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铁线圈通电保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7032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铁线圈通电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励磁式双电源开关采用的是电磁驱动机制,电磁铁线圈通电瞬间吸合实现开关转换,当转换动作完成后电磁铁线圈断电。由于双电源开关在转换过程中,面对可能出现的机械结构转换过程中卡死以及转换位置检测不到位等原因,会导致电磁铁线圈通电时间过长,线圈过热使得电磁铁寿命大大减少甚至烧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铁线圈通电保护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有效限制电磁铁线圈最大通电时间和单位通电次数,增加电磁铁线圈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铁线圈通电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控制器检测常用电源侧的电源故障信号;

B.若检测到电源故障信号,将双电源自动转换频率与设定的单位时间LIMIT_TIME内的转换次数LIMIT_COUNT进行对比,

若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频率超过LIMIT_COUNT,则所述控制器发出报警指示并结束操作,等待维修,

若未超过所述LIMIT_COUNT,则所述控制器发出转换信号,使备用侧电磁铁线圈进行通电,所述电磁铁瞬间吸合实现机械结构的转换,继而转到步骤C;

C.检测位置合闸到位信号,

若检测到位置合闸到位信号,则所述控制器发出电磁铁线圈断电信号,并转到步骤D,

否则,继续判断转换时间是否超过设定的位置反馈信号转换最大时间TW_MAX,若超过,则自动断开电磁铁线圈通电信号,并转到步骤D,

若未超过所述TW_MAX,则继续检测位置合闸到位信号;

D.完成双电源开关转换流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铁线圈通电保护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控制器限制电磁铁线圈最大通电时间和单位通电次数,避免电磁铁转换超时,转换频率过快等问题,从而实现增加电磁铁线圈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铁线圈通电保护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铁线圈通电保护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铁线圈通电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控制器检测常用电源侧的电源故障信号;

B.若检测到电源故障信号,将双电源自动转换频率与设定的单位时间LIMIT_TIME内的转换次数LIMIT_COUNT进行对比,若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频率超过LIMIT_COUNT,则所述控制器发出报警指示并结束操作,等待维修,若未超过所述LIMIT_COUNT,则所述控制器发出转换信号,使备用侧电磁铁线圈进行通电,所述电磁铁瞬间吸合实现机械结构的转换,继而转到步骤C;

C.检测位置合闸到位信号,若检测到位置合闸到位信号,则所述控制器发出电磁铁线圈断电信号,并转到步骤D,否则,继续判断转换时间是否超过设定的位置反馈信号转换最大时间TW_MAX,若超过,则自动断开电磁铁线圈通电信号,并转到步骤D,若未超过所述TW_MAX,则继续检测位置合闸到位信号;

D.完成双电源开关转换流程。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在开关控制器原有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新加了一些保护方法,该设计方案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限定位置反馈信号转换最大时间,二是限制单位时间内的转换次数。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双电源控制器在检测到常用电源侧电压故障后,会发出指令给备用侧电磁铁线圈通电,电磁铁瞬间吸合实现机构的转换,转换动作完成后控制器应当接受到微动开关的合闸到位信号,再发出电磁铁线圈断电信号,完成双电源开关转换流程;

由于机械结构卡死或者微动开关损坏等原因,控制器始终检测不到合闸到位信号,认为机械结构还处于转换过程中,就会一直给电磁铁线圈通电,电磁铁线圈通电时间越长发热量越大,直到漆包线烧糊破损,造成短路,因此在控制器中限定一个位置反馈信号转换最大时间TW_MAX,当控制器在转换过程中超过TW_MAX时间后仍然检测不到位置合闸反馈信号,则自动断开电磁铁线圈通电信号。

由于某些场合电网波动过大,导致双电源自动转换频繁切换,也会减少电磁铁线圈寿命,可以在控制器中限定在单位时间LIMIT_TIME内的转换次数LIMIT_COUNT,超过该次数控制器自动断开电磁铁线圈通电信号,并报警指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