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冷却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997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节能冷却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冷却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体内,在箱体的上部还固定有顶盖,使安装在箱体内的设备全封闭运行,特别适用于城网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箱式变电站适用于矿山、工厂企业、油气田和风力发电站,它替代了原有的土建配电房,配电站,成为新型的成套变配电装置。

箱式变电站放置在户外的,在太阳暴晒下,会导致箱式变电站的壳体温度过高,此时,如果不及时降温,容易造成箱式变电站的壳体内部的设备的损坏。现有变电站的冷却效果较差,如果想要大大较好的冷却效果,则需要就高的成本,如何能降低变电站的降温冷却的成本,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冷却箱式变电站,能够快速降低变电站内的温度,工作成本低,降温冷却效果良好,大大节约能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冷却箱式变电站,包括内层箱壳体,所述内层箱壳体的外部设有外层箱壳体,所述内层箱壳体与所述外层箱壳体的上部设有顶盖,所述内层箱壳体与所述外层箱壳体之间设有密封设置的冷却夹层腔,所述内层箱壳体与所述外层箱壳体之间设有若干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板将所述冷却夹层腔分隔成若干收尾连通的冷却通道,冷却夹层腔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

包括冷却换热水箱,所述冷却换热水箱内设有冷却换热管,所述冷却换热管的一端与出液管连接,所述冷却换热管的一端连接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泵与所述进液管连接,所述冷却换热水箱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冷却换热补水管,所述冷却换热水箱的下部连接有冷却换热排水管;

包括储能换热水箱,所述储能换热水箱内设有储能换热管,所述储能换热水箱上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储能换热补水管,所述储能换热水箱的下部连接有热水出水管;

还包括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包括构成冷媒循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对应设有换热水出水管,所述换热水出水管与所述储能换热管连接,所述蒸发器对应连接有位于所述内层箱壳体内的风机盘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盘管连接有横向位于所述内层箱壳体上方的布气室,所述布气室设有若干朝向所述内层箱壳体内部的布气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若干所述分隔挡板为水平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若干所述分隔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内层箱壳体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分隔挡板的另一侧紧密顶靠在所述外层箱壳体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若干所述分隔挡板的另一侧端部包覆设有密封套,所述外层箱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套对应紧密连接的密封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层箱壳体与所述外层箱壳体的下部贯穿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内设有过滤网。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内设有隔热夹层腔,所述隔热夹层腔内填充有水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能换热水箱与所述冷却换热排水管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换热管在所述冷却换热水箱内往复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能换热管在所述储能换热水箱内往复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由进液管进入到冷却夹层腔内,沿冷却通道向上运动,吸收变电站内的热量,为变电站降温,冷却水然后由出液管排出到冷却换热水箱的冷却换热管,进行降温,再循环至出液管,构成水循环降温回路,冷却换热水箱内可以补充自来水,保证有效地降温。同时变电站也可以采用空气能降温,空气源热泵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转化为高温热能,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流经冷凝器,缠绕在冷凝器外面的换热水出水管得到热量,传递到储能换热水箱,随后冷却下来的冷媒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变成液态,经膨胀阀后进入蒸发器,由于蒸发器的压力骤然降低,因此液态的冷媒在此迅速蒸发变成气态,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大量的空气流过蒸发器外表面,空气中的能量被蒸发器所吸收,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变成冷气排进风机盘管送入到变电站内,为变电站快速降温,储能换热水箱能存储的热水可以供给生活用,大大节约了能源。本发明能够快速降低变电站内的温度,工作成本低,降温冷却效果良好,大大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源热泵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水在冷却夹层腔内的流向示意图。

图中:11-内层箱壳体;12-外层箱壳体;13-冷却夹层腔;14-分隔挡板;15-冷却通道;16-进液管;17-出液管;18-出气孔;19-过滤网;2-顶盖;21-隔热夹层腔;3-冷却换热水箱;31-冷却换热管;32-冷却循环泵;33-冷却换热补水管;34-冷却换热排水管;4-储能换热水箱;41-储能换热管;42-储能换热补水管;43-热水出水管;5-空气源热泵;51-压缩机;52-冷凝器;53-膨胀阀;54-蒸发器;6-风机盘管;61-布气室;62-布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节能冷却箱式变电站,包括内层箱壳体11,内层箱壳体11的外部设有外层箱壳体12,内层箱壳体11与外层箱壳体12的上部设有顶盖2,内层箱壳体11与外层箱壳体12之间设有密封设置的冷却夹层腔13,内层箱壳体11与外层箱壳体12之间设有若干分隔挡板14,分隔挡板14将冷却夹层腔13分隔成若干收尾连通的冷却通道15,冷却夹层腔13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连接有进液管16和出液管17;

包括冷却换热水箱3,冷却换热水箱3内设有冷却换热管31,冷却换热管31的一端与出液管17连接,冷却换热管31的一端连接有冷却循环泵32,冷却循环泵32与进液管16连接,冷却换热水箱3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冷却换热补水管33,冷却换热水箱3的下部连接有冷却换热排水管34;

包括储能换热水箱4,储能换热水箱4内设有储能换热管41,储能换热水箱4上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储能换热补水管42,储能换热水箱4的下部连接有热水出水管43;

还包括空气源热泵5,空气源热泵5包括构成冷媒循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51、冷凝器52、膨胀阀53和蒸发器54,冷凝器52对应设有换热水出水管43,换热水出水管43与储能换热管41连接,蒸发器54对应连接有位于内层箱壳体11内的风机盘管6。

如图3所示,冷却水由进液管16进入到冷却夹层腔13内,沿冷却通道15向上运动,吸收变电站内的热量,为变电站降温,冷却水然后由出液管17排出到冷却换热水箱3的冷却换热管31,进行降温,再循环至出液管17,构成水循环降温回路,冷却换热水箱3内可以补充自来水,保证有效地降温。同时变电站也可以采用空气能降温,空气源热泵5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压缩机51压缩后转化为高温热能,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流经冷凝器52,缠绕在冷凝器52外面的换热水出水管43得到热量,传递到储能换热水箱4,随后冷却下来的冷媒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变成液态,经膨胀阀53后进入蒸发器54,由于蒸发器54的压力骤然降低,因此液态的冷媒在此迅速蒸发变成气态,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大量的空气流过蒸发器54外表面,空气中的能量被蒸发器54所吸收,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变成冷气排进风机盘管6送入到变电站内,为变电站快速降温,储能换热水箱4能存储的热水可以供给生活用,大大节约了能源。

风机盘管6连接有横向位于内层箱壳体11上方的布气室61,布气室61设有若干朝向内层箱壳体11内部的布气孔62,上述结构能够控制冷气的分布情况。

若干分隔挡板14为水平设置,冷却水由进液管16进入到冷却夹层腔13内,整体方向为向上运动,同时又有横向运动,能够增加运动行程,增加降温效果。

若干分隔挡板14的一侧与内层箱壳体11固定连接,若干分隔挡板14的另一侧紧密顶靠在外层箱壳体12上,上述结构方便加工制造。

若干分隔挡板14的另一侧端部包覆设有密封套,外层箱壳体12上设有与密封套对应紧密连接的密封槽,上述结构能够提高阻隔效果,便于使冷却水沿冷却通道15运动。

内层箱壳体11与外层箱壳体12的下部贯穿设有出气孔18,出气孔18内设有过滤网19,上述结构便于变电站内的空气流通。

顶盖2内设有隔热夹层腔21,隔热夹层腔21内填充有水泥,上述结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能够进一步降低变电站内的温度。

储能换热水箱4与冷却换热排水管34连接,上述结构能够将变电站的热能回收,供给生活再利用。

冷却换热管31在冷却换热水箱3内往复设置,上述结构能够增加换热效果。

储能换热管41在储能换热水箱4内往复设置,上述结构能够增加换热效果。

本实施例能够快速降低变电站内的温度,工作成本低,降温冷却效果良好,大大节约能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