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步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304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异步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一种异步电机。
技术背景
异步电动机是由气隙旋转磁场与转子绕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从 而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量的一种交流电机。异步电动机是各类电动机中应用最广、 需要量最大的一种。在现有技术中,异步电机通常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转子、端盖、轴承、 转轴和机座等主要部件构成,其中目前的异步电动机的定子铁芯都是一个整体,组成定子 绕组的漆包线由定子铁芯的内圆槽口下入到铁芯槽内。然而,采用现有的定子绕组线圈结 构的绕组端部与磁力线平行,此部分绕组不能产生电磁转矩,这不仅浪费漆包线,而且通过 此处的电流变成热量损耗掉而导致电机效率低下。此类定子还存在槽满率低的问题,为达 到一定的功率,其需要更大的铁芯和更多的漆包线。另一方面,小型异步电机,尤其是家庭 使用的小型异步电机的定子铁芯内空间狭小,这极不利于绕线操作。手工入线效率低,成品 率不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而专用的自动化绕线设备造价昂贵,不利于推广。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定子铁芯,在提高电机效率的同时提高绕线 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描述为一种异步电机,包括机座、固定在机座上的定子以及设置在定子内的转子,定子包括由 多块硅钢片叠加而成的定子铁芯和缠绕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由相互固 定的内定子和外定子组成,其中所述内定子由多个底部相连构成闭合环状的定子齿组成, 相邻的两个定子齿之间设有朝向内定子外圈的豁口,所述定子绕组通过此豁口绕在所述定 子齿上,所述外定子上还设有容纳所述内定子的内腔。
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定子和外定子之间通过互相匹配的燕尾销 和燕尾槽压合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定子包括两个部分,这种绕组结构允许外入式绕线方式,与普通的定子 结构的内入式绕线方式相比,可以高效地实现直接将导线绕在内定子上,明显地减小了绕 组线圈的尺寸,还可以提高槽满率,经实验证明其可以有效地减少绕组用铜量,而线圈尺 寸的减小不仅降低了电机的铜耗,而且可以明显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并降低能耗。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内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外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异步电机,包括机座、固定在机座上的定子以及放置在所述 定子中心的转子,定子包括由多块硅钢片叠加而成的定子铁芯和由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 的漆包线构成所的定子绕组,通电后转子在电磁力矩作用下旋转。
如图1和2所示,其中定子铁芯由内定子1和外定子2两部分组成,而内定子1 又由多个底部相连构成闭合环状的定子齿3组成,相邻的两个定子齿3之间设有向外的豁 口 4。生产时,内、外定子铁芯均由高磁导率的硅钢片直接冲压叠成,漆包线通过豁口 4朝向 外圈的开口从外绕入并缠绕在定子齿3上组成定子绕组,然后将带有绕组的内定子装入外 定子的内腔5中并通过其端部上的燕尾销6和燕尾槽7压合固定,形成闭合磁路,组成一个 完整的定子。当然,定子和绕组之间还设有一层耐高压击穿的绝缘材料。
本发明提出的异步电机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其定子铁芯由两部分组成,这种结 构允许外入式绕线方式,与普通的定子结构的内入式绕线方式相比,可以高效地实现直接 将导线绕在内定子上,明显地减小了绕组线圈的尺寸,还可以提高槽满率,经实验证明其 可以有效地减少绕组用铜量,而线圈尺寸的减小不仅降低了电机的铜耗,而且可以明显提 高电动机的效率并降低能耗。
权利要求
1.一种异步电机,包括机座、固定在机座上的定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定子内的转子,其中 所述定子包括由多块硅钢片叠加而成的定子铁芯和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其 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由相互固定的内定子(1)和外定子(2)组成,其中所述内定子(1) 由多个底部相连构成闭合环状的定子齿(3)组成,两个相邻的定子齿(3)之间设有朝向内 定子(1)外圈的豁口(4),定子绕组通过此豁口(4)绕在所述定子齿(3)上,所述外定子(2) 上设有容纳所述内定子的内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步电机,其中所述内定子(1)和外定子(2)之间通过 互相匹配的燕尾销(6)和燕尾槽(7)压合固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步电机,其定子铁芯由相互固定的内定子和外定子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内定子由多个底部相连构成闭合环状的定子齿组成,相邻的两个定子齿之间设有朝向外圈的豁口,所述定子绕组通过此豁口绕在所述定子齿上。这种结构绕组结构允许外入式绕线方式,与普通的定子结构的内入式绕线方式相比,可以高效地实现直接将导线绕在内定子上,明显地减小了绕组线圈的尺寸,还可以提高槽满率,经实验证明其可以有效地减少绕组用铜量,而线圈尺寸的减小不仅降低了电机的铜耗,而且可以明显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并降低能耗。
文档编号H02K1/14GK102035325SQ20101057277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4日
发明者刘学岭 申请人:刘学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