠正圈数较多的部分和圈数较少的部分中发生磁场(発生磁界)的不均衡、使直流重叠特性变好的目的。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的实施例。在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1图1表示电感元件1的外观,图2表示A-A剖面图,图3表示B-B剖面图。在电感元件1的相对置的一对面上设有电极2。若将线圈3取出来表示,则如图4所示。即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31、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32的四边形的环状。
线圈3的卷绕起始部33和卷绕结束部34从环状部分向电极2、2侧延伸,并连接到电极2上。在电感元件1的侧壁上,露出线圈3的n卷部31中与n+1卷部32平行的部分、即构成线圈3的导体的侧部,将绝缘性树脂4涂敷在该露出的部分上。
线圈3的环中央部及n+1卷部32的外侧由磁路材料即磁性体5形成。以夹着线圈的导体图形3a的方式设有非磁性体6,尤其是在n卷部31的上侧及下侧设有比导体图形3a、3a之间厚的非磁性体6。
在从n卷部31的导体图形3a的下方到n+1卷部32的最下面的导电图形3a及位于其上的导体图形3a之间,设有非磁性体构成的第2磁隙7,宽度比设在n卷部31的上侧及下侧的由非磁性体6所构成的第1磁隙窄(较薄)。
该电感元件1通过图5~图7所示的工序制造。将磁性薄片层叠多层而形成磁性层,在该磁性层之上,配置n卷部31的位置上较厚地涂敷非磁性体6,在其余区域上设置磁性体5而使表面变平坦。如图5(a1)所示,在该平坦的表面上通过掩膜印刷而形成棒状的导体图形3a,该导体图形3a从设置电极2的一端边缘呈直线状延伸、直到与另一端的距离的三分之二左右的位置。接着,通过掩膜印刷形成相当于线圈3的1/2圈的コ字型的导体图形3a(图5(b1))。
接着,如图5(c1)所示,印刷覆盖以下区域的非磁性材料6,该区域覆盖着相当于线圈3的1圈的区域和向电极延伸的端部的区域(相当于1.5圈的区域)。在该非磁性材料6的区域中,如图5(b1)所示的导体图形3a上,对应于终端部的部分上设有窗部,不涂敷非磁性材料6。在该状态下,图5(b1)所示的コ字型的导体图形3a的最终的直线部的外侧部是露出的。
接着,如图6(d1)所示,在除了图5(c1)的非磁性材料6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印刷磁性体5。接着,在与图5(b1)成对的相当于线圈3的卷线构成的1/2圈的区域中,使用具有开口部的掩膜、通过印刷制成导体图形3a(图6(e1))。接着,如图6(f1)所示,通过掩膜印刷形成从图6(e1)中的导体图形3a的终端呈直线状一直延伸到另一端的棒状的导体图形3a。
接着,如图7(g1)所示,印刷覆盖以下区域的非磁性材料6,该区域覆盖着相当于线圈3的1圈的区域和向电极延伸的端部的区域(相当于1.5圈的区域)。接着,如图7(h1)所示,在除了图7(g1)的非磁性材料6以外的区域印刷磁性体5。通过以上程序,完成1.5圈部分的电感元件。
要制造1.5圈+N(N为整数)圈部分的电感元件,如图7(f1’)所示那样印刷覆盖以下区域的非磁性材料6,该区域覆盖相当于线圈3的1圈的区域和向电极延伸的端部的区域(对应于1.5圈的区域),来代替图6(f1)所示的掩膜。在该非磁性材料6的区域中,在对应图6(e1)所示的导体图形3a的终端部的部分上设有窗部,不涂敷非磁性材料6。从该图7(f1’)所示的工序返回到图5(b1)的工序,反复进行图5(b1)、图5(c1)、图6(d1)、图6(e1)、图7(f1’)的工序。
在设置第2磁隙7时,使用非磁性体薄片,该非磁性体薄片大小与电感元件1的表面相同,具有与图7(f1’)的非磁性材料6上所设的的窗部相同的窗部。通过使用该非磁性体薄片来代替图7(f1’)的非磁性材料6,能够设置第2磁隙7。
在以上这样层叠的状态下,由于构成线圈3的导体的侧部露出,所以在该露出的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在上述过程中,导体图形3a是用合成树脂粘合剂糊化以银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粉末而成的物质,由磁性体5构成的磁性层的磁性材料是用合成树脂粘合剂糊化铁氧体软磁性材料粉末(例如,Ni-Cu-Zn铁氧体)而成的物质,非磁性材料6是用合成树脂粘合剂糊化非磁性陶瓷粉末(例如,Ni-Cu铁氧体或玻璃陶瓷)而成的物质。在该层叠的材料上重叠由上侧的磁性体5构成的磁性层,并进行定位、压力结合、同时进行烧结而制作。
如上构成的电感元件中,在n卷部31的上侧及下侧设有比导体图形3a、3a间厚的非磁性体6,并且在构成线圈3的导体的露出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该部分起到磁隙的作用,由图3可知,不会产生围绕n卷部31的磁通。即、设置了阻断围绕着n卷部31而形成的磁通的磁隙。另一方面,形成了围绕n+1卷部32的磁通Φ(图3)。这是因为在磁通Φ的磁路中未设置阻断磁通Φ的磁隙。
通过以上的结构,仅在n卷部31上没有形成围绕n卷部31的磁通,结果可以认为该电感元件具有与仅由n+1卷部32构成的电感元件相同的特性,能够纠正卷数的不均衡,能够实现直流重叠特性的改善。在图26中表示了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直流重叠特性,在图27中以比的形式表示了直流重叠特性。由这些图可知,在只有2圈(2卷)部分上围绕着磁通的实施例中,改善了直流重叠特性。可知在具有2圈(2卷)部分和1圈(卷)部分、整体为1.5圈的电感元件中,直流重叠特性较差,并且电感值较低。此外,在实施例的电感元件中,通过设置第2磁隙7,也能够实现直流重叠特性的改善。
实施例2接着说明第2实施例。图8表示该实施例的电感元件1的A-A剖面图,图9表示B-B剖面图。在第1实施例中具有如下结构构成线圈3的导体的侧部露出而形成,在该露出的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但在本实施例中,在设有上述绝缘性树脂4的部分上配置非磁性体6,使n卷部31的上侧、下侧及上述外侧的侧部成为被非磁性体6包围的状态,形成阻断围绕n卷部31而形成的磁通的磁隙。
该电感元件1通过图10~图12所示的程序来制造。该电感元件1的制造程序与由图5~图7说明的程序基本相同。但是,不同点是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设置绝缘性树脂有4的部分上配置了非磁性体6。对于该第2实施例,上述说明中设置了非磁性体6的部分起到磁隙的作用,由图9可知,不会产生围绕n卷部31的磁通。另一方面,形成了围绕n+1卷部32的磁通Φ(图3)。这是因为在磁通Φ的磁路中未设置阻断磁通Φ的磁隙。
实施例3接着,在第3实施例的电感元件1A(图1)中,使用图13所示那样的线圈3A。在该线圈3A是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31、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32的四边形的环状。线圈3A的卷绕起始部33和卷绕结束部34从环状部分向电极2、2一侧延伸、被连接在电极2上。
图14表示第3实施例的电感元件1A(图1)的A-A剖面图,图15表示B-B剖面图。在线圈3A的n卷部31中,在电感元件1A的侧壁上,露出并形成有构成线圈3A的导体的侧部,将绝缘性树脂4涂敷在该露出的部分上。
线圈3A的环中央部及n+1卷部32的外侧由磁路材料即磁性体5形成。设有非磁性体6来夹着线圈的导体图形3a,特别在n卷部31的上侧及下侧设有比导体图形3a、3a之间厚的非磁性体6。
在从n卷部31的导体图形3a的下侧到n+1卷部32的最下面的导电图形3a及其上方的导体图形3a之间,设有宽度比由设在n卷部31的上侧及下侧的非磁性体6窄(较薄)的非磁性体构成的第2磁隙7。
该电感元件1A通过图16~图19所示的程序制造。层叠多层磁性薄片形成磁性层,在该磁性层之上、配置n卷部31的位置上较厚地涂敷非磁性体6,在其余区域上设置磁性体5而使表面变平坦。如图16(a3)所示,在该平坦的表面上通过掩膜印刷而形成弯折的棒状的导体图形3a,该导体图形3a从要设置电极2的一端边缘呈直线状延伸、弯折成直角,直到横边的1/2左右的距离为止。接着,通过掩膜印刷而形成对应于线圈3的1/2圈的コ字型的导体图形3a(图16(b3))。
接着,如图16(c3)所示,印刷覆盖以下区域的非磁性材料6,该区域覆盖相当于线圈3A的一圈的区域和向电极延伸的端部的区域(线圈3A的存在区域)。在该非磁性材料的区域中,在对应于图16(b3)所示的导体图形3a的终端部的部分上设有窗部,不涂敷非磁性材料6。在该状态下,图16(b3)所示的コ字型的导体图形3a的最终的直线部的外侧部是露出的。
接着,如图17(d3)所示,在除了图16(c3)的非磁性材料6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印刷磁性体5。接着,在与图16(b3)成对的由线圈3A的卷线构成的相当于1/2圈的区域中,通过使用具有开口部的掩膜、进行印刷而形成导体图形3a(图17(e3))。
接着,如图17(f3)所示,印刷覆盖以下区域的非磁性材料6,该区域覆盖着相当于线圈3的一圈的区域和向电极延伸的端部的区域(线圈的存在区域)。在该非磁性材料6的区域中,在对应于图17(e3)所示的导体图形3a的终端部的部分上设置窗部,不涂敷非磁性材料。
接着,如图18(g3)所示,在除了图17(f3)的非磁性材料6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印刷磁性体5。接着,使用在与图17(e3)成对的由线圈3A的卷线构成的相当于1/2圈的区域上,使用具有开口的掩膜,通过印刷形成导体图形3a(图18(h3))。在继续增加卷数时,从上述图18(h3)所示的工序返回到图16(c3)的工序,重复图16(d3)、图16(e3)、图17(f3)、图18(g3)、图18(h3)的工序。
如果达到了规定的匝数,则从图18(h3)前进到图18(i3),通过掩膜印刷形成向电极2延伸的钥匙型(键型)的导体图形3a。接着,如图19(i3)所示,印刷覆盖以下区域的非磁性材料6,该区域覆盖着相当于线圈3A的一圈的区域和向电极延伸的端部的区域(线圈3A的存在区域)。接着,如图19(k3)所示,在除了图19(j3)的非磁性材料6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印刷磁性体5。如上述所述,完成了1.5圈部分的电感元件1A。
在设置第2磁隙7时,使用大小与电感元件1A的表面相同、具有与图16(c3)的设在非磁性材料6上的窗部相同的窗部的非磁性体薄片。通过使用该非磁性体薄片来代替图16(c3)的非磁性材料6,能够设置第2磁隙7。
在以上这样层叠的状态下,由于构成线圈3A的导体的侧部露出,所以在该露出的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在上述中,导体图形3a是用合成树脂粘合剂糊化以银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粉末而成的物质,磁性体5构成的磁性层的磁性材料是用合成树脂粘合剂糊化铁氧体软磁性材料粉末(例如,Ni-Cu-Zn铁氧体)而成的物质,非磁性材料6是用合成树脂粘合剂糊化非磁性陶瓷粉末(例如,Ni-Cu铁氧体或玻璃陶瓷)而成的物质。在该层叠的材料上层叠由上侧的磁性体5构成的磁性层,并进行定位、压力结合、同时进行烧结而制作。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电感元件中,在n卷部31的上侧及下侧设有比导体图形3a、3a间厚的非磁性体6,并且在构成线圈3A的导体的露出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该部分起到磁隙的作用,由图15可知,不会产生围绕n卷部31的磁通。即、设置了阻断围绕着n卷部31而形成的磁通的磁隙。另一方面,形成了围绕n+1卷部32的磁通Φ(图15)。这是因为在磁通Φ的磁路中未设置阻断磁通Φ的磁隙。
通过以上的结构,仅在n卷部31上没有形成围绕n卷部31的磁通,结果可以认为该电感元件具有与仅由n+1卷部32构成的电感元件相同的特性,能够纠正卷数的不均衡,能够实现直流重叠特性的改善。在图26中表示了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直流重叠特性,在图27中以比的形式表示了直流重叠特性。由这些图可知,在只有2圈(2卷)部分上围绕着磁通的实施例中,改善了直流重叠特性。可知在具有2圈(2卷)部分和1圈(卷)部分、整体为1.5圈的电感元件中,直流重叠特性较差,并且电感值较低。此外,在实施例的电感元件中,通过设置第2磁隙7,也能够实现直流重叠特性的改善。
实施例4接着说明第4实施例。图20表示该实施例的电感元件1A的A-A剖面图,图21表示B-B剖面图。在第3实施例中具有如下结构构成线圈3A的导体的侧部露出而形成,在该露出的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但在本实施例中,在设有上述绝缘性树脂4的部分上配置非磁性体6,使n卷部31的上侧、下侧及上述外侧的侧部成为被非磁性体6包围的状态,形成阻断围绕n卷部31而形成的磁通的磁隙。
该电感元件1A通过图22~图25所示的程序来制造。该电感元件1A的制造程序与由图16~图19说明的程序基本相同。但是不同点是在上述第3实施例中设置绝缘性树脂4的部分上配置了非磁性体6。根据该第4实施例,以上说明的设置了非磁性体6的部分也起到磁隙的作用,从图21可知,不会产生围绕n卷部31的磁通。另一方面,形成了围绕n+1卷部32的磁通Φ(图21)。这是因为在磁通Φ的磁路中未设置阻断磁通Φ的磁隙。
实施例5接着,在第5实施例的电感元件1A(图1)中,使用如图13所示的线圈3A。图28表示第5实施例的电感元件1A(图1)的A-A剖面图,图29表示B-B剖面图。在线圈3A的n+1卷部32上,构成线圈3A的导体的侧部露出并形成在电感元件1A的侧壁上,将绝缘性树脂4涂敷在该露出的部分上。
线圈3A的环中央部及n卷部31的外侧由磁路材料即磁性体5形成。设有非磁性体6来夹着线圈的导体图形3a,特别在n+1卷部32的上侧及下侧设有比导体图形3a、3a之间的间距厚的非磁性体6。
在从n卷部31的导体图形3a的下侧到n+1卷部32的最下面的导电图形3a及其上方的导体图形3a之间,设有由非磁性体构成的宽度比设在n卷部31的上侧及下侧的非磁性体6窄(较薄)的第2磁隙7。
该电感元件1A通过图16~图19所示的程序制造。只是在层叠的状态下,构成线圈3A的导体的侧部(n+1卷部32一侧)露出,所以在该露出的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在以上这样构成的电感元件中,在n+1卷部32的上侧及下侧设有比导体图形3a、3a间的间距厚的非磁性体6,并且在构成线圈3A的导体的露出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该部分起到磁隙的作用,由图29可知,不会产生围绕n+1卷部32的磁通。即、设置了阻断围绕着n+1卷部32而形成的磁通的磁隙。另一方面,形成了围绕n卷部31的磁通Φ(图29)。这是因为在磁通Φ的磁路中未设置阻断磁通Φ的磁隙。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6接着,说明第6实施例。图30表示该实施例的电感元件1A的A-A剖面图,图31表示B-B剖面图。在第5实施例中具有如下结构构成线圈3A的导体的侧部露出而形成,在该露出的部分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但在本实施例中,在设有上述绝缘性树脂4的部分上配置非磁性体6,使n+1卷部32的上侧、下侧及上述外侧的侧部成为被非磁性体6包围的状态,形成阻断围绕n+1卷部32而形成的磁通的磁隙。
该电感元件1A通过图22~图25所示的程序来制造。该电感元件1A的制造程序与由图16~图19说明的程序基本相同。但是不同点是在上述第5实施例中设置了绝缘性树脂4的部分上配置了非磁性体6。通过该第6实施例,如上说明,设置了非磁性体6的部分起到磁隙的作用,从图31可知,不会产生围绕n+1卷部32的磁通。另一方面,形成了围绕n卷部31的磁通Φ(图31)。这是因为在磁通Φ的磁路中未设置阻断磁通Φ的磁隙。
对层叠型的线圈而言,在圈数(匝数)较多的情况下,实施例中的电感元件的结构(在n卷部31和n+1卷部32中的任一个上设置有磁隙)和以往产品(具有n卷部和n+1卷部、磁通平衡较差的产品)的效果差较小。在下面的表1中表示测量本发明的结构的电感元件与以往结构的电感元件电感值降低了20%的状态下的(以往产品的电流值)/(发明产品的电流值)结果。由该表1可知,本发明的产品在n卷部31和n+1卷部32中的n为4以下时效果比较显著,如果为5以上则与以往产品的效果差异较小。
表1

实施例7在以上的说明中表示了层叠型的电感元件,但也可以如图32所示,由空心卷等构成扁平卷的线圈3B,而其周边的结构如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所示。例如,装入图33所示的框体8中,与层叠型元件的情况相同地在构成线圈3B的导体卷线3b的间隙9及其周边填充非磁性体6的糊,在其余的部分上填充由磁性体5构成的形成磁性层的糊料,由此来设置阻断围绕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或围绕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的磁隙(第1磁隙)。此外,做成使侧部露出、并在其上涂敷绝缘性树脂4的结构。关键点是将用层叠型说明的结构适用于扁平卷(平角卷)的线圈3B中。
此外,在正交于构成线圈3B的环的轴向的方向上,通过在构成线圈3B的导体卷线3b的间隙9中填充非磁性体6的糊,而形成宽度比阻断上述磁通的第1磁隙窄(较薄)的第2磁隙。
在使用了扁平卷的线圈3B的电感元件中,也能够得到与由层叠型线圈构成的电感元件相同的效果。即,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变形例中(不论是层叠型、还是扁平线圈,任一种电感元件中),都可以不设置第2磁隙。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磁路材料,被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以及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
2.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磁路材料,被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第1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以及第2磁隙,在与上述环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宽度比阻断上述磁通的第1磁隙窄。
3.一种电感元件,其是将环状的线圈和将上述线圈埋设在内部的软磁性陶瓷部件在同一元件内层叠而构成的层叠型电感元件,所述环状的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其特征在于,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的上述软磁性陶瓷部件是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的磁路材料;设有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
4.一种电感元件,其是将环状的线圈和将上述线圈埋设在内部的软磁性陶瓷部件在同一元件内层叠而构成的层叠型电感元件,所述环状的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其特征在于,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的上述软磁性陶瓷部件是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的磁路材料;其具备第1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方;以及第2磁隙,在与上述环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宽度比阻断上述磁通的第1磁隙窄。
5.按照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由非磁性陶瓷构成阻断上述磁通的第1磁隙和第2磁隙中的任何一方。
6.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在由磁路材料构成的块的外表面,通过使上述n卷部和上述n+1卷部中的任何一方的一部分露出,而形成阻断磁通的磁隙。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被露出的部分由绝缘性的树脂涂层。
8.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n卷部和上述n+1卷部中的n小于等于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元件,其改善了具有不同匝数部分的线圈的电感元件中的重叠特性。本发明的电感元件具备环状线圈,具有匝数为n匝的n卷部(31)、和匝数为n+1匝的n+1卷部(32);磁路材料,被设在上述线圈的环内外、使磁通通过而形成磁路;以及磁隙,阻断围绕上述n卷部(31)而形成的磁通和围绕上述n+1卷部(32)而形成的磁通中的任何一个。
文档编号H02K1/00GK1700372SQ20051006266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1日
发明者川原井贡 申请人:日商·胜美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