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柜活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099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开关柜活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开闭灵活可靠、使用方便的开关柜活门机构,包括手车、手车室、上活门和下活门;手车室包括左板、右板、顶板、底板和后板,底板上靠近左板的一侧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配合有上滑动块和下滑动块,第一定向滑道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动滚轮,第二定向滑道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动滚轮;固定杆垂直固定在左板上,上拉连杆的一端与上滑动块相连,驱动块安装在手车上并滑动配合在导轨上。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门机构,具体讲是一种开关柜活门机构。 开关柜活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开关柜活门机构是开关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当手车推进手车室时,通过 开关柜活门机构打开上活门和下活门,以使手车上的触臂能插入到活门后的静触座中;当 手车拉出手车室时,通过开关活门机构关闭上活门和下活门,以遮住活门后的静触座。现有 技术的开关柜活门机构大多设计为链条、钢丝绳的传动方式,这种传动方式的活门机构结 构较复杂,而且传动的过程中阻力较大,容易出现卡死的情况,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开闭灵活可靠、 使用方便的开关柜活门机构。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开关柜活门机构,包括手 车、手车室、上活门和下活门;手车室包括左板、右板、顶板、底板和后板,底板上靠近左板的 一侧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配合有上滑动块和下滑动块,上活门和下活门分别通过上 滑动块和下滑动块上下活动;还包括上拉连杆、上连连杆、下拉连杆、下连连杆、固定杆和驱 动快;底板上靠近左板的一侧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第一定向滑道和第二定向滑道,两个定 向滑道均设置为向手车室的后板方向向下倾斜的结构,第一定向滑道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 动滚轮,第二定向滑道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动滚轮;固定杆垂直固定在左板上,上拉连杆的 一端与上滑动块相连,上拉连杆的杆体部铰接在固定杆的上部,上连连杆的一端与上拉连 杆的另一端铰接,上连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滚轮相连;下拉连杆的一端与下滑动块相 连,另一端铰接在固定杆的下部,下连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下拉连杆的杆体部上,下连连杆的 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滚轮相连;下滑动块和底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驱动块设置为能同时推 动第一滑动滚轮和第二滑动滚轮沿着对应的定向滑道滑动的结构,驱动块安装在手车上并 滑动配合在导轨上。
[0005] 在水平方向上,第一定向滑道位于第二定向滑道的上方;在垂直方向上,第一定向 滑道位于第二定向滑道的外侧,第一定向滑道位于上拉连杆与上连连杆连接处的内侧,第 二定向滑道位于下拉连杆与下连连杆连接处的内侧;所述驱动块由用于推动第一滑动滚轮 的第一推块和用于推动第二滑动滚轮第二推块组成,第二推块连接在第一推块前端面的下 部,与第一推块形成一横截面为L形的结构。
[000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开 关柜活门机构通过几个连杆以及滑动滚轮的相互配合即能实现活门的开与关,涉及到的部 件较少,结构简单,且开闭灵活可靠,使用方便。
[0007] 作为改进,所述下拉连杆上设置有扇形配重板。扇形配重板用于调节下拉连杆的 平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柜活门机构活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09]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柜活门机构活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中所示:1、上活门2、下活门3、左板4、底板5、导向杆6、上滑动块7、下滑动块 8、上拉连杆9、上连连杆10、下拉连杆11、下连连杆12、固定杆13、驱动块14、导轨15、第 一定向滑道16、第二定向滑道17、第一滑动滚轮18、第二滑动滚轮19、第一支点20、第二 支点21、第三支点22、第四支点23、复位弹簧24、扇形配重板25、限位块26、第一推块27、 第二推块28、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0012]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开关柜活门机构,包括手车、手车室、上活门1和下活门2。 手车室包括左板3、右板、顶板、底板4和后板28,图1和图2均为去掉右板后的右视图。底 板4上靠近左板3的一侧设有导向杆5,导向杆5上滑动配合有上滑动块6和下滑动块7, 上活门1的左端固定在上滑动块6上,下活门2的左端固定在下滑动块7上,以此上活门1 随着上滑动块6上下活动,下活门2随着下滑动块7上下活动。导向杆5上位于上活门1与 下活门2之间设有限位块25,以确保活门关闭时上活门1能遮住上一排静触座,下活门2能 遮住下一排静触座。所述开关柜活门机构还包括上拉连杆8、上连连杆9、下拉连杆10、下连 连杆11、固定杆12和驱动快。底板4上靠近左板3的一侧设有导轨14,导轨14上设有第 一定向滑道15和第二定向滑道16,两个定向滑道均设置为向手车室的后板28方向向下倾 斜的结构,第一定向滑道15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动滚轮17,第二定向滑道16内滑动配合有 第二滑动滚轮18,也就是说,第一滑动滚轮17嵌入第一定向滑道15内并可在第一定向滑道 15内滚动。第二滑动滚轮18嵌入第二定向滑道16内并可在第二定向滑道16内滚动。固 定杆12垂直固定在左板3上,上拉连杆8的一端与上滑动块6相连,上拉连杆8的杆体部 通过第一支点19铰接在固定杆12的上部,上拉连杆8可绕着第一支点19旋转。以上所述 上拉连杆8的杆体部具体是指上拉连杆8上位于两端之间的部位,上连连杆9的一端通过 第二支点20与上拉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上连连杆9可绕着第二支点20旋转。上连连杆9 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滚轮17相连。下拉连杆10的一端与下滑动块7相连,另一端通过第 三支点21铰接在固定杆12的下部,下拉连杆10可绕着第三支点21旋转。下连连杆11的 一端通过第四支点22铰接在下拉连杆10的杆体部上,以上所述下拉连杆10的杆体部具体 是指下拉连杆10上位于两端之间的部位,下连连杆11可绕着第四支点22旋转。下连连杆 11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滚轮18相连。以上所述的滑动滚轮为现有技术,具体包括滚轮,滚 轮上设有固定轴,滚轮可在固定轴上转动,滚轮嵌入定向滑道内并可在定向滑道内滚动,固 定轴则与上连连杆或下连连杆固定连接,以实现滑动滚轮与上连连杆或下连连杆相连。本 实施例中,第一支点19靠近第二支点20,第四支点22靠近第三支点21,以此能获得更大的 力矩。为了防止上连连杆9在活动时与其它连杆相碰,将上连连杆9设计成弯折结构。下 滑动块7和底板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3,复位弹簧23套接在导向杆5上。驱动块13设置 为能同时推动第一滑动滚轮17和第二滑动滚轮18沿着对应的定向滑道滑动的结构,驱动 块13安装在手车上并滑动配合在导轨14上。
[0014] 在水平方向上,第一定向滑道15位于第二定向滑道16的上方,更具体讲,第一定 向滑道15的最下端与第二定向滑道16的最上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垂直方向上,第一定向 滑道15位于第二定向滑道16的外侧,第一定向滑道15位于上拉连杆8与上连连杆9连接 处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一定向滑道15位于第二支点20的内侧,第二定向滑道16位于下拉 连杆10与下连连杆11连接处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二定向滑到位于第四支点22的内侧。以 上所述的外侧、内侧具体是指:在底板4上建立一个虚拟的垂面,所建垂面与后板28平行, 如果以该垂面为参考面,则垂面与后板28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即为垂面的内侧,垂面与手 车室开口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即为垂面的外侧。所述驱动块13由用于推动第一滑动滚轮 17的第一推块26和用于推动第二滑动滚轮18第二推块27组成,第二推块27连接在第一 推块26前端面的下部,与第一推块26形成一横截面为L形的结构,第一推块26的前端面 与第二推块27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定向滑道15与第二定向滑道16之间的距离, 该结构设计是为了使第一推块26和第二推块27能分别同时触碰到第一滑动滚轮17和第 二滑动滚轮18,第一推块26的上端面与第一定向滑道15的最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推 块27的上端面与第二定向滑道16的最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连杆上设置有扇形配 重板24,扇形配重板24的中心活动连接在下拉连杆10的杆体部上。
[0015] 当活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滑动滚轮17位于第一定向滑道15的上端,第二滑动 滚轮18位于第二定向滑道16的上端。手车推入手车室,手车上的驱动块13推动第一滑动 滚轮17沿着第一定向滑道15向斜下方滑动,通过第一滑动滚轮17带动上连连杆9往下拉 动上拉连杆8的一端,使上拉连杆8与上滑动块6相连的一端往上翘,并带动上滑动块6沿 着导向杆5上升,上活门1也随着上滑动块6上升,实现上活门1的打开;同时,手车上的驱 动块13推动第二滑动滚轮18沿着第二定向滑道16向斜下方滑动,通过第二滑动滚轮18 带动下连连杆11往下拉动下拉连杆10,使下拉连杆10与下滑动块7相连的一端下降,并带 动下滑动块7压缩复位弹簧23沿着导向杆5下降,下活门2也随着下滑动块7下降,实现 下活门2的打开。当手车拉出手车室,驱动块13脱离滑动滚轮,上滑动块6和上活门1在 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杆5下降,第一滑动滚轮17滑回第一定向滑道15的上端,同时,在 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下滑动块7和下活门2沿着导向杆5上升到原来的位置,第二滑动 滚轮17滑回第二定向滑道16的上端,实现上活门1和下活门2的关闭。
[0016] 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 偏离本项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 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开关柜活门机构,包括手车、手车室、上活门和下活门;手车室包括左板、右板、 顶板、底板和后板,底板上靠近左板的一侧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配合有上滑动块和下 滑动块,上活门和下活门分别通过上滑动块和下滑动块上下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 拉连杆、上连连杆、下拉连杆、下连连杆、固定杆和驱动快;底板上靠近左板的一侧设有导 轨,导轨上设有第一定向滑道和第二定向滑道,两个定向滑道均设置为向手车室的后板方 向向下倾斜的结构,第一定向滑道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动滚轮,第二定向滑道内滑动配合 有第二滑动滚轮;固定杆垂直固定在左板上,上拉连杆的一端与上滑动块相连,上拉连杆的 杆体部铰接在固定杆的上部,上连连杆的一端与上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上连连杆的另一 端与第一滑动滚轮相连;下拉连杆的一端与下滑动块相连,另一端铰接在固定杆的下部,下 连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下拉连杆的杆体部上,下连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滚轮相连;下滑 动块和底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驱动块设置为能同时推动第一滑动滚轮和第二滑动滚轮沿 着对应的定向滑道滑动的结构,驱动块安装在手车上并滑动配合在导轨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柜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第一定向滑道 位于第二定向滑道的上方;在垂直方向上,第一定向滑道位于第二定向滑道的外侧,第一定 向滑道位于上拉连杆与上连连杆连接处的内侧,第二定向滑道位于下拉连杆与下连连杆连 接处的内侧;所述驱动块由用于推动第一滑动滚轮的第一推块和用于推动第二滑动滚轮第 二推块组成,第二推块连接在第一推块前端面的下部,与第一推块形成一横截面为L形的 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柜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连杆上设置有扇形 配重板。
【文档编号】H02B11/167GK203871729SQ201420205102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5日
【发明者】陶剑, 周志东, 鲁仁桐, 朱晓壘, 吴晓芳, 任淼 申请人:浙江高压开关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