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装置用框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74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盘装置用框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盘装置用框体,特别地涉及收纳配电盘或开关装置这样的电气设备的盘装置用框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关于现有的盘装置用框体,例如公开了以下技术:在周边部形成有U字状的折弯部的底板上组装在两端部形成有U字状的折弯部的侧面板,在其角部中将整体大致呈L字状且截面为U字状的角配件嵌合于底板和侧面板各自的U字状折弯部,通过用铆钉等将设置于重叠部的孔彼此接合,从而能无须采用焊接的结构而形成机械强度优越的盘装置用框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88933号公报(第4页,图1-2)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这样的现有的盘装置用框体中,在底板和侧面板的U字状的折弯部的内侧,通过嵌合同样具有U字状截面的大致呈L字状的角配件并用铆钉等接合,来提高角部的刚性以形成框架结构(Rahmen structure),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各构件的折弯部较多且结构变得复杂,此外,各构件开孔以及折弯的成品尺寸需要很高的加工精度,因此,希望有更简单、加工性优越又经济的结构。

此外,用于配电盘或开关装置这样的电气设备的框体需要相应的耐振性能。为了提高耐振性能,减少基础固定部的摇晃振动较为有效,因此,在要求高耐振性的情况下,以往为了提高基础固定部的刚性而实施对厚板进行焊接等的处理,但所希望的盘装置用框体是结构更简单、基础固定部的刚性高并且耐振性能优越。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目的在于获得结构简单且机械强度以及耐振性能优越的盘装置用框体。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盘装置用框体中,将左右的侧面板、底板和顶板组合而形成为长方体状,在其内侧角部装配角配件而使侧面板与底板接合,角配件具有互相呈直角相交的多个接合面,角配件的与底板的底面接合的接合面形成为板厚比其他的接合面厚,并且设有基础固定用的安装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盘装置用框体,组装于框体的内侧角部的角配件具有互相呈直角相交的多个接合面,且与底板的底面接合的接合面形成为板厚比其他接合面厚,且设有基础固定用的安装孔,因此,能用简单形状的角配件构成角部的刚性大的框架结构,此外,能获得基础固定部的刚性大的盘装置用框体。

因此,能使发生运输时的振动或因地震引起的振动时的响应倍率减小,例如,在内部收纳电气设备的情况下,能降低施加在电气设备上的加速度,因此,能便宜地提供具有高耐振功能的配电盘或开关装置的框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盘装置用框体的底部的一个角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盘装置用框体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角配件的折弯加工前的展开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基础固定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顶部的一个角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盘装置用框体的底部的两个角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盘装置用框体的底部的一个角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基础固定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盘装置用框体的底部的一个角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盘装置用框体的整体图。此外,图4是图1所示的角配件的折弯加工前的展开图。

以下,根据图进行说明。另外,当从图3的方向观察框体时,将前方作为框体的正面侧,后方作为背面侧。此外,将左右方向称为框体的宽度方向,将从正面侧朝背面侧的方向称为纵深方向。

首先,基于图3对盘装置用框体的整体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盘装置用框体1具有底板2、顶板3、左侧面板4、右侧面板5以及连接这些的角配件6,整体上呈长方体状。此外,虽在此处省略了示图,但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在正面侧设有正面外罩或正面门,在背面侧设有背面外罩或背面门。此外,根据框体的大小或收纳于内部的设备,可适当追加纵框体和横框体或隔板,但因为不是本申请的主要部分,因此省略示图以及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在于底板2及顶板3与左右的侧面板4、5的接合部的特征,因此,接下来对该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表示图3的左后下角部的局部立体图,图1的分解立体图为图2。另外,角配件6的形状基本上在底板2一侧的四角以及顶板3一侧的四角处是相同的。但是,形成为前后、左右、上下对称的形状。接下来,以左后下部角部作为代表进行说明,为了避免繁杂,各角的角配件全部用相同符号表示。

参照图1及图2对角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底板2将宽度方向的两边部在垂直方向上呈L字状折弯而形成折弯部2a,将纵深方向的两边部也同样地在垂直方向上折弯形而成折弯部2b。

在以下说明中,将底板2的不包括折弯部2a、2b的水平部分称为底面。左右的折弯部2a预先形成为比底面的纵深方向的宽度长,将长出的端部与折弯部2b平行地折弯以形成为端部折弯部2c。折弯部2b与端部折弯部2c之间由于嵌合接下来说明的左侧面板4的折弯部4a,因此形成有间隙。

左侧面板4将垂直方向的两边呈U字状折弯而形成折弯部4a。

角配件6具有:与左侧面板4的折弯部4a接合的接合面6a;与底板2的折弯部2b接合的接合面6b;以及与底板2的底面接合的接合面6c。各接合面6a、6b、6c互相形成为直角。

另外,这里指的接合面不仅只是与接合对象接触的“面”,也包含形成接触面的部分的构件。即,角配件6由接合面6a、接合面6b和接合面6c构成。

底板2、左侧面板4与角配件6是通过铆钉接合的。因此,在底板2侧设有与左侧面板4接合的铆钉孔7以及与角配件6接合的铆钉孔8,在左侧面板4设有与底板2接合的铆钉孔9以及与角配件6接合的铆钉孔10,在角配件6设有与底板2接合的铆钉孔11以及与左侧面板4接合的铆钉孔12。

此外,在角配件6的接合面6c侧设有基础固定用的安装孔13,在与安装孔13对应的底板2的底面设有基础用孔14。

角配件6是对钢板、不锈钢板、铝板等进行折弯加工而制作的。

图4是表示其中一个例子的角配件6的在折弯加工之前的展开图。

如图所示从板材切割出外形后,形成铆钉孔11、12和安装孔13。图中虚线表示折弯曲线,通过在该折弯曲线处折弯成直角,形成如图1或图2所示的角配件6。此时,两个安装孔13以重叠的方式形成。成为基础固定部的接合面6c是两个面重叠而形成的两层,因此,图4的水平方向的折弯曲线在切入部的左右错开相当于板厚的量。

另外,角配件6也可以不通过折弯加工,而是由铁或铝等金属进行铸造来制作。铸造能自由设定板厚,此外,在量产的情况下制作更简单。

接下来,参照图2对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从底板2的宽度方向左右的折弯部2a的外侧使左侧面板4以及右侧面板5对齐,并且使铆钉孔7与铆钉孔9对齐后用铆钉进行接合。接下来,将角配件6的三个面分别与左侧面板4的折弯部4a、底板2的折弯部2b、底板2的底面对齐。然后,将铆钉孔8与铆钉孔11以及铆钉孔10与铆钉孔12对齐后用铆钉进行接合。其余三个角也同样进行组装。此时,角配件6的安装孔13形成为与底板2的基础用孔14匹配。

图5是表示图1的基础固定部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基础面内预先埋设有基础螺栓15,因此,在该基础螺栓15处将盘装置用框体1的基础用孔14以及安装孔13对齐设置,且通过螺母16进行固定。

如图所示,基础螺栓15的固定部的板厚为角配件6的接合面6c部呈两层,此外,若包括底板2的底面则为三层板厚。因此,能提高基础固定部的刚性。

接着,对顶侧进行说明。

图6是从正面观察图1的顶部的正面左上角部的立体图。顶部侧也基本与底侧相同。顶板3与底板2相同地在周围形成有折弯部,因此,从折弯部的外侧组合左侧面板4后用铆钉接合。接下来,采用角配件6通过铆钉接合左侧面板4与顶板3。其余三处角也同样地进行组装。另外,也将顶板3的除折弯部外的水平面称为顶面。

在顶侧采用角配件6的情况下,图2中说明的角配件6的安装孔13形成为悬挂配件用的安装孔。因此,在与所述安装孔13相对的顶板3的顶面处设有悬挂配件用孔17。通过在悬挂配件用孔17处用螺母等对吊环螺栓(未图示)等进行紧固,使盘装置用框体1形成为可悬挂的状态。

安装吊环螺栓的部分中,角配件6的板材形成有两层,且与顶板3的顶面加在一起累计共形成有三层,因此,即便在悬挂框体时施加有外力,也因该部分的刚性以及强度大而能保持框体的正常形状。

另外,顶侧所采用的角配件6的安装孔13无需特别地设为椭圆形孔,也可以是圆孔。此外,底侧所使用的角配件6的安装孔13也不限于椭圆形孔,也可以是圆孔。

若组装完成,则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角配件6对左侧面板4、右侧面板5和底板2的三个面之间以及左侧面板4、右侧面板5和顶板3的三个面之间进行铆钉接合,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这三个方向的刚性都大的框架结构的框体,且能获得基础固定部以及顶悬挂部的刚性都大的框体。

即,角配件6的各接合面6a、6b、6c与两侧面板4、5、底板2以及顶板3之间的接合面中的任一面都与其他两个面以承受铆钉的剪切方向上、以及拉伸和压缩方向上的承重的方式牢固地连接,因此,不仅能防止铆钉部的错位,还能有效活用角配件6的刚性,形成在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方向上刚性都大的框架结构的框体。

此外,通过提高基础固定部的强度,能减少摇摆振动,因而会获得耐振性高的盘装置用框体。

此外,制作零件时无需很高的加工精度,且能通过简单的折弯加工来制作,组装只要通过无需焊接等技能的铆钉作业进行接合即可,能获得制作性良好且便宜的盘装置用框体1。

另外,以上说明中,底板2、顶板3、左侧面板4、右侧面板5都用角配件6进行了接合,但也可以除了顶板3侧外,对底板2与左侧面板4以及右侧面板5的接合部采用角配件6进行接合。这种情况下,能以更简单的结构获得基础固定部的刚性大的盘装置用框体。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盘装置用框体,其将左右的侧面板与底板、顶板组合形成为长方体状,且在其内侧角部装配角配件而使侧面板与底板接合,其中,角配件具有互相呈直角相交的多个接合面,角配件的与底板的底面接合的接合面形成为板厚比其他接合面厚,并且设有基础固定用的安装孔,因此,能用简单形状的角配件构成底侧角部的刚性大的框架结构,此外,能获得基础固定部的刚性大的盘装置用框体。

因此,能使发生运输时的振动或因地震引起的振动时的响应倍率减小,例如,在内部收纳电气设备的情况下,能降低施加在电气设备上的加速度,因此,能低价地提供具有高耐振性能的配电盘或开关装置的框体。

此外,在上述基础上,侧面板与顶板在其内侧角部装配角配件后接合,与顶板的顶面接合的角配件的接合面的板厚形成为比其他接合面厚,因此,能提高顶侧角部的刚性,即便在悬挂框体时施加外力,由于该部分的刚性以及强度都大,因此也能保持框体的正常的形状。

此外,角配件是由金属板通过折弯加工金属板而制成的,使板厚变厚的接合面是将金属板的三个部位互相呈直角地折弯而形成的折弯面中的两个面重叠为两层而构成的,因此,能无需很高的加工精度而低价地制作用于接合框体的角部的角配件。

此外,角配件是由铁或铝金属通过铸造而制成的,因此,能自由选择板厚,此外,在量产的情况下制作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二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盘装置用筐体的底板2的背面侧角部的分解立体图。除了角配件的形状以外,与实施方式一的图1、图2相同,因此,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在下面以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角配件18是将实施方式一的左右的角配件连接为一体而成的。即,使实施方式一的角配件6的接合面中的沿框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接合面(在角配件6的情况下为接合面6b、6c)在宽度方向上延长,形成为从宽度方向的一端的角连续延伸至另一端的角的一个角配件18。

用图7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角配件18中,与左侧面板4的折弯部4a以及右侧面板5的折弯部5a相对的接合面18a与角配件6的接合面6a相同,与底板2的折弯部2b相对的接合面18b和与底板2的底面相对的接合面18c设为横跨框体宽度方向的全长,与左右的接合面18a形成为一体。

在基础固定部中板厚形成为两层这点以及铆钉孔、基础用孔与实施方式一的角配件6相同。

组装时,在将两侧面板4、5与底板2组合之后,使角配件18的接合面18a与两侧面板4、5的折弯部4a、5a对齐,并且使接合面18b、18c与底板2的折弯部2b及底面对齐并用铆钉固定。

相同地,对底板2的正面侧以及顶板3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的角部进行组装。

另外,顶板3侧也可以采用实施方式一的角配件6。

如上所述,通过用一个角配件18应对左右两个角部,能减少零件数目,进而能减少组装工序的数量。

此外,设置有角配件18的部分由于板厚横跨框体宽度方向全长而变厚,因而底板2的宽度方向的框体的刚性以及强度比实施方式一更大,因此,能提供刚性大的盘装置用框体。因此,例如,对盘装置用框体1进行现场安装时等,即便是在误用杆等对底板2的宽度方向中心部施力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框体底部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二的盘装置用框体,将侧面部与底板接合的角配件使构成角配件的接合面中的沿盘装置用框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接合面在宽度方向上延长,形成为从宽度方向的一端的角连续延伸到另一端的角的角配件,因此,能减少零件数目以及组装数目。

此外,能提高底板的宽度方向的框体的刚性以及强度。

实施方式三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盘装置用框体的底部的角部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8的基础固定部的剖视图。因为是与实施方式一的图2对应的部分,所以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且省略说明,以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将盘装置用框体1作为例如开关装置的框体来使用的情况下,为了与内部的主电路设备进行电力授受,存在从外部引入外线电缆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应对上述情况。

如图8所示,角配件19在各角处分开这点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区别点在于,使基础固定部侧的接合面19c朝框体纵深方向的中心侧延长,且在其延长部设有用于穿通外线电缆的电缆孔20。

在底板2侧,在与电缆孔20对应的位置处也设有同样大小的开口孔21。

此外,具有比电缆孔20的外形大的孔盖22以堵塞电缆孔20。此外,为了固定孔盖22,在孔盖22上形成有固定孔23且在角配件19上形成有螺纹孔24,此外,在底板2的底面,在与螺纹孔24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比螺纹孔24的孔径大的避让孔25。

使用角配件19的固定方法与实施方式一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以下对区别点进行说明。

在装配角配件19之后,进行将外线电缆引入框体内的作业时,使外线电缆贯通开口孔21和电缆孔20,并且在孔盖22处根据外线电缆的尺寸和根数加工供电缆通过的贯通孔,使外线电缆在该贯通孔中通过,用孔盖22的其余部分堵塞电缆孔20,通过螺钉紧固进行固定。

图9是表示图8的基础固定部的剖视图。参照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常情况下,底板2不太厚。若想要将盖板22直接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在底板2上,则在底板2的板厚薄的情况下,固定螺钉26会穿透底板2,并且螺钉头部从框体的底板2露出,在安装盘装置时会存在划伤电气室的底面,或者是底板2浮起这样的危害。作为应对措施,可以考虑在底板2处焊接用于防止螺钉穿透措施的间隔件,或是对固定盖板22的钢板部分进行折弯加工来使固定部浮起,但这些措施方法存在零件数目增加或制作成本增高的问题。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角配件19上设置用于装配孔盖22的螺纹孔24,此外,在与螺纹孔24对应的底板2的位置处设置有避让孔25,因此,当用固定螺钉26固定孔盖22时,能防止固定螺钉26朝基础面突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角配件19的接合面19c朝框体纵深方向的中心侧延长,并且将该部分作为外线电缆的引入口,因此,具有提高框体的刚性的功能,还具有防止用于固定盖孔22的固定螺钉26朝底部突出的功能,并且具有减少零件数目、抑制制作成本的效果。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考虑到制作性而通过用铆钉进行接合的方法对角配件在框体上的固定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之外,也可以用螺钉紧固或焊接将角配件固定于框体。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性会变差,但能获得刚性更大的框架结构的框体。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三的盘装置框体,在将侧面板与底板接合的角配件中,将与底面的接合面朝盘装置用框体的纵深方向的中心侧延长,且在所述延长部设置用于引入外线电缆的电缆孔以及对堵塞电缆孔的盖进行固定的螺纹孔,在底板中,在与电缆孔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开口孔,且在与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避让孔,因此,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地,具有提高框体刚性的效果,并且,通过在开关装置这样的引入外线电缆的框体上使用,具有减少零件数目、抑制制作成本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的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地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地改变、省略。

符号说明

1 盘装置用框体

2 底板

2a、2b 折弯部

2c 端部折弯部

3 顶板

4 左侧面板

4a 折弯部

5 右侧面板

5a 折弯部

6 角配件

6a、6b、6c 接合面

7、8、9、10、11、12 铆钉孔

13 安装孔

14 基础用孔

15 基础螺栓

16 螺母

17 悬挂配件用孔

18 角配件

18a、18b、18c 接合面

19 角配件

19c 接合面

20 电缆孔

21 开口孔

22 孔盖

23 固定孔

24 螺纹孔

25 避让孔

26 固定螺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