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芯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569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机芯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这里公开的主题涉及一种电机技术,特别涉及用于电机的芯部件。
背景技术
多相电机芯包括具有多个电线导体和多个齿部件的绕组,该电线导体与护铁芯相 互作用,该齿部件形成定子叠片的一部分。每个导体都围绕适当的齿缠绕,并然后连接到每 个相的主导体上。就三相电机来说,这可以导致多个连接。同样地,多相绕组不是容易自动 化的过程。更具体地,当构造多相电机时,每个芯的绕组必须手工制作,以确保在相和中性 以及坚固的连接点之间适当的绝缘。

发明内容
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一方面,一种电机芯部件包括相导体部分,该相导体部分包括 主体,该主体具有包括内弓形表面的内直径部分和包括外弓形表面的外直径部分。该电机 芯部件还包括在主体上设置的多个壁部件。多个壁部件的每个都从外弓形表面向外凸出, 并且以间隔的关系布置,以限定多个导体绝缘槽。多个导体绝缘槽的每个都适于利用多个 壁部件容纳多个导体中的一个,多个壁部件提供多个导体的邻近导体之间的电绝缘。从结合附图进行的后文的描述,这些以及其它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显而易见。


在完成说明书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地指出并清楚地要求了作为本发明的主题。 由下面的与附图结合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前述的和其它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显而 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方式的电机芯部件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电机芯部件的一段的分解图;图3是图2的电机芯部件的该段的上前方正视透视图;图4是图1的电机芯部件的一段的下后方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4,根据一个示例实施方式构造的使用多相绕组的电机芯部件通常用2 表示。电机芯部件2由多个段组成,其中一段用3表示。在示出的示例实施方式中,电芯部 件2包括八(8)段3。每段3包括主体4,该主体4具有内直径部分6和外直径部分8,该 内直径部分6包括内弓形表面7,该外直径部分8包括外弓形表面9。如下面将更详细地描 述,通过结合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表面部分11的第一或相导体部分10和具有至少一个第一 表面部段13的第二或中性导体部分12,形成主体4。一旦相导体部分10和中性导体部分 12相结合,段3就包括多个线圈绝缘部件15-17。由于每个线圈绝缘部件15-17是基本相 同的,以这样的理解即,可类似地构造剩下的线圈绝缘部件16和17,因此接下来将对线圈绝缘部件15进行详细的描述。线圈绝缘部件15包括在相导体部分10上的线圈绝缘部分23和在中性导体部分 12上的线圈绝缘部段24,该线圈绝缘部分23从内弓形表面6侧向向外凸出,该线圈绝缘部 段24从内弓形表面6侧向向外凸出。线圈绝缘部分23包括线圈止挡部分27,而线圈绝缘 部段24包括线圈止挡部段28。另外,相导体部分10包括多个卡扣元件,其中一个用34表 示,其从第一表面部段11轴向向外凸出。中性导体部分12包括多个卡扣构件,其中一个用 35表示,其从第一表面部段13轴向向外凸出。这样构造,相导体部分10被卡扣装配地结合 到中性导体部分12以形成段3,线圈绝缘部件15由线圈绝缘部分23和线圈绝缘部段24构 成。一旦形成,线圈绝缘部件15包括由线圈止挡部分27和线圈止挡部段28构成的线圈止 挡37。这样布置,多个段3 —个接一个地被卡扣装配地结合到护铁40上以形成芯部件2。根据一个示例实施方式,段3包括第一壁部件60、第二壁部件61、第三壁部件62 和第四壁部件63。每个壁部件60-63都从外弓形表面9侧向向外延伸。另外,每个壁部件 60-63彼此隔开,以形成多个导体绝缘槽。更具体的,第一和第二壁部件60、61形成第一导 体绝缘槽67,第二和第三壁部件61、62形成第二导体绝缘槽68,以及第三和第四壁部件62、 63形成第三导体绝缘槽69。如下面将会更详细地讨论,导体绝缘槽67-69向具有壁部件 60-63的电导体提供通道,以在导体的相部分之间提供电绝缘。还根据该示例实施方式,相导体部分10包括多个导体入口部件,该多个导体入口 部件提供从对应于各个线圈绝缘部件15-17的各个导体绝缘槽67-69的通道。更具体地, 相导体部分10包括第一导体入口部件72、第二导体入口部件73和第三导体入口部件74, 该第一导体入口部件72从第一导体绝缘槽67引导到线圈绝缘部件15,该第二导体入口部 件73从第二导体绝缘槽68引导到线圈绝缘部件16,该第三导体入口部件74从第三导体 绝缘槽69引导到线圈绝缘部件17。为了提供适当的间隔和到每个线圈绝缘部件15-17的 通路,壁部件60-63以正弦曲线形式延伸穿过外弓形表面9。除了在相导体部分10上的壁 部件60-63外,中性导体部分12包括第五壁部件80和第六壁部件81,它们从外弓形表面9 侧向向外凸出以形成第四导体绝缘槽83。以与上述描述类似的方式,中性导体部分12包括 多个导体入口部件87,该多个导体入口部件87为中性导体提供到多个线圈绝缘部件15-17 中的每个的通道。这样布置,芯部件2具有这样的结构,即确保相之间的适当的绝缘,因此 提高了相关电机的整个操作寿命。这里应该理解的是,虽然示出和描述的是使用多个相,但 应该理解,根据该示例实施方式的芯部件也可以应用于单个相的绕组。通常,上述描述使用示例公开了包括最佳模式的示例实施方式,也使本领域技术 人员能够实践该示例实施方式,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设备或者系统以及执行任何合并的方 法。该示例实施方式的可获得专利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 员能想到的其它示例。如果它们具有并非不同于权利要求书的文字语言的结构元件,或者 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文字语言无实质差别的等价结构元件,则其它的示例也旨在 处于示例实施方式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电机芯部件,包括主体,其包括具有内弓形表面的内直径部分和具有外弓形表面的外直径部分;以及在所述主体上设置的多个壁部件,所述的多个壁部件的每个都从所述外弓形表面向外凸出,并且以间隔的关系布置,以限定多个导体绝缘槽,所述的多个导体绝缘槽的每个都适于利用所述多个壁部件容纳多个导体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壁部件提供所述多个导体的邻近导体之间的电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相导体部分和中性导体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中性导体部分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内 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所述内直径部分具有内弓形表面,所述外直径部分具有外弓形表 面;以及在所述主体上设置的多个壁部件,所述多个壁部件的每个都从所述外弓形表面向外凸 出,并且以间隔的关系布置,以限定中性导体绝缘槽,所述中性导体绝缘槽适于容纳中性导 体,所述中性导体部分构造为与所述相导体部分相配地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机芯部件,还包括在所述相导体部分和所述中性导体部分中 的一个上设置的卡扣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卡扣元件从所述相导体部分的所述主体轴 向向外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机芯部件,还包括在所述相导体部分和所述中性导体部分中 的另一个上设置的卡扣构件,所述卡扣元件适于卡扣装配地与所述卡扣构件相接合,以将 所述相导体部分固定到所述中性导体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卡扣构件从所述中性导体部分轴向向外凸出ο
8.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机芯部件,还包括在所述相导体部分和所述中性导体部分之 间布置的护铁。
9.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机芯部件,还包括多个线圈绝缘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相导体部 分和所述中性导体部分中的一个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多个线圈绝缘部分的每个都从所述相导 体部分的所述内弓形表面向外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机芯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相导体部分和所述中性导体部 分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线圈绝缘部段,其中,所述多个线圈绝缘部分构造为与所述多个线 圈绝缘部段的相应的部段相配,以形成相应的多个线圈绝缘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多个线圈绝缘部段的每个都从所述中 性导体部分的所述内弓形表面向外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多个壁部件包括第一壁部件、第二壁部 件、第三壁部件和第四壁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多个导体绝缘槽包括由所述第一和第 二壁部件构成的第一绝缘槽、由所述第二和第三壁部件构成的第二绝缘槽以及由所述第三 和第四壁部件构成的第三绝缘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机芯部件,还包括在所述相导体部分的所述主体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导体入口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导体入口部件形成在所述多个导体绝缘槽的至少一 个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入口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 绝缘槽中的第一入口部件、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槽中的第二入口部件和形成在所述第三绝 缘槽中的第三入口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多个壁部件的每个都以正弦波的形式延 伸穿过所述外弓形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电机芯部件由多个段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多个段的每个都包括从所述内弓形表面 向外凸出的三个线圈绝缘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电机芯部件,其中所述电机芯部件由八个段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电机芯部件,包括主体,其具有包括内弓形表面的内直径部分和包括外弓形表面的外直径部分。该电机芯部件还包括在主体上设置的多个壁部件。多个壁部件的每个都从外弓形表面向外凸出,并且以间隔的关系布置,以限定多个导体绝缘槽。多个导体绝缘槽的每个都利用多个壁部件容纳多个导体中的一个,多个壁部件提供多个导体的邻近导体之间的电绝缘。
文档编号H02K3/34GK101854088SQ20101014167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史蒂文·C·伯顿, 布拉德·钱伯林, 肖恩·斯坦利 申请人:雷米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