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1562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包括电源、软起动器和电机,电源连接软起动器,软起动器连接电机,软起动器包括主回路、电流互感器和电路板,电流互感器设在主回路上并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与主回路中可控硅组件驱动相连,主回路由内置旁路接触器与可控硅组件并联形成;可控硅组件包括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并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了一种方便使用、不产生拉弧的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将接触器整合入软起动器内,减少了部件,缩小了体积,方便实用并大大降低了成本。通过可控硅组件和电路板及内置旁路接触器的配合使用,确保了完全的实现电子灭弧。整个设备工作安全可靠,并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专利说明】—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起动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上个世纪80年代,软起动器成了电动机起动控制的理想产品,填补了星-三角启动器和变频器在功能实用性和价格之间的鸿沟。其工作过程都是采用晶闸管起动外加接触器旁路工作。起动时可以有效控制电动机电压,使其在起动过程中逐渐升高,很自然地控制起动电流,使机械和电应力降至最小。因此软起动器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旁路接触器往往都要另外配置,且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分断会产生拉弧。
[0003]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例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额定短路开断电流是指开关极限断开电流的最大能力,辟如开关上表明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0KA,表示20KA内的短路跳闸触头灭弧热元件动作等有效,超过这个极限跳闸,接头灭弧热元件动作不保证,会产生拉弧。而拉弧往往造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0004]由于软起动器工作过程中的高电压电流,势必会产生拉弧。因此,必然的会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0005]现有的旁路运行软起动器只是在软起动器的旁边加装一套与晶闸管并联的交流接触器,以完成起动后的旁路工作。灭弧功能仅依靠交流接触器本身的灭弧栅格实现,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这种外接旁路软起动器需要用户另外配置一定规格的旁路接触器以及必要的外围箱体及电路才能正常工作,非常的不方便,使用户成本增加,且在环境恶劣或者电源电压偏低的情况下经常会损坏,影响正常的生产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使用、不产生拉弧的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
[0007]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包括电源、软起动器和电机,所述电源连接软起动器,所述软起动器连接电机,所述软起动器包括主回路、电流互感器和电路板,所述电流互感器设在主回路上并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与主回路中可控硅组件驱动相连,所述主回路由内置旁路接触器与可控硅组件并联形成;
[0008]可控硅组件包括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所述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并联。
[0009]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变压器和主回路,所述主回路上设有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用来检测电流大小,可控硅组件可受控于电路板发出的触发信号,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从而改变流过晶闸管电流的大小。
[0010]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电路板罩壳,所述电路板罩壳与底座外壳扣合。电路板罩壳与底座外壳可以很好的保护内部的结构不受损坏。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电路板罩壳上设有显示板,所述显示板与主电路板连接。显示板用来显示所需要了解的数据。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外壳两侧设有输出防护罩。防护罩更好的保护了内部的各种结构。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使用、不产生拉弧的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将接触器整合入软起动器内,减少了部件,缩小了体积,方便实用并大大降低了成本。通过可控硅组件和电路板及内置旁路接触器的配合使用,确保了完全的实现电子灭弧。整个设备工作安全可靠,并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电源2、软启动器3、电机4、电流互感器
[0018]5、电路板6、主回路7、第一晶闸管
[0019]8、第二晶闸管9、底座外壳10、散热器11、变压器
[0020]12、可控硅组件13、铜排14、内置旁路接触器
[0021]15、电路板罩壳16、显不板17、输出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包括电源1、软起动器2和电机3,电源I连接软起动器2,软起动器2连接电机3,软起动器2包括主回路6、电流互感器4和电路板5,电流互感器4设在主回路6上并与电路板4连接,电路板4与主回路6中的可控硅组件12驱动相连,主回路6由内置旁路接触器14与可控硅组件12并联形成;可控硅组件12包括第一晶闸管7和第二晶闸管8,第一晶闸管7和第二晶闸管8并联。
[0024]如图2所示,还包括底座外壳9,底座外壳9内设有散热器10,散热器10上设有变压器11和可控硅组件12,变压器11连接电源I和电路板5,电流互感器4设在铜排13上并与电路板5连接,可控硅组件12与电路板5连接。电流互感器4用来检测电流大小,一方面可以客观的显示出电流值,另一方面可以对整个电路实施保护;可控硅组件12可接受电路板5产生的触发信号,改变可控硅组件12的导通角,而改变流过可控硅组件12电流的大小。
[0025]还包括电路板罩壳15,电路板罩壳15与底座外壳9扣合。电路板罩壳15上设有显示板16,显示板16与电路板5连接。底座外壳9两侧设有输出防护罩17。
[0026]电源I接通后,电源通过铜排13传导可控硅组件12。电源I通过变压器11把电源加到电路板5上,使电路板5开始工作。显示面板16显示当前状态。按下显示面板16上的起动键后,输入启动命令,电路板5发出驱动信号加到可控硅组件12上,可控硅组件12受控开通。电源I通过可控硅组件12加载到电机3上,使电机3开始启动。电路板5自动通过驱动信号波形调整可控硅组件12的导通角,使流过可控硅组件12的电流以及电压缓慢上升,从而使电机3平稳起动,直到启动完成后电机3开始全速运行。此时电路板5发出旁路信号,使内置旁路接触器14吸合,电源通过内置旁路接触器14直接加载到电机3上,继续维持电机3全速运行,从而使电机3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然后停止可控硅组件12的触发信号,使可控硅组件12关断从而脱离电机回路。当需要停机时,电路板5先发出触发信号开通可控硅组件12,使可控硅组件12开通从而加入电机回路。然后再关断旁路信号,使内置旁路接触器14断开,然后再通过调整可控硅组件12的触发信号从而使可控硅组件12逐渐关断。
[0027]在这个过程中,内置旁路接触器14断开的瞬间由于可控硅组件12已经开通,电源I通过可控硅组件12使电机3继续运转,所以不会产生拉弧,而可控硅组件12的使用可以逐步改变电流的大小,而不是突然使电流增大或减小,从源头上避免了电子拉弧的产生,从根源上实现了电子灭弧。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包括电源、软起动器和电机,所述电源连接软起动器,所述软起动器连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起动器包括主回路、电流互感器和电路板,所述电流互感器设在主回路上并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与主回路中可控硅组件驱动相连,所述主回路由内置旁路接触器与可控硅组件并联形成; 可控硅组件包括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所述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变压器和主回路,所述主回路上设有电流互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罩壳,所述电路板罩壳与底座外壳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罩壳上设有显示板,所述显示板与主电路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旁路型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外壳两侧设有输出防护罩。
【文档编号】H02P1/28GK204216801SQ201420623584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余擎宇, 王辉, 胡发亭 申请人:上海数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