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477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包括: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放置于接地极中心设备区,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外设置有围墙,所述围墙与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边界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所述围墙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对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设置在围墙内而导致的占地面积过大,选址困难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少围墙内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占地面积的技术效果。
【专利说明】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极中心设备布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背景技术】
[0002]接地极是换流站金属大地回路运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极可以持续地为直流系统传递直流电流,从而形成送端换流站、架空导线、受端换流站和大地组成的同流回路,从而保证持续地输送直流功率。
[0003]送端换流站的直流电流通过架空导线引至接地极中心设备区的设备上,在该直流电流经过滤波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滤波后,通过导流系统馈入大地,然后由大地流向受端换流站接地极,从而完成大地回路。
[0004]接地极中心设备区,是布置接地极滤波电抗器、滤波电容器、导流电缆等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的区域。在现有的工程中,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均布直在砖砲(或混凝土)围墙内。为了保证设备检修、安装、起吊能够方便有效的进行,一般会在围墙内设置绕围墙一周的检修道路,这种设置绕围墙一周的检修道路的布置方式虽然使得检修方便,但是占地面积比较大,砖砌围墙施工的周期也比较长。
[0005]如图1和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解决换流站接地极中心设备区的【具体实施方式】,图2是图1的1-1剖面图,在图1中,I表不终端塔、2表不滤波电抗器、3表不滤波电容器、4表示支柱绝缘子、5表示引流母线(可以是Φ250管型母线)、6表示引流电缆电缆头、7表示汇流母线(可以是Φ250管型母线)、8表示围墙、9表示大门、10和11表示架空导线、12和13表示设备导线、14表示道路、15表示架空线与引流母线之间的连线,16表示避雷线。
[0006]在图1和图2所示的接地极导流系统连接结构中,终端塔I上的导线10和11,经过引下线15引接至由支柱绝缘子4支撑的引流母线5上;引流母线5通过导线12引至滤波电抗器2和滤波电容器3 ;通过滤波电抗器2和滤波电容器3的电流通过导线13引至由支柱绝缘子4支撑的汇流母线7上;汇流母线7通过16根电缆6分别引至埋设在接地极极址周围地下的馈电装置。在极址中心区配电装置内设置检修道路14和围墙8以及接地极极址大门9,如图1和2可以看出整个接地极中心布置区围墙内占地为18米X 16米,整个围墙采用砌块或混凝土围墙,图中的3100、5400、2100、1500、18000、6500等表示距离,单位为mm。
[0007]目前,在对检修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需要让检修车进入到围墙内,因此需要通过在围墙内设置一圈检修通道来满足检修需求,检修通道需要考虑人及检修设备对带电部分的安全净距,这样就势必需要增加围墙内的占地面积。然而,接地极土壤电阻率对接地极的影响很大,为了降低土壤电阻率,接地极一般需要选择在土壤较好的地区,如耕地、林地等,这样就为工程选址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这种问题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以达到减少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占地面积的目的。
[000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包括: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放置于接地极中心设备区,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外设置有围墙,所述围墙与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边界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所述围墙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墙为钢质围栏。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制围栏采用装配式安装方式安装。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墙的外侧还设置有终端塔。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极中心设备区中放置的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包括:滤波电容器、滤波电抗器、第一支柱绝缘子、第二支柱绝缘子、引流母线、汇流母线:所述终端塔通过架空导线和引下线,连接至由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支撑的引流母线上;所述引流母线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滤波电容器和所述滤波电抗器;所述滤波电容器和所述滤波电抗器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支撑的汇流母线上。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塔的中心与所述围墙之间的距离为3米至6米。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墙与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边界之间的最大距离为I米至2米。
[0016]在 Iv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占地面积为长为8米至12米,览为7米至11米。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道路是进站道路。
[001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对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设置在围墙的外侧,使得围墙与接地中心设备区之间的距离大幅度缩短,从而减少了围墙内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占地面积。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对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设置在围墙内而导致的占地面积过大,选址困难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少围墙内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占地面积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俯视图;
[0021]图2是现有技术中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1-1剖面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具体结构的1-1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6]发明人考虑到,在现有技术中有一些吊车可以直接在围墙外面实现对设备的起吊和安装,因此无需在围墙内设置检修通道,从而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同时,现有的设计方案中围墙采用砖或混凝土砌块围墙,施工周期较长,工艺要求较高,也不利于施工人员在外面实现对设备的操作,发明人考虑可以采用围栏作为围墙。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
[0028]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301 ;
[0029]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301放置于接地极中心设备区302,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302外设置有围墙303,所述围墙303与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302边界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所述围墙303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301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304。
[0030]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对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设置在围墙的外侧,使得围墙与接地中心设备区之间的距离大幅度缩短,从而减少了围墙内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占地面积。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对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设置在围墙内而导致的占地面积过大,选址困难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少围墙内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占地面积的技术效果。
[0031]考虑到在现有的设计方案中围墙一般采用砖或混凝土方式堆砌,施工周期较长,工艺要求较高,也不利于施工人员在外面实现对设备的巡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围墙采用钢质围栏,钢质围栏可以采用装配式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因为采用钢质围栏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围墙的占地面积,采用装配式的安装方式,安装起来较为方便快捷,另外巡视人员可以在进站道路上通过围栅空隙对设备进行常规巡视。
[0032]具体实施时,在围墙的外侧还设置有终端塔。
[0033]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极中心设备区中放置的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包括: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主要可以包括有:滤波电容器、滤波电抗器、支柱绝缘子、引流母线、汇流母线:终端塔通过架空导线和引下线,连接至由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支撑的引流母线上;所述引流母线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滤波电容器和所述滤波电抗器;所述滤波电容器和所述滤波电抗器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支撑的汇流母线上,然后汇流母线通过电缆分别引至接地极埋设在地下的馈电装置,从而完成大地回路。
[0034]目前终端塔与围墙之间的距离一般在6.5米左右,适当缩短这个距离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终端塔的中心与围墙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6.5米,例如可以是6米,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6米仅是作为一个例子,还可以采用其它的长度距离,只要是能满足设置的要求的距离都可以,例如3米至6米中任意一个距离都可以,例如5米、5.5米等等。
[0035]通常情况下在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中都设置有检修通道,以便检修车辆可以进入,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设置检修通道,因此,从围墙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之间的距离可以大幅度减小,例如可以设置为1.75米,目前围墙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在3.4米左右,将其缩短至1.75米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占地面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1.75米仅是作为一个例子,还可以采用其它的长度距离,只要是能满足设置的要求的距离都可以,例如I米至2米中任意一个距离都可以。
[0036]在围栏的一面上还设置有大门,考虑到让施工人员可以方便的进入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中,大门可以设置在垂直于终端塔一侧的围墙上。[0037]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道路303就是进站道路,即,将原本的进站道路和检修道路合为一条道路,从而减少围墙内的占地面积。
[0038]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不当的限定。
[0039]在本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是俯视图,图5是图4的1-1剖面图,在图4和图5中I表示终端塔,2表示滤波电抗器,3表示滤波电容器,4表示支柱绝缘子,5表示引流母线(Φ 250管型母线),6表示引流电缆电缆头,7表示汇流母线(Φ 250管型母线),8表示钢质围栏,9表示大门,10和11表示架空导线,12和13表示设备导线,14表示检修道路,15表示架空线与引流母线之间连线,16表示避雷线。
[0040]在图4和图5所示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中,终端塔I上的导线10和11,经过引下线15引接至由支柱绝缘子4支撑的引流母线5上;引流母线5通过导线12引至滤波电抗器2和滤波电容器3 ;通过滤波电抗器2和滤波电容器的电流通过导线13引至由支柱绝缘子4支撑的汇流母线7上;汇流母线7通过16根电缆6分别引至接地极埋设在地下的馈电装置。
[0041 ] 与现有技术中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相比,在本例中,将配电装置进站道路与检修道路合并为14,且进站道路与围栏紧贴,并与极址一边平行,使得进站道路不仅发挥了进站的作用,而且还具备了设备吊装和检修的功能,从而将极址中心区占地面积压缩为原来面积的1/3,大大节约了占地面积,这对土地资源紧张地区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夕卜,在本例中将现有设计方案中的砖砌围墙改为钢质围栏,可采用装配式安装,外观美观,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
[0042]在本例中,并未对接地极布置的整个接线流程进行调整,因此整个系统完成的功能并未改变,因为减少了绕围墙一周的检修道路,将检修道路与进站道路合并为一,在进站道路上既可以对设备进行起吊和安装,又能满足日常检修的需要,同时将原来的砖砌围墙改为了钢质围栏,减小了围墙基础占地,简化了围墙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进度。
[0043]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流站中心极址区围栏内占地长为8米至12米,宽为7米至11米,例如占地面积可以是10米X9米,与现有的18米X16米相比,占地面积减少了 2/3,进一步的采用钢质围栏可以采用装配式安装,相较于砌块围墙外观美观,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
[0044]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将对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设置在围墙的外侧,使得围墙与接地中心设备区之间的距离大幅度缩短,从而减少了围墙内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的占地面积。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对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设置在围墙内而导致的占地面积过大,选址困难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少围墙内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占地面积的技术效果。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 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放置于接地极中心设备区,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外设置有围墙,所述围墙与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边界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所述围墙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进行吊装和检修的道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为钢质围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围栏采用装配式安装方式安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的外侧还设置有终端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极极址中心设备包括:滤波电容器、滤波电抗器、第一支柱绝缘子、第二支柱绝缘子、引流母线、汇流母线: 所述终端塔通过架空导线和引下线,连接至由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支撑的引流母线上; 所述弓I流母线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滤波电容器和所述滤波电抗器; 所述滤波电容器和所述滤波电抗器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支撑的汇流母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塔的中心与所述围墙之间的距离为3米至6米。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与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区边界之间的最大距离为I米至2米。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占地长为8米至12米,宽为7米至11米。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地极中心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是进站道路。
【文档编号】H02B5/01GK203617592SQ20132081713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李学鹏, 赵大平, 胡劲松, 邓长红, 穆华宁, 申卫华, 马侠宁, 曹鑫, 陈穗红, 童帆, 王伟军, 朱建田, 赵捷, 程继红, 马翀, 张伟, 王充, 王振蛟, 李单红, 乐党救, 刘玉雷, 王晓京, 戚乐, 王伟刚, 黄玲, 王代荣, 黄晓明, 曹尹, 李静, 张涛, 庞亚东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