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416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封闭壳体;电极部Ⅰ;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的充电电池;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输入端与电极部Ⅰ相连接,输出端与充电电池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一充电芯片;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输入端与充电电池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电极部Ⅱ相连接的第二充电芯片;电极部Ⅱ;所述电极部Ⅰ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封闭壳体下表面的导电垫块;所述电极部Ⅱ包括设置在封闭壳体上表面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本实用新型电极部Ⅰ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封闭壳体下表面的导电垫块,便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子元件的散热,可以通过导电垫块与供电装置具有的电极部件相接触,完成供电装置对充电底座的充电。
【专利说明】一种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智能电子产品功能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对电源能量的消耗急速增加。如何使各种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仪器仪表等)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电源供应,同时又保持其灵活便携的特征成为目前各大智能电子产品生产商最迫切解决的难题;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一般通过充电器或移动电源来充电,现有的充电器一般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降压整流装置、USB接口和外部电源接口等组成;现有的移动电源一般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USB接口和外部电源接口等组成;由于现有的充电器或移动电源均通过接口或连接线缆与外部电源和需充电的电子产品相连接,不具有便利性,且每次充电都需要插拔电源及连接线缆,不仅费时费力、且经常插拔电源及连接线缆增加了充电器或移动电源接口损坏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充电器或移动电源均具有接口,故其壳体不能是完全封闭的壳体,无法作到密封和防水。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充电底座,包括:
[0006]封闭壳体;
[0007]电极部I ;所述电极部I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封闭壳体下表面的导电垫块;
[0008]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的充电电池;
[0009]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输入端与电极部I相连接,输出端与充电电池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一充电芯片;
[0010]电极部II ;所述电极部II包括设置在封闭壳体上表面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
[0011]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输入端与充电电池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电极部II相连接的第二充电芯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垫块由金属、导电塑料或导电橡胶制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由板状导电材料或条状导电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底座为移动电源或充电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池与封闭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包括:
[0017]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部I相接触的供电装置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I ;[0018]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极部I极性与供电装置电极部件极性相适配的控制模块I;
[0019]用于检测充电电池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I ;
[0020]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II ;
[0021]用于检测供电装置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I;
[0022]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I,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I检测到所述供电装置为有效供电装置时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III ;
[0023]过电流保护模块I ;
[0024]过电压保护模块I ;
[0025]过电量保护模块I ;
[0026]和/或过温保护模块I ;
[0027]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壳体侧壁设置有与电池检测模块I相连接的充电电池电量指示灯;所述封闭壳体侧壁设置有与充电电池相连接的照明灯;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充电芯片包括:
[0029]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部II相接触的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II ;
[0030]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I,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I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同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接触的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极部件的极性相适配的控制模块IV ;
[0031]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II ;
[0032]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I,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I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V;
[0033]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II;
[0034]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II,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II检测到被充电电子设备为有效被充电电子设备时向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的控制模块VI ;
[0035]过电流保护模块II ;
[0036]过电压保护模块II ;
[0037]过电量保护模块II ;
[0038]和/或过温保护模块II ;
[0039]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挂绳孔。
[0040]一种充电底座的供电装置,包括:
[0041]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上述任一种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部I相适配的供电电极;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输入接口。
[004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所述充电底座既可以将需充电的电子设备直接放置于充电底座上,使电子设备的电极部件与充电底座包括的电极部II相接触连接,完成充电底座对电子设备的充电,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电极部I连接供电装置,电极部I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封闭壳体下表面的导电垫块,充电底座本身包括的充电电池电量充足时,则不需通过供电装置对充电底座进行充电,导电垫块则充当普通垫块的作用,不仅能够防止充电底座的封闭壳体直接接触放置面导致的封闭壳体容易磨损的问题,且便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子元件和充电电池的散热;当充电底座自身需要借助供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导电垫块与供电装置具有的电极部件相接触,完成供电装置对充电底座的充电;由于充电底座不需要设置接口或连接线缆与供电装置或电子设备相连接,且其具有封闭壳体,能够密封防水,适用范围广,尤其是当外出郊游或在条件恶劣的工程现场等市电供应不便,则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底座非常实用。由于其结构简单,不仅便于生产,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适于广泛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图3是本发明所述导电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充电底座及充电底座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0049]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005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0052]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0054]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充电底座100包括封闭壳体107 ;电极部I ;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107内的充电电池105 ;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107内,输入端与电极部I相连接,输出端与充电电池105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一充电芯片104 ;电极部II ;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107内,输入端与充电电池105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电极部II相连接的第二充电芯片106 ;所述电极部I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封闭壳体107下表面的导电垫块101 ;;所述电极部II包括设置在封闭壳体107上表面的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 ;实际应用时,充电电池105为第一充电芯片104和第二充电芯片106提供工作电源;优选地,如图2所示,实际应用时所述导电垫块101有两个,分别分布在封闭壳体107的上下两部分,或分别分布在封闭壳体107的左右两部分,两个导电垫块101分别与第一充电芯片104的两个电极相连接;优选地,如图3所示,实际应用时所述导电垫块101有四个,包括分别分布在封闭壳体107下表面的四个角处的导电角垫,可以任意两个与第一充电芯片104的一个电极连接,另外两个导电角垫与第一充电芯片104的另一电极相连接;也可以任意两个导电角垫分别与第一充电芯片104的两个电极相连接,另外两个导电角垫可以悬空不用;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底座100既可以将需充电的电子设备直接放置于充电底座100上,使电子设备的电极部件与充电底座100包括的电极部II相接触,完成充电底座100对电子设备的充电,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电极部I连接供电装置,电极部I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封闭壳体107下表面的导电垫块101,充电底座100本身包括的充电电池105电量充足时,则不需通过供电装置对充电底座100进行充电,导电垫块101则充当普通垫块的作用,不仅能够防止充电底座100的封闭壳体直接接触放置面导致的封闭壳体容易磨损的问题,且便于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子元件和充电电池105的散热;当充电底座100自身需要借助供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导电垫块101与供电装置具有的电极部件相连接,完成供电装置对充电底座100的充电;由于充电底座100不需要设置接口或连接线缆与供电装置或电子设备相连接,且其具有封闭壳体,能够密封防水,适用范围广,尤其是当外出郊游或在条件恶劣的工程现场等市电供应不便,则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底座非常实用。
[005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在实施例1上进一步改进的优选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导电垫块101由金属、导电塑料或导电橡胶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由板状导电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充电底座100为移动电源或充电器;优选地,所述充电电池105与封闭壳体107可拆卸连接,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卡槽方式将充电电池105安装到封闭壳体107内;其中,导电垫块101可以由导电塑料或导电橡胶制成,既具有导电特性,同时也兼顾耐磨防滑的特性;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分别与第二充电芯片106的两个电极相连接,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由板状导电材料制成,使得充电底座100与电子设备的电极部件接触面积大,接触良好;充电底座100既可以替代现有电子设备的充电器,同时也可以替代移动电源;充电电池105与封闭壳体107可拆卸连接,方便充电电池的更换。
[005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是在图1所示实施例上进一步改进的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由条状导电材料制成,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分别与第二充电芯片106的两个电极相连接,且相互绝缘,可以避免接触面积较大存在一定的信号和能量衰减的问题。
[005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充电底座100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充电底座;所述供电装置200包括外壳205 ;所述外壳205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部I相适配的供电电极;所述外壳205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输入接口 ;所述供电电极包括第一供电电极203、第二供电电极204,第一供电电极203和第二供电电极204分别与连接第一充电芯片104的导电垫块101相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接口包括USB接口 201和电源适配器插头202 ;优选地,所述供电装置200还包括与电源适配器插头202相连接的降压整流装置206,该降压整流装置206的内部电路具体可以采用现有手机充电器具有的降压整流电路;所述供电装置200既可以通过USB接口 201外接5V电源,也可以通过电源适配器插头202外接交流220V电源,并通过降压整流装置206得到5V左右的直流电源,供电电极将USB接口 201传输过来或降压整流装置206得到的5V左右的直流电通过与供电电极接触连接的导电垫块传输给充电底座。
[006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6、图7所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底座100、供电装置200、电子设备的壳套300和电子设备400,其中充电底座100及其供电装置200为实施例3中所述的充电底座及其供电装置;所述电子设备的壳套包括套设于电子设备400壳体外并与电子设备400的外壳相适配的套体301 ;所述套体301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部II相适配的充电电极部(未示出);所述套体30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电极部相连接,用于将该充电电极部所获取的电能输出至电子设备400具有的电池401的电能输出部302 ;所述电子设备400可以套设所述壳套,且设有与电能输出部302相适配的电能接收部402 ;关于这部分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本 申请人:于2012年9月26日申请的专利名称为专利名称为《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和充电底座》、专利申请号为:201220497701.7的专利申请相关内容。
[006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8、图9所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底座100、供电装置200和电子设备400,所述电子设备400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部II相适配的充电电极(未示出)。
[006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上进一步改进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0所示,所述充电底座100包括的第一充电芯片104包括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部I相接触的供电装置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I ;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极部I极性与供电装置电极部件极性相适配的控制模块I ;用于检测充电电池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I ;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II ;用于检测供电装置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I ;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I,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I检测到所述供电装置为有效供电装置时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III ;过电流保护模块I ;过电压保护模块I ;过电量保护模块I ;和/或过温保护模块I ;各模块可以采用集成的功能芯片模块,也可以通过电子元器件构建电路模块实现。
[0063]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上进一步改进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充电底座100的封闭壳体107侧壁设置有与电池检测模块I相连接的充电电池电量指示灯109 ;所述封闭壳体107侧壁设置有与充电电池105相连接的照明灯108 ;所述充电电池电量指示灯109和照明灯108可以采用覆盖其上面的钢化玻璃板构成封闭,既便于使用者实时了解充电电池的当前电量,也拓展了照明功能,当在外出郊游或在条件恶劣的工程现场的环境下使用充电底座,其具有的照明功能十分符合该使用环境下的需求;优选地,所述充电底座100外表面设置有挂绳孔110,便于使用者外接弹性绳等挂接该充电底座。
[0064]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5上进一步改进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3所示,所述充电底座100的第二充电芯片106包括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部II相接触的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II ;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I,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I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同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接触的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极部件的极性相适配的控制模块IV;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II ;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I,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I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V ;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II;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II,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II检测到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为有效被充电电子设备时向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的控制模块VI;过电流保护模块II ;过电压保护模块II ;过电量保护模块II ;和/或过温保护模块
II;各模块可以采用集成的功能芯片模块,也可以通过电子元器件构建电路模块实现。
[00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闭壳体; 电极部I ;所述电极部I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封闭壳体下表面的导电垫块; 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的充电电池; 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输入端与电极部I相连接,输出端与充电电池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一充电芯片; 电极部II ;所述电极部II包括设置在封闭壳体上表面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 设置在所述封闭壳体内,输入端与充电电池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电极部II相连接的第二充电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垫块由金属、导电塑料或导电橡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由板状导电材料或条状导电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为移动电源或充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与封闭壳体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包括: 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部I相接触的供电装置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I ; 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极部I极性与供电装置电极部件极性相适配的控制模块I; 用于检测充电电池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I; 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II ; 用于检测供电装置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I; 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I,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I检测到所述供电装置为有效供电装置时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III ; 过电流保护模块I; 过电压保护模块I; 过电量保护模块I; 和/或过温保护模块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壳体侧壁设置有与电池检测模块I相连接的充电电池电量指示灯;所述封闭壳体侧壁设置有与充电电池相连接的照明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芯片包括: 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部II相接触的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II ; 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I,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II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同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接触的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极部件的极性相适配的控制模块IV ; 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II ; 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I,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II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充电的控制模块V; 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II ; 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II,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II检测到被充电电子设备为有效被充电电子设备时向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的控制模块VI ; 过电流保护模块II ; 过电压保护模块II ; 过电量保护模块II ; 和/或过温保护模块II。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挂绳孔。
10.一种充电底座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部I相适配的供电电极;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输入接口。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589812SQ20132079437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荆涛 申请人:荆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