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激变压器及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4750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反激变压器及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激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激变压器及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激类电路中有多路输出的时候,基本上都只让主输出反馈,其他辅输出开环不反馈,这样只能保证主输出的交叉调整率满足要求,其他辅输出的交叉调整率就会很差,可能会超过要求的极限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激变压器及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激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N);将初级线圈(N)分成匝数相同的第一线圈(Ni)和第四线圈(N4),及最低输出电压匝数的第二线圈 (N2)、高输出匝数的第三线圈(N3)和初级辅助绕组匝数的第五线圈(N5);将所述第一至第五线圈按照最里一层绕第一线圈(附),第二线圈(N2)和第三线圈(N3)并行绕在第二层,第三层绕第四线圈(N4),第四层绕第五线圈(N5)。一种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 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2、光耦(Ul)、集成芯片(U2)和控制芯片;光耦(Ul)的集电极接控制芯片的反馈脚(FB),其发射极接初级地,光耦(Ul)的阳极经电阻Rl接主输出 (VI),光耦(Ul)的阴极与集成芯片(U2)的阴极相连,集成芯片(U2)的阳极接次级地;电阻R2—端接在光耦(Ul)的阳极,另一端与光耦(Ul)阴极相连;电阻R3与电容C2串联后一端接光耦(Ul)的阴极,另一端经电阻R6接主输出(Vl);集成芯片(U2)的参考脚经电阻 R7接辅输出(V2);电阻R4与电阻R5并联后一端接次级地,另一端接集成芯片(U2)的参考脚。其中,还包括电容Cl,所述电容Cl并联在相串联的电阻R3与电容C2两端。其中,所述集成芯片(U2)的参考脚还经电阻R6接主输出(Vl)。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变压器线圈绕法,以及对反馈线路采用以主输出为主要反馈,其他输出为辅助反馈的线路,通过控制芯片反馈脚,调节输出电压,从而可以在规定的最大负载和最小负载情况下,主输出能够控制在5 %以内,辅输出能够控制在10 %以内,提高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反激变压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所示,针对反激变压器首先确定初级的圈数N,将N分成相同匝数的m 和N4,再确认最低输入电压的匝数N2,然后确认高输出的匝数N3,最后算出初级辅助绕组的匝数N5。然后开始绕线,最里面一层绕Ni,接着将N2和N3并排同绕再第二层,接着绕 N4,最外面一层绕辅助绕组N5。请参阅图2所示,包括电阻Rl、R2、R3、R4、R5、R6、R7,电容Cl、C2,光耦U1、集成芯片(TL431)U2,控制芯片,光耦Ul的集电极接控制芯片的反馈脚FB,其发射极接地,光耦 Ul的阳极经电阻Rl接主输出VI,光耦Ul的阴极与集成芯片U2的阴极相连,集成芯片U2 的阳极接地;电阻R2 —端接在光耦Ul的阳极,另一端与光耦Ul阴极相连;电阻R3与电容 C2串联后再与电容Cl并联,其并联后的一端接光耦Ul的阴极,另一端经电阻R6接主输出 Vl ;TL431U2的参考脚经电阻R7接辅输出V2 ;电阻R4与电阻R5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 TL431U2的参考脚;集成芯片U2的参考脚还与电容Cl的一端相连。工作原理光耦主要是为初级提供一个反馈信号,当输出负载变化时候,初级的控制芯片根据反馈脚FB的变化来调整工作状态以便达到次级所要求的功率,其中Rl和R3主要是用来控制光耦次级电流,反馈环路响应速度的,R3和C2用来调整反馈环路增益和相位余量的,TL431用来调整输出电压的幅值的,因为当TL431的参考脚达到2. 5V就开始工作并且这个参考脚一直维持在2. 5V,这样通过调整R4,R5,R6,R7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电压了。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变压器线圈绕法,以及对反馈线路采用以主输出为主要反馈,其他输出为辅助反馈的线路,通过控制芯片反馈脚,调节输出电压,从而可以在规定的最大负载和最小负载情况下,主输出能够控制在5 %以内,辅输出能够控制在10 %以内,提高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反激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N);其特征在于,将初级线圈(N)分成匝数相同的第一线圈(Ni)和第四线圈(N4),及最低输出电压匝数的第二线圈(N2)、高输出匝数的第三线圈(N3)和初级辅助绕组匝数的第五线圈(N5);将所述第一至第五线圈按照最里一层绕第一线圈(m),第二线圈(N2)和第三线圈(N3)并行绕在第二层,第三层绕第四线圈(N4), 第四层绕第五线圈(N5)。
2.一种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 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2、光耦(Ul)、集成芯片(U2)和控制芯片;光耦 (Ul)的集电极接控制芯片的反馈脚(FB),其发射极接初级地,光耦(Ul)的阳极经电阻Rl 接主输出(VI),光耦(Ul)的阴极与集成芯片(U2)的阴极相连,集成芯片(U2)的阳极接次级地;电阻R2—端接在光耦(Ul)的阳极,另一端与光耦(Ul)阴极相连;电阻R3与电容C2 串联后一端接光耦(Ul)的阴极,另一端经电阻R6接主输出(Vl);集成芯片(似)的参考脚经电阻R7接辅输出(V2);电阻R4与电阻R5并联后一端接次级地,另一端接集成芯片(U2) 的参考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 Cl,所述电容Cl并联在相串联的电阻R3与电容C2两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芯片(U2)的参考脚还经电阻R6接主输出(VI)。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激变压器及应用于反激变压器交叉调整率电路,该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2、光耦(U1)、集成芯片(U2)和控制芯片;光耦(U1)的集电极接控制芯片的反馈脚(FB),其发射极接初级地,光耦(U1)的阳极经电阻R1接主输出(V1),光耦(U1)的阴极与集成芯片(U2)的阴极相连,集成芯片(U2)的阳极接次级地;电阻R2一端接在光耦(U1)的阳极,另一端与光耦(U1)阴极相连;电阻R3与电容C2串联后一端接光耦(U1)的阴极,另一端经电阻R6接主输出(V1);集成芯片(U2)的参考脚经电阻R7接辅输出(V2);电阻R4与电阻R5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集成芯片(U2)的参考脚。
文档编号H02M5/10GK202003804SQ20102062357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张华水, 陈立春 申请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