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789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发电机和直流电源中至少一个向负载供给电力的电力系统,特别是涉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图12表示从发电机与直流电源中两方向负载供给电力的电力系统的传统技术。
在图中,10是同步机、感应电动机、直流机等发电机,从图中未表示的内燃机关等驱动源供给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该电能通过变换器20被变换为所需的直流电力,并供给负载(直流负载)30。
此外,当外部的驱动源停止使发电机10从驱动源无法获得机械能的情况下,以及欲减少发电机10从驱动源获得的机械能的情况下,能够从直流电源50获得负载30的部分或者全部消耗电力。
通过这种电力系统,能够向负载30常时供给直流电力。此外,40是变换器20与直流电源50之间的直流电压部、P是直流电压部40的正极、N是负极。
图13是上述电力系统的一例主要部分结构的电路图。
当图12所示的发电机10为三相交流机的情况下,作为变换器20,可以使用三相变换器,该三相变换器具备三相将两个反并联连接有回流二极管22的半导体开关元件21串联连接的臂。此外,23是与变换器20的直流输出侧连接的电容器、24是输出开关元件21的开启/断开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
此外,作为直流电源50,可以使用由与交流电源连接的二极管51构成的二极管电桥。
如果根据图13所示的结构,则不仅可以通过变换器20控制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如果事先使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控制在交流电源的线间电压的峰值以上,则还可以从发电机10供给所有的负载电力,而不会使电流从直流电源50流入。此外,如前所述,当发电机10的发电电力变少的情况下,通过使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低于交流电源的线间电压的峰值,则能够从直流电源50获得部分或者全部的负载电力。
此外,上述的电力系统记载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61541号公报( ~ 、图2、图3等)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图12是在图13所示的传统技术中,变换器20或者直流电源50发生故障时产生的如下问题。
当变换器20变为导致直流电压部40短路状态的故障模式的情况下(例如上下臂同时开启等),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无法保持足够的向负载30供给电力的数值,最糟的情况下,过大的电流从直流电源50流入变换器20,由此产生的过热也会使直流电源50本身发生故障。在这种状态下,则不能向负载30供给所需的电力。
特别是当要求负载30必须连续运转的情况下,例如,当负载30是作为发电机10的驱动源的内燃机关的冷却用电机部件等情况下,在上述电力系统中则欠缺可靠性。
对于直流电源50也同样如此,当直流电源50在使直流电压部40发生短路的模式下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变换器20变为发生故障或者通过保护功能而使其停止运转的任何一种状态,与前述相同,此时无法向负载30供给电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能对当变换器或者直流电源的一方发生故障而影响另一方从而无法向负载供给电力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并提高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电源系统,其具备发电机、将通过该发电机所发的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变换器、通过直流电压部与该变换器的输出侧连接的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电压部连接的负载,其中,在从所述变换器向所述直流电压部供给电力的方向上将二极管连接在所述变换器与直流电压部之间的正侧直流母线或者负侧直流母线的至少一个上。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电源系统,其具备发电机、将通过该发电机所发的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变换器、通过直流电压部与该变换器的输出侧连接的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电压部连接的负载,其中,在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直流电压部供给电力的方向上将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与直流电压部之间的正侧直流母线或者负侧直流母线的至少一个上。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具有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与直流电压部之间连接的二极管、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源与直流电压部之间连接的二极管。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3中,前述发电机具有由电磁铁或者永久磁铁构成的励磁部件。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在于,在权利要求4中,通过因前述发电机的旋转而产生的无负载感应电压,借助前述变换器内的回流二极管,对与前述变换器的直流输出侧连接的电容器进行充电。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在于,在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的任何一项中,从前述直流电压部供给前述变换器的控制电路的电源。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在于,在权利要求6中,通过使所述直流电压部的直流电压变换为规定电压的稳定电路,供给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在于,在权利要求1中,前述变换器的输出端子的正负极之间连接缓冲电容器,而且,在前述直流电压部的正负极之间连接电压平滑电容器。
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在于,在权利要求8中,具有根据前述直流电压部的电压进行过电压的判断,并且根据前述变换器的直流输出电压控制前述发电机的电流或者发电量的控制电路。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在于,在权利要求8中,具有根据前述直流电压部的直流电压进行过电压的判断以及控制前述发电机的电流或者发电量,同时,控制前述变换器以使前述发电量为非负的控制电路。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在于,在权利要求1中,在前述变换器的输出端子的正负极之间连接电压平滑电容器。
根据本发明,只要在变换器直流电压部之间或者直流电源—直流电压部之间的直流母线上连接二极管,不仅能够防止变换器或者直流电源的一方发生故障时其故障影响另一方,而且能够向负载供给稳定的电力,从而实现可靠性高的电力系统。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8是图7中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10是图9中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2是传统技术的结构图。
图13是图12中一例主要部分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10发电机;20、20A变换器;25、26控制电路;25A电源线;27稳定电路;28缓冲电容器30负载;40直流电压部;41电压平滑电容器;50直流电源60P、60N直流母线;70P、70N、80P、80N二极管90、90A控制电路91、91A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控制部;911、913计算器;912调节器914噪波滤波器;915发电量下限值限幅器;92过电压判断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图1是与权利要求1对应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图,与图12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下面将主要围绕其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1中,变换器20与直流电压部40之间的正侧直流母线60P以及负侧直流母线60N,在从变换器20向直流电压部40供给电力的方向上分别与正极侧二极管70P与负极侧二极管70N连接。
根据上述构造,即使变换器20在使其输出端子短路的模式下发生故障,根据二极管70P、70N的作用,则可以防止电流从直流电源40通过直流电压部40流入变换器20侧。因此,变换器20的短路故障不会波及直流电源50侧,例如可以防止过电流从直流电源50流向变换器20,而使直流电源50过热发生故障。
这样,变换器20发生故障时,仍然可以从直流电源50向负载30供给电力。
此外,二极管70P、70N两者并非都需要,即使仅插入其中任何一个,仍然可以发挥与上述相同的作用。
其次,图2是与权利要求2对应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是一个示例,它表示直流电源50与直流电压部40之间的直流母线60P、60N,在从直流电源50向直流电压部40供给电力的方向上分别与正极二极管80P、负极二极管80N连接。此外,Ps表示直流电源50的正极、Ns表示该直流电源的负极。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直流电源50在其输出端子短路的模式下发生故障,根据二极管80P、80N的作用,直流电源50的短路故障不会波及变换器20,例如可以防止过电流从变换器20通过直流电压部40流向直流电源50,而使变换器20过热发生故障。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电源50发生故障时,仍然可以从变换器20向负载30供给电力。
此外,二极管80P、80N两者并非都需要,只要插入其中任何一个即可。
图3是与权利要求3对应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该实施方式相当于第1与第2实施方式的组合,在变换器20侧、直流电源50侧的直流母线60P、60N上连接着二极管70P、70N、80P、80N。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变换器20或者直流电源50两者中任何一方在使其输出端子短路的模式下发生故障,由于其故障不会波及另一方,因此,仍然可以从另一方向负载30供给电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如此,只要插入二极管70P、70N的任何一个以及二极管80P、80N的任何一个即可。
下面,对与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5对应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或图3的结构中,如图13所示,作为变换器20而使用在直流输出端子连接着电容器23的变换器时,在发电机10处于停止状态下而启动系统时,由于二极管70P、70N的存在,电流无法从直流电源50流入变换器20。因此,上述电容器23没有被充电,无法启动变换器20。
因此,该第4实施方式着眼于以下情况,当发电机10具有由电磁铁和永久磁铁构成的励磁磁铁时,发电机10通过驱动源而旋转,于是在定子绕组上产生无负载感应电压,因此,如果利用该电压,则可以对电容器23进行充电。
换言之,如果从发电机10产生无负载感应电压,那么即使变换器20的所有开关元件处于关闭状态,与这些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作为整流器而工作,变换器20的电容器23被充电,从而能够启动变换器20。
图4是与权利要求6对应的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图。该实施方式是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从直流电压部40向变换器20的控制电路25供给电源的方式。此外,标在图4的控制电路25上的符号a、b表示电源端子。
电力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也包括变换器20或者直流电源50的任何一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一直保持能够供给负载30电力。因此,通过从直流电压部40获得变换器20的控制电路25的消耗电力(电源),在包含发生故障时,不仅可以使变换器20的控制电路25运作,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所述,从直流电压部40向变换器20的控制电路25供给电源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图1、图2的实施方式。
图5是与权利要求7对应的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结构图。该实施方式在变换器20的控制电路26内设置稳定电路27,通过其电源端子a、b供给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使用从稳定电路27输出的一定直流电源电压作为控制电路26的电源。
此处,稳定电路27是由输入直流电压发生变动时仍然输出一定直流电压的开关稳压器(regulator)等构成。
例如,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直流电源50发生短路故障,而且变换器20处于停止的状态之下,如果发电机10通过驱动源旋转从而产生无负载感应电压,则被变换器20内的回流二极管整流后的电压通过二极管70P、70N被加在直流电压部40。此时,流入直流电源50的电流被二极管80P、80N阻止。
此处,如果发电机10的旋转速度较低,则依赖于该旋转速度的无负载感应电压数值也变得较低,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也比正常运作时的值低。因此,如果以正常运作时的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作为电源电压,而构成图4中的控制电路25,则无法保证控制电路25的正常运作,变换器20也无法正常启动。
因此,如图5所示,如果在稳定电路27加上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使其输入电压升压至规定值并使其稳定,从而供给控制电路26内,则控制电路26能够正常运作,变换器20也能够正常启动。之后,由于能够控制变换器20,因此,通过开关元件的运作,使发电机10的发电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并使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升压至规定值,从而能够进行正常运转。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也可以使图中未表示的电容器与直流电压部40并联连接。此外,即便使负载30的输入侧与电容器并联连接,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下面,图6是与权利要求8对应的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在图6中,与前述各个实施方式及图13的传统技术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序号。此外,20A表示由半导体开关元件21及回流二极管22构成的变换器。
在该实施方式中,直流电压部40的正负极之间与电压平滑电容器41连接。由于直流电源50通过二极管电桥对交流电源电压整流,从而获得直流电压,因此,为了使整流产生的波纹平滑化,需要配备电压平滑电容器41。通常情况下,多使用单位体积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器用于该目的,由于电解电容器一般容量较大,因此,它也具有如下功能,即当交流电源停电的情况下,通过蓄积的电荷向负载供给电力。
另一方面,在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的正负极之间,连接着缓冲电容器28。设置该缓冲电容器28的目的在于,防止由于变换器20A的开关操作与布线电感的影响,过大电压施加在构成变换器20A的开关元件21上。通常情况下,使用高频特性优良的薄膜电容器或QP电容器等用于此用途。
此外,发电机10与变换器20A进行发电操作,换言之,在电流从变换器20A连续不断地流向直流电压部40的状态之下,设置在变换器20A与直流电压部40之间的二极管70P、70N接通,电压平滑电容器41与缓冲电容器28的电压变得相等。
通过上述这种结构,变换器20A的上下臂即使由于误操作而同时处于开启的状态下,仍可以防止开关元件21由于过电流过热而瞬时损坏。换言之,如同通常的变换器一样,当在直流输出端子的正负极之间连接着大容量的电压平滑电容器的情况下,如果使变换器的上下臂同时处于开启,则电压平滑电容器发生短路,因此,过电流瞬时流过开关元件而使其过热,从而导致其损坏。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变换器20A的上下臂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短路的仅是小容量的缓冲电容器28,由于大容量的电压平滑电容器41被二极管70P、70N所断开,因此,过电流不会通过变换器20A的开关元件21。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即使变换器20A的上下臂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开关元件21也不会瞬时损坏,因此,它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图7是与权利要求9对应的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力系统的主要电路的结构与图6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变换器20A的控制电路90具有如下特征。
控制电路90具有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发电电力)控制部91与过电压判断部92。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控制部91,输入变换器20A的输出电压检测值,以此作为目标值来计算发电机10的电流或者发电量,发电机10输出该发电量或者电流,以此方式控制变换器20A。
另一方面,当直流电压部40(电压平滑电容器41)的电压检测值在规定值以上时,过电压判断部92判断其为过电压。于是,已经判断其为过电压的情况下,使变换器20A的运转停止,并进行停止发电操作等处理。
此处,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控制部91根据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进行控制,而过电压判断部92根据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进行控制,其原因如下。
首先,通过二极管70P、70N的作用,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有时变得比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低,反之则不太可能。于是,如果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控制部91根据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进行控制,则当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大于目标值的情况下,为降低该电压,设定发电量为负,换言之,将从变换器20A侧向发电机10输送电力的发电量乃至发电机电流的指令值设定为负。但是,在此情况下,由于通过二极管70P、70N的作用,无法从直流电压部40向变换器20A供给电力,因此,仅从缓冲电容器28向发电机10供给电力。但是,由于缓冲电容器28的容量原本就小,因此,其电压急剧下降,无法确保变换器20A的操作。
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情况,如图7所示,只要根据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来控制发电量即可。这样,缓冲电容器28的电压被保持为目标值,而且即使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暂时上升的情况下,由于负载30和控制电路90消耗电力,从而电压会徐徐下降,并最终与缓冲电容器28的电压一致。
另一方面,如果根据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进行过电压的判断,那么即使只有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变高,也无法检测出,最坏的情况是它变为过电压,从而破坏电压平滑电容器41和直流电源50内的二极管电桥。而如果根据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进行过电压的判断,则能够解决这种问题。
此外,图8是前述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控制部91的结构的方块图。
换言之,通过计算器911来计算检测出的电压与目标值的偏差,并使其输入调节器912内,同时,将调节器912的输出作为向变换器20A发出的指令值(发电机电流指令值或者发电量指令值),变换器20A根据该指令值来控制发电机10,从而在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产生直流电流。通过计算器913从上述直流电流中减去直流负载电流之后的电流流入缓冲电容器28,使缓冲电容器28的电压发生变化。此外,914是从变换器20A的输出电压检测值(缓冲电容器28的电压检测值)消除噪声的噪波滤波器,通过该滤波器914的电压检测值被输入前述计算器911内。
此处,在二极管70P、70N接通的情况与非接通的情况下,必须注意电容器的增益有较大差异这一点。
换言之,当二极管70P、70N处于接通的情况下,从变换器20A一侧所看到的电容器容量是包括电压平滑电容器41的大容量,而当二极管70P、70N处于非接通(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的情况下,从变换器20A一侧看到的电容器容量仅是缓冲电容器28的小容量。
因此,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对于变换器20A输出的相同直流电流产生的变动,在二极管70P、70N接通时较小,在非接通时较大。
这种情况可以称其为电容器的增益前者较小,后者较大。换言之,如果在接通时事先设定调节器912的增益,则在非接通时控制系统就会变得不稳定。
为了防止发生上述问题,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通过任何方法检测出二极管70P、70N的接通状态,或者直接比较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与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当二极管70P、70N处于非接通的情况下,降低调节器912的增益。
其次,图9是与权利要求10对应的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10是图9中控制电路90A内的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控制部91A的结构方块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只检测出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利用该电压检测值进行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的控制与过电压判断。这样,由于使用单一电压检测器即可,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和简化系统。
作为该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电压判断部92的操作与第8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发电机流量或者发电量控制部91A的操作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检测值用于控制发电机流量或者发电量,因此,如前所述,当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大于目标值时,则会产生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通过使发电机10经常进行发电,从变换器20A向直流电压部40供给电力,二极管70P、70N处于始终接通状态即可。为此,如图10所示,只要设置发电量下限值限幅器915,使调节器912输出的发电量指令值设定为一直在零以上(非负)即可。此外,当调节器912的输出为发电机电流指令值时,只要设定其结果是所得到的发电量为非负的电流指令值即可。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缓冲电容器28的电压)不会继续变得低于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因此,前述的控制方面的问题就得以解决。
此外,当直流负载30为无负载而发电量为正的情况下,由于从变换器20A向直流电压部40输送的电力没有被消耗,因此,电压平滑电容器41的电压接续升高。可以参照图10来解释这种情况,“直流负载电流”为零,变换器20A所输出的直流电流为正的情况下,作为积分要素的电压平滑电容器41的电压继续升高。
这种情况下,由于直流电压部40的过电压均根据过电压判断部92进行判断,因此在该时间点上,通过使变换器20A停止运转来解决问题。但是,在达到过电压判断部92中过电压判断标准之前,欲停止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上升的情况下,预先设置另一个过电压判断标准,当直流电压部40的电压检测值达到该过电压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只要停止变换器20A的运转即可。
此外,当决定了直流负载30的最低消耗电力,而且预先设置发电量的下限值为未达到该最低消耗电力时,则不会产生上述问题。
图11是与权利要求11对应的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只有电压平滑电容器41与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的正负之间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则不需要接通一般结构中所需要的交流电源时的冲击电流控制电路。换言之,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的直流电源50内的二极管电桥的输出端子上,通常与大容量的电压平滑电容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接通交流电源时,过电流从交流电源突然冲击电压平滑电容器,在二极管电桥与电压平滑电容器之间插入冲击电流控制电路。该冲击电流控制电路由电阻、充电结束之后使电阻短路的开关元件构成。
而另一方面,如果是图11所示的结构,则电压平滑电容器41与变换器20A连接而远离二极管70P、70N,因此即使接通交流电源,通过二极管70P、70N的作用冲击电流也不会流向电容器41。于是,也就不需要冲击电流控制电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冲击电流控制电路,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以及减少可能发生故障的零件而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过电压判断、发电机电流或者发电量控制的电压检测值,均可使用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电压检测值,通过二极管70P、70N的接通/断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也不会有较大的变化。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三相交流机作为发电机10,使用三相变换器作为变换器20或者20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些。
例如,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使用直流机作为发电机,使用斩波(chopper)电路作为变换器的情况。此外,在使用交流机作为发电机的情况下,其相数也为任意值。此外,对于根据发电机的变换器的相数和其结构,只要它是以发电机的输出作为电力变换而输出直流,并没有特别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力系统,具备发电机、将通过该发电机所发的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变换器、通过直流电压部与该变换器的输出侧连接的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电压部连接的负载,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变换器向所述直流电压部供给电力的方向上将二极管连接在所述变换器与直流电压部之间的正侧直流母线或者负侧直流母线的至少一个上。
2.一种电力系统,具备发电机、将通过该发电机所发的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变换器、通过直流电压部与该变换器的输出侧连接的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电压部连接的负载,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直流电压部供给电力的方向上将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与直流电压部之间的正侧直流母线或者负侧直流母线的至少一个上。
3.一种电力系统,具备发电机、将通过该发电机所发的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变换器、通过直流电压部与该变换器的输出侧连接的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电压部连接的负载,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变换器向所述直流电压部供给电力的方向上将二极管连接在所述变换器与直流电压部之间的正侧直流母线或者负侧直流母线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在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直流电压部供给电力的方向上将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与直流电压部之间的正侧直流母线或者负侧直流母线的至少一个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具有由电磁铁或者永久磁铁构成的励磁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因所述发电机的旋转而产生的无负载感应电压,通过所述变换器内的回流二极管,对与所述变换器的直流输出侧连接的电容器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直流电压部供给所述变换器的控制电路的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系统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直流电压部的直流电压变换为规定电压的稳定电路,供给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端子的正负极之间连接缓冲电容器,而且,在所述直流电压部的正负极之间连接电压平滑电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直流电压部的电压进行过电压的判断,并且根据所述变换器的直流输出电压控制所述发电机的电流或者发电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直流电压部的直流电压进行过电压的判断以及控制所述发电机的电流或者发电量,并且控制所述变换器以使所述发电量不为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端子的正负极之间连接电压平滑电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对变换器或者直流电源的一方发生故障而影响另一方从而无法向负载供给电力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并提高可靠性。该电源系统具备发电机、将通过该发电机所发的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变换器、通过直流电压部与该变换器的直流输出侧连接的直流电源、与直流电压部连接的负载。变换器(20)或直流电源(50)与直流电压部(40)间的正侧直流母线(60P)、负侧直流母线(60N)上,与二极管(70P、70N)的至少一个,以及/或与二极管(80P、80N)的至少一个连接。此外,变换器(20A)的输出端子的正负极间连接缓冲电容器(28),在直流电压部(40)上连接电压平滑电容器(41)。
文档编号H02J5/00GK1702936SQ20051007343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鸟羽章夫, 藤田光悦, 前田俊博 申请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