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走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098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走线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用的走线槽。
背景技术
在电子通讯产品领域,随着产品集成度的提高,各种数据流量越来越大,产品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线也越来越多。为避免多个连接线缆之间相互交错纠缠,现有技术中设有走线槽,为线缆提供专门的安装通道。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走线槽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走线槽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走线槽包括底板和能够与底板盖合的盖板,底板与盖板之间采用旋转结构连接:如图1所示,专利号为CN200420065757.0的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走线槽,该走线槽包括底板01和盖板02,底板01和盖板02通过转轴03转动连接,以便盖板02绕转轴03转动,进而实现盖板02与底板01的盖合与分离;底板01设有多个绕线柱011,用于缠绕并定位线缆;底板01的两侧还设有固定板012,固定板012设有卡口 013 ;盖板02在其两侧与固定板012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卡接部件,卡接部件为连接有弹簧021的卡钩022。当完成线缆的安装后,即可旋转盖板02,将盖板02的卡钩022卡入底板01的卡口 013内,则盖板02固定卡合在底板01上,线缆置入走线槽内。如图2所示,专利号为CN201020687605.X的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盖板可旋转走线架结构,包括底板04和盖板05,底板04和盖板05通过转轴06转动连接;底板04设有多个供线缆穿过的走线孔042,底板04的侧端设有卡口 041 ;盖板05设有卡爪051。当完成线缆的安装后,将盖板05绕转轴06朝向底板04转动,卡爪051逐渐推向卡口 041,进而将卡口 041卡紧,卡爪051与卡口 041之间的过盈配合使得盖板05盖合在底板04上。上述现有的走线槽,盖板与底板之间采用转轴实现转动连接,且在盖板与底板的端部对应设有卡合部件,使得两者之间能够闭合紧固,线缆处于走线槽内。但是,在盖板绕转轴转动的过程中,盖板完全处于自由状态,盖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处于不确定状态,盖板在自身重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存在靠近或者远离底板运动的趋势,进而妨碍线缆的安装或者对线缆安装的模块单元造成影响。具体地,由于多个线缆从一个走线槽内走线时,可能导致走线不便,甚至是多个线缆之间的信号干扰,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单元通常在其上下两边各安装一个走线槽,从而将容易引起干扰的线缆分开走线。当现有技术中的走线槽安装在模块单元的上方进行上走线时,盖板设置在底板的上方,则盖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会朝向底板转动,进而自动盖合在底板上;由于用于走线的绕线柱011或者走线孔042等结构设置在底板上,要完成线缆的安装,就需要借助外力将盖板打开,也就是说,在线缆安装的过程中,始终需要一个外力作用在盖板上,以防止其闭合,这无疑增加了安装难度,给线缆的安装带来不便。[0011]当现有技术中的走线槽安装在模块单元的下方作为下走线结构时,盖板在重力的作用下远离底板转动,即盖板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打开;虽然此时可以顺利实现线缆的安装,但由于盖板打开的角度无法控制,盖板很有可能压合在模块单元下方的其他单元结构上,进而对下方其他单元结构产生影响,不便于下方其他单元结构的安装和拆卸。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走线槽,盖板与底板之间仅能够在闭合状态实现定位,盖板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线缆的安装,且其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不便;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走线槽的结构较为复杂,其成本较高,而第二种走线槽采用过盈配合的结构,在多次开关之后容易松动,其连接的可靠性较低。因此,如何设置一种走线槽,以提高其使用的便捷性和连接的可靠性,简化其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走线槽,其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便于线缆的安装和布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走线槽,包括盖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线缆的走线位,所述盖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走线槽还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盖板和底板相连,所述盖板绕所述转轴转动到与所述底板呈预定角度时,所述定位件将所述盖板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设有定位件,该定位件能够将盖板定位在预定角度,使得走线槽的走线位暴露在外部,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线缆的安装和拆卸,其结构简单灵活;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设有定位件,可以在盖板与底板呈预定角度时将盖板定位,无需外力辅助,进而简化了操作过程,节省了人力;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不会受到自身重量和其他外力的影响,其旋转定位的可控性较高,不会对线缆的安装和其他单元结构造成影响,故可以作为上走线结构和下走线结构,其适用范围较广。优选地,所述底板上沿所述转轴的周向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位,所述连接位根据所述预定角度进行设置,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盖板同步地绕所述转轴转动,且所述定位件能够定位在某所述连接位内。为实现定位件对盖板的定位,可以将定位件与盖板进行同步设置,然后在与预定角度对应的位置设置连接位,通过定位件与连接位的连接与分离实现盖板的定位与释放。采用上述结构进行设置时,不仅简化了走线槽的结构,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两侧还设有侧板,所述连接位为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件为连接有压缩弹性件的滚珠,所述滚珠抵靠在所述侧板的内面并随所述盖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顶入和滑出所述定位孔。由于滚珠可以沿侧板的内面滚动,这种滚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减轻滚珠与侧板之间的摩擦,降低滚珠的运动阻力,减小对侧板的损伤;同时,当滚珠受到来自盖板的周向转动力时,滚珠能够滚动滑出定位孔,从而将盖板释放,而无需额外施加外力,其结构更为合理,操作更加简便省力。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两侧还设有侧板,所述连接位为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件为弹簧销,所述弹簧销以其连接端抵靠在所述侧板的内面并随所述盖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优选地,所述定位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布。多个定位孔的设置可以实现盖板与底板的多角度定位,以改变盖板的开合程度,进而根据线缆的结构以及安装需求选定适当的角度进行定位,其操作的灵活性更高。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为阻尼铰链,所述阻尼铰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和底板铰接,且所述阻尼铰链的铰接轴为所述转轴。显然,采用阻尼铰链进行定位时,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结构更为简单,操作也更为简便,还可以通过阻尼运动降低盖板运动的冲击力,以实现对线缆等相关部件的防护。优选地,所述走线位为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孔壁安装有护线结构。护线结构可以对线缆进行防护,以免线缆被划伤。优选地,所述护线结构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底板还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扎线结构,进而将线缆束缚在走线槽上,防止线缆在走线槽内随意移动。

图1为现有技术中走线槽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走线槽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走线槽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走线槽安装在通信设备上的一种具体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盖板与底板之间采用滚珠连接时的连接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连接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滚珠一种设置方式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弹簧销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与底板采用垫片进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板一种设置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走线槽,其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便于线缆的安装和布置。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走线槽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走线槽安装在通信设备上的一种具体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包括底板1、盖板2和定位件3,底板I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线缆的走线位11 ;底板I和盖板2之间通过转轴4转动连接,盖板2能够以转轴4为轴进行转动,该转动使得底板I与盖板2之间的夹角不断变化,进而改变本实用新型走线槽的开度以及盖板2的闭合与打开的状态;定位件3与底板I和盖板2相连,当盖板2与底板I之间呈预定角度时,定位件3的两端分别与底板I和盖板2定位连接,将底板I和盖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将盖板2定位在该预定角度。此处的连接可以是一种固定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一种可分离的连接,例如,定位件3可以与底板I固连,然后随同底板I绕转轴4转动,同时,定位件3还可以设置连接部,盖板2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连接位,则定位件3与盖板2之间可以通过所述连接部和连接位选择性地定位连接或分离;或者,定位件3可以以其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板I和盖板2上,当盖板2与底板I呈预定角度时,定位件3张紧在底板I与盖板2之间,阻止盖板2的进一步转动。由于定位件3限定在底板I和盖板2之间,将两者连接固定,限制了盖板2绕转轴4的转动,则当盖板2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能够得以固定,此时的走线位11暴露在外部,方便操作者进行线缆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走线槽的开度即为盖板2打开的程度,该开度的大小通过盖板2与底板I之间的夹角反应。此外,可以理解,定位件3与底板I和盖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多样,定位件3能够连接在底板I与盖板2之间,从而将两者的位置固定,以便实现盖板2的定位,因此,定位件3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其可以是连接铰链、连接杆或者是定位销钉等,而定位件3与底板I和盖板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根据定位件3的结构形式进行相应调整。所述预定角度可以是某个角度或者是某个角度范围内的多个角度,该角度根据安装的需求预先设定;当盖板2相对于底板I打开时,才能够将走线位11暴露在外面,以便操作人员将线缆安装在走线位11内,而当完成线缆的安装后,盖板2可以盖合在底板I上,从这个意义上讲,预定角度可以是从O度到180度之间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角度(O度时盖板2盖合在底板I上,实现盖板2的闭合);从便于线缆安装的角度讲,预定角度最好设置为45度到180度范围内的某个或者多个角度;当然,通常情况下,定位件3可以实现盖板2的闭合,也就是说,定位件3可以将盖板2定位在与底板I呈O度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实现盖板2与底板I的盖合,定位件3只要能够实现开启状态下盖板2与底板I的定位即可。当然,当定位件3将盖板2定位在与底板I之间呈O度的位置时,也能够实现盖板2与底板I的盖合,此时无需专门设置其他连接部件,则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结构更为简单,使用也更加方便。可以理解,本文中所述的预定角度可以根据线缆的结构以及安装的具体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走线槽具体应用的设备进行选定。在通信设备所需线缆较多的情况下,为解决多个线缆从一个走线槽内走线引起的信号干扰等问题,可以在通信设备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走线槽,如图4所示。需要安装线缆时,首先将盖板2绕转轴4转动一定角度而打开,使得走线位11暴露在外部,然后通过定位件3将盖板2定位在预定角度,进行线缆的安装,待安装完毕之后,解除定位件3的定位,使得盖板2回复自由转动状态,然后将盖板2与底板I盖合。可以想到,由于盖板2可以定位在预定角度,操作者可以在盖板2定位后完成线缆的安装,无需其他人员辅助进行盖板2的定位,节省了人力,简化了走线槽的使用过程;盖板2的定位还可以避免其在自身重量作用下的自动闭合和开启,防止对线缆和其他相关部件的干扰和损伤,能够更好地应用在采用上走线和下走线的通信设备中。请参考图5-图7,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盖板与底板之间采用滚珠连接时的连接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连接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滚珠一种设置方式的剖视图。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3可以与盖板2进行同步设置:定位件3可以随盖板2 —起绕转轴4进行转动,底板I的两侧设有侧板12,侧板12沿转轴4的周向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位13,连接位13根据预定角度进行相应的设置;当盖板2转动到与底板I呈预定角度时,定位件3正好转动到某个连接位13的位置,则定位件3定位在该连接位13内,进而将盖板2定位在所述预定角度。可以想到,连接位13可以设置多个,从而将盖板2定位在多个不同的角度,实现走线槽开度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规格线缆的安装需求。具体地,定位件3可以包括弹性件31和滚珠32,该滚珠32与弹性件31相连,该弹性件31处于压缩状态,以便对滚珠32施加一个推力;连接位13可以为定位孔;滚珠32在弹性件31的推力作用下,紧密地抵靠在侧板12的内面,当盖板2绕转轴4转动时,滚珠32沿侧板12的内面在转轴4的周向做旋转运动;当盖板2与底板I之间呈预定角度时,滚珠32恰好滚动到与某定位孔对应的位置,滚珠32在弹性件31的弹力作用下,被顶入定位孔内,在不施加其他外力的情况下,定位件3定位连接在底板I的定位孔内;定位件3与底板I的定位限制了定位件3绕转轴4的转动,由于定位件3与盖板2同步转动,当定位件3被限定时,盖板2的运动也被限定,进而定位在该预定角度;需要关闭盖板2或者对盖板2重新定位时,沿转轴4的周向向盖板2施加外力,则盖板2继续带动定位件3随之转动,滚珠32在周向转动力的作用下滑出定位孔,并按照上述原理在下一个预定角度实现定位。还可以想到,弹性件31可以为弹簧或者弹片等结构。如图7所示,定位件3还可以设置外壳33,外壳33具有内腔,弹簧等弹性件31内置在外壳33的内腔中;弹性件31的一端与外壳33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滚珠32相连;外壳33还设有与滚珠32匹配的开口,则滚珠32通过开口伸出的部分抵靠在侧板12的内面,当滚珠32转动到与定位孔对应的位置时,弹簧的推力推动滚珠32顶入定位孔内。所述侧板12的内面是以底板I的中轴线为参照,靠近底板I中轴线的一侧为其内侦牝则侧板12处于内侧的一面构成其内面,也可以理解为两侧侧板12相对的一面。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弹簧销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与底板采用垫片进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定位件3还可以为弹簧销34,同样,可以在侧板12上设置定位孔,但此时的定位孔应该与弹簧销34的连接端35相应设置。弹簧销34的运动原理与上述滚珠32的运动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看出,定位件3的结构形式不仅仅限于上述滚珠32和弹簧销,例如,可以将定位件3设置为与盖板2同步转动的凸块,而连接位13可以设置为与凸块配合设置的凹槽,当凸块与某个凹槽卡合时,即可实现盖板2的定位;或者,可以将定位件3设置为棘轮,连接位13为与棘轮的棘齿相配合的槽孔,当棘齿与某个槽孔咬合时,盖板2也可以实现定位;还可以在盖板2与底板I之间设置垫片7,垫片7可以根据盖板2与底板I之间定位的预定角度进行相应设置,垫片7垫装在盖板2与底板I的连接处,增加了两者的摩擦力,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盖板2定位在预定角度,如图9所示。显然,定位件3与连接位13之间采用的是一种可分离的连接方式,定位件3可以选择性地定位在某个连接位13内,能够实现该种连接的方式还有很多,具体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基础上,定位孔可以为多个,且沿转轴4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多个不同位置,以实现盖板2在各个角度上的定位,使得盖板2的调整更为灵活。在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3可以为阻尼铰链,该阻尼铰链的两端分别与底板I和盖板2相连,且底板I与盖板2枢接于阻尼铰链的铰接轴处,该铰接轴构成底板I与盖板2之间的转轴4。由于阻尼铰链通过阻尼运动进行缓冲和定位,不仅可以将盖板2定位在任意角度,还减轻了运动的阻力,且进一步简化了走线槽的结构,其结构设置更为合理。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板一种设置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走线位11可以为多个连接孔,在各个连接孔的内孔壁还可以安装护线结构5,护线结构5可以为护线环等环形部件。由于走线位11的边沿通常为金属边,线缆穿过走线位11时极有可能被划伤,护线结构5的设置,可以避免线缆与金属边发生直接接触,进而对线缆进行防护,防止线缆被划伤。护线结构5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可以将线缆与金属边相互隔离,避免线缆漏电引起安全隐患;护线结构5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结构连接在走线位11上,以便于护线结构5的更换。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走线槽的底板I上设置扎线结构6,以便将穿过走线位11的线缆进行固定,防止线缆在走线槽内随意移动。扎线结构6可以为扎带,通过扎带将线缆束缚后连接在底板I上即可。而扎线结构6的个数和位置可以根据线缆的分布和多少进行具体设置。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走线槽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走线槽,包括盖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线缆的走线位,所述盖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走线槽还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盖板和底板相连,所述盖板绕所述转轴转动到与所述底板呈预定角度时,所述定位件将所述盖板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沿所述转轴的周向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位,所述连接位根据所述预定角度进行设置,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盖板同步地绕所述转轴转动,且所述定位件能够定位在某所述连接位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两侧还设有侧板,所述连接位为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件为连接有压缩弹性件的滚珠,所述滚珠抵靠在所述侧板的内面并随所述盖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顶入和滑出所述定位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两侧还设有侧板,所述连接位为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件为弹簧销,所述弹簧销以其连接端抵靠在所述侧板的内面并随所述盖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阻尼铰链,所述阻尼铰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和底板铰接,且所述阻尼铰链的铰接轴为所述转轴。
7.如权利要求1-4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位为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孔壁安装有护线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结构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4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扎线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走线槽,其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便于线缆的安装和布置。所述走线槽,包括盖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线缆的走线位,所述盖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走线槽还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盖板和底板相连,所述盖板绕所述转轴转动到与所述底板呈预定角度时,所述定位件将所述盖板定位。所述定位件能够将盖板定位在预定角度,使得走线槽的走线位暴露在外部,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线缆的安装和拆卸,其结构简单灵活;本实用新型盖板的旋转定位的可控性较高,不会对线缆的安装和其他单元结构造成影响,故可以作为上走线结构和下走线结构,其适用范围较广。
文档编号H02G3/04GK203056476SQ2012207152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陈勇, 骆守权, 朱昌富, 刘荣廷, 明卫军 申请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