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711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设有输出端VDD1和输出端VDD2的两级降压电路,二极管D1和两级降压电路之间接入恒流电路,恒流电路包括并联后接入二极管D1的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的另一端与开关元件S1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元件S1的控制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元件S1的输出端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两级降压电路,在电阻R2与开关元件S1之间的连接节点与开关元件S2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元件S2的控制端接入电阻R3与开关元件S1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节点,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接入电阻R3与两级降压电路之间的连接节点。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成本低,稳定高,提高了电池组的电能转化率,节约电能,使得输出更加稳定,提高产品的品质。
【专利说明】 —种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由于锂电池具有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具有高功率承受能力、电压平台高、储能密度大,质量轻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科技、国防、生活等【技术领域】。目前,多节锂电池组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很多锂电池组的应用中,都需要为控制线路提供一个稳定的低压电源,用于控制线路的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电池组电压在满电量与电量用尽时得电压相差比较大,因此,对于降压线路,因为输入电压范围的大幅度变化,从而为元件选型,参数设计,成本控制方面带来很多限制。比如对于14串的锂离子电池包,通常其允许工作电压为35V飞0V之间,对于普通的降压芯片或器件,面临着不小的选型难题,采用逐级降压,除了增加成本外,对于高低压的性能都会有差异,从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致调试,给设计工作带来不少的工作量。同时,传统的降压线路存在电压高时耗电电流大,电压低时耗电电流小的缺点,使其在使用过程中电流不一致,电量消耗大等问题,降低了电能的转化率,制约其发展和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成本低,电流消耗少且稳定性高的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与二极管D1连接的两级降压电路,两级降压电路上设有输出端VDD1和输出端VDD2,二极管D1和两级降压电路之间接入一恒流电路,所述的恒流电路包括并联后接入二极管D1的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的另一端与开关元件S1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元件S1的控制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元件S1的输出端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两级降压电路,在电阻R2与开关元件S1之间的连接节点与一开关元件S2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元件S2的控制端接入电阻R3与开关元件S1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节点,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接入电阻R3与两级降压电路之间的连接节点。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两级降压电路包括一开关元件S3,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和电阻R3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和电阻R3之间的连接节点之间接入一稳压二极管Z1,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稳压二极管之间接入一电容C1,在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电容C1之间接入一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与开关元件S3的控制端连接后并接入降压芯片U1的控制端,稳压二极管Z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降压芯片U1的接地端连接并接入地线GND ;开关元件S3的输出端和电容C4之间接入一电容C3,开关元件S3的输出端和电容C3之间接入一电阻R5,电阻R5和电阻R6串联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入地线GND ;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的连接节点与降压芯片U1的参考端连接;开关元件S3的控制端与电阻R4之间的连接节点与一电容C2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入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的连接节点;输出端VDD1设置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和电阻R3之间的连接节点之间;输出端VDD2设置在电容C4与开关元件S3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的连接节点上。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容C1和电容C3均为有极性电容。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开关元件S1、开关元件S2以及开关元件S3均为NPN型三极管或NPN型场效应管。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成本低,稳定高,采用恒流电路和二级降压电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电池组电压变化范围大而造成的降压线路问题,从而使得无论电池组的电压处于高或低,其耗电电流基本上一致,减少了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流消耗少,提高了电池组的电能转化率,节约电能,使的电流稳定,提高了电池组的稳定性,使得输出更加稳定,提高产品的品质,保护用电设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001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池组的正极输出端VBAT+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两级降压电路1连接。在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级降压电路1之间接入一恒流电路2。该恒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NPN型三极管S1以及NPN型三极管S2 ;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S1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S1的发射极与电阻R3连接,NPN型三极管S1的基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S1的基极与电阻R2之间的连接节点与NPN型三极管S2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S2的基极接入NPN型三极管S1的发射极与电阻R2之间的连接节点,NPN型三极管S2的发射极接入电阻R3与二级降压电路1之间的连接节点。
[0012]二级降压电路1包括一 NPN型三极管S3,NPN型三极管S3的集电极接入恒流电路2中的电阻R3和NPN型三极管S2的发射极之间的连接节点;NPN型三极管S3的基极与降压芯片U1的控制端连接,降压芯片U1的接地端接入地线GND ;NPN型三极管S3的发射极与电阻C4连接,电阻C4的另一端接入地线GND。NPN型三极管S3的集电极与恒流电路2之间接入一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接入NPN型三极管S3的集电极与恒流电路2中的电阻R3和NPN型三极管S2的发射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之间;NPN型三极管S3的集电极与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之间接入一有极性电容C1 ;有极性电容C1的正极接入NPN型三极管S3的集电极与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之间;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有极性电容C1的负极以及降压芯片U1的接地端连接,连接后并接入地线GND。NPN型三极管S3的集电极与有极性电容C1的正极之间接入一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接入NPN型三极管S3的基极与降压芯片U1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节点。NPN型三极管S3的发射极与电容C4之间接入一有极性电容C3,有极性电容C3的正极接入NPN型三极管S3的发射极与电容C4之间。NPN型三极管S3的发射极与有极性电容C3的正极之间接入一电阻R5,电阻R5与电阻R6串联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有极性电容C3的负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后接入地线GND。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的连接节点与降压芯片U1的参考端连接。NPN型三极管S3的基极与降压芯片U1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节点与一电容C2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入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的连接节点。输出端VDD1设置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和电阻R3之间的连接节点之间,输出端VDD1为驱动电源,该驱动电压可以与Η桥MOS管连接。输出端VDD2设置在电容C4与开关元件S3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的连接节点上,输出端VDD2为输出电压端,该输出电压端可以与电频转换器连接。
[0013]所述的降压芯片U1可以使用低压线性稳压器LD0、降压芯片ΜΗ6303等降压芯片,
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0014]使用时,二极管D1的电池组的阳极与电池组的正极输出端VBAT+接通后,电池组的电流经过二极管D1、电阻R2、ΝΡΝ型三极管的基极流入发射极流出、电阻R3后给有极性电容C1充电,此时ΝΡΝ型三极管S1开启,电池组的电流从ΝΡΝ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的流入发射极流出、电阻R3后以较大的电流给有极性电容C1充电;当电路中的电流经过电阻R3后,如果在电阻R3上的电压下降大于ΝΡΝ型三极管S2的开始电压,此时ΝΡΝ型三极管S2导通,而ΝΡΝ型三极管S1断开,经过电阻R3上的电流减少,而ΝΡΝ型三极管S2有断开;如此反复,则通过电阻R3上的电流近似于一个恒流源。而输出端VDD1的驱动电源由恒流源、稳压二极管Ζ1以及有极性电容C1组成,输出端VDD1的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值由稳压二极管Ζ1确定。
[0015]当VDD1输出电压稳定后,在进行第二次降压,经过二次降压后的电流从输出端VDD2输出,供与输出端VDD2连接的电路或元器件使用。该二级降压电路由电阻R4、电阻R5、电阻R6、ΝΡΝ型三极管S3、降压芯片U1、电容C2、有极性电容C3以及电容C4组成。如图1所示,二级降压电路1中的电压经过电阻R5、电阻R6分压后将输出端VDD2的电压反馈到降压芯片U1的参考端,当降压芯片U1的参考端的电压低于其门限值(一般为1.2V或2.5V)时,降压芯片U1的Uak呈现高阻状态,其中Uak呈现高阻状态即为降压芯片中三极管Q3的基极、电容C2以及降压芯片U1的控制点三者之间的连接节点与降压芯片U1接地端之间处于高电阻状态且Uak的参考电压值一般为2.5V,此时三极管S1处于导通状态,从而输出端VDD2电压开始上升;反之,降压芯片U1的Uak导通,其中Uak导通为即为三极管Q3的基极、电容C2以及降压芯片U1的控制点三者之间的连接节点与降压芯片U1接地端之间导通,三极管S1处于断开状态,输出端VDD2电压开始下降。这样通过降压芯片U1控制三极管S1的导通与断开,使得输出端VDD2的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状态,从而达到输出端VDD2的稳压输出。附图1中的电容C2的作用是当输出端VDD1上的电压波动很大时,通过电容C2直接耦合到降压芯片U1的参考端,从而防止输出端VDD1的波动影响输出端VDD2,从而使得输出端VDD2输出更稳定。
[0016]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元件S1、开关元件S2以及开关元件S3除了可以使用NPN型三极管外,还可以使用NPN型场效应管代替,其他元器件和连接关系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重复阐述。
[0017]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与二极管Dl连接的两级降压电路(I),两级降压电路(I)上设有输出端VDDI和输出端VDD2,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I和两级降压电路(I)之间接入一恒流电路(2),所述的恒流电路(2)包括并联后接入二极管Dl的电阻Rl和电阻R2,电阻Rl的另一端与开关元件SI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元件SI的控制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元件SI的输出端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两级降压电路(I ),在电阻R2与开关元件SI之间的连接节点与一开关元件S2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元件S2的控制端接入电阻R3与开关元件SI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节点,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接入电阻R3与两级降压电路(I)之间的连接节点;所述的两级降压电路(I)包括一开关元件S3,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和电阻R3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和电阻R3之间的连接节点之间接入一稳压二极管Z1,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稳压二极管之间接入一电容Cl,在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电容Cl之间接入一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与开关元件S3的控制端连接后并接入降压芯片Ul的控制端,稳压二极管Zl的另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以及降压芯片Ul的接地端连接并接入地线GND ;开关元件S3的输出端和电容C4之间接入一电容C3,开关元件S3的输出端和电容C3之间接入一电阻R5,电阻R5和电阻R6串联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入地线GND ;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的连接节点与降压芯片Ul的参考端连接;开关元件S3的控制端与电阻R4之间的连接节点与一电容C2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入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的连接节点;输出端VDDl设置在开关元件S3的输入端与开关元件S2的输出端和电阻R3之间的连接节点之间;输出端VDD2设置在电容C4与开关元件S3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的连接节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Cl和电容C3均为有极性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电池系统的线性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元件S1、开关元件S2以及开关元件S3均为NPN型三极管或NPN型场效应管。
【文档编号】H02M3/07GK204119025SQ201420675961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刘辉, 徐文赋, 朱立湘, 任素云, 李润朝 申请人: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