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间隔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120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间隔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金具,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上分隔导线的间隔棒。
背景技术
在高压输电线路上,为避免输电线被风吹动时发生接触,造成电力事故,在一定距离内需要在线与线之间设置间隔装置。目前的间隔棒大多是间隔两根线或四根线,因此在设置线路时,将线按组设置,将组与组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组与组之间的线接触。这样,线塔要宽、大,线路整体的空间结构庞大。现在1100KV输电线路上,是这样设置的,采用多组四分裂间隔棒保证线路的安全,由于需要多组四分裂间隔棒,因此成本较高,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一种能分隔八根高压输电线的新型间隔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由框架和线夹组成,它的框架为正八边形,线夹分别连接在八个角部。
它还包括一对压盖、一对齿形橡胶圈、压盖外圆上均布的两凸块、框架角部的凹槽、框架凹槽两侧的定位面,压盖的直径小于框架角部的凹槽的宽度,压盖直径与一个凸块的长度的和大于框架角部的凹槽的宽度,压盖和齿形橡胶圈分别设置在线夹两侧,设于框架角部的凹槽内,由一螺栓连接,两压盖外圆上均布的两凸块的底面对应框架凹槽两侧的定位面。
所述的线夹包括线夹压板、线夹本体、橡胶垫,线夹压板与线夹本体的上端铰接,线夹压板的下端与线夹本体销连接,线夹压板与线夹本体的夹线槽内分别设置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采用正八边形的框架,将线夹连接在各角部,使得所连接的输电线不会接触发生电力事故;采用有边缘凸台的压盖结合齿形橡胶圈、框架凹槽侧的定位面,使得线夹与框架之间柔性连接,有效地降低了线夹与框架与其他线夹之间震动,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特别适用于1100KV的输电线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铰接销,2是橡胶垫,3是线夹压板,4是压盖凸块,5是框架上的定位面 ,6是线夹本体,7是框架,8是凹槽,9是压盖;图2是图1中的A-A视图图中10是齿形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框架7为正八边形,在每个角部设置凹槽8,在凹槽8两侧的框架平面上设有定位面5,定位面5为平面。
线夹包括线夹本体6和线夹压板3,线夹压板3与线夹本体6的上端通过铰接轴1铰接,线夹压板3的下端与线夹本体6销连接,线夹压板6与线夹本体3的夹线槽内分别设置有橡胶垫2,输电线被夹持在其中。
线夹本体6的下端设有孔,两端面分别设置齿形橡胶圈10和压盖9,压盖9设中孔,由一螺栓连接;压盖9的外圆上设有两均布的凸块4;压盖9的直径小于框架7角部的凹槽8的宽度,压盖9的直径与一个凸块4的长度的和大于框架7角部的凹槽8的宽度;两压盖9外圆上均布的两凸块4的底面对应框架凹槽8两侧的定位面5,这样可保证两凸块4能与定位面5接触,从而使线夹与框架7由于齿形橡胶圈10的作用形成阻尼效果,减小震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间隔棒,由框架和线夹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框架为正八边形,线夹分别连接在八个角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对压盖、一对齿形橡胶圈、压盖外圆上均布的两凸块、框架角部的凹槽、框架凹槽两侧的定位面,压盖的直径小于框架角部的凹槽的宽度,压盖直径与一个凸块的长度的和大于框架角部的凹槽的宽度,压盖和齿形橡胶圈分别设置在线夹两侧,设于框架角部的凹槽内,由一螺栓连接,两压盖外圆上均布的两凸块的底面对应框架凹槽两侧的定位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夹包括线夹压板、线夹本体、橡胶垫,线夹压板与线夹本体的上端铰接,线夹压板的下端与线夹本体销连接,线夹压板与线夹本体的夹线槽内分别设置有橡胶垫。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间隔棒。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金具,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上分隔导线的间隔棒。本实用新型由框架和线夹组成,它的框架为正八边形,线夹分别连接在八个角部。本实用新型采用正八边形的框架,将线夹连接在各角部,使得所连接的输电线不会接触发生电力事故;采用有边缘凸台的压盖结合齿形橡胶圈、框架凹槽侧的定位面,使得线夹与框架之间柔性连接,有效地降低了线夹与框架与其他线夹之间震动,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特别适用于1100KV的输电线路。
文档编号H02G7/12GK2912047SQ20062007280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6日
发明者孔德春, 张静华, 李谋祥, 陈强 申请人:扬州市双汇电力器材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