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主越障飞车,属于输电专业检修工具。
背景技术:
为防止架空线发生振动,现技术手段大多采用加装防振器来提高线路防振能力,往往大跨越输电线路会安装多个防振器,当防振器出现跑位时,作业人员需坐飞车出线使其归位。常规的飞车滑轮不能越过(未跑位)的防振器,出线时需将导线上未跑位的防振器拆除,才能前行,缺陷处理完成后还需将拆掉的防振器恢复,造成作业人员出线时间长、体力消耗较大,使工作人员不能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主越障飞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飞车出线时需将导线上未跑位的防振器拆除才能前行,缺陷处理完成后还需将拆掉的防振器恢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自主越障飞车,包括座板,滑轮装置和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板的两端设有滑轮装置,滑轮装置通过锁紧装置与座板相连,滑轮装置上设有固定梁,用于固定座板两端的滑轮装置。
其中,所述的滑轮装置包括滑轮框架,上方顶杆和滑动部分,所述的滑轮框架内设有滑动部分,滑动部分设置在滑轮框架两侧的轴槽内,轴槽上部设有挂钩,滑轮框架的顶端设有上方顶杆,滑轮框架的两侧设有横向顶杆,上方顶杆和横向顶杆用于控制滑动部分,滑轮框架的底端与锁紧装置相连。
其中,所述的滑动部分包括滑轮、轴承和弹簧,所述的轴承穿过滑轮中部的轴套与滑轮框架两侧的轴槽相连,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轴承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滑轮框架上的挂钩相连。
其中,所述的轴槽为L型。
其中,所述的上方顶杆通过螺纹与滑轮框架相连。
其中,所述的横向顶杆通过固定在滑轮框架上的固定套与滑轮框架相连。
其中,所述的滑轮框架的两侧的横向顶杆通过连接杆相连。
其中,所述的滑轮框架两侧设有横向顶杆框架,横向顶杆框架两侧的滑槽内设有横向顶杆,横向顶杆框架的前端设有旋转顶丝,旋转顶丝通过螺纹与横向顶杆框架相连,用于固定连接两个横向顶杆的连接杆。
其中,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螺栓、锁紧铁片和封口锁片,所述的螺栓与锁紧铁片相连,用于固定锁紧铁片,所述的锁紧铁片与座板相连,用于固定座板,所述的封口锁片的一端与螺栓相连,封口锁片的另一端与滑轮框架的底端相连。
其中,所述的滑轮装置的个数为四个,座板的一端设有两个滑轮装置,座板的另一端设有两个滑轮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主越障飞车采用高强轻型铝合金材质,使其安全可靠,携带方便;自主越障飞车出线时不需要将导线上未跑位的防振器拆除就可以前行,实现了作业人员出线时间短、体力消耗较小,使工作人员能够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主越障飞车实施例1部分结构示意图(带滑动部分)。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主越障飞车实施例1部分结构示意图(不带滑动部分)。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主越障飞车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主越障飞车的滑动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主越障飞车实施例2部分结构示意图(带滑动部分)。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主越障飞车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主越障飞车实施例3部分结构示意图(带滑动部分)。
其中:1-上方顶杆;2-滑轮框架;3-挂钩;4-轴槽;5-横向顶杆;6-封口锁片;7-螺栓;8-锁紧铁片;9-座板;10-固定梁;11-滑轮;12-提升弹簧;13-固定套;14-轴承;15-连接杆;16-横向顶杆框架;17-旋转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自主越障飞车,包括座板9,滑轮装置和锁紧装置,座板9的两端设有滑轮装置,滑轮装置通过锁紧装置与座板9相连,滑轮装置上设有固定梁10,用于固定座板9两端的滑轮装置。滑轮装置的个数为四个,座板9的一端设有两个滑轮装置,座板9的另一端设有两个滑轮装置。
其中,滑轮装置包括滑轮框架2,上方顶杆1和滑动部分,滑轮框架2内设有滑动部分,滑动部分设置在滑轮框架2两侧的轴槽4内,轴槽4上部设有挂钩3,轴槽4为L型;滑轮框架2的顶端设有上方顶杆1,上方顶杆1通过螺纹与滑轮框架2相连,滑轮框架2的两侧设有横向顶杆5,横向顶杆5通过固定在滑轮框架2上的固定套13与滑轮框架2相连,固定套13为丝套,横向顶杆5为与固定套13相匹配的螺纹杆;上方顶杆1和横向顶杆5用于控制滑动部分,滑动部分可上下移动;滑轮框架2的底端与锁紧装置相连。滑动部分包括滑轮11、轴承14和弹簧12,轴承14穿过滑轮11中部的轴套与滑轮框架2两侧的轴槽4相连,弹簧12的一端与轴承14相连,弹簧12的另一端与滑轮框架2上的挂钩3相连。固定梁10设置在滑轮框架2上部的挂钩3上。
其中,锁紧装置包括螺栓7、锁紧铁片8和封口锁片6,所述的螺栓7与锁紧铁片8相连,用于固定锁紧铁片8,所述的锁紧铁片8与座板9相连,用于固定座板9,所述的封口锁片6的一端与螺栓7相连,封口锁片6的另一端与滑轮框架2的底端相连。
滑轮框架2上下端与滑轮11之间的空间距离均要超过障碍物尺寸,即大于防振器尺寸,滑轮11与滑轮框架2上端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mm,滑轮11与滑轮框架2下端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滑轮框架2的两侧框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80mm。
本实用新型自主越障飞车的操作方法如下:
自主越障飞车正常行驶时,滑轮11均在轴槽4底部,当第一个滑轮装置前行到防振器与导线连接点(障碍物)时,逆时针旋转横向顶杆5,由于弹簧12收缩,滑轮轴承14自然沿轴槽4上行到轴槽4顶部,使第一个滑轮装置跳过防振器与导线连接点;待第二个滑轮装置前行到防振器与导线连接点时,顺时针旋转第一个滑轮装置的上方顶杆1,将滑轮11顶至轴槽4底部,顺时针旋转横向顶杆5,顶住滑轮轴承14。再用同样方法使其他滑轮装置过障。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固定套13为内部带有凸起的套筒,横向顶杆5为表面带有凹槽的顶杆,横向顶杆5的凹槽与固定套13的凸起相匹配,滑轮框架2两侧的横向顶杆5通过连接杆15相连,通过推拉连接杆15来控制滑动部分的移动,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此结构的操作方法为:安装时滑轮轴承14在滑轮框架2的下端,横向顶杆5的凹槽卡住固定套13的凸起,使横向顶杆5固定,当第一个滑轮装置到达防振器与导线连接点时,拉动连接杆15,使横向顶杆5后移,由于弹簧12收缩,滑轮轴承14上移,使第一个滑轮装置跳过防振器与导线连接点,顺时针旋转滑轮装置的上方顶杆1,将滑轮11顶至轴槽4底部,然后推动连接杆15,使横向顶杆5的凹槽卡住固定套13的凸起,从而使横向顶杆5顶住滑轮轴承14。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滑轮框架2两侧设有横向顶杆框架16,横向顶杆框架16两侧的滑槽内设有横向顶杆5,横向顶杆框架16的前端设有旋转顶丝17,旋转顶丝17通过螺纹与横向顶杆框架16相连,用于固定连接两个横向顶杆5的连接杆15,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此结构的操作方法为:安装时滑轮轴承14在滑轮框架2的下端,旋转顶丝17顶住连接杆15,连接杆15顶住滑轮轴承14,当第一个滑轮装置到达防振器与导线连接点时,逆时针旋转旋转顶17,拉动连接杆15后移,由于弹簧12收缩,滑轮轴承14上移,使第一个滑轮装置跳过防振器与导线连接点,顺时针旋转滑轮装置的上方顶杆1,将滑轮11顶至轴槽4底部,然后顺时针旋转旋转顶17推动连接杆15前移,从而使横向顶杆5顶住滑轮轴承14。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举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如固定套为方形或圆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