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352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包括内铜管、外铜管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一体结构;所述内铜管的外径小于外铜管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在内铜管远离外铜管的一端设置为缩口结构,在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两个接地脚的一端分别同内铜管和外铜管连接,另一端用于同接地线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交联电缆中间接头外侧屏蔽用铜外壳中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长距离布线或电缆的安装时,通常要将两根电缆连接到一起的手段来提高电缆的长度。电缆中除了包括有导线外,通常还要包括有屏蔽层及外面的绝缘保护层。在进行电缆连接时,必须要破坏连接处的屏蔽层及绝缘保护层。
[0003]对于电缆的绝缘层来说,只要将绝缘胶带等即能够实现绝缘处理,但是与连接处的保护强度则不容易实现。另外,最重要的屏蔽层非常难以处理,因此,现技术采用给电缆连接处戴盔壳的办法来实现对电缆接头处的强度及屏蔽层的处理,但是现使用的盔壳体积大,使用不方便,并且无法达到原电缆的屏蔽效果,在接头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甚至有时会对整个系统带来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交联电缆中间接头外侧屏蔽用铜外壳的左侧铜外壳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缆接头部位的屏蔽效果,防止在铜外壳的内部进行灌胶时有气孔产生,而且便于操作。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包括有内铜管、外铜管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一体结构;所述内铜管的外径小于外铜管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所述外铜管的壁厚大于内铜的壁厚;
[0007]在内铜管远离外铜管的一端设置为缩口结构,由一个外径小于内铜管内径的铜管及连接内铜管与铜管的连接铜管组成;
[0008]所述内铜管的一端伸入到外铜管的中部,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与外铜管内表面之间的绝缘层的左侧铜外壳的轴向截面呈U型,其中位于内铜管外表面的绝缘层的厚度自U型底部向端方向逐渐减小;
[0009]在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两个接地脚的一端分别同内铜管和外铜管连接,另一端用于同接地线连接。
[0010]在所述外铜管与内铜管远离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装置。
[0011]所述连接装置为法兰结构,为用于同右侧铜外壳配合的法兰外套或法兰内套。
[0012]所述内铜管远离外铜管的一端的侧表面有部分外表面为裸露层,没有被绝缘层覆

JHL O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缆接头部位的屏蔽效果,通过在左侧铜外壳的内铜管与外铜管之间的U型结构设计,并且U型的开口大于底部的宽度,提高了灌入铜外壳内部胶体与铜外壳及电缆接头的结合效果,防止在U型结构的底部出现气孔,防止出现轴向或径向转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铜外壳的左侧铜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铜外壳的左侧铜外壳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8]一种交联电缆中间接头铜外壳,用于两根电缆进行连接时,对连接处进行屏蔽及加强作用。
[0019]铜外壳由能够连接到一起的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左侧铜外壳和右侧铜外壳;在使用时,首先将左侧铜外壳和右侧铜外壳分别穿过两个待连接的电缆端部,在进行电缆连接并进行绝缘后将左侧铜外壳与右侧铜外壳进行连接。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交联电缆中间接头铜外壳的左侧铜外壳包括有内铜管4、外铜管9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1,所述左侧铜外壳的绝缘层I为一体结构。内铜管4的内径用于同其穿入的电缆相配合,外铜管9的内部用于容纳两电缆的接头部分结构。
[0021]所述内铜管4的外径小于外铜管9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而且,内铜管的管壁比外管的管壁薄。
[0022]在内铜管4远离外铜管9的一端设置为缩口结构5,由一个外径小于内铜管内径的铜管及连接内铜管与铜管的连接铜管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缩口结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配合的电缆不设置缩口结构。
[0023]在所述外铜管9与内铜管远离的一端与右铜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装置6。所述连接装置由法兰外套和法兰内套组成,法兰外套和法兰内套分别固定连接到外铜管和右铜管的端部。
[0024]所述法兰内套和法兰外套为圆筒式结构,其中,法兰内套包括有固定端和连接端,固定端固定连接铜外壳,连接端用于同法兰外套连接;所述法兰内套的固定端和连接端的外表面呈L形;固定端的外径大于连接端的外径;在连接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法兰外套的内径大于法兰内套连接端的外径,在法兰外套上径向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法兰内套连接端的凹槽相配合。
[0025]所述内铜管4的一端伸入到外铜管9的中部,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与外铜管内表面之间的绝缘层的左侧铜外壳的轴向截面呈U型8 ;其中位于内铜管外表面的绝缘层10的厚度自U型底部向端方向逐渐减小,这样的结构,在对铜外壳进行灌胶时,进入到U型的胶不会将空气封闭在U型底部,在提高屏蔽效果的同时,防止被封闭的空气与电缆的部件产生氧化反应,损害到电缆的性能及寿命。[0026]所述内铜管远离外铜管的一端的侧表面均有部分外表面为裸露层,没有被绝缘层覆盖。
[0027]在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31,32),两个接地脚的一端分别同内铜管和外铜管连接,另一端用于同接地线连接;所述两个接地脚的沿铜外壳轴向视图中与接地线连接一端的中心位于与铜外壳同心圆的同一圆周上。
[0028]每个接地脚包括有铜棒及包裹于铜棒外的绝缘层;所述两个接地脚为L形,其中用于同接地线连接的一边与铜外壳的中心线平行,与铜外壳连接的一边垂直铜外壳的表面。
[0029]所述铜棒为L形,一边同铜外壳的一个铜管连接,另一边用于同接地线压合;所述铜棒中用于同接地线压合的一边的端部不包裹绝缘层,其余部分包裹有绝缘层;铜棒中用于同接地线压合的一边中,接近不包裹绝缘层的铜棒部分的绝缘层的壁厚小于其它部分绝缘层的壁厚;所述不包裹绝缘层的铜棒上设置有至少一圈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线截面垂直于铜棒的中心线。
【权利要求】
1.一种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内铜管、外铜管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一体结构;所述内铜管的外径小于外铜管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所述外铜管的壁厚大于内铜的壁厚; 在内铜管远离外铜管的一端设置为缩口结构,由一个外径小于内铜管内径的铜管及连接内铜管与铜管的连接铜管组成; 所述内铜管的一端伸入到外铜管的中部,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与外铜管内表面之间的绝缘层的左侧铜外壳的轴向截面呈U型,其中位于内铜管外表面的绝缘层的厚度自U型底部向端方向逐渐减小; 在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两个接地脚的一端分别同内铜管和外铜管连接,另一端用于同接地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铜管与内铜管远离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法兰结构,为用于同右侧铜外壳配合的法兰外套或法兰内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电缆接头用的左侧铜外壳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铜管远离外铜管的一端的侧表面有部分外表面为裸露层,没有被绝缘层覆盖。
【文档编号】H02G15/18GK203617672SQ201320771622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董俊广 申请人:宁波东昊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