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478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式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1)和三极管导通电路(2);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1)与三极管导通电路(2)顺序串联后跨接在直流电源的两端,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1)具有电源极性选通和分压电路结构,形成分压及对三极管导通电路(2)的导通控制回路,通过直流电源连接的极性控制三极管导通电路(2)开通或截止,以实现防止电源反接。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电路的工作电流能力,发热量小,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和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适用于出现电路电源反接、防止损坏元器件的情况。属于电子保护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很多采用外接直流电源供电的产品中,例如,电源逆变设备,将12V或24V的直流处理成220V/50HZ的家庭用电,此类产品在使用时,必须正确对电源的正负极进行区分连接,防止输入端出现电源反接错误以致损坏电路中的元器件,使设备出现故障。
[0003]在现在技术中,大多数采用在电源的正输入端或负输入端串联一个二极管以防止电源反接造成产品损坏,但此方法在负载功率较大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很大,二极管发热严重,一方面必须加装热散片,造成产品体积大、重量重,另一方面该二极管成为电路运行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直流电源中的防反接二极管发热量大,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故障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式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和稳定可靠的特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6]一种简易式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和三极管导通电路;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与三极管导通电路顺序串联后跨接在直流电源的两端,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具有电源极性选通和分压电路结构,形成分压及对三极管导通电路的导通控制回路,通过直流电源连接的极性控制三极管导通电路开通或截止,以实现防止电源反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8]进一步地,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可以由二极管和分压电阻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可以由三极管、电阻和极性电容ECl连接而成,其中,电阻跨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极性电容ECl的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直流电源连接。
[0009]进一步地,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可以由电阻R2、二极管D2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可以由PNP型三极管Ql、电阻Rl和极性电容ECl构成;电源的正极DC+与电阻Rl的一端和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极性电容ECl的负极和电源的负极DC-相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的正极和产品的供电正极输入端VDD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可以由电阻R2、二极管Dl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可以由NPN型三极管Q2、电阻Rl和极性电容EC2构成;电源的负极DC-与电阻Rl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l的阴极相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与极性电容EC2的正极和电源的正极DC+相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EC2的的负极和产品的供电负极输入端GND相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实用新型电路由几个普通分立电子器件连接构成,利用三极管导通的饱和导通特性,通过分压电路分压,在正接和反接过程中,使三极管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导通或截止,使直流电源输出为下一级电路供电。由于三极管的集电极能工作在大电流下,三极管发热量小,大大提高了电路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和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6]具体实施例1:
[0017]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和三极管导通电路2 ;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与三极管导通电路2顺序串联后跨接在直流电源的两端,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具有电源极性选通和分压电路结构,形成分压及对三极管导通电路2的导通控制回路,通过直流电源连接的极性控制三极管导通电路2开通或截止,以实现防止电源反接。
[0018]本实施例中:
[0019]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由二极管和分压电阻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2由三极管、电阻和极性电容ECl连接而成,其中,电阻跨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极性电容ECl的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直流电源连接。
[0020]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由电阻R2、二极管D2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2由PNP型三极管Q1、电阻Rl和极性电容ECl构成;电源的正极DC+与电阻Rl的一端和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极性电容ECl的负极和电源的负极DC-相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的正极和产品的供电正极输入端VDD相连接。
[002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22]参照图1,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接直流电源的两端,三极管Ql的集电极作为输出端连接到下级电路。其工作控制过程如下:
[0023]1、三极管导通,输出电压到下级电路:当三级管Ql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负极时,三极管Ql处于正偏状态,三极管Ql饱和导通,Ql的集电极输出电压供下级电路使用,设备开始工作。
[0024]2、三极管截止,下级电路断电不工作:当三级管Ql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l的负极反接分别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正极时,三极管Ql处于反偏状态,三极管Ql截止,Ql的集电极输出端无电压输出供下级电路使用,设备不工作,保护了下级电路的安全,防止设备损坏。[0025]具体实施例2:
[0026]参照图2,该实施例的特点是:
[0027]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由电阻R2、二极管Dl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2由NPN型三极管Q2、电阻Rl和极性电容EC2构成;电源的负极DC-与电阻Rl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l的阴极相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与极性电容EC2的正极和电源的正极DC+相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EC2的的负极和产品的供电负极输入端GND相连接。
[0028]其余与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002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30]参照图2,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接直流电源的两端,三极管Ql的集电极作为输出端连接到下级电路。其工作控制过程如下:
[0031]1、三极管导通,输出电压到下级电路:当三级管Ql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正极时,三极管Ql处于正偏状态,三极管Ql饱和导通,Ql的集电极输出电压供下级电路使用,设备开始工作。
[0032]2、三极管截止,下级电路断电不工作:当三级管Ql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l的正极反接分别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负极时,三极管Ql处于反偏状态,三极管Ql截止,Ql的集电极输出端无电压输出供下级电路使用,设备不工作,保护了下级电路的安全,防止设备损坏。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和三极管导通电路(2 );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与三极管导通电路(2 )顺序串联后跨接在直流电源的两端,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具有电源极性选通和分压电路结构,形成分压及对三极管导通电路(2)的导通控制回路,通过直流电源连接的极性控制三极管导通电路(2)开通或截止,以实现防止电源反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由二极管和分压电阻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2)由三极管、电阻和极性电容ECl连接而成,其中,电阻跨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极性电容ECl的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直流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由电阻R2、二极管D2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2)由PNP型三极管Q1、电阻Rl和极性电容ECl构成;电源的正极DC+与电阻Rl的一端和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极性电容ECl的负极和电源的负极DC-相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的正极和产品的供电正极输入端VDD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极性选择及分压电路(I)由电阻R2、二极管Dl串联构成;三极管导通电路(2)由NPN型三极管Q2、电阻Rl和极性电容EC2构成;电源的负极DC-与电阻Rl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l的阴极相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与极性电容EC2的正极和电源的正极DC+相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EC2的的负极和产品的供电负极输入端GND相连接。
【文档编号】H02H11/00GK203722230SQ20132081736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郑魏, 何志明 申请人: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