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终端、过热保护系统和过热保护方法

文档序号:735892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终端、过热保护系统和过热保护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器、终端、过热保护系统和过热保护方法,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充电器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充电器控制单元以及充电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充电器的温度;充电器控制单元用于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接收终端发送的根据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充电电路,用于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本公开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达到了排除充电器或者终端在充电时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的效果。
【专利说明】充电器、终端、过热保护系统和过热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器、终端、过热保护系统和过热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爆炸式增长,这些终端设备在功能上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比如,因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0003]通常情况下,充电器通过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数据线与终端设备相连,将充电器插在220V交流电源上即可给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0004]发明人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充电器在给终端设备充电的过程中,会因为充电电流而产生一定热量,从而导致充电器和终端设备发热。当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时,会引起电路损坏,甚至是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终端、过热保护系统和过热保护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器,用于给终端中的电池充电,所述充电器包括: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电性相连的充电器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电性相连的充电电路;
[0007]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充电器的温度;
[0008]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充电器的温度,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所述充电器的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
[0009]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向所述终端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
[0010]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用于生成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与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相同的调节信号;
[0011]或,
[0012]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用于在本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小于上一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减小的调节信号;在本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大于上一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增大的调节信号。
[0013]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和分压电阻;
[0014]所述分压电阻的一端接电源,所述分压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热敏电阻接地,所述分压电阻和所述热敏电阻的公共连接端与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的预定检测接口相连;或者,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接地,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分压电阻的公共连接端与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的预定检测接口相连;
[0015]其中,所述预定检测接口用于获取所述充电器的温度。
[0016]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控制芯片和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相连的电池;
[0017]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所述充电器的温度;根据所述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发送给所述充电器;将所述充电器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所述电池测充电电流;
[0018]所述电池,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0019]其中,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用于触发所述充电器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所述充电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向所述终端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
[0020]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0021]所述控制芯片,还用于检测所述充电器的温度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
[0022]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增大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23]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减小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24]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在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则保持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变;
[0025]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相同。
[0026]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芯片包括:控制器和直流DC-直流DC变换电路;
[0027]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所述充电器的温度;根据所述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发送给所述充电器;产生将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电池侧充电电流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DC-DC变换电路;
[0028]所述DC-DC变换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器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根据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DC-DC变换电路中的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将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
[0029]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过热保护系统,所述过热保护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所述的充电器以及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所述的终端。
[0030]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过热保护方法,用于充电器中,所述方法包括:[0031]获取所述充电器的温度;
[0032]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
[0033]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所述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34]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所述调节信号用于调节向所述终端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
[0035]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包括:
[0036]生成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与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相同的调节信号;
[0037]或,
[0038]在本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小于上一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减小的调节信号;在本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大于上一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增大的调节信号。
[0039]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过热保护方法,用于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0040]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所述充电器的温度;
[0041]根据所述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42]向所述充电器发送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43]其中,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用于触发所述充电器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所述充电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向所述终端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
[0044]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包括:
[0045]检测所述充电器的温度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
[0046]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增大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47]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减小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48]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在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则保持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变;
[0049]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相同。
[005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一些有益效果可以包括:
[0051 ] 通过充电器中的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充电器的温度,并由充电器控制单元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接收终端发送的根据充电器的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使得充电电路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达到了排除充电器或者终端在充电时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终端的控制芯片同时控制两端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对充电器的处理能力无需要求太高,节约了成本。
[005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4]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0055]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0056]图3A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系统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0057]图3B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温度检测电路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0058]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的示例性方法流程图;
[0059]图5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的示例性方法流程图;
[0060]图6是本公开在一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的示例性方法流程图。
[0061]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62]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63]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该充电器10包括:温度检测电路110、与温度检测电路110电性相连的充电器控制单元120以及与充电器控制单元120电性相连的充电电路130。
[0064]温度检测电路110,用于检测充电器10的温度。
[0065]充电器控制单元120,用于获取充电器10的温度,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10的温度发送给终端;接收终端发送的根据充电器的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
[0066]充电电路130,用于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
[0067]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通过充电器中的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充电器的温度,并由充电器控制单元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接收终端发送的根据充电器的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使得充电电路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达到了排除充电器或者终端在充电时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终端的控制芯片同时控制两端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对充电器的处理能力无需要求太高,节约了成本。
[0068]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该终端20包括:控制芯片210和与控制芯片210电性相连的电池220。
[0069]控制芯片210,用于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充电器的温度;根据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发送给充电器;将充电器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电池测充电电流。
[0070]电池220,用于根据控制芯片210提供的电池侧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0071]其中,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用于触发充电器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充电器还用于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20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
[0072]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充电器的温度,根据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发送给充电器,该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用于触发充电器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充电器还用于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达到了排除充电器或者终端在充电时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终端的控制芯片同时控制两端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对充电器的处理能力无需要求太高,节约了成本。
[0073]请参考图3A,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系统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该过热保护系统包括充电器10和终端20。其中:
[0074]充电器10包括:温度检测电路110、与温度检测电路110电性相连的充电器控制单元120以及与充电器控制单元120电性相连的充电电路130。
[0075]温度检测电路110,用于检测充电器10的温度。
[0076]温度检测电路110可以由温度传感器或者热敏电阻分压电路实现,温度检测电路110设置于充电器10内部的易过热区域。
[0077]如图3B所示,温度检测电路110包括: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
[0078]分压电阻R2的一端接电源Utl,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热敏电阻R1接地,分压电阻R2和热敏电阻R1的公共连接端与充电器控制单元120的预定检测接口相连。其中,热敏电阻R1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者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0079]当充电器10内部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的电压值U1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通过将充电器10内部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的电压值U1的变化,以此来检测充电器10的温度。由欧姆定律可知=U1=UtlXR1+ (RJR2),因此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的电压值U1会随着热敏电阻R1的阻值的变化而变化。
[0080]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也可以为如下连接方式:热敏电阻&的一端接电源Utl,热敏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分压电阻R2接地,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与充电器控制单元120的预定检测接口相连。其中,热敏电阻R1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者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0081]充电器控制单元120,用于通过预定检测接口获取充电器10的温度。
[0082]充电器控制单元120可以采用带有ADC (—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转换器)检测电路的单片机,该充电器控制单元120通过ADC检测电路提供的ADC检测接口与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相连。ADC检测接口采集得到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的电压值U1之后,通过AD转换将该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将电压值U1的数字量传送给充电器控制单元120中的控制器进行计算。另外,ADC检测电路也可以实现成为温度检测电路110的一部分或者自身单独实现成为充电器10的一部分,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83]由于当温度检测电路110由热敏电阻分压电路实现时,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的电压值U1即可表示充电器10的温度;因此,充电器控制单元120获取到电压值U1之后,也即获取到了充电器10的温度。或者,由于电压值U1和充电器10的温度本身就存在着 对应的关系,所以直接将电压值U1代表充电器10的温度也同样能够实现。
[0084]充电器控制单元120,还用于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10的温度发送给终端20的控制芯片210。
[0085]充电器控制单元120获取到充电器10的温度之后,可以通过与USB数据线相连的ID (Identity,身份标识)引脚将充电器10的温度发送给终端20的控制芯片210。其中,发送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定。
[0086]终端20包括:控制芯片210和与控制芯片210电性相连的电池220。
[0087]控制芯片210,用于接收充电器10中的充电器控制单元120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充电器10的温度。
[0088]控制芯片210,还用于根据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89]具体地,控制芯片210,还用于检测充电器10的温度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若充电器10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增大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若充电器10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减小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若充电器10的温度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则保持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变。其中,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或者,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相同。
[0090]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阈值为30度,第二阈值为65度。则当接收到的充电器10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30度时,说明充电器10温度较低,可以适当提高充电电流;当接收到的充电器10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65度时,说明充电器温度较高,应当减小充电电流避免充电器10过热;当接收到的充电器10的温度介于第一阈值30度和第二阈值65度之间时,说明充电器10的温度处于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无需调节。
[0091]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控制芯片210只是根据温度确定了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但并没有去实际地调节电池侧充电电流,在后续充电器10将充电侧充电电流提供过来之后,控制芯片210再根据充电侧充电电流去控制、调节电池侧充电电流。
[0092]控制芯片210,还用于向充电器控制单元120发送根据充电器10的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对应地,充电器控制单元120,还用于接收终端20的控制芯片210发送的根据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093]充电器控制单元120,还用于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0094]具体来讲,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器控制单元120,用于生成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与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相同的调节信号。
[0095]充电器控制单元120控制充电侧充电电流与调节后的电池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保持一致,可以节约能耗。
[0096]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器控制单元120,用于在本次接收到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小于上一次接收到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减小的调节信号;在本次接收到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大于上一次接收到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增大的调节信号。
[0097]当接收到的连续两次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在减小时,说明终端20的控制芯片210认为充电器10的温度过高,需要减小温度,所以此时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减小的调节信号;当接收到的连续两次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在增大时,说明终端20的控制芯片210认为充电器10的温度过低,需要提高温度,所以此时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增大的调节信号。
[0098]充电电路130,用于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20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对应地,控制芯片210,还用于将充电器10的充电电路130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电池测充电电流。
[0099]具体来讲,控制芯片210可以包括控制器212和DC-DC (—种直流变压电路)变换电路214。控制器212,用于接收充电器10中的充电器控制单元120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充电器的温度;根据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发送给充电器10。控制芯片210还用于产生将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电池侧充电电流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DC-DC变换电路214。DC-DC变换电路214用于接收充电器10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根据控制器212发送的控制信号调节DC-DC变换电路214中的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将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电池侧充电电流。进一步地,还可以调节MOS管的占空比对电池侧充电电流进行控制。
[0100]由此可见,充电侧充电电流会根据控制芯片210确定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充电器10的温度也会被控制芯片210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
[0101]需要说明的是,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的电压值仏即可表示充电器10的温度。因此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充电器控制单元120可以预先存储电压值U1与充电器10的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电压值U1后查找对应关系并将充电器10的温度发送给控制芯片210 ;或者,充电器控制单元120可以直接将充电器10的温度发送给控制芯片210,由控制芯片210中预存对应关系并查找获取充电器10的温度;或者,可以直接用电压值U1代表充电器10的温度,根据电压值U1的大小进行调节。
[0102]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系统,通过充电器中的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充电器的温度,并由充电器控制单元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的控制芯片;终端的控制芯片根据充电器的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大小,并将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发送给充电器的充电器控制单元;充电器中的充电器控制单元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调节充电电路输出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达到了排除充电器或者终端在充电时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终端的控制芯片同时控制两端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对充电器的处理能力无需要求太高,节约了成本。
[0103]本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系统,还通过设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将充电器和终端的温度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既不会引起过热问题,也不会影响充电时间。特别地,当充电器控制单元控制充电侧充电电流与电池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保持一致时,可以节约能耗。
[0104]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的示例性方法流程图,该过热保护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充电器中。该过热保护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105]在步骤402中,获取充电器的温度。
[0106]在步骤404中,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
[0107]在步骤406中,接收终端发送的根据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08]在步骤408中,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该调节信号用于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
[0109]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通过充电器中的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充电器的温度,并由充电器控制单元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接收终端发送的根据充电器的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使得充电电路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达到了排除充电器或者终端在充电时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终端的控制芯片同时控制两端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对充电器的处理能力无需要求太高,节约了成本。
[0110]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的示例性方法流程图,该过热保护方法应用于图2所示的终端中。该过热保护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111]在步骤502中,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充电器的温度。
[0112]在步骤504中,根据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13]在步骤506中,向充电器发送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14]其中,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用于触发充电器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充电器还用于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
[0115]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通过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充电器的温度,根据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发送给充电器,该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用于触发充电器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充电器还用于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达到了排除充电器或者终端在充电时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终端的控制芯片同时控制两端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对充电器的处理能力无需要求太高,节约了成本。
[0116]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公开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的示例性方法流程图,该过热保护方法应用于图3A所示的过热保护系统中。该过热保护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117]在步骤601中,获取充电器的温度。
[0118]充电器的充电器控制单元获取充电器的温度。充电器控制单元可以采用带有ADC检测电路的单片机,该充电器控制单元通过ADC检测电路提供的ADC检测接口与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相连。ADC检测接口采集得到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的电压值U1之后,通过AD转换将该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将电压值U1的数字量传送给充电器控制单元中的控制器进行计算。
[0119]由于温度检测电路由热敏电阻分压电路实现时,热敏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的电压值U1即可表示充电器的温度;因此,充电器控制单元获取到电压值U1之后,也即获取到了充电器的温度。
[0120]在步骤602中,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
[0121]充电器的充电器控制单元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充电器控制单元获取到充电器的温度之后,可以通过与USB数据线相连的ID引脚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的控制芯片。其中,发送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定。
[0122]在步骤603中,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充电器的温度。
[0123]对应地,终端的控制芯片接收充电器中的充电器控制单元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充电器的温度。
[0124]在步骤604中,根据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25]终端的控制芯片根据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26]具体来讲,本步骤包括如下几个子步骤:
[0127]第一,检测充电器的温度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
[0128]第二,若充电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增大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29]第三,若充电器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减小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30]第四,若充电器的温度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则保持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变。
[0131]第一阈值通常小于第二阈值,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也可以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阈值为30度,第二阈值为65度。则当接收到的充电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30度时,说明充电器10温度较低,可以适当提高充电电流;当接收到的充电器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65度时,说明充电器温度较高,应当减小充电电流避免充电器过热;当接收到的充电器的温度介于第一阈值30度和第二阈值65度之间时,说明充电器的温度处于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无需调节。
[0132]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控制芯片只是根据温度确定了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但并没有去实际地调节电池侧充电电流,在后续充电器将充电侧充电电流提供过来之后,控制芯片再根据充电侧充电电流去控制、调节电池侧充电电流。
[0133]在步骤605中,向充电器发送根据温度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34]终端的控制芯片向充电器的充电器控制单元发送根据温度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35]在步骤606中,接收终端发送的根据温度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36]对应地,充电器的充电器控制单元接收终端的控制芯片发送的根据温度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0137]在步骤607中,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该调节信号用于触发充电电路调节向终端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
[0138]充电器的充电器控制单元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
[0139]具体来讲,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与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相同的调节信号。
[0140]充电器控制单元控制充电侧充电电流与电池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保持一致,可以节约能耗。
[0141 ]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次接收到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小于上一次接收到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减小的调节信号;在本次接收到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大于上一次接收到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增大的调节信号。
[0142]当接收到的连续两次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在减小时,说明控制芯片认为充电器的温度过高,需要减小温度,所以此时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减小的调节信号;当接收到的连续两次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在增大时,说明控制芯片认为充电器的温度过低,需要提高温度,所以此时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增大的调节信号。
[0143]之后,终端控制芯片中的控制器产生将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电池侧充电电流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DC-DC变换电路。控制芯片中的DC-DC变换电路接收充电器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并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调节DC-DC变换电路中的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将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电池侧充电电流。进一步地,还可以调节MOS管的占空比对电池侧充电电流进行控制。
[0144]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通过充电器中的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充电器的温度,并由充电器控制单元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的控制芯片;终端的控制芯片根据充电器的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大小,并将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发送给充电器的充电器控制单元;充电器中的充电器控制单元根据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调节充电电路输出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解决了因充电器或者终端设备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达到了排除充电器或者终端在充电时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终端的控制芯片同时控制两端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对充电器的处理能力无需要求太高,节约了成本。
[0145]本实施例提供的过热保护方法,还通过设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将充电器和终端的温度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既不会引起过热问题,也不会影响充电时间。特别地,当充电器控制单元控制充电侧充电电流与电池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保持一致时,可以节约能耗。
[0146]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支持例外情况,单数形式“一个”(“a”、“an”、“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的任意和所有可能组合。
[0147]上述本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14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0149]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器,用于给终端中的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电性相连的充电器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电性相连的充电电路;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充电器的温度; 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充电器的温度,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所述充电器的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 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向所述终端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用于生成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与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相同的调节信号; 或, 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用于在本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小于上一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减小的调节信号;在本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大于上一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增大的调节信号。
3.根据权 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和分压电阻; 所述分压电阻的一端接电源,所述分压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热敏电阻接地,所述分压电阻和所述热敏电阻的公共连接端与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的预定检测接口相连;或者,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接地,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分压电阻的公共连接端与所述充电器控制单元的预定检测接口相连; 其中,所述预定检测接口用于获取所述充电器的温度。
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控制芯片和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相连的电池;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所述充电器的温度;根据所述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发送给所述充电器;将所述充电器提供的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所述电池测充电电流; 所述电池,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用于触发所述充电器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所述充电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向所述终端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芯片,还用于检测所述充电器的温度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增大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减小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在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则保持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变;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包括:控制器和直流DC-直流DC变换电路;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所述充电器的温度;根据所述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并发送给所述充电器;产生将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电池侧充电电流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DC-DC变换电路; 所述DC-DC变换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器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根据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控制 信号调节所述DC-DC变换电路中的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将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转换为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
7.一种过热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保护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充电器和权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终端。
8.一种过热保护方法,用于充电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充电器的温度; 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将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发送给终端;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所述温度确定的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所述调节信号用于调节向所述终端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包括: 生成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与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相同的调节信号; 或, 在本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小于上一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减小的调节信号;在本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大于上一次接收到的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时,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增大的调节信号。
10.一种过热保护方法,用于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充电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发送的所述充电器的温度; 根据所述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向所述充电器发送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其中,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用于触发所述充电器根据所述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生成用于调节充电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的调节信号,所述充电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向所述终端提供的所述充电侧充电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确定调节后的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包括: 检测所述充电器的温度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增大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减小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 若所述充电器的温度在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则保持所述电池侧充电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变;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相同。
【文档编号】H02J7/00GK103683388SQ20131057520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徐兵, 李志杰, 熊鑫 申请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