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788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源,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太阳能充电电源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后对电池进行充电,这些电池主要是酸电池、电压多为12V。酸电池是一种传统常用的电池。它的价格较低,但是重量较重、怕过充、怕过放、有记忆功能、自放电性能差。因此在一些地方使用这种太阳能充电电源是不合适的。锂离子电池是继酸电池之后发展的一种新的充电电池。它重量轻、容量大、不怕过放、不用考虑记忆功能、自放电性能好。这种电池现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太阳能充电电源也开始采用这种电池,不过连接方式一般都是直接连接,市场上很多产品也没有对锂电池的充电结果作出指示,使得用户并不知道锂电池是否充电完毕。对防止锂电池可能出现向太阳能电池反向放电和过充及输出短路的保护也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对用户的使用和安全造成不便和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过充过放,并且能提示充电完毕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包括电源输入端、来电指示电路、充电指示电路、锂电池和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与来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充电指示电路、锂电池与电源输出接口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来电指示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充电指示电路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比较器、电位器和防反向放电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阻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通过第三电阻与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位器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电位器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电源端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接地端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锂电池并联接在电位器两端,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的正极端与锂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的负极端与锂电池的负极端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防反向放电电路包括二极管,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为二极管的正极端,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为二极管的负极端。[000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比较器为电压比较器。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锂电池设有过充电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为太阳能电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实现防止在太阳能电池没有输出或电压低于锂电池电压时充电电池向太阳能电池反向放电,锂电池设有过充电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当锂电池充满电时,防过充保护电路起动并切断充电电流、使锂电池的充电不会产生过充,充电指示灯此时也随之熄灭,表示充电完毕,当充电电源的输出短路时防短路保护电路会自动起动切断电源输出,保护锂电池和电路不会受到损害。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用户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的模块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的模块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包括电源输入端、来电指示电路、充电指示电路、锂电池和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与来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充电指示电路、锂电池与电源输出接口连接。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的电路示意图,所述的来电指示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和第一电阻R1,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的负极端通过第一电阻Rl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充电指示电路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比较器C0MP、电位器W和防反向放电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比较器COMP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比较器COMP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位器W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的正相输入端与电位器W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的电源端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的接地端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锂电池并联接在电位器W两端,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的正极端与锂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的负极端与锂电池的负极端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防反向放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为二极管D的正极端,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为二极管D的负极端。[002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比较器COMP为电压比较器。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锂电池设有过充电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为太阳能电池。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太阳能电池受到光照时,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从电源输入端输入,此时来电指示器的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会发光,当锂电池没充满电时,输入的电能对锂电池进行充电,电流流经二极管D形成压降,导致正相输入端的电压低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较器COMP输出低电平,第二发光二 极管LED2导通发光,表示正在充电状态;当锂电池充电完毕或没装上锂电池时,二极管D没有电流通过,二极管D上没形成压降,比较器COMP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较器COMP输出高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不发光,表示充电完毕或没装上锂电池。二极管D除了通过压降提供指示有无电流流过的采样电压外,还能在太阳能电池没有输出或电压低于锂电池电压时,防止锂电池反向向太阳能电池放电,起到一个隔离的作用。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来电指示电路、充电指示电路、锂电池和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与来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充电指示电路、锂电池与电源输出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来电指示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和第一电阻(Rl),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的负极端通过第一电阻(Rl)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指示电路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比较器(COMP)、电位器(W)和防反向放电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比较器(COMP)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比较器(COMP)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与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位器(W)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的正相输入端与电位器(W)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的电源端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的接地端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锂电池并联接在电位器(W)两端,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的正极端与锂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的负极端与锂电池的负极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反向放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为二极管(D)的正极端,所述防反向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为二极管(D)的负极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较器(COMP)为电压比较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设有过充电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为太阳能电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包括电源输入端、来电指示电路、充电指示电路、锂电池和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与来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充电指示电路、锂电池与电源输出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实现了对充电电池是否充电完毕的指示功能和防止充电电池反向放电以及防止过充过放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应用于太阳能充电产品中。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151170SQ2013201283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0日
发明者连德伦 申请人:连德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