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2114阅读:1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充电器品种繁多,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必须按照电池的正确极性连接,且充电器输出端不能短路,否则就会烧毁电池或充电器,严重时可能引起火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从电源的输出端对称连接双向可控娃BT1、双向可控娃BT2,双向可控硅BTI、双向可控硅BT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且双向可控硅BTI、双向可控硅BT2的控制极通过二极管Dl、二极管D3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分别并联在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上。具体的,所述双向可控硅BTl的控制极输出端串联有电阻R1,双向可控硅BT2的控制极输出端串联有R2。本实用新型运用双向可控硅只要控制极和第一阳极间加有正负极性不同的触发电压,就可触发导通呈低阻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广泛运用于电动车领域。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可选择的24V和12V两个电源。从电源的输出端对称连接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且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的控制极通过二极管D1、二极管D3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分别并联在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上。双向可控硅BTl的控制极输出端串联有电阻R1,双向可控硅BT2的控制极输出端串联有R2。不接电池时双向可控硅都不导通工作,充电时,选择任意电源作为供电电源,当A接电池的正极,B接电池的负极,此时双向可控硅BTl有控制极电流工作使双向可控硅BTl导通,而双向可控硅BT2没有控制极电流工作不导通;当A接电池的负极,B接电池的正极,此时双向可控硅BT2有控制极电流工作使双向可控硅BTl导通,而双向可控硅BTl没有控制极电流工作不导通,这样不论电池的极性正反都能正常的给电池充电。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 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从电源的输出端对称连接双向可控硅BTl、双向可控硅BT2,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且双向可控硅BTl、双向可控硅BT2的控制极通过二极管Dl、二极管D3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分别并联在双向可控硅BTl、双向可控硅BT2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可控硅BTl的控制极输出端串联有电阻R1,双向可控硅BT2的控制极输出端串联有R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电子无极性充电器电路,从电源的输出端对称连接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且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的控制极通过二极管D1、二极管D3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分别并联在双向可控硅BT1、双向可控硅BT2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广泛运用于电动车领域。
文档编号H02J7/00GK202679013SQ2012203159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王建华 申请人:濮阳三友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