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687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要求日益提高,电子设备正向小型化、轻量化发展,因此,小型化、轻量化的电子设备充电器也获得了用户的青睐。现有技术中,一般的电源适配器是采用次级反馈,次级反馈一般需要使用到 TL431、光耦以及跟TL431、光耦匹配的几个电阻、电容;为了通过EMI测试,一般通过使用Y 电容才能实现。这种电路设计导致电路使用的元器件多,电源适配器不能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并且增加了成本。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该电源适配器电路具备使用元器件少,使用该电路制成的充电器节省成本,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等特
点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 该电源适配器电路使用元器件少,使用该电路制成的充电器节省成本,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F1、压敏电阻 VZ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所述初级整流电路单元设置有整流桥;所述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电容Cl、电容C2、电感Li、电感L2和电阻Rl ;所述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 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 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三极管Q1、变压器Tl和芯片Ul ;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4、电阻R15、电感L3、二极管D7及稳压二级管ZDl ;所述保险管Fl—端与交流输入端L连接,保险管Fl另一端、压敏电阻VZl的一端与整流桥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压敏电阻VZl的另一端与整流桥第3脚连接,整流桥第2脚与电感Ll 一端、电阻Rl、电容Cl正极连接,整流桥第4脚与电容Cl负极、电感L2 — 端连接;电感Ll另一端、电容C2正极、电阻Rl另一端、电阻R2 —端、电阻R4 —端、电阻R5 一端与变压器Tl第1脚连接;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负极接电源地;电阻R2另一端、电阻 R3 一端与电阻R13 —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5 —端、电阻R6 —端与芯片Ul的VDD 端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二极管D6负极连接,二极管D6正极、电阻R7 —端、电阻R8 —端、 变压器Tl第5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变压器Tl的第2脚接电源地;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 —端与芯片Ul的INV端连接,电容C3 —端与芯片Ul的COMP端连接, 电容C3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电阻Rll另一端接电源地;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lO —端与芯片Ul的CS端连接,电阻RlO另一端、电阻Rll另一端与芯片Ul的发射极连接,芯片Ul 的GND端接电源地;电阻R4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连接,二级管D5正极、变压器Tl第3脚与三极管Ql集电极连接,三级管 Ql的基极与电阻R12 —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与芯片Ul的GATE端连接;变压器Tl第9 脚、电容C6 —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容C6另一端与电容R14 —端连接,电容R14另一端、二极管D7负极、电容C7正极、稳压二极管ZDl负极与电感L3 —端连接,电感L3另一端与电容C8正极、电阻R5、直流输出端V+连接,变压器Tl第6脚、电容C7负极、稳压二极管ZDl正极、电容C8负极、电阻R15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上述芯片Ul的型号为0B2520。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适配器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F1、压敏电阻VZ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使用较少的元器件少能够满足EMI电磁干扰的要求,使用该电源适配器电路制成的电源适配器成本更低,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等特点。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Fl、压敏电阻VZ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初级整流电路单元设置有整流桥。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电容Cl、电容C2、电感Ll、电感L2和电阻Rl。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 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三极管Q1、变压器Tl和芯片U1。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4、电阻R15、电感 L3、二极管D7及稳压二级管ZD1。保险管Fl—端与交流输入端L连接,保险管Fl另一端、压敏电阻VZl的一端与整流桥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压敏电阻VZl的另一端与整流桥第3脚连接,整流桥第2脚与电感Ll 一端、电阻R1、电容Cl正极连接,整流桥第4脚与电容Cl负极、电感L2 —端连接。电感Ll另一端、电容C2正极、电阻Rl另一端、电阻R2 —端、电阻R4 —端、电阻R5 一端与变压器Tl第1脚连接。[0021]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负极接电源地。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 —端与电阻R13 —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5 —端、 电阻R6 —端与芯片Ul的VDD端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二极管D6负极连接,二极管D6正极、电阻R7 —端、电阻R8 —端、 变压器Tl第5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变压器Tl的第2脚接电源地。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 —端与芯片Ul的INV端连接,电容C3 — 端与芯片Ul的COMP端连接,电容C3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电阻Rll另一端接电源地。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lO —端与芯片Ul的CS端连接,电阻RlO另一端、电阻Rll 另一端与芯片Ul的发射极连接,芯片Ul的GND端接电源地。电阻R4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与二极管D5 负极连接,二级管D5正极、变压器Tl第3脚与三极管Ql集电极连接,三级管Ql的基极与电阻R12 —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与芯片Ul的GATE端连接。变压器Tl第9脚、电容C6 —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容C6另一端与电容 R14 —端连接,电容R14另一端、二极管D7负极、电容C7正极、稳压二极管ZDl负极与电感 L3 一端连接,电感L3另一端与电容C8正极、电阻R5、直流输出端V+连接,变压器Tl第6 脚、电容C7负极、稳压二极管ZDl正极、电容C8负极、电阻R15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其中,Ul的型号为0B2520。该电源适配器电路,采用初级反馈调整技术,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光耦、TL431以及与光耦、TL431匹配的电阻电容;通过变压器的特殊设计,不需要使用Y电容即可满足EMI 要求;使用0B2520型号的芯片U1,可实现斩波及PWM控制,将直流变成交流,整个电路使用元器件少,成本更低。本实用新型具备使用元器件少,使用该电路制成的充电器节省成本,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等特点。本实用新型的输出功率为7. 5V/300mA。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F1、压敏电阻VZ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所述初级整流电路单元设置有整流桥;所述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电容Cl、电容C2、电感Li、电感L2和电阻Rl ;所述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 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 R13、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三极管Q1、变压器Tl和芯片Ul ;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4、电阻R15、电感L3、二极管 D7及稳压二级管ZDl ;所述保险管Fl —端与交流输入端L连接,保险管Fl另一端、压敏电阻VZl的一端与整流桥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压敏电阻VZl的另一端与整流桥第3脚连接,整流桥第2脚与电感Ll 一端、电阻Rl —端、电容Cl正极连接,整流桥第4脚与电容 Cl负极、电感L2 —端连接;电感Ll另一端、电容C2正极、电阻Rl另一端、电阻R2 —端、电阻R4 —端、电阻R5 —端与变压器Tl第1脚连接;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负极接电源地; 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 —端与电阻R13 —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5 —端、电阻R6 — 端与芯片Ul的VDD端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二极管D6负极连接,二极管D6正极、电阻R7 一端、电阻R8 —端、变压器Tl第5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变压器Tl的第2脚接电源地; 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 —端与芯片Ul的INV端连接,电容C3 —端与芯片 Ul的COMP端连接,电容C3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电阻Rll —端接电源地;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lO —端与芯片Ul的CS端连接,电阻RlO另一端、电阻Rll另一端与芯片Ul的发射极连接,芯片Ul的GND端接电源地;电阻R4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连接,二级管D5正极、变压器Tl第3脚与三极管Ql集电极连接,三级管Ql的基极与电阻R12 —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与芯片Ul的GATE端连接;变压器Tl第9脚、电容C6 —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容C6另一端与电容R14 — 端连接,电容R14另一端、二极管D7负极、电容C7正极、稳压二极管ZDl负极与电感L3 — 端连接,电感L3另一端与电容C8正极、电阻R5 —端、直流输出端V+连接,变压器Tl第6 脚、电容C7负极、稳压二极管ZDl正极、电容C8负极、电阻R15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l的型号为 0B2520。
专利摘要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F1、压敏电阻VZ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初级整流电路单元设置有整流桥;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感L2和电阻R1;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4、电阻R15、电感L3、二极管D7及稳压二级管ZD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以较少的元件满足稳压恒流及EMC要求,使用该电路制成的电源适配器成本低,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等特点。
文档编号H02M3/335GK202103579SQ20112022827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余添记, 赵星宝, 赵波 申请人:东莞市盈聚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