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695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所述斜梁的两侧设有卡槽;至少一个便携式光伏组件,每个便携式光伏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斜梁之间,且与所述相邻两个斜梁通过卡槽连接;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每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均垂直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中的任一斜梁连接,且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光伏系统中的斜梁与所述横梁、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所述支撑梁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使得产品的便携性得到提高,因而可适用于野外旅游、科学考察、户外作业等对产品便携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专利说明】一种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电池,也称光伏电池,是一种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它是绿色环保产品,使用过程中不会引起环境污染,而且其所利用的阳光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当今能源短缺的情形下,光伏电池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产品。
[0003]由光伏电池组成的光伏系统,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屋顶光伏系统,光伏幕墙以及地面光伏电站等几种类型。然而,这些光伏系统往往是针对较大的用电需求建造的发电系统。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候性,所述光伏系统都要固定于特定位置,基本无法移动与拆卸。因而无法适用于野外旅游、科学考察、户外作业等对产品便携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所述光伏系统易于拆卸,便于携带,可适用于野外旅游、科学考察、户外作业等对产品便携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所述斜梁的两侧设有卡槽;至少一个便携式光伏组件,每个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斜梁之间,且与所述相邻两个斜梁通过卡槽连接;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每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均垂直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中的任一斜梁连接,且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梁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包括:光伏背板;平铺于所述光伏背板表面光伏电池串,所述光伏电池串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不大于10个;覆盖所述光伏电池串的钢化玻璃;设置于所述光伏背板、光伏电池串和钢化玻璃侧面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厚度不大于5mm ο
[0008]优选的,所述光伏电池串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为3、4或5。
[0009]优选的,所述光伏电池串的最大工作电压为1.5V?2.5V,包括端点值。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条为光伏边框密封胶带。
[0011]优选的,所述横梁为螺栓。
[0012]优选的,所述斜梁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且所述斜梁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横梁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斜梁螺栓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30°?60°夹角,包括端点值。[0015]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蓄电设备、连接导线。
[0016]本实用新型中的光伏系统,由于斜梁与便携式光伏组件、横梁、支撑梁均为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便携式光伏系统可以简单的拆卸组装,提高了产品的便携性,因而可适用于野外旅游、科学考察、户外作业等对产品便携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便携式光伏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二中的光伏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斜梁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支撑梁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实施例二中的光伏系统部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系统往往是针对较大的用电需求建造的发电系统。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候性,所述光伏系统都要固定于特定位置,基本无法移动与拆卸。因而无法适用于野外旅游、科学考察、户外作业等对产品便携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0026]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所述斜梁的两侧设有卡槽;至少一个便携式光伏组件,每个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斜梁之间,且与所述相邻两个斜梁通过卡槽连接;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每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均垂直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中的任一斜梁连接,且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梁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
[0027]本实用新型中的光伏系统,由于其斜梁与便携式光伏组件、横梁、支撑梁均为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便携式光伏系统可以简单的拆卸组装,提高了产品的便携性,因而可适用于野外旅游、科学考察、户外作业等对产品便携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0028]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30]实施例一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具体的,本实施例将结合图1对光伏系统中的便携式光伏组件的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本实施例中,光伏系统包括如下部分:
[0032]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所述斜梁的两侧设有卡槽;至少一个便携式光伏组件,每个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斜梁之间,且与所述相邻两个斜梁通过卡槽连接;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每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均垂直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中的任一斜梁连接,且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梁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
[0033]具体的,图1a为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的俯视图,图1b为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的仰视图,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包括:光伏背板110 ;平铺于所述光伏背板表面的光伏电池串,所述光伏电池串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不大于10个;覆盖所述光伏电池串的钢化玻璃;设置于所述光伏背板、光伏电池串和钢化玻璃侧面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厚度不大于5mm。
[0034]其中,所述光伏电池串包含的光伏电池为晶体硅光伏电池片140,可以为尺寸为125mmX 125mm的单晶电池片、156mmX 156mm的单晶电池片或156mmX 156mm的多晶电池片。
[0035]其中,所述光伏电池串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可以为3、4或5个,最优的个数为4个。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电池串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为4个。由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较现有技术大大减少,因此,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的重量也大大减少,使得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更加易于携带。
[0036]具体的,所述光伏电池串由光伏电池电连接而成,所述光伏电池之间由光伏焊带130串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4个光伏电池排成一列,按照一定的方向由光伏焊带串联起来。
[0037]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光伏电池串的最大工作电压可以为1.5¥~2.5¥,包括端点值,本实施例中选取最优值2V作为光伏电池串的最大工作电压。由于所述单个便携式光伏组件的光伏电池串的具有固定的最大工作电压,因此,多个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可以通过简单的串并联得到不同的工作电压。
[0038]并且,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中还包括位于光伏背板背面与光伏电池串电连接的接线盒160,所述光伏电池串通过光伏引出线150与接线盒160电连接,用于将光伏电池发出的电导出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本实施例中,便携式光伏组件背面两端各设一个小型的接线盒以导出组件电流。
[003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钢化玻璃与光伏背板完全覆盖于平铺的光伏电池串的上下表面,并且,向钢化玻璃与光伏背板间注入封装材料,将所述钢化玻璃、光伏电池串、光伏背板粘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封装材料可采用高透光性的EVA (ethylene-vinyl acetate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脂)胶膜、聚烯烃胶膜、有机硅胶膜等。所述光伏背板可采用TPT (PVF+PET+PVF 三层结构,PVF 为 polyvinylfluoride,聚氟乙烯;PET 为 polyethyleneter印hthalate,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TPE (PVF+PET+EVA 三层结构)、PPE (PET+PET+EVA三层结构)、APA (PA+PET+PA 三层结构,PA 为 polyamide,聚酰胺)、KPK (PVDF+PET+PVDF 三层结构,PVDF 为 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偏氟乙烯)、KPE (PVDF+PET+EVA 三层结构)等结构的背板。
[00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的侧面不再像现有技术中一样设置组件边框,而是由厚度不大于5mm的密封条对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的侧面进行密封。所述密封条的厚度不大于5mm,使所述密封条密封便携式光伏组件侧面时,即便有少量密封条粘到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的上下表面的边缘,也基本不会增加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上下表面边缘的厚度,便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的边缘同其他部件的卡槽连接。
[004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绝缘性及耐候性良好的光伏边框胶带120作为密封条,对便携式光伏组件的侧面进行密封。由于所述密封条的重量远小于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边框的重量,使便携式光伏组件的重量进一步减轻。
[0042]在本实施例的光伏系统中,由于便携式光伏组件所述相邻斜梁卡槽连接,并且,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梁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便携式光伏系统可以简单的拆卸组装,提高了产品的便携性,因而可适用于野外旅游、科学考察、户外作业等对产品便携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0043]并且,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光伏组件中,由于包含的电池数量减少,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的重量大大减小;且使用厚度不大于5mm的密封条,使得便携式光伏组件侧面和上下表面边缘便于安装拆卸,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便携性。
[0044]实施例二
[004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将对光伏系统的主体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具体的,本实施例将结合图2?6对光伏系统的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本实施例中,光伏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部分:
[0046]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200,所述斜梁的两侧设有卡槽;至少一个便携式光伏组件100,每个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斜梁之间,且与所述相邻两个斜梁通过卡槽连接;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300,每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均垂直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400,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中的任一斜梁连接,且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梁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
[004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斜梁200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设置于斜梁两侧的卡槽210、设置于斜梁两端和斜梁一个表面的第一螺栓孔、及设置于同一表面的第二螺栓孔230。所述卡槽用于便携式光伏组件同斜梁卡槽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孔用于同横梁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螺栓孔用于同支撑梁螺栓连接。并且,为使斜梁与横梁、支撑梁的连接更为稳固,所述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均为成对设置。
[0048]具体的,斜梁的个数可以依情况而定,不需要做限定。本实施例为方便描述,设定所述斜梁200为5个。
[0049]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光伏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斜梁之间,且与所述相邻两个斜梁通过卡槽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为36个。[005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横梁结构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所述横梁为螺栓。每个所述横梁均与所述5个斜梁垂直连接。具体的,所述横梁穿过5个斜梁的相对位置相同的第一螺栓孔,与所述斜梁连接,并在所述横梁的尾部螺纹处设置螺母,以固定所述斜梁和便携式光伏组件连接形成的光伏阵列。
[0051]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为4个,以便更好的固定所述斜梁和便携式光伏组件连接形成的光伏阵列。
[005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梁400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梁的一端设有支撑梁螺栓孔410,所述支撑梁螺栓孔可以插入所述成对的第二螺栓孔之间,并与成对的第二螺栓孔并排形成匹配同一螺栓的组合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将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斜梁连接起来。
[0053]具体的,所述支撑梁为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光伏阵列的受光面与地面支撑出一定的角度。所述支撑梁的个数、长度、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所呈的角度均可以依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30°?60°夹角,包括端点值。
[0054]以本实施例图2中的支撑梁为例,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45°夹角。所述支撑梁为10个,其包含2组具有不同长度的支撑梁,其相对于斜梁上的相对位置相同的一排为一组。其中,一组支撑梁具有第一长度X,另一组具有第二长度Y。每个斜梁上连接2个不同组的支撑梁,两个不同组的支撑梁与斜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d,两组之间的长度关系为Y=X+[2~(l/2)]d。
[005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有螺栓孔的内表面均为光滑表面,以便于各部件的安装与拆卸。
[005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控制器602、蓄电设备603及连接导线。其中,光伏方阵601、蓄电设备603分别与控制器602相连,用户的用电设备604与控制器602相连。
[0057]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光伏系统的安装和拆卸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所述光伏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
[0058]步骤SlOl:将支撑梁400 —端的支撑梁螺栓孔410插入斜梁200上成对的第二螺栓孔230之间,使支撑梁螺栓孔与成对的第二螺栓孔并排形成匹配同一螺栓的组合螺栓孔,使用螺栓和螺母将支撑梁400和斜梁200螺栓连接。
[0059]其中,针对本实施例中两组不同长度的支撑梁,每个斜梁上连接2个不同组的支撑梁,且每组支撑梁相对于每个斜梁上的相对位置相同。
[0060]步骤S102:将各横梁插入斜梁对应位置的第一螺栓孔。
[0061]本步骤用以形成初步的支架。
[0062]步骤S103:调整相邻斜梁之间的距离,将便携式光伏组件卡入斜梁的卡槽内,并将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进行电连接。
[0063]本步骤可以从斜梁的一端开始,依次安装便携式光伏组件,同时,按照预设的电路图将便携式光伏组件串联或并联,形成光伏方阵。所述预设的电路图为根据实际需要的最大工作电压,设计的便携式光伏组件的串并联方案。
[0064]由于本实施例中便携式光伏组件的最大工作电压为2V,只要进行适当的串联,SP可实现12V、24V、48V等多种类型的直流侧电压;而进行适当的并联,即可实现在某一直流侧电压需求的前提下达到所需的功率。因此,本实施例中只要配备合适的控制器,所述光伏方阵就可以应用于各种直流侧电压的光伏系统。
[0065]步骤S104:安装横梁尾部的螺母,固定斜梁及所述光伏方阵。
[0066]步骤S105:用连接导线将所述光伏方阵的正负极、蓄电设备的正负极,分别同控制器进行对应连接。
[0067]步骤S106:将用户的用电设备与控制器进行连接,为用电设备供电。
[0068]其中,所述光伏系统的拆卸方法包括:
[0069]步骤S201:将控制器的开关调至断路状态,依次拆除光伏方阵、蓄电设备、用电设备与控制器的连接导线。
[0070]步骤S202:拆除横梁尾部的螺母,取下卡在斜梁卡槽内的便携式光伏组件。
[0071]其中,本步骤中可以从斜梁的一端开始,依次取下便携式光伏组件,并断开组件之间的电连接。
[0072]步骤S203:完全卸开所述横梁、斜梁、支撑梁。
[0073]另外,整理各部件,并分别收纳入相应的容器,以便于下次使用。
[0074]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系统,由于其斜梁与便携式光伏组件、横梁、支撑梁均为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便携式光伏系统可以简单的拆卸组装,增加了产品的便携性,因而可适用于野外旅游、科学考察、户外作业等对产品便携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0075]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7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所述斜梁的两侧设有卡槽; 至少一个便携式光伏组件,每个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斜梁之间,且与相邻两个所述斜梁通过所述卡槽连接; 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每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均垂直连接; 至少一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多个相互平行的斜梁中的任一斜梁连接,且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梁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包括: 光伏背板; 平铺于所述光伏背板表面的光伏电池串,所述光伏电池串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不大于10个; 覆盖所述光伏电池串的钢化玻璃; 设置于所述光伏背板、光伏电池串和钢化玻璃侧面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厚度不大于 Smn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串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为3、4或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串的最大工作电压为1.5乂~2.5¥,包括端点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为光伏边框密封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且所述斜梁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横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斜梁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便携式光伏组件背光面呈30°~60°夹角,包括端点值。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蓄电设备、连接导线。
【文档编号】H02S20/30GK203434924SQ20132055740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刘俊辉, 刘亚锋, 董曙光, 金浩, 陈康平 申请人: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