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功率转换器的紧凑的终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212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功率转换器的紧凑的终端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功率终端功率转换器,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 汽车功率转换器的终端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和风格的不断发展,导致在汽车设计方面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其中一种变化涉及汽车中的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代用燃料车 辆,例如混合车辆,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这种代用燃料车辆通常使用一个 或多个电动机,或许与其他致动器结合,以驱动车轮。此外,这种汽车还包括 其他电动机,以及其他高压构件,以操作所述汽车内的其他各种系统,例如空 气调节器。
由于<训燃料汽车通常只包括直流(DC)电源,提供直流-交流(DC/AC) 逆变器(或功率逆变器)以用于将DC功率转化为电动IHM常所需的交流(AC) 功率。这种车辆,尤其是燃料电池车辆,还经常使用两个3虫立的电压源,例如 电池和燃料电池,以向驱动车轮的电动机供电。因此,通常还提供功率转换器 例如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以管理和传输来自所述两个电压源的功率。
随着f^'燃料ffl中的电力系统所需的功率持续增加,因此不断地需要将 这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最大化。此外,还需要降低电力系统中的构件所需的 空间,以使糊的整体成本和重量最小化。
新型逆变器设计需要高强度电流带角度的终端。当前并不存在具有下述特 性的终端高强度的电流,紧凑的设计,垂直的角度,电流传感器支架,电绝 缘,真空和压力密封,育,夹持电动机电源线。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性的终端高强度的电流,紧凑的设计, 带有角度,电流传感器支架,电绝缘,真空和压力密封,能够夹持电动机电源线。此外,希望将逆变撒电动机的1^只最小化。此外,M31下面结合附图的描 述以及前面的技术领域和背景,本发明的其他理想的特性,特点和特征将变得 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功率转换器的终端组件。该终端组fm括第一和第 二导电构件以及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可释放的附接 结构。所述第二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 具有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 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构件。所述电流传感器具有 从中穿过的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 从而第一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幵口。所述电流传 可响应流经 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功率转换器的终端组件。该终端组件包括第一 和第二导电构件以及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可释放的 附接结构。所述第二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 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部分通 过所述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到第一导电构件。所述电流传感器 具有从中穿过的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之 间,从而第一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述电流传感器可响应 流经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的形状被 设定为,在所述第一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处流入第一导电构件流向第二可释放的 附接结构,并流入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基本上沿第一方向流动,并 且从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流向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的电流基本上沿第
二方向流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至少为90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系统。所述汽车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机,壳体,
直流(DC)电源,功率逆变器,终端组件和处理器。所述电动机具有由其延伸 而出的导线。所述壳体被联接到所述电动机。所述DC电源被联接到所述电动 机。所述功率逆变器具有联接到所述壳体、电动机、和DC电源的逆变^i块, 以从所述DC电源接收DC功率并向所述电动机提供交流(AC)功率。所述终 端组件将所,变器模块互连,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以及电流传麟。第一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所述第一可释放的附接结构
可释放地附接到所,变器模i央。第二导电构件具有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宽度 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 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至U所述第一导电构件。所述第二部分联接到所 述导线。电流传感器具有从中穿过的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 电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从而第一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 述电流传感器可响应流经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所述处理与所 述电动机、DC电源和功率转换器可操作地M并用于控制它们。


本发明将在下文中结合附图加以描述,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
件,并且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汽车的示意亂
图2是图1的汽车中的电压源逆变器系统的方块图; 图3是图1的汽车内的逆变器的示意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逆变器中的逆变器模块的上表面
的平面视图5是图4的逆变^l莫块的下表面的透视亂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逆变器组件的平面视图7是图6的逆变器组件内的终端组件的平面视图8和9是图7的终端组件的,等距视图10是沿线10-10的图7的逆变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逆变^^莫块和终端组件的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的详细说明实质上只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或本发明的应 用和用途。此外,不应当使用任何在前面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和发明内容或 下面的详细说明中记载或B音示的理论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下面的描述涉及IT连接"或'联疾,在一起的元件或特征。本文所1顿时'连 接"涉及一个元件/特征被机械地接合到(或者直接ite通)另一个元件/特征, 并且不必是直接地。类似地,"联接',及一个元件/特征直接地或间接地接合(或 者直接地或间接地舰)另一个元件/特征,并且不必是机械地。然而,应当理解,尽管两个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被描述为"连接",在可选择的实施例中,类 似的元件可以被"联接",并且反之亦然。因此,尽管本文示出的示意图描绘了 元件的示例性布置,实际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出现额外的介入元件、装置、特征 或构件。
此外,此处描述的各种部件和特征可以涉及4OT特殊的数字描述词,例如 第一,第二第三等,以及位置和角度描述词,例如水平的和垂直的。然而, 这些描述词仅用于与附图有关的描述性目的,不应当认为是限定,因为各种构 件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重新布置。应当理解,图l-ll仅仅是描述性的,并且不 是按照比例绘制的。
图i至图n描绘了用于功率转换器(例如功率逆变器)的终端组件。所述 终端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和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具有第一 和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第二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和第 二部分件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至断述第一导电构件。电流传感器具 有从中穿过的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之 间,从而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述电流传感器可 响应流经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
图i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描绘了糊(或'汽车")io。汽车io包括底
盘12,车身14,四个,16,和电子控制系统18。车身14设置在底盘12上 并且基本上包封着汽车10的其他构件。车身14和底盘12可共同地形成车架。
16每一个都可旋转地联接到位于车身14的相应角部附近的底盘12上。
汽车10可以是多种不同类型的汽车中的任一种,例如,轿车,货车,卡车, 或运动型,(SUV),并且可以是两轮驱动的(2WD)(即,后轮驱动或m 驱动),四轮驱动的(4WD),或全轮驱动的(AWD)。汽车10还可结合有多种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中的任一种或组合,例如,汽油或柴油燃料内燃机,"灵活燃 料型,,(FFV)发动机(即,l柳汽油和酒精的混合物),气体化合物(例如, 氢气和/或天然气)燃料发动机,内燃抓电动机复合发动机,和电动机。
在图l所描绘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汽车10是混合车辆,并且还包括致动器 组件20,电池( 流(DC)电源)22,功率逆变器组件(逆变器)24,和散 热器26。致动器组件20包括内燃机28和电动抓发电动机(或马达)3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电动机30中包括传动装置,并且尽管未描绘也包括定 子组件(包括导电线圈),转子组件(包括铁磁芯),和7賴卩流体(g卩y賴剛)。 电动机30中的定子组件和/或转子组件可包括多个电磁极(例如16个磁极),这 通常是可以理解的。
仍参见图l,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燃机28和电动机30被集,一起, 从而它们都Mil—个或多个驱动轴32机械地联接到,16中的至少一些。散 热器26被连接到车架的外部部件并且尽管未详细描绘出,所述散热器26中包 括含有冷却流体(即7賴卩剂)例如水和/或乙二醇(即防冻剂)的多个冷却通道, 并且被联接至拨动机28和逆变器24。
参见图2,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电压源逆变器系统(或电 子驱动系统)34。所述电压源逆变器系统34包括联接到调制器38的输出端的 控制器36,其中所述调讳幡38具有联接到逆变器24的第一输出端的输入端。 控伟i藤36具有联接到逆变器24的输A^的输出端,其中逆变器24具有職到 电动机30的第二输出端。控讳i徵36和调制器38可以与图1中所示的电子控制 系统18集^一起。
图3更详细ite意性地描绘了图1和2的逆变器24。逆变器24包括联接 到电动机30的三相电路。更特别地,逆变器24包括具有联接到电压源Vdc (例 如,电池22)的第一输入端和联接到电动机30的输出端的交换网络。尽管只示 出了单个电压源,也可以使用具有两个串联电源的分布式DC链路。
所述交换网络包括H^ (a, b和c)的串联开关,每个幵关带有与电动机 30的旨相对应的反向并联二极管(antiparallel diode)(即,与每个开关反向并 联)。每对串联开关包括具有联接到电压源22的正极的第一终端的第一开关或 晶体管(即"富,开关)40, 42和44,和具有联接到电压源22的负极的第二终 端以及联接到第一开关40, 42和44的相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的第二开关 (即"低"开关)46, 48和50。
图4和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描绘了逆变器组件24的逆变器(或功率) 模块52。所,变§^莫块52包括基板54和位于所述基板54上的多个电T^S 56。基板54基本上为矩形的,具有例如介于100至120毫米(mm)之间的长 度58,介于20至30mm之间的宽度60,和介于1至5 mm之间的厚度(未示 出)。基板54具有上表面62和下表面64,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为直接敷铜(DBC)基板,并且根据通常的理解,具有陶瓷芯66 (例如,氧化铝或氮化铝) 和形皿鄉占合至断述芯66的相对的侧(即上表面62和下表面64)上的铜层 68。
参见图4,上表面62上的铜层68被1^lj以形,本上在基板54的相对的 端部78之间延伸的各禾中导电元件(例如,母线)70, 72, 74和76。如图所示, DC终端80被连接至啦于逆变器模i央52的相对的端部78上的母线72和76, 并且交流(AC)终端82沿所,变^^對央5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84之一被连 接到母线72。
电子装置56包括分别安装到母线72和74的两排晶体管模具86和二极管 模具88。旨晶体管模具86包括上方形成有集成电路的半导体皿(例如,硅 ),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半导体装置形式的开关,例如 绝缘栅(gate)双极晶体管(IGBTs),这是通常可以理解的。
仍参见图4,所鹏变lll莫i央还包括将电子装置56与母线70, 72 , 74和 76互连的多个丝煤(wire bond) 90。为了描绘清楚,在图4中只示出了所述丝 焊90中的一些。应当注意,在母线72上的模具86和88与连接到母线72的 DC终端80之间的电连接在模具86和88连接到母线72 (g卩,母线72的装置 部分)的位置处形成。然而,母线74上的模具86和88与连接到母线76的DC 终端之间的电连接是通过将母线74上的模具86和88连接到母线76的装置部 分92的丝焊90实现的。因此,DC电流流入的装置部分(即母线72和76的所 述部件)位于相应的母线72和76的DC终端80之间。
换句话说,如果母线72和76被认为是导线 线(trace),则DC终端80
被连接到所述迹线的相对的端部,并且母线的装置部分被连接到所,线的相 对的端部之间。如图3中所示,DC终端80电连接到电池22 (图l),同时AC 终端82电连接到电动机30。应当注意,电子装置56的每一个(例如,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等)可以被认为具有位于母线72或76上的相应的装置部分 92。
图5描绘了逆变器模块52的下表面64。如图所示,仅在所述下表面64上 的铜层68的周边对其进行蚀刻,以形成与母线70, 72, 74和76以及模具86 和88电断开的散热片或7賴卩板。尽管没有特别示出,逆变^^莫块52的下表面 64可以被设置成与可供冷却流体从中穿过的冷却装置例如散热片或冷却板相接触,以移除在操作a^呈中产生的热量,这在本领域中通常是可以理解的。
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描绘了所,变器组件24。所, 变器组件24包括壳体(或电容器壳体)94和多个(例如三个)与上文所述类似 的逆变器模±央52,和终端组件96。壳体94基本上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包括DC 输入终端98,多个DC导体100,和电动机轴开口102。尽管未详细示出,所述 DC导体100将所述DC输入终端98电连接至腿变器模块52的DC终端80 。所 述电动机轴开口 102具有圆形的,并且位于壳体94的中A、位置。在一个实施 例中,壳体94由复合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在其内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器 (未示出)。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逆变器模块52绕电动机轴开口102对称地设 置,使其AC终端82背对着所述电动机轴开口 102。
图7, 8和9更详细地描绘了其中一个终端组件96。每个终端组件96包括 第一 (或水平)部件104,第二 (或垂直)部件106,电流传感器108,顶部绝 缘体(或绝缘器)110,和底部绝缘体112。如图7-9中所示,在所描绘的实施 例中,所有构件104-112都可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所述第一部件(导电构 件)104包括位于其Hi上的输入端夹持结构(输入端夹或可释放的附接结构) 114和位于其相对的一侧上的输出端夹持结构(或输出端夹或附接结构)116。 所述输入端夹114包括位于水平狭缝122的相对侧面上的上部和下部118和120 和螺纹孔124,每个螺纹孔都穿过所述上部118和下部120。如图7所示,输出 端夹116包括中间具有垂直狭缝128的两个夹持元4牛126,并且其形状被设定 为在其中心部件形成垂直的开口 130。螺纹孔132跨^i^f述垂直的狭缝128至 少部分地延伸穿过旨夹持元件126。
参见图8和9,终端组件96的第二部件106包括位于其相对的端部上的输 入部分和输出部分134和136。所述输入部分134具有与第一部件104的垂直幵 口 130类似的尺寸和形伏。参见图9,所述输出部分136包括位于导线腔142 的相对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夹持元件138和140以及(位于所述腔142的相对 侧面上的)导线狭缝144。尽管未详细地示出,螺纹孔跨越所述导线狭缝144 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夹持元件138和140,与上文所述的方式类似。所述第一和 第二部件104和106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铜或铝。
仍参见图8和9,电流传感器108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并且具有垂直地 从其内部延伸穿过的开口 146。开口 146具有与与第一部件104的垂直开口 130和第二部件106的输入部分134對以的尺寸和職。电流传繊108被构造为 检测流经所述开口 146的电流(例如,通过检测由电流的变化产生的磁场)并 且响应该电流产生指示所述电流的信号。尽管未示出,电流传感器108是与电 子控制系统18可操作地通信的。
顶部绝缘体IIO由电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复合材料或塑料材料,并且具有 垂直地从中延伸穿过的开口 148。穿过所述顶部绝缘体110的开口 148具有与第 二部件106的输出部分136类似的尺寸和形状。底部绝缘体112由与顶部绝缘 体110类似的材料制成并且其形状被设定为部分地包围腔150,其中所述腔150 具有与第二部件106的输出部分136的下部类似的尺寸和 并且在其一侧上 具有引导开口152。
参见图6-10,当一个(或多个)终端组件96被安装时,相,变器模块 52的AC终端82被插入到所述终端组件96的第一部件104的输入端夹持结构 114的水平狭缝122中。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154被插入穿过孔124并且 被拧紧以使输入端夹持结构114的上部和下部118和120向AC终端82施加作 用力并将其固定^^f述狭缝122内。紧固件154以及下文所述的其他紧固件可 以被拧幵,以释放AC终端82 (或其他构件)。
终端组件96的其余构f條照箭头156的指示和图10所示加以组装。第一 部件104压靠在电流传感器108上,第二部件106的输入部分134分别被插入 第一部件104和电流传感器108的开口 130和146中。紧固件155被插入到孔 132中并且被拧紧以使夹持元件126向第二部件106的输入部分134上施加作用 力,并且将它固定于开口 130中。如图7所示,输A^夹116围绕着第二部件 106的输入部分134并且在其至少三个侦腼上(例如,除位于所述垂直狭缝128 的位置之外,实际上为齡外围)接触输入部分134。
电流传感器108被设置在第一部件104和第二部件106的输入部分之间(并 且,所述第一部件104)。第二部件106的输出部分136被插入到顶部绝缘体 110的开口 148中并且被设置在底部绝缘体112的腔150内部。来自电动机30 的导线158 (例如, 一束电线〉被插入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导线开口 152中并且通 过紧固件159固定在其中(图9),这将使第一和第二夹持元件138和140将导 线158紧固。
参见图8-10,密封件160可以被包含在第二部件106和顶部绝缘体110上,以将第二部件106的输出部分136密封在顶部绝缘体110中,并且将顶部绝缘 体110密封在壳体94内(例如,用于阻止冷却流体流向导线158)。如图10中 所示,终端组件96被插入到壳体94内的终端腔162的顶端中,同时电动机30 的导线158穿过终端腔162的下端进入所述终端腔162。尽管未示出,电动机的 驱动轴可插入并穿过壳体94的电动机轴开口 102,以与汽车10的传动机构相配合。
参见图6和10,特别的兴趣在于所,变器模块52和终端组件96的结构 所允许的逆变器组件24和电动机30的整体紧凑设计。特别地,逆变器模块52 基本上为平面元件,平靠在壳体94的顶端,并且终端组件96的设计允许在导 电元件中形成大致的直角,以与电动机30的导线158电接触。旨组件的紧凑 性可ilil电流传感器108的集成特性实现,其可以用于监控流向电动机30的电 流并将其性能最优化,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意识到的。也就是 说,由于所述终端组件96包括多个导电构件(例如,第一和第二部件104和106), 这些部件如图6-10所示相互配合,从而可以方便地安装电流传感器108,同时 最小化所述将逆变器模块52电连接到导线158的导电元件的总体长度。
再次参见图1 ,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逆变器24接收并与电动机30共享 y賴蹄j。散热器26可类似i鹏接到逆变器24和/或电动机30。电子控制系统18 与致动器组件20,电池22,和逆变器组件24可操作通信。尽管未详细示出, 电子控制系统18包括各种传麟和自动控制模块,或电子控制单元(ECUs ), 例如逆变器控制模i央和糊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域存储器,所述存 储器包括存储于其中(或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指令,以执行下文所述的程 序和方法。还应当理解,所述电子控制系统18可包括^成有图2中所示的逆 变器组件24的部件,例如控制器36和调制器38。
在操作过程中,参见图1和2, M使用内燃机28和电动机30以交替的 方式和/或同时使用内燃机28和电动机30向,16提供能M操作汽车10。 为了向电动机30供电,由电池22(并且,在燃料电池汽车的情况下,4柳燃料 电池)向逆变器24提供DC功率,逆变器24在所述功率被输送至电动机30之 前将DC功率转化为AC功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DC功率向AC 功率的转化基本上是通过鄉变器24中以"切换频率"(F^)(例如12千赫兹 (kHz))操作(g卩,重复地切换)晶体管33实现的。通常,控制器36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以控制逆变器24的切换动作。在雌实施例中,控 制器36iM地产生不连续的PWM (DPWM)信号,所述信号具有与逆变器24 的齡切J射盾环相关的单个零向量(single zero vector)。接下来,逆变器24将 PWM信号转化为调制后的电压波形,以操作电动机30。
现在参见图3和4,提供至逆变器组件24的DC电流在DC终端80处流入 齡逆变器模块52。接下来,电流流向逆变^^莫块52的中部,在那里它们被输 送到各种电,置56。从而,DC电流从相反的方向输送至电子装置56, 特别地,母线72和76的装置部分92。电流还从连接到母线72的DC终端80 以类似的方式流向母线72的所述装置部分。
在穿过各种电子装置56并且被转化成AC电流之后,电流 iiA母线70并 且/,变器模块52穿过AC终端82 。
再次参见6, 7,和10, AC电流基本上沿第一方向164 /腿变器模块52 的AC终端82駄并穿过终端组件96的第一部件104, iJA第二部件106的输 入部分134。电流基本上沿第二方向166穿过电流传感器108的开口 146,穿过 第二部件106的输出部分136,进入电动机30的导线158。特别参见图10,所 述第一方向164基本上平行于逆变器模块52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即, 54的"平面')、狭缝122、和第一部件104 (gp,如图10所示,这些构件中的 每一个都具有比起厚度更长的长度)。第二方向166基本上平行于第二部件106 的输入和输出部分134和136的长度(或厚度)(即,如图10所示,其每一个 都具有比宽度更长的长度)。第一和第二方向164和166之间的角度可以是例如 至少90度。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方向164和166基本上是垂直的。 然而,应当理解,小于或大于90度的其他角度也是可以釆用的。
图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描绘了与前文描述對以的逆变器模块52, 和终端组件168。与前文所述的那些终端组#1^以,终端组件168包括(除了未 示出的构件之外)第一部件170,第二部件172,禾口电流传繊174。然而,尽 管未详细示出,第二部件172的输出部分176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如图 所示,与电动机导线178相配合。图11中描绘的实施例的一个客妙卜的优点在于, 由于第二部件172的输出部分176的圆形形状或横截面,可以利于终端组件168 的安装以及将所述终端构件168电连接到导线178。此外,输出部分176的圆形 皿有利于密封件绕第二部件172的安装,以防止冷却流体到达导线178。其他实施例可使用逆变器模块的不同数目和布置,例如六个或八个,布置 成各种多边形,例如六边形或八边形。
尽管在前面的详细说明中已经给出了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但应当意识 到,存在着大量的变化。应当意识到,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仅仅是鄉'],并意味 着以任意方式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应用或构造。相反,前面的详细说明将向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便捷的方法实现所述示例性的实施例。应当理解,可以在 不背离由所附权禾腰求及其合法等效物所阐述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在元件的功 能和布置上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功率转换器的终端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的第一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的第二导电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并且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和电流传感器,其具有从中穿过的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从而第一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述电流传感器可响应流经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成形为使得在所述第一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处流入第一导电构件流向第二可释放 的附接结构,并进入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基本上沿第一方向流动, 并且从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流向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的电流基本上沿 第二方向流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至少为90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基本上垂直于 所述第一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具有在基 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 向上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长度大于其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构件具有在基 本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 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宽 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 的形状为具有从中延伸穿过的开口 ,所述幵口具有与所述第一宽度基本相同的 宽度,并且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延伸进入所述开口 。
7、 根据才又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开口沿基本平行于所述 第二方向的方向延伸穿过所述附接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至少在其三个侧面上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接触。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可释放的附接结构 的形状具有从中延伸穿过的狭缝,所述狭缝具有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 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高度,所述狭 缝的长度大于高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电流传li^靠ifi^f述第 一导电构件的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
11、 一种用于汽车功輔换器的终端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的第一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的第二导电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具有 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并且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禾口电流传感器,其具有从中穿过的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从而第一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 述电流传繊可响应流经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成形为使得在所述第一可释放的附接结构 处流入第一导电构件流向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并进入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 部分的电流基本上沿第一方向流动,并且从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流向第二 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的电流基本上沿第二方向流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之间的角度至少为90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 的形状为具有从中延伸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与所述第一宽度基本相同的 宽度,并且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延伸进入所述开口,从而 所述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至少在其三^HK晒上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 分接触。
13、 根据权禾腰求12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具有在基 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 向上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长度大于其厚度;并且所述第二导电构 件具有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宽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包括第一 和第二元件以及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元件互连的紧固件,从而施加到第二导电构 件的第一部分上的力使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开口内。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基本上垂直于 所述第一方向。
16、 一种汽车驱动系统,包括具有由其延伸而出的导线的电动机; 联接至,述电动机的壳沐 联接到所述电动机的直流(DC)电源;具有逆变親莫块的功率逆变器,所,变器模块被联接到所述壳体、电动机、和DC电源,以从所述DC电源接收DC功率并向所述电动机提供交流(AC) 功率;将所,变器模块和所述导线互连的终端组件,所述终端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的第一导电构件,所述第一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至IJ所,变器模块;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的第二导电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 具有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并且所 述第二部分联接到所述导线;禾口电流传感器,其具有从中穿过的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导电构件和第 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从而第一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 述开口 ,所述电流传感器可响应流经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 流;禾口与所述电动机、DC电源和功率逆变器可操作地联通并用于控制它们的处 理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构 件成形为使得在所述第一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处^A第一导电构件流向第二可 释放的附接结构,并SA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基本上沿第一方向流 动,并且从第二导电构件的第--部分流向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的电流基本上沿第二方向流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至少为90度。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汽车驱动系统,其中至少一个逆变器模块具 有基本上平面的形状和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宽度和在 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厚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汽 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可释放的附接 结构的形状具有从中延伸穿过的狭缝,所述狭缝具有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 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高度,所 述狭缝的长度大于高度。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汽车驱动系统,其中所,少一个逆变器模 块至少部分地延伸进入所述狭缝,并且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狭缝的 相对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元件和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元件互连的紧固件,从而施 加到所述至少一个逆变m莫块上的力使所,变器模块固定在所述狭缝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功率转换器的紧凑的终端组件。所述终端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和电流传感器。第一导电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第二导电结构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可释放的附接结构可释放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构件。所述电流传感器具有从中穿过的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从而第一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述电流传感器可响应流经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电流。
文档编号H02M7/48GK101420170SQ20081021549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0日
发明者E·P·延科斯基, G·S·史密斯, G·约翰, J·M·纳加斯马, T·G·沃德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