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转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4623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功率转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包括:逆变器(4),该逆变器(4)由直流电源系统进行供电,对作为负载的电动机(6)进行驱动;冷却片(5),该冷却片(5)对逆变器(4)进行冷却;第一铁芯(8),该第一铁芯(8)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使连接直流电源系统和逆变器(4)的正极侧导体(21)、及使逆变器(4)接地的负极侧导体(22)穿过;接地导体(50),该接地导体(50)对第一铁芯(8)连接至直流电源系统侧的负极侧导体(22),以将冷却片(5)进行接地;接地导体(59),该接地导体(59)对第一铁芯(8)连接至直流电源系统侧的负极侧导体(22),以将电动机磁轭(6A)经由电容器(10)以交流方式进行接地;以及接地导体(61),该接地导体(61)的一端对第一铁芯(8)连接至直流电源系统侧的负极侧导体(22)或接地导体(50),另一端接地。
【专利说明】功率转换装置【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具有如下结构的功率转换装置中抑制噪声源电流的技术已被公开,该功率转换装置包括:逆变器,该逆变器由直流电源系统进行供电,对作为负载的电动机进行驱动;冷却片,该冷却片是用于冷却逆变器的冷却部件;第一铁芯,该第一铁芯具有贯通孔,以供连接直流电源系统与逆变器的高压布线及使逆变器接地的接地布线穿过;第一接地线,该第一接地线将冷却片接地;第二接地线,该第二接地线将电动机接地;以及第二铁芯,该第二铁芯具有贯通孔,所述功率转换装置对第一铁芯将第一接地线连接至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接地布线,并且进行配置,使得逆变器、冷却片、第一接地线、第一接地线与第二接地线所共用的接地点、电动机、第二接地线、以及逆变器中循环的谐振路径穿过第二铁芯的贯通孔,以增大该谐振路径的高频阻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 - 3015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根据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能获得以下效果,即,不仅能够抑制噪声源电流,还能抑制谐波电流、谐 振电流等,但是目前,功率转换装置所具备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会向高频带侧频移,因此,希望能够进一步减小上述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减小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的功率转换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以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该逆变器由直流电源系统进行供电,对作为负载的电动机进行驱动;冷却器,该冷却器对所述逆变器进行冷却;第一铁芯,该第一铁芯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使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系统和所述逆变器的正极侧导体、及使所述逆变器接地的负极侧导体穿过;第一接地导体,该第一接地导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铁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所述负极侧导体,并将所述冷却器进行接地;第二接地导体,该第二接地导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铁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所述负极侧导体,并将所述电动机经由电容性元件以交流方式进行接地;以及第三接地导体,该第三接地导体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铁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所述负极侧导体或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另一端接地。
发明效果
[0007]根据本发明,能起到以下效果:即,能够进一步减小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包括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转换装置的电车驱动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会产生的第一噪声路径的图。
图3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会产生的第二噪声路径的图。
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会产生的第三噪声路径的图。
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会产生的第四噪声路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一个例子即环状铁氧体铁芯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适合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阻抗特性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转换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
[0010]〈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转换装置的电车驱动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车驱动系统构成为包括导电弓1、电抗器2、功率转换部30和电动机6。功率转换部30构成为包括:将经由导电弓I和电抗器2而从直流电源系统接受到的直流电储存起来的滤波电容器3 ;将滤波电容器3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来驱动作为负载的电动机6的逆变器4 ;设置在逆变器4的输入侧的作为阻抗要素的第一铁芯8 ;设置在逆变器4的输出侧的作为阻抗要素的第二铁芯9 ;对构成逆变器4的半导体元件4A进行冷却的作为冷却器的冷却片5 ;以及用于将逆变器4的输入侧接地电位与电动机6的接地电位以交流方式进行连接的作为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器10。
[0011]接下来,对功率转换部30与外部结构要素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功率转换部30的内部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0012]首先,在功率转换部30的输入侧(直流电源系统侧),设有连接电抗器2和逆变器4的正极侧导体21、以及将逆变器4与接地点7相连接来进行接地的负极侧导体22这2根布线。这些正极侧导体21和负极侧导体22设置成穿过第一铁芯8的贯通孔而与逆变器4相连接。
[0013]另一方面,在功率转换部30的输出侧(电动机6侧),设有连接逆变器4和作为负载的电动机6的负载导体23 (23a、23b、23c)。这些负载导体23设置成穿过第二铁芯9的贯通孔而与电动机6相连接。在电动机6的周边部,设有用于将电动机6作为设备进行接地的接地点41,构成电动机6的一部分结构体即电动机磁轭6A与接地点41进行电连接。
[0014]向里看功率转换部30的内部时,第一接地导体(接地线或母线等导体)即接地导体50将冷却片5连接至相对第一铁芯8位于直流电源系统侧的负极侧导体22上的任意一点即连接点27。即,冷却片5通过接地导体50和负极侧导体22而与接地点7同电位(等电位)地进行接地。第二接地导体即接地导体59将接地至接地点41的电动机磁轭6A经由电容器10连接至相对第一铁芯8位于直流电源系统侧的负极侧导体22上的连接点28。第三接地导体即接地导体61经由功率转换部30的壳体30A的任意连接点30B而连接在接地导体50上的任意一点即连接点29与接地点40之间。连接点27、28只要相比功率转换部30内的铁芯8而更靠近直流电源系统侧,则可以连接至任意部位(壳体30A之外亦可)。
[0015]图1中,示出了将接地导体61连接至接地导体50的任意一点即连接点29的例子,但也可以连接至接地导体50的一侧端部或者位于其附近的冷却片5,还可以连接至接地导体50的另一侧端部即连接点27或其附近。S卩,冷却片5、或相对第一铁芯8位于直流电源系统侧的负极侧导体22上的任意一点通过接地导体61而与接地点40同电位(等电位)地进行接地。
[0016]冷却片5也可以直接连接在功率转换部30的壳体30A上。从而,无需将冷却片5与功率转换部30的壳体进行绝缘,能够简化制造工艺。
[0017]另外,图1中,示出了将接地导体61连接至壳体30A的任意连接点30B,并将该连接点30B与接地点40相连接的例子,但壳体30A的接地点不一定要是连接点30B,壳体30A也可以在连接点30B以外的部位进行接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接地导体61与壳体30A相连接,可以实现电接地。
[0018]接下来,参照图2?图5,对采用图1所示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转换装置所固有的噪声电流的降低效果进行说明。
[0019]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会产生的第一噪声路径的图。更详细而言,图2(a)是在图1的结构图上示出第一噪声路径的图,图2(b)是表示电车驱动系统中噪声路径的等效电路的图。
[0020]这里首先说明图2(b)的等效电路。图2(b)中,A点表示连接点28(或连接点27),B点表示逆变器4的输出端,C点表示冷却片5 (或连接点29),D点表示壳体30A的连接点30B, E点表不电动机磁轭6A。在A点与B点之间,设置了用来模拟第一铁芯8的阻抗的电路部71、用来模拟位于连接点28右侧(逆变器4侧)的负极侧导体22的阻抗的电路部72、以及作为共模噪声的产生源的噪声源73。以下同样地在B点与C点之间设置冷却片5所具有的寄生电容即冷却片寄生电容86,在A点与C点之间设置用来模拟接地导体50的阻抗的电路部74,在C点与D点之间设置用来模拟接地导体61的阻抗的电路部76,在D点与E点之间设置用来模拟车体阻抗的电路部77,在A点与E点之间设置用来模拟接地导体59中箱内布线的阻抗的电脑80、电容器10的电容值即电容79、以及用来模拟接地导体59中车外缆线的阻抗的电路部78,在B点与E点之间设置用来模拟负载导体23中箱内导体的阻抗的电路部81、用来模拟第二铁芯9的阻抗的电路部82、用来模拟负载导体23中车外缆线的阻抗的电路部83、用来模拟电动机6的电动机绕组的阻抗的电路部84、以及电动机6所具有的寄生电容即电动机寄生电容85。
[0021]如上所述,电车驱动系统的等效电路可以由图2(b)所示的等效电路来表示,电车驱动系统会产生的噪声路径存在多个。图2 (a)、(b)示出了多个会存在的噪声路径之一的第一噪声路径。如图2(a)中的粗虚线所示,该第一噪声路径以逆变器4为起点和终点,经由逆变器4—冷却片5—第一铁芯8—逆变器4的路径。该第一噪声路径如图2(b)所示,路径内包含电阻分量、电感分量和电容分量,因此形成谐振电路,有可能在特定的频率下阻抗变低,噪声电流变大。另一方面,在该第一噪声路径中,路径内包含阻抗比其它阻抗要素要大的第一铁芯8,因此,能够降低谐振频率,从而能够抑制高频带中阻抗降低。其结果是,即使是在功率转换装置所具备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向高频带频移而导致高频带的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这些电流增加。
[0022]图3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会产生的第二噪声路径的图,与图2—样,在结构图和等效电路图上示出了这一路径。
[0023]如图3(a)中的粗虚线所示,第二噪声路径以逆变器4为起点和终点,经由逆变器4 —冷却片5 —接地点40 —接地点41 —电动机磁轭6A —电容器10 —第一铁芯8 —逆变器4的路径。该第二噪声路径如图3(b)所示,路径内也包含电阻分量、电感分量和电容分量,因此形成谐振电路,有可能在特定的频率下阻抗变低,噪声电流变大。然而,在该第二噪声路径中,路径内包含阻抗比其它阻抗要素要大的第一铁芯8,因此,能够降低谐振频率,从而能够抑制高频带中阻抗降低。其结果是,即使是在功率转换装置所具备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向高频带频移而导致高频带的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这些电流增加。虽然图3所示的第二噪声路径是连接了接地导体61的新噪声路径,但是如前所述,由于第二噪声路径中存在第一铁芯8,且图2所示的第一噪声路径变成了低阻抗,因此第二噪声路径几乎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0024]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会产生的第三噪声路径的图,与图2和图3—样,在结构图和等效电路图上示出了这一路径。
[0025]如图4(a)中的粗虚线所示,第三噪声路径以逆变器4为起点和终点,经由逆变器
4—第二铁芯9 —电动机6 —电动机磁轭6A —电容器10 —第一铁芯8 —逆变器4的路径。该第三噪声路径如图4(b)所示,路径内也包含电阻分量、电感分量和电容分量,因此形成谐振电路,有可能在特定的频率下阻抗变低,噪声电流变大。然而,在该第三噪声路径中,路径内包含阻抗比其它阻抗要素要大的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因此,能够降低谐振频率,从而能够抑制高频带中阻抗降低。其结果是,即使是在功率转换装置所具备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向高频带频移而导致高频带的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这些电流增加。在该第三噪声路径中,除了第一铁芯8之外,还串联了第二铁芯9的阻抗,因此,能够增大抑制高频带中阻抗降低的效果。
[0026]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会产生的第四噪声路径的图,与图2?图
4一样,在结构图和等效电路图上示出了这一路径。
[0027]如图5(a)中的粗虚线所示,第四噪声路径以逆变器4为起点和终点,经由逆变器
4—第二铁芯9 —电动机6 —电动机磁轭6A —接地点41 —接地点40 —第一铁芯8 —逆变器4这一路径。该第四噪声路径如图4(b)所示,路径内也包含电阻分量、电感分量和电容分量,因此形成谐振电路,有可能在特定的频率下阻抗变低,噪声电流变大。然而,该第四噪声路径与第三噪声路径一样,路径内也包含阻抗比其它阻抗要素要大的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这两个铁芯,因此,能够降低谐振频率,从而能够抑制高频带中阻抗降低。其结果是,即使是在功率转换装置所具备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向高频带频移而导致高频带的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这些电流增加。该第四噪声路径也与第三噪声路径一样,除了第一铁芯8之外,还串联了第二铁芯9的阻抗,因此,能够增大抑制高频带中阻抗降低的效果。[0028]第四噪声路径是在接地导体50上的连接点29与接地点40之间连接了接地导体61而形成的路径,与第三噪声路径为并联关系,因此,担心阻抗会降低。然而,如上所述,在第三和第四路径中都配置有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这两个铁芯,另一方面,电动机寄生电容在低频带中会产生较大的阻抗,因此无须担心阻抗会降低。
[0029]另外,由于第三噪声路径相对于其它噪声路径较长,因此,担心与路径所构成的环路的面积成正比地进行辐射的噪声量也会相对地增大。然而,通过在接地导体50上的连接点29与接地点40之间连接接地导体61,从而,相对于电动机磁轭6A的E点,冷却片5的C点电位能够更加稳定,因此,能够减小第三噪声路径中流过的电流。因此,第三噪声路径所辐射的噪声量也能够降低,能消除上述担心。另外,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一定要确保冷却片5与壳体A绝缘,从而还能够简化机械结构。
[0030]接下来,对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所具有的阻抗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的一个例子即环状铁氧体铁芯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该环状铁氧体铁芯90中,如图所示,设有贯通孔92。将环状铁氧体铁芯90用作为第一铁芯8时,在贯通孔92中使正极侧导体21和负极侧导体22插通。在将环状铁氧体铁芯90用作为第二铁芯9时,在贯通孔92中使负载导体23 (23a、23b、23c)插通。
[0031]已知环状铁氧体铁芯90的阻抗具有下述公式(I)和下述公式(2)所示的关系。
[0032]I Z I (A e / L e )......(I)
Ae / Le = (H / 2 π ).LN(R1 / R 2)......(2)
[0033]这里,上述公式(I)、(2)中所包含的各个符号的含义如下。
I Z 1:阻抗的绝对值;Ae:有效截面积;Le:有效磁路长度;H:厚度;R1 ;外径;R2:内径。
[0034]由上述公式(I)、(2)可知,为了增大环状铁氧体铁芯90的阻抗,增大有效截面积Ae与有效磁路长度Le之比(有效截面积Ae相对于有效磁路长度Le的比例)是有效的。具体而言,只要减小内径R2,增大厚度H,增大外径Rl即可。
[0035]而作为逆变器所具备的开关元件,通常使用以硅(Si )为素材的半导体晶体管元件(以下称为(Si元件))。
[0036]另一方面,近年来,为取代上述Si元件,以碳化硅(SiC)为素材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以下称为(SiC元件))正倍受瞩目。
[0037]这里,SiC元件能够进行高速的开关动作是因为SiC能在高温下使用,其耐热性也高,因此,能够使搭载有SiC元件的模块的容许动作温度向高温侧提升,即使增大载流子频率来增加开关速度,也能够抑制冷却器变大。
[0038]然而,利用SiC元件会导致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高频分量增加,而该高频分量所引起的高频电流会成为噪声源,从而有可能引起信号机等的误动作。这里,利用SiC元件会导致输出电压的高频分量增加的理由主要在于以下2点。
[0039](I)SiC是宽带隙半导体,因此能够采用单极性设备的结构,其储存载流子大致为零。因而,虽然能够降低开关时的损耗,但dv/dt及di/dt增加,从而导致噪声增加。
(2)利用SiC元件能够降低每一次开关的损耗,因此,为提高控制性和降低电动机损耗,可以增加开关频率。其结果是,每一秒的开关次数增力口,因此噪声也增加。
[0040]如上所述,当使用SiC元件来作为逆变器所具备的开关元件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高频分量所引起的高频电流会成为噪声源,从而有可能引起车上信号设备、地面信号设备等的误动作。
[0041]因此,对在使用上述SiC元件的情况下也合适的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的阻抗特性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适合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的阻抗特性的一个示例的图。图7中,实线部的波形是与阻抗大小(绝对值)相关的频率特性,虚线部的波形是与阻抗的相位相关的频率特性。
[0042]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的作用是为了增大上述第一~第四噪声路径的阻抗,从而降低这些路径的噪声电流。若对图7所示的阻抗特性进行观察,则显示出如下特性:SP,阻抗的绝对值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阻抗的相位则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逐渐接近O (deg)。即,图7所示的特性显示出如下特性:即,随着频率的增大,由感应(电感)分量逐渐变为电阻分量,并且阻抗的绝对值逐渐变大。阻抗的主分量越接近电阻,衰减效果就越大,并且,阻抗的绝对值越大,噪声电流就越小。因此,可以说具有图7所示特性的铁氧体铁芯是适合用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的阻抗要素。
[0043]当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使用的是例如图6所不的铁氧体铁芯时,从图6的说明可知,为了增大阻抗,其容积也变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1等所示,采用将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进行内置的结构,因此,在限重等情况下,第一铁芯8与第二铁芯9之间需要在性能、重量或容积上进行权衡。
[0044]这里,考虑到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的作用,使所述第一~第四噪声路径全部通过第一铁芯8,而第二铁芯9中仅通过第三和第四噪声路径。从而,从降低整体噪声电流的方面考虑,使第一铁芯8的阻抗大于第二铁芯9的阻抗是有效的。如上述示例所述,对于铁氧体铁芯的阻抗来说,容积越大则阻抗越大。因此,在使用相同素材的情况下,使第一铁芯8的重量或容积大于第二铁芯9的重量或容积是有效的。
[0045]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使用第一铁芯8和第二铁芯9两个铁芯的结构,但由于上述第三和第四噪声路径中流过的 电流会根据电动机寄生电容的大小而减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二铁芯9。
[004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例如图6所示的铁氧体铁芯(磁芯)来作为用于降低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的要素,但也可以使用例如电抗器、共模扼流圈等元素即具有电感分量的阻抗元素来代替磁芯。重要的是只要能将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流过时的谐振频率频移至不会给例如车上信号设备、地面信号设备等带来影响的频带,则使用哪种阻抗元素都可以。
工业上的实用性
[0047]如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能够进一步降低噪声源电流、谐波电流和谐振电流的功率转换装置。
标号说明
[0048]I导电弓 2电抗器
3滤波电容器 4逆变器 4A半导体元件5冷却片6电动机6A电动机磁轭7、40、41接地点8第一铁芯9第二铁芯10电容器21正极侧导体22负极侧导体23负载导体27、28、29、30B 连接点30功率转换部30A壳体
50接地导体(第一接地导体)
59接地导体(第二接地导体)
61接地导体(第三接地导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器,该逆变器由直流电源系统进行供电,对作为负载的电动机进行驱动; 冷却器,该冷却器对所述逆变器进行冷却; 第一铁芯,该第一铁芯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使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系统和所述逆变器的正极侧导体、及使所述逆变器接地的负极侧导体穿过; 第一接地导体,该第一接地导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铁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所述负极侧导体,并将所述冷却器进行接地; 第二接地导体,该第二接地导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铁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所述负极侧导体,并将所述电动机经由电容性元件以交流方式进行接地;以及 第三接地导体,该第三接地导体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铁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所述负极侧导体或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另一端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一铁芯进行配置,使得在将所述逆变器作为噪声源时,穿过所述冷却器、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和所述负极侧导体而流入或流出该逆变器的电流路径贯穿所述第一铁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一铁芯进行配置,使得在将所述逆变器作为噪声源时,穿过所述冷却器、所述第三接地导体、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容性元件、所述第二接地导体和所述负极侧导体而流入或流出该逆变器的电流路径贯穿所述第一铁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转换装置包括第二铁芯,该第二铁芯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使连接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电动机的负载导体穿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进行配置,使得在将所述逆变器作为噪声源时,穿过所述负载导体、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容性元件、所述第二接地导体和所述负极侧导体而流入或流出该逆变器的电流路径贯穿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进行配置,使得在将所述逆变器作为噪声源时,穿过所述负载导体、所述电动机、所述第三接地导体和所述负极侧导体而流入或流出该逆变器的电流路径贯穿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铁芯的阻抗大于所述第二铁芯的阻抗。
8.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用于收纳所述逆变器的壳体进行接地,所述第三接地导体与该进行接地的壳体相连接。
9.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器,该逆变器配置在壳体内,由直流电源系统进行供电,对作为负载的电动机进行驱动; 冷却器,该冷却器对所述逆变器进行冷却; 第一铁芯,该第一铁芯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使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系统和所述逆变器的正极侧导体、及使所述逆变器接地的负极侧导体穿过; 第一接地导体,该第一接地导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铁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所述负极侧导体和所述冷却器;以及 第二接地导体,该第二接地导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铁芯将所述直流电源系统侧的所述负极侧导体经由电容性元件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接, 将所述冷却器进行接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壳体进行接地,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6、9、10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所具备的开关元件由宽带`隙半导体形成。
【文档编号】H02M1/12GK103828215SQ20118007381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横堤良, 村端章浩, 地道拓志, 东圣, 白木康博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