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479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l 142618C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插头,该漏电保护插头上不但设有相线与零线均穿过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还设有地线穿过的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因此它不但能检测负载端相线与零线之间有无剩余电流,当相、零线之间出现剩余电流并达到预置的阀值时(例如10mA),它就会立即脱扣,切断相线、零线和地线;而且在接地保护系统异常造成地线意外带电时,它还能检测负载端地线有无意外电流,当地线出现意外电流并达到预置的阀值时(例如10mA),它也会立即脱扣,切断相线、零线和地线。由上可知,现有漏电保护装置在负载端故障漏电或地线意外带电时能脱扣的前提条件就是负载端相、零线之间必须有剩余电流或负载端地线上必须有意外电流流过才能脱扣,所以现有漏电保护装置就存在如下缺陷使用时,不论是在接地保护系统地线缺失(例如插座地线虚接造成无接地)且漏电保护装置负载端用电器具绝缘故障漏电时,还是在接地保护系统异常(例如相线、地线短路)造成地线意外带电时,都会造成用电器具的外露金属部件带上危险电压,但它们都没有构成回路因而还没有产生剩余电流或地线意外电流,所以,尽管用电器具外露金属部件已带上了危险电压,但现有漏电保护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自动脱扣,只有当人体或牲畜触及这些已经带上电的外露金属部件时,经人体或牲畜才形成回路,从而产生剩余电流或地线意外电流使漏电保护装置在O. IS内脱扣而把相线、零线、地线断开,虽然它能及时脱扣保护了人们或牲畜的生命安全,但是现有漏电保护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是必须先通过人体或牲畜触电产生剩余电流或地线意外电流并流过人体或牲畜后,它才能脱扣把相线、零线、地线断开的,所以现有漏电保护装置仍会造成人体或牲畜的触电事故。中国专利文献CN202142735U还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插头,该种漏电保护插头在接地系统异常且地线故障电压达到预定的地线故障电压值(例如36V)时就会在人们接触之前把相、零、地线自动断开,当地线故障电压小于预定的地线故障电压阀值(例如36V)时,漏电保护插头就不会动作,以避免误动作。由此可知,该种漏电保护插头就存在以下缺陷一旦地线出现的故障电压低于预定的阀值且产生对地故障电流时,该种漏电保护插头却是不能跳闸断电,所以仍可能会造成电气火灾或触电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现有漏电保护器缺陷的漏电保护器,它不但能在负载端的相、零线路发生漏电时及时地把相线触头、零线触头和地线触头全部断开,而且它还能在地线出现故障电压或故障电流时均能及时把相线触头、零线触头、地线触头全部断开。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0007]—种漏电保护器,包含有外壳、相线、零线、地线、所述相线与零线均穿过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试验回路、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该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包含电磁线圈及其驱动电路、触头,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主要由整流电路、可控硅组成,还设有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和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所述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分别和所述的地线与零线连接,所述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连接,所述地线穿过所述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所述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连接。所述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主要由第I阻容元件、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组成,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上设有初级绕组、次级绕组、铁芯,所述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均绕在所述铁芯上。所述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主要由第2阻容元件、光电耦合器、第I三极管、第I电阻、第6电阻组成。 在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还设有第I放大电路、第I 二极管、第2放大电路、第2 二极管,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为所述第2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与所述第I阻容元件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所述的地线与零线之间,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第2放大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I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所述第
I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2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所述第2 二极管正极连接,第I 二极管负极、第2 二极管负极与所述可控硅触发极连接。在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还设有第I放大电路、第I 二极管,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为所述可控硅的触发极与阴极,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I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第I 二极管正极连接,由所述第2阻容兀件与光电I禹合器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所述的地线与零线之间,所述光电耦合器一输出端、第I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第I三极管的基极、第I电阻一端连接,第I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负极连接,第I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可控硅触发极、第I 二极管负极、第6电阻一端连接,第6电阻另一端与可控硅阴极连接,可控硅的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整流电路输出端的正极与负极连接。在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还设有第I放大电路、第I 二极管、电压比较器电路、第2电阻、第3电阻、第4电阻、稳压二极管、单向导通元件,第2电阻一端与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连接,第2电阻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正极与整流电路输出端负极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为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一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和另一输出端分别和第I放大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第I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第I 二极管正极连接,第I 二极管负极与所述可控硅触发极连接,由所述第I阻容元件与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所述的地线与零线之间,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负极连接,第3电阻一端与稳压二极管负极连接,第3电阻另一端分别和第4电阻一端、电压比较器电路另一输入端连接,第4电阻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正极连接,电压比较器电路输出端通过单向导通元件与可控硅触发极连接。所述第I或第2阻容元件采用电阻或电容或电阻与电容的组件。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采用电压比较器或运算放大器。在所述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连接回路中还串联有第5电阻,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直接连接。 所述单向导通元件为第3 二极管或第2三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不但能在地线出现故障电压并达到预定阀值时能在人们触及之前断开,而且还能在地线出现的故障电压低于预定阀值且意外出现故障电流并达到预定阀值时同样可以使漏电保护插头及时自动断开,从而避免电气火灾事故及由此而引发触电、漏电事故的发生。(2)、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还能为负载端的相、零线路上的用电器具发生故障漏电时提供保护,把相线触头、零线触头、地线触头全部断开。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主要应用在各种家用电器的漏电保护上,主要做成漏电保护插头或漏电保护插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I个实施例的漏电保护器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2个实施例的漏电保护器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3个实施例的漏电保护器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实施例I参见图I所示,一种漏电保护器,它主要由外壳、电源端的相线5、零线6、地线7、整流电路12、可控硅13、第I放大电路14、第2放大电路19、零序电流互感器15、试验回路16、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第I阻容元件17、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地线10、第I 二极管20、第2 二极管21、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第5电阻22、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组成。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主要由电磁线圈11及其驱动电路、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弹簧、复位推杆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11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第I放大电路14的输入端,电磁线圈11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为第2放大电路19的输入端,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第I放大电路14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与第I阻容元件17串联后连接在电源端的地线7与零线6之间,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第2放大电路19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第I放大电路14触发输出端与第I 二极管20正极连接,第2放大电路19触发输出端与第2 二极管21正极连接,第I 二极管20负极、第
2二极管21负极与可控硅13触发极连接,可控硅13阳极、阴极分别和整流电路12输出端的正极(+ )和负极(_)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地线10穿过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在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一输出端的连接回路中串联有第5电阻22,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第5电阻22 —端连接,第5电阻22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连接,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直接连接。也可以改为把第5电阻22改为串联连接在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的连接回路中,此时,第5电阻22 —端与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第5电阻22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连接,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直接连接。还可以取消第5电阻22,此时,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直接连接。通过适当调整第5电阻22的电阻值可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或者通过适当调整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的参数配置也同样可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以及还可以通过同时适当调整第5电阻22的电阻值和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的参数配置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因此,具体实施时对第5电阻22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选用。在本实施例中,第I阻容元件17为电阻,也可采用电容或电阻与电容组件,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与第I阻容元件17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电源端的地线7与零线6之间,也可以把该检测回路连接在负载端的地线10与零线9之间。使用时,把漏电保护器的复位推杆按下,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_2和地线触头3与4都正常接通,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地线10分别与电源端的相线5、零线6、地线7接通,地线7与10由于接地的作用使电压被钳制在零伏左右,同时零线6与9也是在零伏左右,由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与第I阻容元件17串联组成的检测回路的电流就没有达到预置的阀值(例如10微安),这样漏电保护器就保持在复位通电状态,从而为它下端的用电器具供电和提供接地。使用时,如果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上的用电器具故障漏电且在接地保护系统正常的情况下,会经地线10与7产生一个剩余电流,零序电流互感器15会检测到相、零线之间的剩余电流并输出一个信号给第I放大电路14,并在剩余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阀值(例如10毫安)时,第I放大电路14输出信号使第I 二极管20导通而第2 二极管21则反向截止,从而触发可控硅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而如果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上的用电器具故障漏电且在接地保护系统无接地(例如插座上地线虚接造成无接地)时,用电器具外露的金属部件及漏电保护器地线10与7都会带上危险电压,连接在漏电保护器电源端地线7与零线6之间的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就会有一个微弱电流流过,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次级绕组会输出一个信号给第2放大电路19,当地线故障电压达到预定的电压阀值(例如36V)时,检测回路中的微弱电流也达到预定的阀值(例如10微安),从而使第2放大电路19输出触发信号给第2 二极管21并触发可控硅13导通,而第I 二极管20则反向截止,漏电保护插头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从而更好地保护了人们用电安全。使用时,如果接地保护系统发生异常造成地线7与10意外带上危险的故障电压,这样连接在电源端的地线7与零线6之间的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就会有一个微弱电流流过,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次级绕组输出一个信号给第2放大电路19放大,当地线故障电压达到预定的电压阀值(例如36V)时,检测回路中的微弱电流也达到预定的阀 值(例如10微安),从而使第2放大电路19输出触发信号并使第2 二极管21导通而第I 二极管20则反向截止,从而触发可控硅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从而更好地保护了人们的安全。使用时,当接地系统发生异常造成地线7与10意外带上小于预置的地线故障电压动作值且地线产生对地故障电流时,则流过地线10的故障电流就会被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立刻检测到而使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输出信号给第I放大电路14,当流过地线10的故障电流达到预定的阀值时,第I放大电路14输出触发信号给第I 二极管20并触发可控硅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把相线触头1-1与1-2、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分开,从而更好地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实施例2参见图2所示,一种漏电保护器,它主要由外壳、电源端的相线5、零线6、地线7、整流电路12、可控硅13、第I放大电路14、零序电流互感器15、试验回路16、第2阻容元件33、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地线10、第I 二极管20、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第5电阻22、光电稱合器24、第I电阻25、第I三极管26、第6电阻34、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组成。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主要由电磁线圈11及其驱动电路、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弹簧、复位推杆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11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第I放大电路14的输入端,电磁线圈11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为可控硅13的触发极与阴极,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第I放大电路14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第I放大电路14触发输出端与第I 二极管20正极连接,第I 二极管20负极与可控硅13触发极、第I三极管26的发射极、第6电阻34 —端连接,第6电阻34另一端与可控硅13阴极连接,可控硅13的阳极、阴极分别和整流电路12输出端的正极(+ )和负极(_)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第2阻容兀件33与光电I禹合器24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串联组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电源端的地线7与零线6之间,光电耦合器24的一输出端、第I三极管26的集电极均和第I放大电路14的电源端(+VS)连接,光电耦合器24的另一输出端与第I电阻25 —端、第I三极管26的基极连接,第I电阻25另一端与第I放大电路14的地端(GND)、整流电路12输出端的负极(_)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地线10穿过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第5电阻22 —端连接,第5电阻22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连接,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连接。也可以把第5电阻22改为串联连接在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的另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的连接回路中,此时,第5电阻22 —端与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第5电阻22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连接,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直接连接。还可以取消第5电阻22,此时,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 一输出端分别和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直接连接。通过适当调整第5电阻22的电阻值可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或者通过适当调整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的参数配置也同样可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以及还可以通过同时适当调整第5电阻22的电阻值和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的参数配置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因此,具体实施时对第5电阻22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选用。在本实施例中,第2阻容元件33为电容,也可采用电阻或电阻与电容组件,由光电耦合器24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和第2阻容元件33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电源端的地线7与零线6之间,也可以把该检测回路连接在负载端的地线10与零线9之间。使用时,把漏电保护器的复位推杆按下,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_2和地线触头3与4都正常接通,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地线10分别与电源端的相线5、零线6、地线7接通,地线7与10由于接地的作用使电压被钳制在零伏左右,同时零线6与9也是在零伏左右,这样连接在漏电保护插头电源端的地线7与零线6之间的光电耦合器24内部的发光元件就没有电流流过或流过的电流没有达到预置的阀值(例如10微安),光电耦合器24不能使第I三极管26导通,漏电保护器就保持在复位通电状态,从而为它下端的用电器具供电和提供接地。使用时,如果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上的用电器具故障漏电且在接地保护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时,会经地线10与7产生一个剩余电流,零序电流互感器15会检测到相、零线之间的剩余电流并输出一个信号给第I放大电路14,并在剩余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阀值(例如10晕安)时,第I放大电路14输出触发信号使第I 二极管20导通,从而触发可控娃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而如果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上的用电器具故障漏电且在接地保护系统无接地(例如插座上地线虚接造成无接地)时,用电器具外露的金属部件及漏电保护器地线10与7都会带上危险电压,连接在漏电保护器电源端地线7与零线6之间的光电耦合器24内部的发光元件就会发光,并激发光电耦合器和使它输出信号给三极管26的基极,当地线故障电压达到预定的电压阀值(例如36V)时,光电耦合器24就使第I三极管26导通而触发可控硅13导通,而第I 二极管20则反向截止,漏电保护插头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从而更好地保护了人们用电安全。使用时,如果接地保护系统发生异常造成地线7与10意外带上危险的故障电压,这样连接在电源端的地线7与零线6之间的光电耦合器24内部的发光元件就会发光,光电耦合器24就会输出信号给第I三极管26的基极,当地线故障电压达到预定的电压阀值(例如36V)时,光电稱合器24就使第I三极管26导通而触发可控娃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从而更好地保护了人们的安全。使用时,当接地系统发生异常造成地线7与10意外带上小于预置的地线故障电压且地线对地意外产生故障电流时,则流过地线10的故障电流就会被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立刻检测到而使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输出信号给第I放大电路14,当地线10对地漏电的电流达到预定的阀值时,第I放大电路14输出触发信号给第I 二极管20并 触发可控硅13导通,漏电保护插头脱扣把相线触头1-1与1-2、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分开,从而更好地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实施例3参见图3所示,一种漏电保护器,它主要由外壳、电源端的相线5、零线6、地线7、整流电路12、可控硅13、第I放大电路14、零序电流互感器15、试验回路16、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第I阻容元件17、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地线10、第I 二极管20、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第2电阻28、稳压二极管29、第3电阻30、第4电阻31、电压比较器电路27、第
3二极管32、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组成。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主要由电磁线圈11及其驱动电路、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弹簧、复位推杆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11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第I放大电路14的输入端,电磁线圈11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分别为电压比较器电路27的一输入端(+ )与整流电路12输出端的负极(-),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第I放大电路14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第I放大电路14触发输出端与第I 二极管20正极连接,第I 二极管20负极与可控硅13触发极连接,可控硅13的阳极、阴极分别和整流电路12输出端的正极(+ )和负极(_)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2电阻28 —端与整流电路12输出端的正极(+ )连接,第2电阻28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29负极、第3电阻30 —端连接,稳压二极管29正极和整流电路12输出端的负极(_)、第4电阻31另一端连接,第3电阻30另一端与第4电阻31 —端、电压比较器电路27的另一输入端(_)连接,由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与第I阻容元件17组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负载端的地线10与零线9之间,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与稳压二极管29正极、整流电路12输出端的负极(_)连接,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电压比较器电路27的一输入端(+ )连接,电压比较器电路27输出端与第3 二极管32正极连接,第3 二极管32负极与可控硅13触发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单向导通元件为第3 二极管32。也可以把单向导通元件改为NPN第2三极管35取代本实施例的第3 二极管32,此时,NPN第2三极管35基极与电压比较器电路27输出端连接,NPN第2三极管35集电极与稳压二极管29负极连接,NPN第2三极管35发射极与可控硅13触发极连接,第2三极管35的具体连接方法可参见图3内对应的虚线连接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地线10穿过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零序电路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直接连接。也可以选用在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的连接回路中串联一个限流电阻,此时,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限流电阻一端连接,限流电阻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连接,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直接连接。还可以选用在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的连接回路中串联一个限流电阻,使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另一输出端与限流电阻一端连接,限流电阻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 组的另一输出端连接,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5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直接连接。通过适当调整与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所串联的限流电阻的电阻值就可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或者通过适当调整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的参数配置也同样可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以及还可以通过同时适当调整与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所串联的限流电阻的电阻值和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的参数配置来达到调整地线故障电流动作值,因此,具体实施时对与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所串联的限流电阻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选用。在本实施例中,第I阻容元件17为电阻,也可采用电容或电阻与电容组件,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与第I阻容元件17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负载的地线10与零线9之间,也可以把该检测回路连接在电源端的地线7与零线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比较器电路27选用电压比较器,也可以选用运算放大器。使用时,把漏电保护器的复位推杆按下,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_2和地线触头3与4都正常接通,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地线10分别与电源端的相线5、零线6、地线7接通,地线7与10由于接地的作用使电压被钳制在零伏左右,同时零线6与9也是在零伏左右,这样连接在漏电保护器负载端的地线10与零线9之间的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就没有电流流过或流过的电流没有达到预置的阀值(例如10微安),送入电压比较器电路27的一输入端(+ )的信号的电压就小于电压比较器电路另一输入端(_)的基准电压,电压比较器电路27没有信号输出,第3 二极管32截止,可控硅13截止,漏电保护器就保持在复位通电状态,从而为它下端的用电器具供电和提供接地。使用时,如果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上的用电器具故障漏电且在接地保护系统正常的情况下,会经地线10与7产生一个剩余电流,零序电流互感器15会检测到相、零线之间的剩余电流并输出一个信号给第I放大电路14,并在剩余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阀值(例如10毫安)时,第I放大电路14输出信号使第I 二极管20导通而触发可控硅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而如果负载端的相线8、零线9上的用电器具故障漏电且在接地保护系统无接地(例如插座上地线虚接造成无接地)时,用电器具外露的金属部件及漏电保护器上的地线10与7都会带上危险电压,连接在漏电保护器的负载端的地线10与零线9之间的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就会有一个微弱电流流过,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次级绕组会输出一个信号给电压比较器电路27的一输入端( + ),当地线故障电压达到预定的电压阀值(例如36V)时,送入电压比较器电路27的一输入端(+ )的信号的电压就大于电压比较器电路27的另一输入端(_)的基准电压,电压比较器电路27输出端立即输出信号给第3 二极管32并触发可控硅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从而更好地保护了人们用电安全。使用时,如果接地保护系统发生异常造成地线7与10意外带上危险的故障电压,这样连接在负载端的地线10与零线9之间的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初级绕组就会有一个微弱电流流过,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18次级绕组输出一个信号给电压比较器电路27的一输入端( + ),当地线故障电压达到预定的电压阀值(例如36V)时,送入电压比较器电路27一输入端(+ )的信号电压大于电压比较器电路27另一输入端(_)的基准电压,电压比较器 电路27输出端就会输出信号给第3 二极管32触发可控硅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在人们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能及时把相线触头1-1与2-1、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都断开,从而更好地保护了人们的安全。使用时,当接地系统发生异常造成地线7与10意外带上小于预置的地线故障电压且对地意外产生故障电流时,则流过地线10的故障电流就会被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立刻检测到而使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23次级绕组输出信号给第I放大电路14,当流过地线10的故障电流达到预定的阀值时,第I放大电路14输出触发信号给第I 二极管20并触发可控硅13导通,漏电保护器脱扣把相线触头1-1与1-2、零线触头1-2与2-2、地线触头3与4分开,从而更好地保障了人们的安全。
权利要求1.ー种漏电保护器,包含有外壳、相线、零线、地线、所述相线与零线均穿过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试验回路、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该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包含电磁线圈及其驱动电路、触头,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主要由整流电路、可控硅组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和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所述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ー输入端分别和所述的地线与零线连接,所述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连接,所述地线穿过所述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所述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的ー输出端与另ー输出端分别和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ー输出端与另ー输出端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主要由第I阻容元件、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组成,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上设有初级绕组、次级绕组、铁芯,所述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均绕在所述铁芯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主要由第2阻容元件、光电耦合器、第I三极管、第I电阻、第6电阻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还设有第I放大电路、第I ニ极管、第2放大电路、第2 ニ极管;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为所述第2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ー输出端与另ー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ー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与所述第I阻容元件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所述的地线与零线之间,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的ー输出端与另ー输出端分别和第2放大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ー输入端连接,所述第I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所述第I ニ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2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所述第2 ニ极管正极连接,第I ニ极管负极、第2 ニ极管负极与所述可控硅触发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还设有第I放大电路、第I ニ极管;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为所述可控硅的触发极与阴极;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ー输出端与另ー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ー输入端连接,所述第I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第I ニ极管正极连接,由所述第2阻容元件与光电耦合器的一输入端与另ー输入端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所述的地线与零线之间,所述光电耦合器ー输出端、第I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另ー输出端与所述第I三极管的基极、第I电阻一端连接,第I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负极连接,第I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可控硅触发扱、第I ニ极管负极、第6电阻一端连接,第6电阻另一端与可控硅阴极连接,可控硅的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整流电路输出端的正极与负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还设有第I放大电路、第I ニ极管、电压比较器电路、第2电阻、第3电阻、第4电阻、稳压ニ极管、单向导通元件,第2电阻一端与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连接,第2电阻另一端与稳压ニ极管负极连接,稳压ニ极管正极与整流电路输出端负极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I组输入端为所述第I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为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ー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ー输出端和另ー输出端分别和第I放大电路的一输入端与另ー输入端连接,第I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第I ニ极管正极连接,第I ニ极管负极与所述可控硅触发极连接,由所述第I阻容元件与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连接在所述的地线与零线之间,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ー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ー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另ー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负极连接,第3电阻一端与稳压ニ极管负极连接,第3电阻另一端分别和第4电阻一端、电压比较器电路另ー输入端连接,第4电阻另一端与稳压ニ极管正极连接,电压比较器电路输出端通过单向导通元件与可控硅触发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或第2阻容元件采 用电阻或电容或电阻与电容的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采用电压比较器或运算放大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的ー输出端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ー输出端连接回路中还串联有第5电阻,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的另ー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另ー输出端直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元件为第3ニ极管或第2三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阻容元件采用电阻或电容或电阻与电容的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阻容元件采用电阻或电容或电阻与电容的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阻容元件采用电阻或电容或电阻与电容的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器,它不但能防止因电器故障引起的触电事故,还能防止因地线意外带电而导致的触电事故。该漏电保护器设有相、零线均穿过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试验回路、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及其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地线与零线之间,地线故障电压检测电路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2组输入端连接,地线穿过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输出端和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输出端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的第1组输入端连接。
文档编号H02H3/32GK202616744SQ20122010864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罗萱宁 申请人:罗萱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