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剥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31110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旋转剥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剥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剥线装置主要是剥线钳,剥线钳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力量和一定的技巧,而且在拉落外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较大的空间。通常施力方式为夹持施力,虽然使用范围很广,但是有一定的缺点。公开号为CN202550420U的剥线钳,为普通钳子的改装,在钳口上增加了几个不同直径的豁口,来增加其对不同直径导线的适应性,其直径为离散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解决现存剥线钳使用起来费力、占有空间大、对不同直径的导线适应性不强问题的旋转剥线器。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旋转剥线器,其特征是:包括内筒、外筒前段、外筒后段、复位弹簧,外筒前段和外筒后段相连组成中空的外筒,外筒前段和外筒后段相连处设置外筒槽,内筒设置在外筒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内筒和外筒上,位于外筒槽处的内筒上设置内筒槽,内筒槽的中部为直线段,内筒槽的两端为弧线段,外筒上固定有滑道板,滑道板位于外筒槽的部分安装与内筒槽配合的滑道螺栓,外筒前段端部的上下两处均安装有磁力圆盘,两个磁力圆盘旁分别设置弧形的第一去皮刀和第二去皮刀,第一去皮刀和第二去皮刀的弧面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磁力圆盘接触,第一去皮刀和第二去皮刀分别通过各自的旋转轴安装在内筒端部上,内筒上安装旋转把手。本发明还可以包括:1、所述的第一去皮刀和第二去皮刀的弧面从一侧到另一侧半径递增,旋转轴位于半径小的一侧。2、磁力圆盘通过和其相固定的螺栓与外筒前段上的螺纹孔配合从而安装在外筒前段上,第一去皮刀和第二去皮刀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螺栓在螺纹孔的深度实现调节。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采用新颖的结构——旋转的施力方式实现剥线过程。方便了电工的工作,使操作过程更省力,需要的剥线空间更小。以不同的方式增加了对不同直径导线的适应性,加入了可调距离的一对磁力圆盘,该剥线器适应的导线直径为连续的。比现有的剥线钳适应能力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轴测图;图2为本发明的去皮刀断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旋转把手端面图;图4为本发明的滑道形态图;图5为本发明的滑道嵌合螺栓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去皮刀切断导线外皮示意图a;图7为本发明的去皮刀切断导线外皮示意图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结合图1~7,整个可折叠双旋转切割机构,主要由旋转结构,去皮刀及其复位结构两部分组成。各部件如下:滑道螺栓1,固定螺栓2,外筒13,去皮刀4,内筒5,磁力圆盘6,磁力圆盘固定螺栓7,外筒螺栓8,轴承9,外筒210,外筒端盖11,旋转把手12。旋转结构主要由滑道螺栓1,固定螺栓2,外筒3,内筒5,外筒螺栓8,轴承9,外筒10,外筒端盖11,旋转把手12组成。旋转把手12与内筒5相连接,内筒5与外筒10之间通过轴承9连接,内筒5的里端装有复位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外筒10连接,为了便于安装,外筒由两部分外筒3和外筒210组成,这两部分通过外筒螺栓8相连接。旋转把手12旋转时驱动内筒5的旋转,由于轴承9的作用是内外筒周向相对旋转,先实现第一旋转过程,再实现第二旋转过程。内筒5的复位通过内外筒之间的弹簧实现。内筒5上有滑道,滑道对称设计在内筒5两侧(滑道形态如图4所示),外筒两侧安装有滑道螺栓1栓,滑道螺栓1末端嵌入到内筒5滑道内,第一旋转过程中会因为滑道螺栓1末端与规则滑道的相对运动,导致内筒5只旋转不移动;第二旋转过程中会因为滑道螺栓1末端与变角度滑道的相对运动,导致内筒5既旋转又平移。去皮刀及其复位结构,主要由去皮刀4,内筒5,磁力圆盘6,磁力圆盘固定螺栓7组成。弧形去皮刀4通过旋转轴与内筒相连接(如图6所示),磁力圆盘6通过磁力圆盘固定螺栓7连接到外筒3上,磁力圆盘6的平面与去皮刀4的弧面相接触。弧形去皮刀4的弧面为不规则的圆弧,从弧面的一侧到另外一侧半径递增,在小半径的那端安装有旋转轴,通过该旋转轴将其安装到内筒5的一端,这样去皮刀4就可以绕着旋转轴摆动。磁力圆盘固定螺栓7旋入外筒3的螺纹孔中,磁力圆盘固定螺栓7末端安装有磁力圆盘6,磁力圆盘6吸附住弧形去皮刀4,使去皮刀4的弧面一直贴住磁力圆盘6。在旋转把手12驱动内筒5向一侧旋转时,由于弧面与磁力圆盘6的接触,使两个弧形去皮刀4的刀刃距离变小,这样就在内筒5的第一旋转过程中这样完成了去除外皮的第一步切断外皮,接下来进入内筒5的第二旋转过程,由于上述旋转结构中内筒5的滑道与滑道螺栓1末端的的相对滑动,使内筒5相对于外筒向内移动,将切断的外皮拉落,进而完成了剥线的过程。磁力圆盘固定螺栓7可以随着所剥的导线的直径的变化而旋入、旋出,这样就改变了工作时两去皮刀刀刃的距离,进而提高了对不同直径剥线需求的适应能力。旋转剥线器主要由旋转结构,去皮刀及其复位结构两部分组成。旋转结构主要由外筒、内筒、旋转把手、轴承、弹簧、螺栓等组成。旋转把手与内筒相连接,内筒与外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内筒的里端装有复位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外筒连接,为了便于安装,外筒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通过螺栓相连接。旋转把手旋转时驱动内筒的旋转,由于轴承的作用是内外筒周向相对旋转,先实现第一旋转过程,再实现第二旋转过程。内筒的复位通过内外筒之间的弹簧实现。内筒上有滑道,滑道对称设计在内筒两侧,外筒两侧安装有螺栓,螺栓末端嵌入到内筒滑道内,第一旋转过程中会因为螺栓末端与规则滑道的相对运动,导致内筒只旋转不移动;第二旋转过程中会因为螺栓末端与变角度滑道的相对运动,导致内筒既旋转又平移。去皮刀及其复位结构,弧形去皮刀通过旋转轴与内筒相连接,磁力圆盘通过螺栓连接到外筒上,磁力圆盘的平面与去皮刀的弧面相接触。弧形去皮刀的弧面为不规则的圆弧,从弧面的一侧到另外一侧半径递增,在小半径的那端安装有旋转轴,通过该旋转轴将其安装到内筒的一端,这样去皮刀就可以绕着旋转轴摆动。螺栓旋入外筒的螺纹孔中,末端安装有磁力圆盘,磁力圆盘吸附住弧形去皮刀,使去皮刀的弧面一直贴住磁力圆盘。在旋转把手驱动内筒向一侧旋转时,由于弧面与磁力圆盘的接触,使两个弧形去皮刀的刀刃距离变小,这样就在内筒的第一旋转过程中这样完成了去除外皮的第一步切断外皮,接下来进入内筒的第二旋转过程,由于上述旋转结构中的滑道与螺栓末端的的相对滑动,使内筒相对于外筒向内移动,将切断的外皮拉落,进而完成了剥线的过程。磁力圆盘的固定螺栓可以随着所剥的导线的直径的变化而旋入、旋出,这样就改变了工作时两去皮刀刀刃的距离,进而提高了对不同直径剥线需求的适应能力。本装置由旋转结构,去皮刀及其复位结构两部分组成。由旋转把手驱动内筒相对外筒旋转,由于内筒滑道和外筒上螺栓的相对运动,使内筒在完成一定角度的旋转之后,在旋转的同时相对外筒轴向向内移动。去皮刀由于其弧形特征使其在内筒旋转的过程中,两个刀刃完成对导线外皮的切断,之后在内筒相对于外筒向内移动时,将切断的外皮拉掉,完成剥线过程。弧形去皮刀的复位由磁力圆盘的吸附作用实现。另外,通过旋转磁力圆盘的螺栓,可以实现剥线直径的改变。内筒第一旋转过程,由旋转把手直接驱动内筒相对外筒旋转,此时滑道为标准的圆弧状,内筒外筒没有轴向相对位移;内筒第二旋转过程,同样由旋转把手驱动内筒的旋转,这时滑道角度有所改变,使内筒在旋转的同时,相对外筒轴向向内移动。完成剥线过程之后,松开旋转把手,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弹簧实现二者的复位。去皮刀由旋转轴安装到内筒的外端,可以绕着旋转轴旋转,去皮刀的弧面与磁力圆盘相接触,通过调节磁力圆盘螺栓的旋入深度,可以调节该剥线器所能应用的剥线直径。在内筒的第一旋转过程中,两去皮刀刀刃的距离随着旋转便小,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变,完成导线外皮的切断。在内筒的第二旋转过程中,刀刃距离不变,去皮刀随着内筒一起向内移动,将切断的外皮拉落,完成剥线过程。本发明提出了剥线装置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案。本装置主要由旋转结构,去皮刀及其复位结构两部分组成。旋转结构主要由外筒、内筒、旋转把手、轴承、弹簧、螺栓等组成。内筒与外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实现相对旋转运动。旋转把手直接与内筒相连接,由旋转把手驱动内筒的旋转,内筒的复位通过内外筒之间的弹簧实现,该弹簧安装在内筒的末端,在外筒内部与外筒连接。内筒上有滑道,滑道对称设计在内筒两侧,外筒两侧安装有螺栓,螺栓末端嵌入到内筒滑道内,当内筒旋转时,会因为螺栓末端与滑道的相对运动,导致内筒与外筒轴向的相对运动。去皮刀及其复位结构主要由一对弧形去皮刀,磁力圆盘,螺栓组成。弧形去皮刀的弧面为不规则的圆弧,从弧面的一侧到另外一侧半径递增,在小半径的端面安装有旋转轴,通过该旋转轴将其安装到内筒的一端,这样去皮刀就可以绕着旋转轴摆动。螺栓旋入外筒的螺纹孔中,末端安装有磁力圆盘,磁力圆盘吸附住弧形去皮刀,使去皮刀的弧面一直贴住磁力圆盘。在旋转把手驱动内筒向一侧旋转时,由于弧面与磁力圆盘的接触与吸附,使两个弧形去皮刀的刀刃距离变小,这样就完成了去除外皮的第一步切断外皮,接下来由于上述旋转结构中的滑道与螺栓末端的的相对滑动,使内筒相对于外筒向内移动,将切断的外皮拉落,进而完成了剥线的过程。磁力圆盘的固定螺栓可以随着所剥的导线的直径的变化而旋入、旋出,这样就改变了工作时两去皮刀刀刃的距离,进而提高了对不同直径剥线需求的适应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