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电流断电指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766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电流保护电路,尤其涉及一种过电流断电指示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进入到普通人们的家庭,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毫无疑问需要使用电,而在用电过程中容易出现过电流的情况,过电流容易造成电路异常,严重的甚至会损坏电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电流断电指示电路,以期待能在过电流时断开电源,从而可保护电源;同时还能通过指示灯提示用户,以便于用户能及时处理过电流的情况。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过电流断电指示电路,主要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晶闸管VC,正极经指示灯BL后与晶闸管VC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晶闸管VC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P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控制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晶闸管VC的控制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晶闸管VC的控制极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3,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串接在二极管D1的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电容C2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7,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3,以及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晶闸管VC的P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1的正极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负极共同组成整个指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共同组成整个指示电路的输出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在过电流时断开电源,因此可防止电路过电流时损坏电源;同时还能通过指示灯提示用户,以便于用户能及时处理过电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过电流断电指示电路,主要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晶闸管VC,指示灯BL,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滑动变阻器RP,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组成。其中,所述的晶闸管VC采用的是单向晶闸管。

连接时,所述电容C1的正极经指示灯BL后与晶闸管VC的P极相连接,其负极与晶闸管VC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所述二极管D1的P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所述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其控制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晶闸管VC的控制极之间,所述电阻R3串接在晶闸管VC的控制极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负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6串接在二极管D1的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电阻R7串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电容C2的负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2的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

同时,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晶闸管VC的P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1的正极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负极共同组成整个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可直接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共同组成整个指示电路的输出端,该输出端连接电子产品负载。

使用时,当电流过载时,晶闸管VC导通,三极管VT1与三极管VT2截止,即可切断电源,从而能保护电源不被损坏;同时,指示灯BL点亮,即可提示用户,以便于用户能及时处理过电流的情况。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