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946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铁道车辆上的旋转电机,尤其是涉及设置在转子轴上的风扇的叶片构造。
背景技术
适用于铁道车辆上的以往的旋转电机由于是铁道车辆的前进方向为向前或向后都是同频度,因而以同频度使用正转、逆转。因此,在该旋转电机中使用的内扇风扇或者外扇风扇中使用了平板状的叶片或组合了直线和圆弧的叶片(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另一方面,在适用于铁道车辆上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虽然要求实现其小型化、增大风扇的风量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但由于从风扇产生的噪音也与冷却效率(即风量)成比例地增大,所以存在不能够满足规定的噪音值的情况。为此,在以往的旋转电机中,采用 了以抑制风扇产生的风量,降低冷却效率而使噪音值在规定内的方式选定风扇的手法。但是,在用这样的手法进行设计的情况下,由于选定冷却效率低的风扇,所以需要降低从旋转电机产生的热量。为了降低该热量,一般是例如增加装配在转子上的转子铜条的铜量,降低电阻值等措施,但旋转电机将必然大型化。这样,在从风扇产生的噪音值高的情况下则必须降低风量,由于若降低风量则冷却效率降低,所以需要降低旋转电机的发热量本身,其结果,存在必须使旋转电机大型化的问题。因此,迫切希望风扇进一步的改进。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03 - 88045号公报(图2、图4)。由于上述专利文献I所示的旋转电机是其叶片的截面形状为组合了直线和圆弧的旋转电机,所以通过叶片附近的冷却风从叶片的后方部分、即叶片的直线部分剥离的频度高,具有存在产生涡流或紊流而成为噪音的原因的情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不降低风量地抑制从风扇产生的噪音的旋转电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定子,配置在上述定子内的转子,内包上述定子和上述转子的机架,支撑旋转轴的驱动侧和驱动相反侧的一对轴承,以及设置在机内并架设在上述旋转轴上、搅拌机内的空气的风扇,在上述风扇上形成有沿上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立设的多个叶片,上述各叶片为与上述转子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成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上述截面随着朝向上述风扇一侧而逐渐扩张。根据本发明,由于使与转子正交方向上的叶片的截面为成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随着朝向风扇一侧而逐渐扩张,所以具有能够不降低风量地抑制噪音这种效果。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的立体 图3是拆除了压环的状态下的风扇的立体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风扇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风扇沿着A-A线的剖视 图6是图5所示的风扇沿着C-C线的剖视 图7是组合了直线和圆弧的以往的叶片的剖视 图8是用于说明通过图7所示的叶片的冷却风的流动的附 图9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的冷却风的流动的附 图10将以往的风扇所产生的噪音量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所产生的噪音量进行·比较的附 图1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构造适用于架设在驱动相反侧的外扇风扇中的旋转电机的剖视 图1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构造适用于架设在驱动相反侧的内扇外扇一体风扇中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
I :旋转轴,Ia :驱动侧,Ib :驱动相反侧,2a、2b :通风路径,2 :转子铁心,3 :转子导体,4 :转子,7a、7b :轴承,8a :驱动侧托架,8b :驱动相反侧托架,9 :风扇罩,10 :机架,11 :定子铁心,12 :定子线圈,13 :定子,14 :吸气孔,15 :排气孔,20 :过滤器,21、22、23、24 :止挡,50 风扇,50a、50b :外扇风扇,50c :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1、51a、51b、51c :主板,52、52a、52b、52c :压环,53、53a、53b、53c、53d、65 叶片,55、63b 叶片侧面部,56、56a、56b、56c、56d、63a :叶片前缘部,57、57a、57b、57c、57d、63c :叶片后缘部,a :第I顶部,b :第2顶部、第3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在图I中,旋转轴I的驱动侧Ia例如在铁道车辆用的情况下经由连接器(未图示)以及减速齿轮(未图示)与铁道车的车轴(未图示)相连,驱动安装在车轴上的车轮(未图示)而使车辆行驶。在与旋转轴I 一体化的转子铁心2上形成有沿转子轴I的轴向贯通的多个通风路径2a。而且,在转子铁心2的外周配置有转子导体3。转子4由转子铁心2和转子导体3构成。图I中所示的外扇风扇50a架设在旋转轴I的驱动侧la,设置成能够将通过各通风路径2a后的冷却风向机外排出。旋转轴I的驱动侧Ia由配置在驱动侧托架8a上的轴承7a支撑而旋转自如。该轴承7a被止挡23以及止挡24定位。而且,旋转轴I的驱动相反侧Ib由配置在驱动相反侧托架8b上的轴承7b支撑而旋转自如。该轴承7b被止挡21以及止挡22定位。定子铁心11在机架10的机内一侧配置成与转子铁心2对向。在该定子铁心11上配置有定子线圈12。另外,定子13由定子铁心11和定子线圈12构成。在驱动相反侧Ib的机架10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吸气孔14,在驱动侧托架8a上形成有向机架10的外周方向开口的排气孔15。对旋转电机的动作进行说明。从吸气孔14取入机内(由机架10、驱动侧托架8a、以及驱动侧托架8a包围的空间内)的冷却风在通过通风路径2a之际吸收转子4的热。通过通风路径2a后的冷却风从压环52a的内周一侧取入由叶片53a、压环52a、主板51a围绕的空间中,并向外扇风扇50a的外周方向放出,经由排气孔15向机外排出。接着,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的构造。在此所说明的叶片53能够适用于图I所示的叶片53a。作为说明的顺序,最初使用图2 图6进行与叶片53的形状有关的说明,然后使用图7 图9,对以往的叶片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进行比较而加以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的立体图,图3是拆除了压环52的状态的风扇50的立体图,图4是表不图2所不的风扇5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风扇50沿着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风扇沿着C-C线的剖视图。在图2以及图3中,风扇50作为主要的结构具有成圆盘状并形成有旋转轴I插入其中的贯通孔的主板51,沿主板51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叶片53,以及从旋转轴I的方向保持叶片53的压环52。该压环52用于保持叶片53的另一端,抑制各叶片53的摆动,并且将冷却风从叶片前缘部56有效地向叶片后缘部57的方向引导。如图3以及图5所示,设置在压环52和圆锥状的主板51之间的叶片53成从压环52朝向主板而逐渐扩张的形状。由于该形状,充分确保了主板51与叶片53的接触面积,能够抑制叶片后缘部57的摆动。而且,叶片53成从主板51朝向压环52而相对地变细的形状。由于该形状,向由叶片53、压环52、主板51围绕的空间取入的冷却风的流速不会受损。另外,图3以及图5所示的叶片53形成为朝向风扇50的旋转方向以及半径方向逐渐扩张的形状,但并不仅限于此,既可以形成为仅朝向风扇50的旋转方向逐渐扩张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仅朝向风扇50的半径方向逐渐扩张的形状。在图4以及图5中,由于叶片53是以被压环52和主板51夹着的形式装配的,所以从驱动相反侧Ib观察风扇50的正面方向时,成为叶片后缘部57与叶片侧面部55的一部分被压环52遮挡的形式。冷却风从压环52的内周一侧取入由叶片53、压环52、主板51围绕的空间中,并向风扇50的外周方向放出。接着,使用图6对叶片53的形状进行详细描述。图6所示的叶片53的形状表示与转子4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是从图I所示的转子4观察风扇50的正面方向的附图。叶片53具有沿主板51的中心方向形成并成为叶片53的前端的叶片前缘部56,沿主板51的外周方向形成并成为叶片53的后端的叶片后缘部57,以及沿转子4的旋转方向形成并夹在叶片前缘部56和叶片后缘部57之间的叶片侧面部55。叶片前缘部56形成为随着朝向图6的下侧(即主板51的中心方向)而变细的锥状,叶片后缘部57形成为随着朝向图6的上侧(即主板51的外周方向)而变细的锥状。在此,为了更具体地对叶片53的形状进行说明而按照如下定义。将转子4的旋转方向上的叶片53的顶部(第I顶部)定义为a,将该图的风扇50的半径方向上的叶片53的顶部定义为b,将穿过a-a的轴线与穿过b-b的轴线的交点定义为C。在图6中,可知从交点c至叶片后缘部57的顶部b的距离Rl和c 一 b之间的距离R2设定为不同的值。进而,叶片53形成为叶片前缘部56 —侧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该图的下侧而增大,并且叶片后缘部57—侧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该图的上侧而增大。S卩,自交点c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叶片前缘部56的顶部(第2顶部)b而增大,而且,自交点c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叶片后缘部57的顶部(第3顶部)b而增大。比穿过a — a的轴线靠下侧的曲面(即叶片前缘部56)以比a — a之间的距离R3大的曲率半径形成。另外,R2表示曲率半径最大时的距离,R2比R3大(R2>R3)。同样,比穿过a — a的轴线靠上侧的曲面(即叶片后缘部57)以比R3大的曲率半 径形成。另外,Rl表示曲率半径最大时的距离,Rl比R3大(R1>R3)。另外,在图6中,作为一例是设定成Rl比R2大,并且R2比R3大(R1>R2>R3),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R2比Rl大,并且Rl比R3大(R2>R1>R3)。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成为以穿过b — b的轴线为中心对称的翼形。在图I中,从吸气孔14取入的冷却风在转子I的通风路径2a内通过,被外扇风扇50a取入并向旋转电机之外排出。在采用了以往的风扇的情况下,由于噪音因提高风扇的旋转量而增大,所以需要增加装配在转子上的转子铜条的铜量或降低电阻值等措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I所示的外扇风扇50a上使用了图6所示的对称翼形的叶片53。因此,从外扇风扇50a产生的噪音与采用了以往型号的叶片的外扇风扇相比大幅度减轻。另外,图I所示的外扇风扇50a的结构因素与图2 图5所示的风扇50的结构因素的对应关系如下。图I所示的主板50a相当于图2 图5所示的主板51,以下同样,叶片53a相当于叶片53,叶片前缘部56a相当于叶片前缘部56,叶片后缘部57a相当于叶片后缘部57,压环52a相当于压环52。在将图2 图5所示的叶片53适用于图I所示的叶片53a上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外扇风扇50a的旋转量仅提高来自风扇50a的噪音减轻的量而增加风量,所以能够避免旋转电机的大型化。接着,使用图7 图9对以往的叶片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进行比较而加以说明。图7是组合了直线和圆弧的以往的叶片63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通过图7所示的叶片63的冷却风的流动的附图。图7所示的以往的叶片63的截面形状为将该叶片63适用于图2所示的风扇50上的情况下与转子4正交方向上的截面,是从图I所示的转子4观察风扇50的正面方向的附图。在此,为了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与以往的叶片63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按照如下进行定义。将转子4的圆周方向上的叶片63的顶部定义为a’,将该图的风扇50的半径方向上的叶片63的顶部定义为b’,将穿过a’ - a’的轴线与穿过b’ 一 b’的轴线的交点定义为C’。进而,在叶片后缘部63c—侧,将成直线状的叶片侧面部63b的端部定义为d,将穿过d — d的轴线与穿过b’ - b’的轴线的交点定义为e。
在该以往型号的叶片63中,可知自交点c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叶片前缘部63a的顶部b’而减小,并且自交点e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叶片后缘部63c的顶部b’而增大。而且,在以往型号的叶片63中,自顶部a’至端部d的叶片侧面部63b形成为直线状。图8中表示了图2所示的风扇50沿该图所示的旋转方向旋转时从叶片前缘部63a向叶片后缘部63c流通的冷却风的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冷却风从连结叶片前缘部63a的顶部与叶片后缘部63c的顶部的轴线的斜向侵入。该冷却风在分成图中上侧和图中下侧后沿着叶片侧面部63b各自流通,在叶片后缘部63c再次合流。但是,沿着图中上侧的叶片侧面部63b流通的冷却风从叶片侧面部63b至叶片后缘部63c附近剥离的频度高,其结果,存在产生涡流或紊流,其成为噪音而显现的情况。图9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的冷却风的流动的附图。图9中表示了图2所示的风扇50沿该图所示的旋转方向旋转时从叶片前缘部56向叶片后缘部57流通的冷却风的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冷却风从连结叶片前缘部56的顶部与叶片后缘部 57的顶部的轴线的斜向侵入。该冷却风在分成图中上侧和图中下侧后沿着叶片侧面部55各自流通,在叶片后缘部57再次合流。在图9所示的叶片53中,沿着图中上侧的叶片侧面部55流通的冷却风不在至叶片后缘部57的附近剥离地流通。因此,抑制了图8所述那样的涡流或紊流的产生。图10将以往的叶片63产生的噪音量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产生的噪音量进行比较的附图。实线是表示在使用了以往的叶片63的旋转电机中观测的噪音值(dBA)与风量的关系的数据。另一方面,虚线是表示在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的旋转电机中观测的噪音测定值与风量的关系的数据。如图10所示可知,在对相同的风量下产生的噪音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的旋转电机与使用了以往的叶片63的旋转电机相比,噪音值减小大约I (dBA)以上。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机架10、驱动侧托架8a、驱动相反侧托架Sb是分体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置换成图I所示的机架10、驱动侧托架8a、驱动相反侧托架Sb一体构成的机架。接着,对将图2 图5所示的风扇50适用于其它方式的风扇中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构造适用于架设在驱动相反侧的外扇风扇50b上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以下,对于与图I所示的旋转电机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在此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描述。在设置在驱动相反侧托架8b的机外一侧的风扇罩9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够导入外气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设置有用于收集从机外向机架10内导入的冷却风内的尘埃的过滤器20。外扇风扇50b套装在旋转轴I的驱动相反侧Ib的端部,被从驱动相反侧Ib旋入旋转轴I中的规定的螺栓固定,风扇罩9与形成在机架10的内部的通风路径2b连通。因此,通过旋转轴I旋转,经由外扇风扇50b导入的冷却风在风扇罩9以及通风路径2b中流通并从排气孔15排出。这样,旋转电机通过冷却风流通而被有效地冷却。外扇风扇50b作为主要的结构具有成圆盘状并设置在旋转轴I上的主板51b,沿主板51b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能够将来自外部的冷却风向机内导入地形成的多个叶片53b,以及从驱动相反侧Ib保持叶片53b的另一端的压环52b。由于叶片53b与图2 图6所示的叶片53为相同形状,所以从外扇风扇50b产生的噪音与采用了以往型号的叶片的外扇风扇相比大幅度减轻。根据使用图11所示的外扇风扇50b的旋转电机,由于能够将外扇风扇50b的旋转量仅提高噪音减轻的量而增加风量,所以能够避免旋转电机的大型化。其结果,能够谋求旋转电机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旋转电机的成本。另外,在图11中,外扇风扇50b套装在旋转轴I的端部,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使旋转轴I贯通外扇风扇50b地固定。而且,机架10、风扇罩9、驱动相反侧托架Sb、驱动侧托架8a为分体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将这些要素一体形成的机架构成旋转电机。 另外,图11所示的外扇风扇50b的结构因素与图2 图5所示的风扇50的结构 因素的对应关系如下。图11所示的主板51b相当于图2 图5所示的主板51,以下同样,叶片53b相当于叶片53,叶片前缘部56b相当于叶片前缘部56,叶片后缘部57b相当于叶片后缘部57,压环52b相当于压环52。在将图2 图5所示的叶片53适用于图11所示的叶片53b上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外扇风扇50b的旋转量仅提高来自外扇风扇50b的噪音减轻的量而增加风量,所以能够避免旋转电机的大型化。图1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构造适用于架设在驱动相反侧的内扇外扇一体风扇50c上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以下,对于与图I以及图11所不的旋转电机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在此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描述。在驱动相反侧托架Sb上,在规定的位置形成有能够导入外气的多个吸气孔,并以覆盖该吸气孔的方式设置有过滤器20。吸气孔例如装配在轴承7b的周围。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设置在转子4的驱动相反侧Ib,作为主要的结构,具有圆盘状的主板51c,沿主板51c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能够将来自外部的冷却风向机内导入地形成的多个叶片53c,从驱动相反侧Ib保持叶片53c的另一端的压环52c,以及配置在主板51c与转子4之间并能够搅拌定子13以及转子4周围的空气地形成的多个叶片53d。由叶片53c导入的冷却风以箭头b所示的路径从排气孔15排出。S卩,冷却风在驱动相反侧托架8b与机架10连通地形成的通风路径2a中流通,并经由排气孔15以及过滤器20b向机外排出。另外,在图12中,作为一例在排气孔15—侧设置有过滤器20b,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不设置过滤器20b的方式。由于该叶片53c与图2 图6所不的叶片53为相同的形状,所以从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产生的噪音与采用了以往型号的叶片的外扇风扇相比大幅度减轻。另一方面,由叶片53d搅拌的空气例如以箭头a所示的路径循环。另外,图12所示的旋转电机由于是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与转子4成为一体地旋转,所以在驱动相反侧托架8b与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之间必然设有若干间隙。因此,由叶片53d搅拌的空气也包含从主板51c与驱动相反侧托架Sb的间隙部分向转子4的周围侵入的空气。图12所不的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的结构因素与图2 图5所不的风扇50的结构因素的对应关系如下。图12所示的主板51c相当于图2 图5所示的主板51,以下同样,叶片53c相当于叶片53,叶片前缘部56c相当于叶片前缘部56,叶片后缘部57c相当于叶片后缘部57,压环52c相当于压环52。这样,在将图2 图5所示的叶片53适用于图12所示的叶片53c上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风量仅增加噪音减轻的量,所以能够避免旋转电机的大型化。其结果,能够谋求旋转电机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旋转电机的成本。而且,图12所示的旋转电机与仅搭载外扇风扇或者内扇风扇的旋转电机相比,能够有效地冷却转子4以及定子13。另外,图12所示的旋转电机仅在叶片53c上使用了图2 图6所示的叶片53,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叶片53d上也可以使用图2 图6所示的叶片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图6所不的叶片53适用于图I所不的外扇风扇50a、图11所示的外扇风扇50b、以及图12所示的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上的情况进行了 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适用于设置在全封闭外扇型旋转电机中的内扇风扇上。由于该内扇风扇是例如配置在机内并架设在旋转轴I上,形成为能够使机内的空气循环而向定子13以及转子4送风的公知的风扇,因此以下舍去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图I所示的外扇风扇50a、图11所示的外扇风扇50b、以及图12所示的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上使用图2所示的压环5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虽然即使在不使用压环52的情况下,在风扇50的转速高的区域存在产生叶片53的摆动的可能性,但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13,配置在定子13内的转子4,内包定子13和转子4的机架10,支撑旋转轴I的驱动侧Ia以及驱动相反侧Ib的一对轴承7a、7b,以及设置在机内并架设在旋转轴I上、搅拌机内的空气的内扇风扇,在该内扇风扇上形成有沿转子4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转子4的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立设的多个叶片53,各叶片53为与转子4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成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上述截面随着朝向风扇一侧而逐渐扩张,所以充分确保了主板51与叶片53的接触面积,能够抑制叶片后缘部57的摆动。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13,转子4,机架10,轴承7a、7b,以及外扇风扇50a、50b,在该外扇风扇50a、50b上形成有沿转子4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转子4的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立设的多个叶片53,各叶片53为与转子4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成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上述截面随着朝向风扇一侧而逐渐扩张,所以与上述同样,能够抑制叶片后缘部57的摆动。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13,转子4,机架10,轴承7a、7b,架设在转子4的驱动相反侧lb、将来自机外的冷却风向定子13送风并搅拌机内的空气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在该内扇外扇一体型风扇50c上形成有沿转子4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转子4的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立设的多个叶片53,各叶片53为与转子4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成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上述截面随着朝向风扇一侧而逐渐扩张,所以与上述同样,能够抑制叶片后缘部57的摆动。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是与转子4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不具有直线部的形状。因此,从风扇50产生的噪音与采用了以往型号的叶片63相比大幅度减轻。由于能够将外扇风扇50a的旋转量仅提高噪音减轻的量而增加风量,所以能够谋求旋转电机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旋转电机的成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以往的叶片63全部置换成图6所示的叶片53的方式(参照图3)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交互地排列叶片53和图7所示的叶片63的方式。而且,作为其它例子,也可以将多个叶片63连续地排列,并且接着该排列配置一个叶片53的方式,例如在排列了三个叶片63后配置一个叶片53,之后再排列三个叶片63。而且,作为其它例子,也可以是将多个叶片63连续地排列,并且接着该排列连续排列多个叶片53的方式,例如在排列了三个叶片63后配置两个叶片53,之后再排列三个叶 片63。而且,作为其它例子,也可以是将多个叶片53连续地排列,并且接着该排列配置一个叶片63的方式,例如在排列了三个叶片53后配置一个叶片53,之后再排列三个叶片53。即使在这样排列了叶片的情况下,与仅由以往的叶片63构成的风扇相比,也能够降低噪音,叶片53的比例越多噪音降低效果越提高。而且,若组合截面形状单纯地为平板状的叶片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片53,则也能够减轻风扇50的成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2至图6所示的叶片53适用于铁道车辆用的旋转电机上,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叶片53适用于各种风扇上。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电机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可以与其它的公知技术组合,当然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省略一部分等进行变更而构成。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旋转电机,特别是作为不使风量降低地抑制从风扇产生的噪音的发明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电机,特征在于, 具备定子,配置在上述定子内的转子,内包上述定子和上述转子的机架,支撑旋转轴的驱动侧和驱动相反侧的一对轴承,以及设置在机内并架设在上述旋转轴上、搅拌机内的空气的风扇, 在上述风扇上形成有沿上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立设的多个叶片, 上述各叶片为与上述转子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成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上述截面随着朝向上述风扇一侧而逐渐扩张。
2.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定子,配置在上述定子内的转子,内包上述定子和上述转子的机架,支撑旋转轴的驱动侧和驱动相反侧的一对轴承,以及设置在机外并架设在上述旋转轴上、将来自机外的冷却风向上述定子送风的风扇, 在上述风扇上形成有沿上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立设的多个叶片, 上述各叶片为沿着上述风扇的半径方向的截面成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上述截面随着朝向上述风扇一侧而逐渐扩张。
3.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定子,配置在上述定子内的转子,内包上述定子和上述转子的机架,支撑旋转轴的驱动侧和驱动相反侧的一对轴承,以及架设在上述转子轴的驱动相反侧、将来自机外的冷却风向上述定子送风并搅拌机内的空气的风扇, 在上述风扇上形成有配置在驱动相反侧、沿上述转子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立设的多个叶片, 上述各叶片为沿着上述风扇的半径方向的截面成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上述截面随着朝向上述风扇一侧而逐渐扩张。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截面的形状是不具有直线部,并且曲率半径随着从上述旋转方向上的第I顶部朝向上述风扇的中心方向上的第2顶部而增大。
5.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截面的形状是不具有直线部,并且曲率半径随着从上述旋转方向上的第I顶部朝向至上述风扇的外周方向上的第3顶部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截面的形状是从上述第I顶部至上述第2顶部的距离比从上述第I顶部至第3顶部的距离短。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13),配置在定子(13)内的转子(4),内包定子(13)和转子(4)的机架(10),支撑旋转轴(1)的驱动侧(1a)和驱动相反侧(1b)的一对轴承(7a、7b),以及架设在旋转轴(1)上的风扇(50a),在风扇(50a)上形成有沿转子(4)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转子(4)的半径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立设的多个叶片(53a),各叶片(53a)为与转子(4)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成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并且上述截面随着朝向风扇(50a)一侧而逐渐扩张。
文档编号H02K9/06GK102971945SQ20108006793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4日
发明者前田晋作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