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38691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机组模型、建立电解槽模型和对并网发电系统进行控制等内容,能够充分反应对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建模与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了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是一种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风电-制氢并网发电 系统建模仿真、并网控制策略研究、及其与电网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风电功率输出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利 的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风电输出功率品质,许多科研工作者积极研究和探索风 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通过采用科学创新的技术手段,实现 了风力发电系统与电解槽协调优化控制策略达到输出功率平稳,进而解决了风力发电系统 并网运行所产生的功率波动等技术难题,为风电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 技术指导。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对提高了风能利用率,推进我国风能、氢资源的大规模 开发利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网对新能源吸纳能力强、适应性好、具有较高实用价 值的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 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0005] 1)建立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机组模型
[0006] 风电机组空气动力学数学模型为:
[0007]

【权利要求】
1. 一种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机组模型 风电机组空气动力学数学模型为: 其中:PM为风轮机捕获的风能转化成风电机组的机械功率,为风电接入点的空气 密度,Cp为叶片的风能转换效率系数,是风轮机叶尖速比和桨距控制角的函数,λ为风轮机 的叶尖速比,β为风电机组的桨距控制角,π为圆周率,一般取3. 1415926, R为风轮机叶 轮半径,Vw为风电接入点的时时风速; 风轮机与发电机的两质块轴系数学模型方程为:
(2) 其中:Ητ为风轮机的惯性常数,ωτ为风轮机的电角速度,TM为风轮机的机械转矩,K s为 风轮机和发电机轴的刚度系数,9S为两质块之间相对角位移,DT为风轮机转子阻尼系数, He为发电机的惯性常数,为感应发电机的电角速度,TE为发电机的电磁转矩,De为发电 机转子阻尼系数,为电网的同步角速度,dc〇 T/dt为风轮机角速度对时间的导数,do^/dt 为感应发电机电角速度对时间的导数,d Θ s/dt为两质块之间相对角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电压方程为:
(3) 磁链方程为
(4) 其中:usd与usq分别为发电机定子d轴和q轴绕组电压,uri与分别为发电机转子d 轴和q轴绕组电压,¥sd与¥sq分别为发电机定子d轴和q轴绕组磁链,与Ψμ分别为 发电机转子d轴和q轴绕组磁链,i sd与isq分别为发电机定子d轴和q轴绕组电流,iri与 分别为发电机转子d轴和q轴绕组电流,〇^为坐标系旋转角速度,&为发电机定子绕 组的电阻,艮为发电机转子绕组的电阻,s为发电机的滑差率,L s为发电机定子绕组的自感 抗山为发电机转子绕组的自感抗,Lm为发电机转子与定子绕组之间的互感抗,d¥ sd/dt与 d Vsq/dt分别为发电机定子d轴和q轴绕组磁链对时间的导数,d il^d/dt与d Vni/dt分别 为发电机转子d轴和q轴绕组磁链对时间的导数; 发电机定子电压矢量方向设定为d轴,故发电机定子d轴绕组电压等于发电机定子电 压矢量,发电机定子q轴绕组电压等于〇,因此,双馈感应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 率为:
(5) 其中:PS与Qs分别为双馈感应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us为发电机定子电 压矢量,Lm为发电机转子与定子绕组之间的互感抗,iri与分别为发电机转子d轴和q轴 绕组电流,L s为发电机定子绕组的自感抗,c〇s为坐标系旋转角速度; 2)建立电解槽模型 电解槽阳极和阴极电极反应为:
(6) 其中:Η20为水,02为氧气,Η2为氢气,Η+为氢离子,e为电子; 阳极平衡方程式为
(7) 其中:与分别为阳极氧气和水的摩尔量,
分别为阳极流入和流出 氧气的摩尔流速,
分别为阳极流入和流出水的摩尔流速,
为阳极产生的氧 气的流速,
为电迁移与扩散流速,
分别为阳极氧气和水的摩尔流速; 阴极平衡方程式为:
(8) 其中:NH2与NH20c分别为阴极氢气和水的摩尔量,
:分别为阴极流入和流出 氧气的摩尔流速,
分别为阴极流入和流出水的摩尔流速,Λ「丨f: n为阴极产生的氢 气的流速,
为电迁移与扩散流速,
分别为阴极氢气和水的摩尔流速; 电解槽整体电压为: (9) (10) 其中:为电解槽整体电压,E+为开路电压,PT为活化极化电压,--1?为欧姆极化 电压,F为法拉第常数,Λ G+为电化学反应过程的Gibbs自由能变,R为气体常数,Τ+为电 解槽温度,Ρ?为阴极氢气分压,P泣为阳极氧气分压,《孟〇为阳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水活度, β为传递系数,L为电流密度,tteO为交换电流密度,尺t1"为膜电阻; 3)对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 风电场标准差功率为:
(11) 其中:PW4为风电场标准差功率,pw为风电场输出功率,Ρ^ΚΜ为经指数平滑法预测出的 风电场输出较平稳的功率,τ为时间间隔; 并网发电系统参考功率为: PrEF - Pw-ESM_Pw- δ (12) 其中:PKEF为并网发电系统上网参考功率,PiESM为经指数平滑法预测出的风电场输出较 平稳的功率,Pw^为风电场标准差功率; 电解槽消耗功率为: Pc 一 Pw_PrEF (13) 其中:P。为电解槽消耗的功率,Pw为风电场输出功率,PKEF为并网发电系统上网参考功 率; 应用"先进先出"算法,进行电解槽优化控制,具体流程为: (A) 初始化电解槽开关序号、AELN和LAEL, (B) TELN大于AELN进入(C),否则进入(I), (C) 电解槽开关打开和电解槽打开次数小于电解槽持续打开最大次数,进入(D),否则 进入(E), (D) 电解槽打开次数等于上时刻电解槽打开的次数加1,进入(E), (E) 该电解槽序号达到最大,进入(F),否则判断下一个电解槽返回(C), (F) LAEL的下一个电解槽开关是关闭的,进入(G),否则进入(H), (G) 将电解槽开关置于开状态将电解槽打开的次数置本时刻AELN,本时刻AELN等于上 时刻AELN加本时刻LAEL,并且等于当前电解槽的序号,进入⑶, (H) AELN达到TELN,结束,否则判断下一个电解槽返回(F), (I) 寻找打开次数最大的电解槽,进入(J), (J)该电解槽打开的次数达到电解槽持续打开的最大次数,进入(K),否则进入(Μ), (Κ)将电解槽开关置于关状态,将电解槽的打开次数归零AELN等于AELN减1,进入 (L), (Μ)该电解槽序号达到最大,进入(Ν),否则判断下一个电解槽返回(J), (Ν)电解槽已打开最大次数等于电解槽已打开最大次数减1,进入(0), (0) AELN达到TELN,结束,否则判断下一个电解槽返回(J), 其中:AELN为某一时刻已经激活的电解槽个数,LAEL为上一次打开的电解槽的序号, TELN为制氢装置中需要安装的电解槽个数。
【文档编号】H02J3/38GK104113084SQ201410369925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孔令国, 蔡国伟, 刘闯, 杨德友, 刘士利, 潘超, 刘铖, 黄南天, 徐昂翾, 陈冲, 彭龙 申请人:东北电力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