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15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充电器,其太阳能板均为固定面积,不能任意调节其面积大小,这就使得充电效率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充电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充电器的太阳能板均为固定面积,不能任意调节其面积大小,这就使得充电效率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快速充电的问题。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充电器,包括座体、太阳能主板、两个太阳能副板、两个伸缩杆和上盖,上述座体内具有电路板,上述太阳能主板设置在座体上方,且其底部的中部通过弹簧弹性安装在座体的中部,两个上述太阳能副板对称铰接安装在上述太阳能主板的两侧,并可折叠在上述太阳能主板的下方,两个上述伸缩杆铰接安装在上述座体上,并分别位于上述太阳能主板两侧,且其远离上述座体的一端分别对应铰接安装在两个太阳能副板远离太阳能主板的一侧边缘处,上述上盖旋合安装在上述座体顶部,并可覆盖住上述太阳能主板、两个太阳能副板以及两个伸缩杆,上述太阳能主板通过线路连接上述电路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根据实际充电需求,调节增大太阳能板的光照面积,提高充电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上述太阳能主板的面积小于上述上述座体上表面的面积,且两个上述太阳能副板的面积均小于上述太阳能主板面积的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折叠收放。进一步,上述上盖内底部设置有缓冲层,当上述上盖安装在上述座体顶部时,上述太阳能主板的上表面抵触在上述缓冲层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封盖不使用时,有效的降低太阳能板与上盖之间的碰撞力,避免损坏太阳能板。进一步,上述缓冲层为橡胶材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材质较软,缓冲效果较好。进一步,上述座体底部设置有吸盘。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将整个充电器吸附在桌面或墙面等表面上。进一步,上述吸盘设置有多个,并均匀分布在座体底部两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吸附效果较好,放置或挂置更平稳。进一步,上述座体侧壁上设有USB充电接口和直流电源充电口,上述USB充电接口和直流电源充电口分别通过线路连接电路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USB充电接口可对其他用电器进行充电,通过直流电源充电口可对该充电器进行充电补给。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可折叠式太阳能充电器的太阳能板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可折叠式太阳能充电器的折叠收放时的使用状态局部剖示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座体,2、太阳能主板,3、太阳能副板,4、伸缩杆,5、上盖,11、吸盘,12、USB充电接口,13、直流电源充电口,51、缓冲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折叠式太阳能充电器包括座体1、太阳能主板2、两个太阳能副板3、两个伸缩杆4和上盖5,上述座体1内具有电路板,上述太阳能主板2设置在座体1上方,且其底部的中部通过弹簧弹性安装在座体1的中部,两个上述太阳能副板3对称铰接安装在上述太阳能主板2的两侧,并可折叠在上述太阳能主板2的下方,两个上述伸缩杆4铰接安装在上述座体1上,并分别位于上述太阳能主板2两侧,且其远离上述座体1的一端分别对应铰接安装在两个太阳能副板3远离太阳能主板2的一侧边缘处,上述上盖5旋合安装在上述座体1顶部,并可覆盖住上述太阳能主板2、两个太阳能副板3以及两个伸缩杆4,上述太阳能主板2通过线路连接上述电路板。上述太阳能主板2的面积小于上述上述座体1上表面的面积,且两个上述太阳能副板3的面积均小于上述太阳能主板2面积的1/2,使得太阳能副板3可充分这得在太阳能主板2下方。上述上盖5内底部设置有缓冲层51,当上述上盖5安装在上述座体1顶部时,上述太阳能主板2的上表面抵触在上述缓冲层51上。上述缓冲层51为橡胶材质,缓冲效果较好。上述座体1底部设置有吸盘11。上述吸盘11设置有多个,并均匀分布在座体1底部两侧。上述座体1侧壁上设有USB充电接口12和直流电源充电口13,上述USB充电接口12和直流电源充电口13分别通过线路连接电路板。使用过程中,根据阳光照射角度将座体1通过底部的吸盘11吸附在桌面或挂置吸附在墙面上,之后,打开上盖5,将太阳能副板3沿太阳能主板2的两端打开,至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太阳能板组,光线直接照射在板组上进行光电转化充电,不使用时,将太阳能副板3折叠在太阳能主板2下方,同时,旋合上盖5即可,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还可通过直流电源充电口13进行充电器的充电补给,使用较为方便,充电效率较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