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521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创造涉及不间断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该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呈上下设置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模组上方,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功率板和第一散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功率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第二功率板和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设置于第二功率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功率板和所述第二功率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层和所述第二散热层之间,所述第一功率板与第二功率板通过连接导线连通。该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能有效满足模块高功率密度集成的要求,而且结构简洁,方便安装且容易维护。
【专利说明】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创造涉及不间断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
【背景技术】
[0002]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即不间断电源,是将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0003]由于IT行业迅猛发展,数据中心的数据量也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功率消耗的增大。UPS —方面朝着更大功率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应对不间断电源容量分期扩充的需求,产品模块化已成UPS电源领域的发展趋势。
[0004]现有的UPS在整体结构上多为单层结构,功率器件设置在功率板上,而功率板则铺设于底层的散热器上,这样的布局使得产品模块体积较大,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因而限制了 UPS功率密度的提高;而且模块的布局复杂,模块之间的连接导线多而杂乱,导致安装不便,使得生产工艺复杂化,可维护性也差,维修难度大,导致后期的维护成本也高。
[0005]因此,对于模块化UPS产品,为满足高功率密度集成的要求,同时使产品容易维护,UPS电源模块需要进行合理的结构布局。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该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能有效满足模块化的高功率密度集成的要求,而且结构简洁,方便安装且容易维护。
[0007]为此给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包括箱体,还包括位于箱体内、呈上下设置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模组上方,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功率板和第一散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功率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第二功率板和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设置于第二功率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功率板和所述第二功率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层和所述第二散热层之间,所述第一功率板与第二功率板通过连接导线连通。
[0008]其中,所述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包括PFC电感和PFC功率器件,所述PFC电感和所述PFC功率器件同设于所述第一功率板或者所述第二功率板。
[0009]其中,还包括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PFC电感、PFC功率器件分别设在不同的功率板上。
[0010]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板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二功率板的长度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功率板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第二功率板的宽度尺寸相同。
[0011]其中,所述箱体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一箱体和上端开口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扣合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所述箱体,所述第一模组和所述第二模组设于所述箱体内。
[0012]其中,所述第一模组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模组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
[0013]其中,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定位柱/定位孔,所述第二箱体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定位孔对应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柱。
[0014]其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两端,在所述前面板与第一模组、第二模组之间设置有散热风扇。
[0015]其中,所述连接导线设置有三根,设置于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的同一侧。
[0016]其中,所述三根连接导线分别为正极线、负极线和中线,所述正极线包括电池正极线和BUS正极线,所述负极线包括电池负极线和BUS负极线,所述中线包括电池中线和BUS中线。
[0017]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0018]本发明创造的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在箱体内将模块化UPS设计成两层结构,即分成上下设置的两个模组,两个模组分别包括功率板和散热座,在保证良好散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极大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增大UPS的功率密度。功率板上的模块之间的布局合理,减少导线连接,两个功率板仅需通过侧边的连接导线进行连通,箱体内部的模块化UPS的布局结构简洁,使得安装及维护简单方便,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发明创造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的内部布局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发明创造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的第一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发明创造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的第二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第一功率板,10- PFC电感,11- PFC功率器件,
[0026]2-第二功率板,20-逆变电路,21-控制板,22-电源,
[0027]3-箱体,30-第一箱体,31-第二箱体,
[0028]4-前面板,
[0029]5-后面板,
[0030]6-散热风扇,
[0031]7-连接导线,
[0032]8-第一散热层,
[0033]9-第二散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0035]本发明创造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箱体3和设置于箱体3内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设置呈上下布局结构,第一模组设置于第二模组上方。
[0036]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功率板I和第一散热层8,第一散热层8设置于第一功率板I的上方,第二模组包括第二功率板2和第二散热层9,第二散热层9设置于第二功率板2的下方,如图3所不,即第一功率板I和第二功率板2安装于第一散热层8和第二散热层9之间。优选地,第一功率板I的长度尺寸等于第二功率板2的长度尺寸,第一功率板I的宽度尺寸也等于第二功率板2的宽度尺寸,以保证在一定空间内获得最大的功率密度。
[0037]第一功率板I与第二功率板2通过连接导线7连通。采用软性的连接导线7连接两功率板,而不采用铜条刚性连接,是为了避免由于运输过程中的冲击而损坏功率板,连接导线7优选设置有三根,并且设置于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的同一侧,尽可能缩短连接导线7的长度,节省成本。具体地,所述三根连接导线7分别为正极线、负极线和中线,而所述正极线又包括电池正极线和BUS正极线,所述负极线包括电池负极线和BUS负极线,所述中线包括电池中线和BUS中线。
[0038]本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包括PFC电感10、PFC功率器件11、逆变电路20、控制板21和电源22,PFC全称是功率因数校正。PFC电感10和PFC功率器件11优选同时设置在相同的功率板上,即PFC电感10和PFC功率器件11同设于第一功率板I或者第二功率板
2。优选地,逆变电路20与PFC电感10、PFC功率器件11分别设在不同的功率板上,即如果PFC电感10和PFC功率器件11设于第一功率板I,逆变电路20则设置于第二功率板2,如果PFC电感10和PFC功率器件11设于第二功率板2,逆变电路20则设置于第一功率板I。在本实施例中,PFC电感10和PFC功率器件11设置于第一功率板I上,而逆变电路20、控制板21和电源22设置于第二功率板2上,如图4和图5所示。
[0039]箱体3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一箱体30和上端开口第二箱体31,第一箱体30与第二箱体31扣合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所述箱体3,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即设于所述箱体3内。箱体3优选为前后开口的矩形盒体。具体组装时,第一模组固定安装于第一箱体30的顶部,相应地,第二模组则固定安装于第二箱体31的底部,如图2所示。安装时,第一箱体30的下端与第二箱体31的上端固定连接,优选地,在第一箱体30上设置有定位柱或者定位孔,另一边,在第二箱体31上则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或者定位孔对应配合的定位孔或者定位柱,以方便该模块化UPS的定位组合安装。
[0040]箱体3还包括前面板4和后面板5,前面板4和后面板5分别设置于箱体3的两端,具体为,前面板4设置于箱体3的前端,二后面板5则设置于箱体3的后端,为了保证散热效果,通常会在前面板4与第一模组、第二模组之间设置有散热风扇6。
[004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包括箱体,其特征是,还包括位于箱体内、呈上下设置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模组上方,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功率板和第一散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功率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第二功率板和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设置于第二功率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功率板和所述第二功率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层和所述第二散热层之间,所述第一功率板与第二功率板通过连接导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所述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包括PFC电感和PFC功率器件,所述PFC电感和所述PFC功率器件同设于所述第一功率板或者所述第二功率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还包括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PFC电感、PFC功率器件分别设在不同的功率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功率板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二功率板的长度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功率板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第二功率板的宽度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一箱体和上端开口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扣合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所述箱体,所述第一模组和所述第二模组设于所述箱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模组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模组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定位柱/定位孔,所述第二箱体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定位孔对应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所述箱体还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两端,在所述前面板与第一模组、第二模组之间设置有散热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导线设置有三根,设置于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模块化UPS,其特征是,所述三根连接导线分别为正极线、负极线和中线,所述正极线包括电池正极线和BUS正极线,所述负极线包括电池负极线和BUS负极线,所述中线包括电池中线和BUS中线。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722292SQ20142001501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裴少华, 李方军, 时小莉, 余健, 李志超, 易以辉, 黄贵军 申请人: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