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系统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677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系统线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系统线槽,所述电控系统线槽主体由金属材料组成的四周封闭的外框结构,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四周封闭的电压单元。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得电控系统的电线排布美观,且减少不同电压电线之间的电磁干扰,降低了事故风险,保障了电机的正常工作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电控系统线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槽的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控系统线槽。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大量使用电机自动化来使得日常生活和生产更加便捷高效。任何电机的运行都需要一个电控系统来完成对电机的控制,所述电控系统相当于电机的指挥部,电控系统图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只有电控系统正常运行电机才能正常运行。所述电控系统连接各个部件都是通过大量的电线来连接,而连接不同部位的电线通过的电压电流会有所不同,复杂的电机可能需要数种或数十种的电压电流电线来连接。
[0003]现有技术的电控系统中,对于众多的电线要么任其杂乱的分布在系统中,要么就是加单的把众多的电线用一个线槽包裹在一起,如图1所示,这样电控系统显得凌乱也不美观,维修起来非常不方便;而将众多的电线用一个线槽包裹在一起,由于不同电压形成的磁场不同,这样会加大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使得电机容易出现故障或失控,严重的会由于电磁的干扰导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控系统线槽,其用于电机电控系统中电线的归集,使得电控系统的电线排布美观,且减少不同电压电线之间的电池干扰,降低了事故风险,保障了电机的正常工作安全。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系统线槽,所述电控系统线槽主体由金属材料组成的四周封闭的外框结构,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四周封闭的电压单元。
[0006]其中,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高电压单元、低电压单元和超低电压单元,用以对应不同电压值范围的电线。
[0007]其中,在所述分隔为高电压单元、低电压单元和超低电压单元的电压单元上设置具有电压范围的标识。
[0008]其中,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与所述不同电压值数量相同的电压单元数,用以对应每个电压值的电线。
[0009]其中,所述外框为矩形结构、正方形结构、圆形结构和多边形结构的任意一种。
[0010]其中,当所述外框为圆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时,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成的电压单元为蜂窝状分布的电压单元。
[0011]其中,当所述外框为正方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时,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成的电压单元为网状分布的电压单元。
[0012]其中,当所述外框为正方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时,所述外框内部由平行外框任意两边而垂直另外两边的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矩形结构。[0013]其中,所述外框材料和外框内部分隔板材料包括:不锈钢、铁、铜以及合金材料。
[0014]其中,所述外框与外框内部分隔板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00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系统线槽,所述电控系统线槽主体由金属材料组成的四周封闭的外框结构,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四周封闭的电压单元。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得电控系统的电线排布美观,且减少不同电压电线之间的电池干扰,降低了事故风险,保障了电机的正常工作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一种电控系统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控系统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系统线槽主体由金属材料组成的四周封闭的外框结构,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四周封闭的电压单元。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得电控系统的电线排布美观,且减少不同电压电线之间的电池干扰,降低了事故风险,保障了电机的正常工作安全。
[0021 ]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控系统线槽进行详细介绍。
[0022]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控系统线槽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控系统线槽1,所述电控系统线槽I用于电机电控系统中电线的归集,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系统线槽I包括外框11、分隔板12及电压单元13。
[0023]所述电控系统线槽I主体由金属材料组成的四周封闭的外框11结构,所述外框11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12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四周封闭的电压单元13。将所述外框11和金属材料分隔板12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电压单元13设置为四周封闭机构,目的在于利用磁闭环原理,使得每一个四周封闭的电压单元为一个独立的磁闭环体,起到屏蔽效果排除相互干扰。所述外框11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12分隔为高电压单元、低电压单元和超低电压单元,用以对应不同电压值范围的电线。一般高压为380V至110V,低压为IIOV至24V,超低压为24V至0V,由于不同高压之间,不同低压之间,不同超低压之间电压相差不大,电线之间的电磁干扰比较小,所以按电压高低来划分区域可以避免或减少电线之间的干扰。同时,这样的归集也可以很清晰的将众多电线分类好,使得整体整洁美观;当所述电控系统有故障时,需要查看线路也可以首先按照电压区域来查找,更加方便快捷。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指导不同电压的归集,避免线路众多操作人员搞混淆,也可以在所述分隔为高电压单元、低电压单元和超低电压单元的电压单元13上设置有电压范围的标识。为了将所述不同电压电线之间的电磁干扰降到最低,所述外框11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12分隔为与所述不同电压值数量相同的电压单元13数,用以对应每个电压值的电线,这样不同电压值得电线就可以归集到一个电压单元13内,完全排除任何的电磁干扰。在具体制作所述电控系统线槽I时,可以把所述外框11为矩形结构、正方形结构、圆形结构和多边形结构的任意一种。具体地,当所述外框11为圆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时,所述外框11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12分隔成的电压单元13为蜂窝状分布的电压单元13。当所述外框11为正方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时,所述外框11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12分隔成的电压单元13为网状分布的电压单元13。优选的,当所述外框11为正方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时,所述外框11内部由平行外框任意两边而垂直另外两边的金属材料分隔板13分隔为矩形结构。所述外框材料和外框内部分隔板材料包括:不锈钢、铁、铜以及合金材料。由于所述电控系统线槽I需要起到屏蔽效果,故在选材上需要选择金属材质来制作所述电控系统线槽I。所述外框11与外框内部分隔板12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002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电控系统线槽,所述电控系统线槽主体由金属材料组成的四周封闭的外框结构,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四周封闭的电压单元。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得电控系统的电线排布美观,且减少不同电压电线之间的电池干扰,降低了事故风险,保障了电机的正常工作安全。
[002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线槽主体由金属材料组成的四周封闭的外框结构,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的四周封闭的电压单J Li 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高电压单元、低电压单元和超低电压单元,用以对应不同电压值范围的电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为高电压单元、低电压单元和超低电压单元的电压单元上设置具有电压范围的标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与所述不同电压值数量相同的电压单元数,用以对应每个电压值的电线。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项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为矩形结构、正方形结构、圆形结构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框为圆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时,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成的电压单元为蜂窝状分布的电压单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框为正方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时,所述外框内部由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成的电压单元为网状分布的电压单元。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框为正方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时,所述外框内部由平行外框任意两边而垂直另外两边的金属材料分隔板分隔为矩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材料和外框内部分隔板材料包括:不锈钢、铁、铜以及合金材料。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系统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与外框内部分隔板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文档编号】H02G3/04GK203690830SQ20132088986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斌, 聂世杰, 杜建芳, 王亚芳 申请人:亚洲富士长林电梯(新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