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700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而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多个MOS管的一致性,可靠性高的控制电路。包括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1、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主功率N沟道MOS管Q5和主功率N沟道MOS管Q6,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通过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对电池进行电压、放电电流监控,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驱动信号转换MOS管,通过MOS管的开关来实现对主回路功率MOS管的开关控制,进而实现各种保护功能,电路工作可靠,电子器件少,尺寸小,成本低。
【专利说明】
一种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随着智能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PAD等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锂离子电池组在使用时必须安装保护电路,其中起到开关作用的是MOS管,信号转换的MOS管的导通电压Vgs小于2V,中主功率的MOS管的导通电压Vgs —般在2V-3V,而锂离子电池组使用电压范围基本为3V以上,因此无法使用单节锂离子电池电压直接驱动主功率M0S。当设备要求主功率输出时,往往采用多个信号转换MOS管并联,这样就存在MOS的一致性问题。当外部发生短路时,控制芯片发出关断指令,由于多个MOS管的不一致性,因此存在某个管子关断较慢,即在较长时间类流过的电流较大,存在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多个MOS管的一致性,可靠性高的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主功率N沟道MOS管Q5和主功率N沟道MOS管Q6,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入端与锂离子电芯正极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接地端Vss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漏极与电阻Rl —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漏极与电阻R4 —端连接,所述电阻Rl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O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O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和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源极分别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漏极与电阻R2 —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漏极与电阻R5 —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出端Vout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漏极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3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另一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C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6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另一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漏极相连,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源极与锂离子电池的输入负极B-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源极与锂离子电池的输出负极P-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输入端Vdd通过电阻R7与锂离子电芯正极B+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Vss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电流检测端VM通过所述电阻R8与锂离子电池负极P-连接。所述锂离子电芯正极与锂离子电池正极电气上为同一点。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1、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通过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对电池进行电压、放电电流监控,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驱动信号转换MOS管,通过MOS管的开关来实现对主回路功率MOS管的开关控制,进而实现各种保护功能,电路工作可靠,电子器件少,尺寸小,成本低。
[0009]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通过分立器件实现自动控制,控制电路简单、功耗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包括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主功率N沟道MOS管Q5和主功率N沟道MOS管Q6,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入端Vin与锂离子电芯正极B+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接地端Vss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漏极与电阻Rl —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漏极与电阻R4 —端连接,所述电阻Rl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出端Vout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O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O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和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源极分别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漏极与电阻R2 —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漏极与电阻R5 —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出端Vout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漏极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3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另一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C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6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另一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漏极相连,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源极与锂离子电池的输入负极B-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源极与锂离子电池的输出负极P-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输入端Vdd通过电阻R7与锂离子电芯正极B+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Vss与锂离子电芯负极B-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电流检测端VM通过所述电阻R8与锂离子电池负极P-连接。所述锂离子电芯正极B+与锂离子电池正极P+电气上为同一点。
[0013]当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检测到电池工作状态正常时,充电控制端CO、放电控制端DO端输出为电芯电压,对应的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差为电芯电压,使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导通,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栅极电压为B-,源极分别通过电阻R2、电阻R5上拉至5V,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差为-5V,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导通,此时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漏极电压为5.0V,使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的充电控制端CC、放电控制端DC的电压为5.0V,主功率N沟道MOS管Q5、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差为5.0V,主功率N沟道MOS管Q5、主功率N沟道MOS管Q6完全导通,导通后电阻极低可达到毫欧姆级,电池可正常充电、放电。当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检测到异常状态(电压过高、过低、放电电流过大)时,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控制端CO或控制端DO输出为B-,对应的会使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或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关断,进一步使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或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关断,最终使主功率N沟道MOS管Q5或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差为零,从而使其关断,切断放电或充电回路,实现保护功能。
[001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单节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主功率N沟道MOS管Q5和主功率N沟道MOS管Q6,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入端与锂离子电芯正极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接地端与锂离子电芯负极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漏极与电阻Rl —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漏极与电阻R4 —端连接,所述电阻Rl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O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O连接,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和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源极分别与锂离子电芯负极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漏极与电阻R2 —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漏极与电阻R5 —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l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l的漏极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信号转换N沟道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2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3与锂离子电芯负极连接,另一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C连接;所述信号转换P沟道MOS管Q4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6与锂离子电芯负极连接,另一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充电控制端C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栅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放电控制端DC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漏极相连,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5的源极与锂离子电池的输入负极连接,所述主功率N沟道MOS管Q6的源极与锂离子电池的输出负极-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7与锂离子电芯正极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与锂离子电芯负极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控制芯片U2的电流检测端通过所述电阻R8与锂离子电池负极连接;所述锂离子电芯正极与锂离子电池正极电气上为同一点。
【文档编号】H02H7/18GK203983966SQ20132089534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田俊成, 郭振 申请人:天津力神特种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