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19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为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一般由锂电芯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移动电源通过电源输入接口充电或者自带充电插头接入市电进行充电,通过电源输出接口对外充电,电源线包括电源线输入接口、连接线和电源线输出接口,移动电源通过电源输出接口,与电源线的电源线输入接口相匹配,电能经连接线以及电源线输出接口输出电能。

现有的移动电源额外配置充电插头,或者通过USB接口对移动电源充电,充电插头需额外携带,充电插头为一独立小器件,使用易丢失,降低移动电源的使用便利性,另外USB接口存在电压不足电流小的缺点,充电速度慢,尤其是对于大容量的移动电源,充满电量甚至可能超过10个小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电源需独立配置充电插头已经通过USB接口充电速度慢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电插脚的使用便利的多功能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本体,本体设置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电源输出接口通过电源线与待充电物品连接,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电插脚以及用于收纳电插脚的收纳槽,所述电插脚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且所述电插脚与所述本体铰接。

其还设置有环绕所述本体的绕线槽。

所述绕线槽还设置有缺口。

所述绕线槽内设置用于防止电源线松脱的凸起。

所述本体一侧设置侧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本体构成所述绕线槽。

所述侧板与本体的间距与电源线的直径相适应。

所述绕线槽的宽度与电源线的直径相适应。

所述侧板与本体的间距为2毫米至7毫米。

所述缺口宽度与电源线输出接口的宽度相适应。

所述本体还设置有LED照明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本体,本体设置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电源输出接口通过电源线与待充电物品连接,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电插脚以及用于收纳电插脚的收纳槽,电插脚直接连接市电,经电池变压降流之后具有较强的充电电压和电流,充电速度快;所述电插脚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且所述电插脚与所述本体铰接,通过收纳槽收纳电插脚,使用时手动把电插脚从收纳槽内拨出,使用完后手动拨会收纳槽,使用方便,便于收纳,整体外观整洁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使用新型使用状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使用新型另一使用状下的结构示意图。

1、本体,2、电源线,11、绕线槽,12、收纳槽,13、缺口,14、电源输 出接口,15、电插脚,16、凸起,17、LED照明灯,18、电量显示灯,19、控制按钮,21、电源线输入接口,22、电源线输出接口,111、侧板,11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收纳电源线功能的移动电源,包括本体1,本体1设置有电源输出接口14、所述本体1上还设置有绕线槽11、LED照明灯17、电量显示灯18、控制开关19、电插脚15以及用于收纳电插脚的收纳槽12,所述电源输出接口14通过电源线2与待充电物品连接。

所述电插脚15电插脚直接连接市电,经变压降流之后具有稳定的充电电压和电流,充电速度快。电插脚15设置于所述收纳槽12内,且所述电插脚15与所述本体1铰接。通过收纳槽12收纳电插脚15,充电时手动把电插脚15从收纳槽12内拨出,使用完后手动拨回电插脚15到收纳槽12内,使用方便,便于收纳,整体外观整洁干净。

所述绕线槽11横向环绕所述本体1的上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绕线槽11同样可设置于本体1的下部,绕线槽11偏置上部或者下部,如此便于本体1内部的电池组件和绕线槽11的布置,本实施例中电池组件可集中布置于下部或者上部,便于缩小本体1的体积。在缠绕电源线2时,使电源线2的一端贴于绕线槽11的一侧,电源线2的另一端每缠绕绕线槽11一圈,便会与电源线2的一端交叉于绕线槽11内,绕线槽11则夹持交叉处,使电源线2固定于绕线槽11内;或者电源线2从中部开始同时进行两端缠绕,形成双层缠绕,绕线槽11同时夹持电源线2的两层缠绕部分,使电源线2收纳于绕线槽11内。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槽11还设置有缺口13,缺口13贯穿绕线槽11的一侧,且缺口13从绕线槽11的槽口处延伸至底部。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电源线2一端的置于所述缺口13内,另一端从缺口13进入绕线槽11,并沿绕线槽11缠绕本体1,直至全部缠绕完毕,设置缺口13之后可使电源线2单层缠绕所述绕线槽11,缩小绕线槽11的宽度。电源线2的另一端可插入电源输出接口14,这样可使电源线2的两端均被固定,电源线2缠绕于绕线槽11,电源线2能够被牢牢的收纳,而不易脱落,具有良好的收纳效果。

所述缺口13宽度与电源线输出接口22的宽度相适应。对于大部分手机来说,尤其是安卓手机,使用相同的电源线输出接口22,电源线输出接口22的尺寸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13宽度与所述电源线输出接口22的宽度相适应,如图3所示,电源线输出接口22收纳于缺口13内,避免收纳后电源线输出接口22突出于本体。本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与电源线输入接口21相适应的缺口13,相应地,缠绕电源线2时,应首先把电源线输入接口21的一端置于缺口13内。

所述绕线槽11内还设置用于防止电源线2松脱的凸起16,通过凸起16来限位电源线2,防止电源线2从绕线槽11内松脱。另外在绕线时可使与电源线2的用于连接电源线输入接口21、电源线输出接口22的导线部分卡于凸起16内侧,使导线缠绕到绕线槽11内,可任由电源线输入接口21或电源线输出接口22自由弯曲摆放,可免去电源线输入接口21插入电源输出接口14的收纳步骤,另外,当电源线输入接口21插入电源输出端14时,电源线输入接口21固定且会大大突出于本体1,外力碰撞时,极易损坏电源线输入接口21和电源输出接口22,而且不利于收纳包装。

所述绕线槽11的宽度与电源线2的直径相适应。收纳时,绕线槽11形成对电源线2的夹持,直接通过电源线2与绕线槽11的摩擦力来固定电源线2,防止电源线2松脱,另外,如图3所示,能够使电源线2单层缠绕于绕线槽11内,具有更美观的缠绕效果。

所述绕线槽的宽度为2毫米至7毫米,绕线槽11设置为前述宽度时具有较大的匹配性,能够匹配较大范围的电源线2直径。

LED照明灯17的功能通过双击控制按钮19来点亮LED照明灯17,且再次双击熄灭LED照明灯17,另外,单击控制按钮19则可点亮电量显示灯,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侧壁设置5个电量显示灯,电量满了则电量显示灯全亮,如果没有一点剩余电量则仅有其中一侧的最边缘的电量显示灯闪烁,电量显示灯从其中一侧的最边缘按照电量的比例对应依次显示电量显示灯,如,电量剩余20%时,则从其中一侧最边缘开始显示两个,电量为30%时,则从其中一侧最边缘开始显示三个电量显示灯。

本实施例为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集AC充电、收纳、照明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电源,结构简单,充电速度快,使用方便,收纳便捷,便于携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考图2所示,所述本体1一侧设置侧板111和连接件112,所述连接件112一端与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板111连接,所述侧板111与所述本体1构成所述绕线槽11,同时形成绕线槽11偏离本体中心的效果,便于移动电源内部结构布置。相比于实施例1还具有特殊的技术效果,实施例1中于本体1中形成绕线槽11,而本实施例中,通过本体1、侧板111和连接件112三个部件的连接形成槽,各个部件的结构简单,生产成型工艺简单,便于降低生产工艺难度,降低成本。

侧板111或者本体1上与侧板111相对的一面设置凸起16。本实施例中也可侧板111、本体1上与侧板111相对的一面两处同时设置凸起,通过设置凸起16来限位电源线2,防止电源线2从侧板111和本体1形成的绕线槽11内 松脱。另外在绕线时可使与电源线输入接口21卡于凸起16,间接固定电源线输入接口21,可免去电源线输入接口21插入电源输出接口14的收纳步骤,另外,当电源线输入接口21插入电源输出接口14时,电源线输入接口21固定且会大大突出于本体1,外力碰撞时,极易损坏电源线输入接口21和电源输出接口22,而且不利于收纳包装。

所述侧板11与本体1的间距与电源线2的直径相适应,通过侧板111与本体1夹持电源线。收纳时,直接通过电源线2与侧板111和本体2的摩擦力来固定电源线2,防止电源线2松脱,另外使能够使电源线2单层缠绕于绕线槽11内,具有更美观的缠绕效果。

所述侧板111与本体1的间距为2毫米至7毫米。即绕线槽11设置为前述宽度时具有较大的匹配性,能够匹配较大范围的电源线2直径。

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线2的缠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