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4817发布日期:2019-08-27 21: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供电装置,通过磁场的变化来对受电模块进行电力传送,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电模块,其具有线圈,所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是供电线圈及供电共振器;以及

第一磁性构件,所述第一磁性构件为筒状,其覆盖所述供电共振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减弱所述供电共振器的内周侧的磁场,

通过电磁感应将被输送到所述供电线圈的电力输送到所述供电共振器,从所述供电共振器对所述受电模块进行利用共振现象的电力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磁性构件的筒内部配置有振荡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磁性构件,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为筒状,其覆盖所述供电模块的线圈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三磁性构件,所述第三磁性构件覆盖所述供电模块的线圈的、相对于所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所述受电模块相向的面为相反侧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三磁性构件,所述第三磁性构件覆盖所述供电模块的线圈的、相对于所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所述受电模块相向的面为相反侧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模块具备受电线圈及受电共振器,

通过使所述供电共振器和所述受电共振器共振来将被输送到所述供电共振器的电力以磁场能形式从所述供电共振器传送到所述受电共振器,通过电磁感应将被传送到所述受电共振器的电力输送到所述受电线圈,由此进行所述电力传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共振现象从所述供电共振器对所述受电共振器供给电力,

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受电模块中的相对于电力的频率的传送特性的值形成两个峰值,

将供给到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力的频率设定为所述传送特性的两个峰值中的形成于高频侧的峰值附近的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模块装载于人能够携带使用的电子设备。

9.一种受电装置,通过磁场的变化从供电模块对该受电装置进行电力传送,所述供电模块具备供电线圈及供电共振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受电模块,其具有线圈,所述受电模块中的线圈是受电线圈及受电共振器;以及

第一磁性构件,所述第一磁性构件为筒状,其覆盖所述受电共振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减弱所述受电共振器的内周侧的磁场,

通过电磁感应将被输送到所述供电线圈的电力输送到所述供电共振器,通过使所述供电共振器和所述受电共振器共振来将被输送到所述供电共振器的电力以磁场能形式从所述供电共振器传送到所述受电共振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磁性构件的筒内部配置有整流/稳定化电路、充电电路以及充电电池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磁性构件,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为筒状,其覆盖所述受电模块的线圈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三磁性构件,所述第三磁性构件覆盖所述受电模块的线圈的、相对于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受电模块的线圈相向的面为相反侧的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三磁性构件,所述第三磁性构件覆盖所述受电模块的线圈的、相对于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受电模块的线圈相向的面为相反侧的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供电共振器和所述受电共振器共振来将被输送到所述供电共振器的电力以磁场能形式从所述供电共振器传送到所述受电共振器,通过电磁感应将被传送到所述受电共振器的电力输送到所述受电线圈,由此进行所述电力传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共振现象从所述供电共振器对所述受电共振器供给电力,

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受电模块中的相对于电力的频率的传送特性的值形成两个峰值,

将供给到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力的频率设定为所述传送特性的两个峰值中的形成于高频侧的峰值附近的频率。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模块装载于人能够携带使用的电子设备。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