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零电位区间的装置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736104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检测零电位区间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转直流(AC to DC)转换器架构,尤其涉及一种 具有功率因素修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的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架构。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的交流转直流转换器中,最好是能够让整个电路,对于AC 输入电压而言,呈现出单纯电阻行为。为了这个原因,当今已经发展出了 许多主动式的(active) PFC架构,而这些PFC架构架构,当接收到AC输 入电压时,可以产生对应的AC输入电流。
对于PFC而言,产生具有4艮低的总谐波扭曲(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的一正弦波电流是非常重要的。THD与功率因素(p0wer factor)代 表了 PFC电路的操作表现。功率因素的最高值是l,而一般实务上,THD 只要低于15%以下便是可以被接受。
举例来说,美国专利编号7, 375, 995、 7, 397, 678、 re40016、以及 7, 295, 452等等,都有公开部分PFC电路以及其操作。图l为美国专利 编号re40016中所揭示的一 PFC电路20。 PFC电路20具有一升压形态(boost type )转换器架构(topology),接收一输入电压VIN,而输入电压Vin可以 是一经过整流后的AC电压。电阻38与40组成一分压器,用以检测负载 电容76的DC输出电压V0,提供一反馈信号Vwv至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 ) 32的INV端。电容42提供一低通滤波器,反馈信号VINV中 的高频部分会被滤除,在IC 32的CMP端产生一比较信号VCMP。升压电感 34对应的一辅助绕组(secondary winding ) 39 4企测升压电感34的零电流交 叉点(zero-crossing of the inductor current), 由IC 32的ZCD ( zero current detection)端所检测。
PFC电路中, 一般所已知的IC中是在内部产生一锯齿波信号Vsaw,用 来跟在CMP端的比较信号VCMP比较,以调制开关的开启时间(on-time )。基本想法就是当DC输出电压V。的电平较高时,开关36的开启时间 (on-time)就应该降低,以減少传输到输出电容的能量。比较信号VCMP 会随着输出电压Vo的增高而降低。开关开启时,锯齿信号V,开始上升。
锯齿信号V咖的上升部分到达或是高过比较信号VcMp的电压电平时,会使
开关关闭,同时锯齿信号V,直接瞬间降到最低电压电平,且维持于最低 电压电平,所以锯齿信号V,没有下降部分。开关再度开启的时间,是单 纯由检测升压电感的零电流交叉点是否出现而触发,并同时开始锯齿信号 Vsaw的上升部分。在AC输入电压Vtn的少数个周期内,比较信号Vcmp可 以视为一个定值,所以开关的开启时间(on-time)也大约是一定值。
在美国专利编号re40016中,有教导了开关36的开启时间(on-time), 可以随着关闭时间(off-time )缩短而些许地增长,而非单单由比较信号VCMp 所决定,藉以降低于零交越(cross-over)扭曲(distortion )。所谓零交越扭 曲是指输入电压V!N的电压值在接近最低点时,因升压电感34的跨压不足 而近乎无法提供功率的情形。如果是减少了零交越扭曲,则THD也可以降 低。
但是,就算是开启时间(on-time )随着关闭时间(off-time )缩短而些 微地增长, 一旦关闭时间过短也会导致不必要高频开关能量损失(switching loss)。而且,开启时间(on-time)随着关闭时间(off-time)变化而改变, 也可能反而增高了 THD。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检测零电位区间的装置,应用于一功率 因数校正(PFC)电源转换器。该转换器包含一主绕组、 一辅助绕组以及一 功率开关。该主绕组耦接至一输入电压。该装置包含一驱动电路、以及一 才企测电3各。该驱动电^各用以开启或是关闭该功率开关,以〗吏该主绕组耦的 储能相对的增加或是释放。该检测电路耦接至该辅助绕组。当该主绕组增 加储能时,通过该辅助绕组,该检测电路检测该输入电压是否接近零电位; 且当该主绕组释放储能时,通过该辅助绕组,该检测电路检测该主绕组是 否近乎完全释放储能。
本发明的 一 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检测零电位区间的方法,应用于 一 功率 因数校正(PFC)电源转换器。该转换器包含一主绕组、 一辅助绕组以及一功率开关。该主绕组耦接至一输入电压,并受控于该功率开关,来增加或 释放储能。在该主绕组增加储能时,通过该辅助绕组,检测该输入电压是 否4妻近零电位。在该主绕组释放卩诸能时,通过该辅助绕组,纟企测该主绕组 是否近乎完全释放储能。


图1为先前技术,美国专利编号re40016,中所揭示的一PFC电路; 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实现的一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IC内部部分电路与部分周边元件的连接示意图;以及 图4显示第2与3图中的部分节点的电压信号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功率因数校正电源转换器电路 32、 52:集成电路(IC)34:升压电感36:开关
38、40:电阻35、 42、 76:电容
39:辅助绕组50:交流转直流转换器
54:整流器78: 二极管
412、,413、 416:电阻
51:电压信号产生电路53:调整电路
55:4企测电^各57:驱动电聘_
414:电流源415:开关
417,.450:比较器421: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内容。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用 以限制本发明需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特殊方式方能
实施。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发明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 发明。需说明者,以下实施例及图式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 略而未绘示。为了了解技术上的方便,相同或是类似,或是具有相类似的 功能的元件,在解说时,将会采用相同的元件符号。但须强调的,不同实 施例中相同的标示的元件,可以用不同的元件实施。
请参考图2,其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实现的一交流转直流转换器50。整流器(rectifier) 54用以将交流电整流,产生输入电压V胁升压电 感34、开关36、电容42、 76与35、电阻38与40、以及二极管78,其工 作原理或于电路中扮演的角色,类似图1所示,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 知;为简洁之故,其连接与功能不再多述。
图2与先前技术图1的主要差异,在于IC 52与辅助绕组39的连接方 式,以及IC 52内部的操作或结构。辅助绕组39连接到由电阻412与413 所构成的分压电路,其分压点,可以直接连接,或是通过一选择性的 (optional)电阻416,连接至IC 52的ZCD端。依据此电路连接,图2中 的IC 52的ZCD端可以成为一多功能引脚(multi-flmction pin),其不再只 是用来4全测升压电感34的零电流交叉点(zero-crossing of the inductor current ),而且也用来检测输入电压的电压值是否接近最低点。举例来 说,通过ZCD端以及辅助绕组39,当开关36关闭时,IC 52可以检测升压 电感34中的储能是否近乎完全释放,而产生零电流交叉;当开关36开启 时, 一样通过ZCD端以及辅助绕组39, IC 52可以检测VIN的电压值,藉 以判定输入电压Vw是否接近零电位,据以进行部分措施。
图3为图2中的IC52内部部分电路与部分周边元件的连接示意图。IC 52内部有驱动电路57、冲企测电路55、以及调整电i 各53。
驱动电路57,通过Gate端以及IC 52的Out端,开启或是关闭开关36, 以使升压电感34 (—主绕组)相对的增加或是释放储能。
在开关36关闭时,检测电路55中的比较器450,检测在ZCD节点的 电压值,来判别升压电感34是否近乎完全释放储能。在开关36关闭时, 一旦升压电感34的电流近乎零电流时,辅助绕组39的电压会突然的下降, 通过电压信号产生电路51,将导致ZCD节点的电压值突然的下降。所以,
比较器450可以检测此电压下降来判定升压电感34是否近乎完全释放储
台匕 叱。
在开关36开启时,检测电路55中的比较器417以及接续其后的电路, 将判定输入电压ViN是否接近零电位。开关36开启时,升压电感34的跨 压大致就是输入电压Vw的值。依照电感的圈数比,辅助绕组39的跨压跟 升压电感34的跨压成正比。而ZCD节点的电压值也大约是跟辅助绕组39 的跨压成一定比例关系。所以,在开关36开启时,ZCD节点的电压值便可 以代表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值。比较器417便可以检测ZCD节点的电压值,来判断输入电压ViN是否接近零电位。调整电路53可以在开关36开启时, 同时开启开关415,以电流源414,来平移或是调整ZCD节点的电压值, 使得ZCD节点的电压值比较容易被检测的到。细节将稍后说明。
图4显示第2与3图中的部分节点的电压信号图。由上而下,图4中 的曲线分别表示VrN、 Gate、 ZCD1、 ZCD、 ZCDDTO以及ZCDDT节点的 电压信号。图4可见VjN的电压信号逐渐降至最低点,然后上升;Gate的 电压信号VGATE则具有大约固定的开启时间(on-time),而关闭时间 (off-time)则大约与VIN的电压信号同时增加或降低。当电压信号VGATE 在低电平,也就是开关36关闭时,ZCDl以及ZCD节点上的电压VZCD1以 及Vzcd可以下列公式(1 )表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 (i)
其中,Rx表示电阻x的阻值,V39表示辅助绕组39的跨压,N39与N34
分别表示辅助绕组39以及升压电感34的线圏圈数。
当电压信号VGATE在高电平,也就是开关36开启时,ZCD节点上的电 压VzcD可以下列公式(2)表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 ................. (2)
其中,I414表示电流源4 14的电流值。
当电压信号VcATE在高电平,也就是开关36开启时,ZCDl节点上的 电压Vzcim可以下列公式(3)表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
因此,图4中的电压信号Vzcd与VzoM便依据公式(2)与(3)所绘 示。电压信号VzcD的下方虚线曲线,表示同时间的相对应电压信号VZCD1;
可以发现,在开关36开启时,ZCD节点的电压信号VZCD,因为电阻416 的存在,较ZCD1节点的电压信号VZCD1,高出了一定值。换句话说,万一 ZCDl节点的电压信号VZCD1不够高到让比较器417判定输入电压Vjn是否阻416,来产生具有较高电压的ZCD节 点的电压信号VZCD。
当开关36关闭时, 一旦电压信号VzcD低于参考电压值Vref2时,比较
器450判断升压电感34已经近乎完全释放储能。然后,便通过ZCO节点, 比较器450使驱动电路57开启开关36。
当开关36开启时, 一旦ZCD节点的电压信号高于参考电压值Vrefl时, 比较器417判断输入电压已经接近零电位。图4显示了 ZCDDTO节点 的电压信号VZCDDT0,其高电位的部分便表示输入电压Vin已经低到一定程
度,接近零电位了。图3中电路421则将电压信号VzcDDTO的高电位部分维 持一个开关周期,以去除电压信号Vzcddto中两个高电位部分之间的低电位
部分,所以产生了图4中的ZCDDT节点的电压信号VZCDDT,其具有单一 脉沖。
因此,依据图3中的实施例,电压信号Vzcddt中的脉沖,就可以当成
零电位交越区间(zero voltage crossing zone )指示信号,指示IC 52中的其 他部分电路,进行想要的动作。譬如说,IC52—旦判定进入零电位交越区 间后,l更些i午地增加开关36的开启时间(on-time )。
本发明虽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 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检测零电位区间的装置,应用于一功率因数校正电源转换器,该转换器包含一主绕组、一辅助绕组以及一功率开关,其中该主绕组耦接至一输入电压,该装置包含一驱动电路,用以开启或是关闭该功率开关,以使该主绕组耦的储能相对的增加或是释放;以及一检测电路,耦接至该辅助绕组,当该主绕组增加储能时,通过该辅助绕组,检测该输入电压是否接近零电位,且当该主绕组释放储能时,通过该辅助绕组,检测该主绕组是否近乎完全释放储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路,其中,该转换器包含一电压信号产生电 路,以产生一比例于该辅助绕组电压的一第一电压信号;当该主绕组释 放储能时,该4全测电游"险测该第一电压信号,以纟全测该主绕组是否近乎 完全释放储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该装置还包含一调整电路,当该主 绕组增加储能时,调整该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平,以产生一第二电压信号, 该检测电路并检测该第二电压信号,以决定该输入电压是否接近零电位。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中该检测电路还包含一比较电路,用 以比较该第二电压信号与一参考值,以检测该输入电压是否接近零电位。
5. —种检测零电位区间的方法,应用于 一功率因数校正电源转换器, 该转换器包含一主绕组、 一辅助绕组以及一功率开关,其中该主绕组耦 接至一输入电压,并受控于该功率开关,来增加或释放储能,该方法包 含增加该主绕组的储能;在该主绕组增加储能时,通过该辅助绕组,检测该输入电压是否接近 零电位;释放该主绕组的储能;以及在该主绕组释放储能时,通过该辅助绕组,检测该主绕组是否近乎完 全释放储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包含有在该主绕组释放储能时,产生比例于该辅助绕组电压的一第一电压信2号;以及检测该第一电压信号,判断该主绕组是否近乎完全释放储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包含有在该主绕组增加储能时,调整该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平,以产生一第二 电压信号;以及一企测该第二电压信号,以决定该输入电压是否4妻近零电位。
全文摘要
检测零电位区间的装置及其方法。该检测零电位区间的装置,可通过一辅助绕组检测一输入电压是否接近零电位,并通过该辅助绕组检测一主绕组是否近乎完全释放储能。
文档编号H02M7/04GK101674003SQ20081021201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
发明者吴宗修 申请人: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