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81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充电电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电源充电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用设备,手机、电脑、电动车等很多家用电器都会使用到充电器;现有充电器的样式和使用对象各有不同,但现有充电器多采用分立元件、大量分立元件的使用导致加工成本高、工艺复杂导致产品的返修率较高,另外电路结构较为复杂,电路可靠性不高,电路线性、负载调节性较差,还比较耗能,而且充电器的充电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充电效率,可对充电设备进行智能充电的智能充电电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智能充电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震荡IC控制电路、原边反馈电路、高压变频器和智能控制输出电路,所述高压变频器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输出线圈,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连接至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分别连接至震荡IC控制电路和高压变频器的初级线圈,所述原边反馈电路连接震荡IC控制电路为其提供工作电压,所述高压变频器的次级输出线圈连接至智能控制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火线输入端、零线输入端、桥堆集成块,所述桥堆集成块设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及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火线输入端连接至桥堆集成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零线输入端连接至桥堆集成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桥堆集成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至整流滤波电路;所述火线输入端、和桥堆集成块的第一输出端之间串联有保险丝,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为滤波电容器,是有极性的电容;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电感,所述桥堆集成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还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桥堆集成块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且接输入端地;所述震荡IC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震荡IC、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六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所述高压变频器的初级线圈包括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还连接至震荡IC的第一引脚,所述震荡IC的第二引脚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还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至高压变频器的初级主线圈的第五引脚,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高压变频器的初级主线圈的第四引脚,所述震荡IC的第五引脚和第四引脚相互连接并且也连接至高压变频器的初级主线圈的第四引脚,所述震荡IC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都接输入端地,所述震荡IC第四引脚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三电阻还并联有第十三电阻,所述震荡IC的第三引脚连接第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和第九电阻的另一端都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还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高压变频器的初级副线圈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还连接至原边反馈电路;所述震荡IC的型号为PN8370NEC-T1;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为降压电阻,所述第五电容为吸收电容器,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为吸收电阻,所述第六二极管为吸收二极管,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十三电阻为限流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为分压电阻;所述原边反馈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五二极管和第七电阻,所述震荡IC控制电路中的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还连接至高压变频器的初级副线圈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负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还连接至震荡IC的第一引脚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高压变频器的初级副线圈的第三引脚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三电容为有极性的电容,所述高压变频器的初级副线圈的第三引脚还连接隔离电容用于隔离高压变频器输入端地和输出端地;所述智能控制输出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第九电容、第十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发光二极管、第十一电容、智能控制IC、第一USB端口和第二USB端口;所述高压变频器的次级输出线圈的第十引脚连接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还连接第九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还连接第八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还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还连接第十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高压变频器的次级输出线圈的第九引脚、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和智能控制IC的第二引脚的负极都接输出端地;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还连接智能控制IC的第五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一USB端口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一USB端口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USB端口的第四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一USB端口的第三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USB端口的第二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的第四引脚连接第二USB端口的第三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二USB端口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一USB端口的第一引脚和第二USB端口的第一引脚都接输出端地;所述智能控制IC的型号为CEP8120,所述第七二极管为肖特基二极管,所述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为有极性电容。

本发明由电源输入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震荡IC控制电路、原边反馈电路、高压变频器T1和智能控制输出电路组成,电源输入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整流滤波电路分别连接震荡IC电路及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原边反馈电路为震荡IC电路提供工作电压;而智能控制输出电路连接高频变压器次级输出线圈;用智能充电电路替代普通充电电路,可对充电设备进行智能充电,使充电器效率达到最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充电器进行智能充电,提高充电效率;2)电路简洁,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见图1,智能充电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震荡IC控制电路、原边反馈电路、高压变频器T1和智能控制输出电路,所述高压变频器T1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输出线圈,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连接至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分别连接至震荡IC控制电路和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线圈,所述原边反馈电路连接震荡IC控制电路为其提供工作电压,所述高压变频器T1的次级输出线圈连接至智能控制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火线输入端L、零线输入端N、桥堆集成块BD1,所述桥堆集成块BD1设有第一输出端AC2和第二输出端AC1以及第一输出端A+和第二输出端A-;所述火线输入端L连接至桥堆集成块BD1的第一输出端AC2,所述零线输入端N连接至桥堆集成块BD1的第二输出端AC1,所述桥堆集成块BD1的第一输出端A+和第二输出端A-连接至整流滤波电路;所述火线输入端L、和桥堆集成块BD1的第一输出端AC2之间串联有保险丝F1,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为滤波电容器,是有极性的电容;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二电感L2,所述桥堆集成块BD1的第一输出端A+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还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桥堆集成块BD1的第二输出端A-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且接输入端地;所述震荡IC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震荡ICU1、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六二极管D6、第三电阻R3、第十三电阻R13、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所述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线圈包括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还连接至震荡ICU1的第一引脚,所述震荡ICU1的第二引脚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还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至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主线圈的第五引脚,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主线圈的第四引脚,所述震荡ICU1的第五引脚和第四引脚相互连接并且也连接至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主线圈的第四引脚,所述震荡ICU1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都接输入端地,所述震荡ICU1第四引脚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三电阻R3还并联有第十三电阻R13,所述震荡ICU1的第三引脚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6和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都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还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至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副线圈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还连接至原边反馈电路;所述震荡ICU1的型号为PN8370NEC-T1;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降压电阻,所述第五电容C5为吸收电容器,所述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为吸收电阻,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为吸收二极管,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十三电阻R13为限流电阻,所述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为分压电阻;所述原边反馈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七电阻R7,所述震荡IC控制电路中的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还连接至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副线圈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负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还连接至震荡ICU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副线圈的第三引脚接输入端地;所述第三电容C3为有极性的电容,所述高压变频器T1的初级副线圈的第三引脚还连接隔离电容CY1用于隔离高压变频器T1输入端地和输出端地;所述智能控制输出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D7、第九电容C9、第十电阻R10、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发光二极管LED、第十一电容C11、智能控制ICU2、第一USB端口USB1和第二USB端口USB2;所述高压变频器T1的次级输出线圈的第十引脚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还连接第九电容C9的一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还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还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还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还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所述高压变频器T1的次级输出线圈的第九引脚、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和智能控制ICU2的第二引脚的负极都接输出端地;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还连接智能控制ICU2的第五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U2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一USB端口USB1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一USB端口USB1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USB端口USB2的第四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U2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一USB端口USB1的第三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U2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USB端口USB1的第二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U2的第四引脚连接第二USB端口USB2的第三引脚,所述智能控制ICU2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二USB端口USB2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一USB端口USB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USB端口USB2的第一引脚都接输出端地;所述智能控制ICU2的型号为CEP8120,所述第七二极管D7为肖特基二极管,所述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为有极性电容。

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输入电路中设有保险丝F1用于保护电路,并且其连接电源后经过桥堆集成块BD1进行整流,然后电源通过整流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再进入高压变频器的初级线圈中,而振荡IC电路则用于控制高压变频器前端电源的输入和滤波,原边反馈电路则为振荡IC电路重的振荡U1提供的工作电压,高压变频器的次级输出线圈连接的智能控制输出电路则用于控制高压变频器后端电源的输出,可以代替普通的充电电路,对充电设备进行智能充电,使充电的效率达到最大。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