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缆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365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缆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电缆刀。



背景技术:

在电缆线路的安装或维护中常需要将电缆的绝缘皮剥开,而电缆剥皮是继电保护基建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工艺要求很高。特别是外半导电层的切断面要非常连贯、整齐,不能有任何毛刺和凹凸不平。此部位电场强度最集中,是电缆头最薄弱的地方,电缆头常见事故大多是由这个部位引起的,剥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的稳定性。

目前电缆破线主要是采用弯型电缆刀,由于电缆的机械特性和功能特性需求,电缆通常由多层材料组成,结构强度较高。因此,采用现有电缆刀进行电缆剥皮时会先用弯刀部分对电缆环割,然后再用刀尖在纵向进行直线切割,但进行环割时刀片与电缆间易发生相对滑动,影响切割且易伤手,且由于电缆刀在使用过程中易接触内部铜线,且传统电缆刀在纵向剥皮时易在钢铠上勾住而将刀尖损坏且不易维护,更换成本较高。同时现有电缆刀也难以同时满足环形切割和纵向切割的需求,由于电缆线为圆柱体,利用刀尖在纵向进行直线切割时也很容易造成手部伤害。此外,电缆刀切入电缆的深度完全靠使用者凭经验感觉,如果过轻的话电缆未被破开,如果过重的话更有可能伤及电缆芯,造成绝缘损坏。

经检索,关于防止刀尖损坏及电缆刀伤及电缆芯的专利已有相关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450802.2,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电缆拨皮刀,该申请案包括刀架、设置在刀架顶端的环形切割刀、直线切割刀和夹紧定位板;其中,所述直线切割刀设置在刀架下侧,刀架的两侧面上于直线切割刀对应处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座,所述夹紧定位板通过其上面设置的铰接座与所述固定座铰接,所述夹紧定位板下方外侧面上设有凸体。该申请案通过将环形切割和直线切割功能分开,并通过夹紧定位板的支撑导向作用,从而便于在电缆外皮上进行的是稳定的平行直线切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与钢带铠装勾住,对导体芯起到保护作用。但采用该申请案的电缆拨皮刀进行环形切割时,电缆易相对于环形切割刀发生滑动,从而影响切割质量,且该申请案对电缆刀切入电缆的深度也不能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无法有效避免对电缆芯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采用现有电缆刀进行电缆剥皮时,电缆刀易损坏、不易维护、更换成本较高、易伤手以及现有电缆刀难以同时满足环形切割和纵向切割的需要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刀能够同时便于对电缆进行环形切割及纵向切割,电缆刀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损坏,且刀片更换方便,成本较低,同时能够对刀片切入深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损坏电缆芯。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和电缆卡臂,主刀具内安装有主刀片,所述的主刀具安装于刀具固定管内,且刀具固定管上安装有与主刀片的刀刃面相对设置的电缆卡臂,通过主刀片与电缆卡臂的配合实现对电缆的卡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缆卡臂包括固定段和卡合段,其中,所述的固定段用于电缆卡臂与刀具固定管的连接,且固定段可相对于刀具固定管发生旋转,所述的卡合段用于与主刀片的刀刃面配合对电缆进行卡合定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卡合段与主刀片的刀刃面相配合的侧面加工为分段平面结构,且不同平面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弧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缆卡臂上还设有电缆纵向切割机构,该电缆纵向切割机构包括副刀安装段与锥形头部,其中,副刀安装段的一端与卡合段相连,其另一端与锥形头部相连,上述锥形头部内安装有锥形钩,副刀安装段靠近锥形头部的一端设有副刀安装槽,副刀安装槽内安装有副刀片,且副刀片与锥形钩自然衔接,通过副刀片与锥形钩的配合实现电缆的纵向切割。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锥形头部与副刀安装段为可拆卸连接,锥形头部内加工有螺纹孔,所述的锥形钩为锥形螺丝或带有螺纹的锥形柱,该锥形钩安装于螺纹孔内;所述副刀安装槽的两侧均加工有纵切面,且副刀安装段上设有第三锁定孔,通过第三锁定孔内的锁定旋钮对副刀片进行锁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刀具固定管上与主刀片的刀刃面相背的侧面向前延伸形成第一锁定部,第一锁定部上固定有剥皮深度控制机构,通过剥皮深度控制机构对主刀片的切入深度进行控制,上述剥皮深度控制机构包括限位器和刻度旋钮,所述的限位器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其中安装部与第一锁定部为螺纹连接,夹持部及安装部上设有与刀片厚度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刻度旋钮与安装部伸出第一锁定部的一端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刀具与刀具固定管之间以及主刀片与主刀具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刀具包括出刀头、刀管、弹性伸缩控制机构和按压部,其中,所述的出刀头、刀管及按压部组成刀具的封闭外壳,主刀片依次穿过刀管和出刀头,所述的弹性伸缩控制机构位于刀管内部,且其远离出刀头的一端与按压部相连,通过按压部的按压带动弹性伸缩控制机构进行伸缩,从而控制主刀片的伸出与回缩。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刀管包括外管、活动管及支撑管,其中,所述支撑管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的活动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其第一管段伸进支撑管的第二容纳腔内部,第二管段与按压部相连;所述的外管嵌套于活动管及支撑管的外部,且外管及支撑管靠近出刀头的一端均与出刀头相锁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伸缩控制机构包括限高片、控制管、活动杆及弹簧,其中,所述的活动杆为矩形管状结构,且活动杆的出刀端与进刀端均为由上下两片组成的弹性结构,所述上下两片之间存在供主刀片穿过的开口,上述活动杆外部套设有弹簧,且活动杆的出刀端位于支撑管的第一容纳腔内部,活动杆的进刀端穿过隔板上的第二出刀孔与活动管相连;

上述活动杆的出刀端设有楔形夹头,楔形夹头套设于控制管的内部,控制管的内腔尺寸与楔形夹头的外廓尺寸相匹配,且控制管靠近出刀头的一端设有限高片,该限高片的内孔尺寸介于楔形夹头与控制管的外廓尺寸之间,从而允许活动杆的楔形夹头穿过而阻止控制管穿过,通过按压部对活动管进行按压,带动活动杆外部的弹簧进行伸缩,从而实现楔形夹头与控制管的分离,进而通过控制夹头的夹紧与张开来实现主刀片的伸缩与固定。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和电缆卡臂,所述的电缆卡臂安装于刀具固定管上且与主刀片的刀刃面相对设置,采用主刀具对电缆进行环形切割时,将电缆卡合于主刀片与电缆卡臂之间,从而能够对电缆进行良好的定位,克服切割过程中刀片与电缆易发生相对滑动,影响正常切割且易伤手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对电缆环割的效率及精度,能够有效防止刀片相对于电缆滑动伤及人手。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所述的电缆卡臂包括固定段和卡合段,其固定段用于电缆卡臂与刀具固定管的连接,且固定段可相对于刀具固定管发生旋转,从而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将电缆卡臂旋转至合适的角度,并对不同直径的电缆有良好的适应性。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所述电缆卡臂的卡合段与主刀片的刀刃面相配合的侧面加工为分段平面结构,且不同平面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弧形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形切割时电缆的圆面,使之不易移动,进一步提高切割质量。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所述电缆卡臂上还设有电缆纵向切割机构,该电缆纵向切割机构包括副刀安装段与锥形头部,上述锥形头部内安装有锥形钩,副刀安装段靠近锥形头部的一端设有副刀安装槽,副刀安装槽内安装有副刀片,且副刀片与锥形钩自然衔接,当使用主刀片对电缆进行环形切割后,将锥形钩由环形切割口卡进电缆表面的绝缘皮内,并向下拉伸,从而带动副刀片一起向下运动对电缆进行纵向切割,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刀能够同时实现对电缆的环形及纵向切割,且通过副刀片与锥形钩的配合使电缆纵向剥皮更加容易,能够有效防止纵向切割过程中伤害手部。此外,由于副刀片在纵向切割过程中通过锥形钩进行导向,解决了传统电缆刀在纵向剥皮时易在钢铠上勾住而将刀尖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副刀安装槽的两侧均加工有纵切面,从而能够减小纵向切割过程中电缆皮对副刀片的阻力,提高切割效率。上述副刀安装段上设有第三锁定孔,通过第三锁定孔内的锁定旋钮对副刀片进行锁定,从而便于副刀片的更换及维护,成本较低。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所述刀具固定管上与主刀片的刀刃面相背的侧面向前延伸形成第一锁定部,第一锁定部上固定有剥皮深度控制机构,通过剥皮深度控制机构能够对环形切割时主刀片的切入深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切割过程中对电缆芯造成损坏。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所述的主刀具与刀具固定管之间以及主刀片与主刀具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对主刀具及主刀片进行更换,维护成本较低,且本实用新型的主刀具可直接选用现有美工刀、弹簧刀或其他刀具,使其与刀具固定管进行固定安装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具固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卡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偏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按压部;101、第三固定孔;2、外管;201、第一滑槽;202、第一固定孔;3、刀具固定管;301、第一锁定部;302、第一锁定孔;303、第二锁定部;304、第二锁定孔;4、电缆卡臂;401、固定段;402、卡合段;403、副刀安装段;404、副刀安装槽;405、纵切面;406、第三锁定孔;407、锥形头部;5、主刀片;6、限位器;601、安装部;602、夹持部;603、卡槽;7、锥形钩;8、刻度旋钮;9、防偏器;901、刀片轴向控制口;10、活动管;1001、第二滑槽;1002、第一出刀孔;1003、第一管段;1004、第二管段;1005、格栅;11、弹簧;12、活动杆;1201、楔形夹头;1202、限位部;1203、卡合部;13、控制管;14、支撑管;1401、隔板;1402、第二出刀孔;1403、第二固定孔;15、限高片;16、阻抑片;17、出刀头;1801、控制部;1802、锁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3和电缆卡臂4,主刀具内安装有主刀片5,所述的主刀具安装于刀具固定管3内,且刀具固定管3上安装有与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对设置的电缆卡臂4,通过主刀片5与电缆卡臂4的配合实现对电缆的卡位。具体的,采用主刀具对电缆进行环形切割时,将电缆卡合于主刀片5与电缆卡臂4之间,从而能够对电缆进行良好的定位,克服切割过程中刀片与电缆易发生相对滑动,影响正常切割且易伤手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对电缆环割的效率及精度,能够有效防止刀片相对于电缆滑动伤及人手。本实施例的主刀具可选用现有美工刀具、弹簧刀或其他刀具,且主刀具与刀具固定管3之间以及主刀片5与主刀具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对主刀具及主刀片5进行更换,维护成本较低。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刀具固定管3的侧面设有第二锁定孔304,通过锁定旋钮或螺钉对刀具固定管3与主刀具进行固定。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3和电缆卡臂4,主刀具内安装有主刀片5,所述的主刀具安装于刀具固定管3内,且刀具固定管3上安装有与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对设置的电缆卡臂4,通过主刀片5与电缆卡臂4的配合实现对电缆的卡位。上述主刀具与刀具固定管3之间以及主刀片5与主刀具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且主刀具可根据需要选择弹簧刀或现有美工刀,只要能够实现电缆的剥皮即可。

如图1、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缆卡臂4包括固定段401和卡合段402,其中,所述的固定段401用于电缆卡臂4与刀具固定管3的连接,所述的卡合段402用于与主刀片5的刀刃面配合对电缆进行卡合定位,且固定段401可相对于刀具固定管3发生旋转,从而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将电缆卡臂4旋转至合适的角度,并对不同直径的电缆有良好的适应性。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是在刀具固定管3的外侧面加工第二锁定部303,电缆卡臂4的固定段401设有与第二锁定部303相匹配的卡槽,通过第二锁定部303与卡槽的配合对电缆卡臂4进行安装。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缆剥皮过程中电缆定位的稳定性,防止电缆与刀具间发生相对偏移,保证剥皮质量,本实施例中将卡合段402与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配合的侧面加工为分段平面结构,且不同平面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弧形结构(即卡合段402的内侧面为由多段平面组成的折面结构,而该卡合段402的外侧面则为整体弧形结构)。通过上述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形切割时电缆的圆面,使之不易移动,进一步提高切割质量。本实施例中卡合段402内侧面的各平面表面可处理为磨砂或细齿状,从而有利于增大旋转切割时作为支点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3和电缆卡臂4,主刀具内安装有主刀片5,所述的主刀具安装于刀具固定管3内,且刀具固定管3上安装有与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对设置的电缆卡臂4,通过主刀片5与电缆卡臂4的配合实现对电缆的卡位。

如图1、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缆卡臂4包括固定段401和卡合段402,其中,所述的固定段401用于电缆卡臂4与刀具固定管3的连接,且固定段401可相对于刀具固定管3发生旋转,所述的卡合段402用于与主刀片5的刀刃面配合对电缆进行卡合定位。本实施例中是在刀具固定管3的外侧面加工第二锁定部303,电缆卡臂4的固定段401设有与第二锁定部303相匹配的卡槽,通过第二锁定部303与卡槽的配合对电缆卡臂4进行安装。同时将卡合段402与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配合的侧面加工为分段平面结构,且不同平面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弧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电缆卡臂4上还设有电缆纵向切割机构,该电缆纵向切割机构包括副刀安装段403与锥形头部407,其中,副刀安装段403的一端与卡合段402相连,其另一端与锥形头部407相连,上述锥形头部407内加工有螺纹孔,螺丝孔内安装有锥形钩7(锥形螺丝或带有螺纹的锥形柱),且副刀安装段403靠近锥形头部407的一端设有副刀安装槽404,副刀安装槽404内安装有副刀片,且副刀片与锥形钩7自然衔接,通过副刀片与锥形钩7的配合实现电缆的纵向切割。当使用主刀片5对电缆进行环形切割后,将锥形钩7由环形切割口卡进电缆表面的绝缘皮内,并向下拉伸,从而带动副刀片一起向下运动对电缆进行纵向切割,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刀能够同时实现对电缆的环形及纵向切割,且通过副刀片与锥形钩7的配合使电缆纵向剥皮更加容易,能够有效防止纵向切割过程中伤害手部。此外,由于副刀片在纵向切割过程中通过锥形钩7进行导向,解决了传统电缆刀在纵向剥皮时易在钢铠上勾住而将刀尖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锥形头部407与副刀安装段403为可拆卸连接,从而节省锥形头部407自身损坏时避免更换整个电缆卡臂4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副刀安装槽404的两侧均加工有纵切面405,从而能够减小纵向切割过程中电缆皮对副刀片的阻力,提高切割效率。副刀安装段403上设有第三锁定孔406,通过第三锁定孔406内的锁定旋钮对副刀片进行锁定,从而便于副刀片的更换及维护,成本较低。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的结构基本同实施例3,其区别主要在于: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刀具固定管3上与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背的侧面向前延伸形成第一锁定部301,第一锁定部301上固定有剥皮深度控制机构,通过剥皮深度控制机构对主刀片5的切入深度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切割过程中对电缆芯造成损坏。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剥皮深度控制机构包括限位器6和刻度旋钮8,所述的限位器6包括安装部601和夹持部602,第一锁定部301上加工有第一锁定孔302,其中安装部601与第一锁定孔302为螺纹连接,夹持部602及安装部601上设有与刀片厚度相匹配的卡槽603,所述的刻度旋钮8与安装部601伸出第一锁定部301的一端螺纹连接。使用过程中,主刀片5卡合于夹持部602的卡槽603内,通过旋转刻度旋钮8可以调节夹持部602的伸出长度,进而调节主刀片5的切割深度(即主刀片5伸出于夹持部602外的宽度)进行调节,而通过刻度旋钮8上的刻度可以对调节深度进行精确控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的结构基本同实施例4,其区别主要在于:所述的主刀具包括出刀头17、刀管、弹性伸缩控制机构和按压部1,其中,出刀头17、刀管及按压部1组成刀具的封闭外壳,主刀片5依次穿过刀管和出刀头17,所述的弹性伸缩控制机构位于刀管内部,且其远离出刀头17的一端与按压部1相连,通过按压部1的按压带动弹性伸缩控制机构进行伸缩,从而控制主刀片5的伸出与回缩。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刀具设计为封闭结构,并能根据需要通过按压使主刀片5伸出出刀头17外或回缩至刀管,既方便使用又方便存放,且能够更好地保护刀片,防止伤害操作人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缆刀的结构基本同实施例4,其区别主要在于:所述的主刀具包括出刀头17、刀管、弹性伸缩控制机构和按压部1,其中,出刀头17、刀管及按压部1组成刀具的封闭外壳,主刀片5依次穿过刀管和出刀头17,所述的弹性伸缩控制机构位于刀管内部,且其远离出刀头17的一端与按压部1相连,通过按压部1的按压带动弹性伸缩控制机构进行伸缩,从而控制主刀片5的伸出与回缩。

上述刀管包括外管2、活动管10及支撑管14,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管14的内部通过隔板1401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隔板1401上设有供刀片穿过的第二出刀孔1402;如图2、图8所示,所述的活动管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1003及第二管段1004,第一管段1003上设有第一出刀孔1002,且第一管段1003伸进支撑管14的第二容纳腔内部,第二管段1004与按压部1相连。第二管段1004所述的外管2嵌套于活动管10及支撑管14的外部,且外管2及支撑管14靠近出刀头17的一端均与出刀头17相锁定,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外管2及支撑管14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202、第二固定孔1403,出刀头17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202、第二固定孔1403相配合的固定孔,通过三个固定孔内的螺钉或固定旋钮将外管2、支撑管14与出刀头17锁定在一起。上述第二管段1004内设有一列格栅1005,通过该格栅1005对备用刀片进行储存,从而当主刀片5损坏时便于对主刀片5进行更换。本实施例的按压部1包括相互嵌套的外套管和内套管,其中,所述的内套管插入第二管段1004的内部,所述的外套管套设于外管2的外部。

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弹性伸缩控制机构包括限高片15、控制管13、活动杆12及弹簧11,其中,所述的活动杆12为矩形管状结构,且活动杆12的出刀端与进刀端均为由上下两片组成的弹性结构,所述上下两片之间存在供主刀片5穿过的开口,上述活动杆12外部套设有弹簧11,且活动杆12的出刀端位于支撑管14的第一容纳腔内部,活动杆12的进刀端穿过隔板1401上的第二出刀孔1402与活动管10相连。具体的,上述活动杆12的进刀端设有限位部1202和卡合部1203(上、下两个卡合部即组成活动杆12进刀端的弹性结构),所述的活动杆12通过卡合部1203与第一出刀孔1002的上下两侧相卡合,所述限位部1202的尺寸大于第一出刀孔1002的尺寸,用以对活动杆12进行限位。将活动杆12的上下两片进行压缩,卡合部1203间隙缩小,使卡合部1203穿过第一出刀孔1002进入活动管10的第一管段1003,而限位部1202的尺寸相对较大无法穿过第一出刀孔1002,此时停止压缩,则两个卡合部1203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相互分离,间隙增大,从而与第一出刀孔1002的上下两侧相卡合,实现弹性伸缩控制机构与活动管1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0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卡合部1203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限位部1202的高度大于卡合部1203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活动杆12的出刀端设有楔形夹头1201(两个楔形夹头即组成活动杆12出刀端的弹性结构,且楔形夹头1201靠近出刀头17一端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其远离出刀头17一端的横截面尺寸),楔形夹头1201套设于控制管13的内部,控制管13的内腔尺寸与楔形夹头1201的外廓尺寸相匹配,从而保证正常工作状态下楔形夹头1201能够被控制管13夹紧,防止主刀片5滑动。所述控制管13靠近出刀头17的一端设有限高片15,该限高片15的内孔尺寸介于楔形夹头1201与控制管13的外廓尺寸之间,从而允许活动杆12的楔形夹头1201穿过而阻止控制管13穿过,通过按压部1对活动管10进行按压,带动活动杆12外部的弹簧11进行伸缩,从而实现楔形夹头1201与控制管13的分离,进而通过控制夹头1201的夹紧与张开来实现主刀片5的伸缩与固定。

本实施例中活动管10的内部还设有防偏器9,如图9所示,该防偏器9靠近按压部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供主刀片5穿过且对主刀片5进行纵向定位的刀片轴向控制口901,所述刀片轴向控制口901的高度与主刀片5厚度及活动杆12的进刀端高度相匹配,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主刀片5进入活动杆12时发生偏移而进不去。

本实施例的主刀具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阻抑片16,该阻抑片16与限高片15相卡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卡接结构,图中省略),以防止限高片15发生摆动;该阻抑片16上加工有供刀片穿过的孔隙,该孔隙为矩形孔结构,且该孔隙的高度小于主刀片5的厚度,由于该阻抑片16具有弹性,当按压按压部1时,主刀片5能够穿过阻抑片16上的孔隙并对刀片进行夹紧,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刀片发生滑落。本实施例的阻抑片16安装于出刀头17与限高片15之间,具体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于刀具内的其他位置。

本实施例的活动管10与外管2上分别设有第二滑槽1001、第一滑槽201,所述的第二滑槽1001延伸至活动管10的尾端,所述的第一滑槽201延伸至外管2的尾端,所述的按压部1上设有第三固定孔101,通过控制第二滑槽1001、第一滑槽201及第三固定孔101内锁定旋钮的旋转方向对刀具进行锁定及拆卸。如图10所示,上述锁定旋钮包括控制部1801和锁定块1802,本实施例中锁定块1802为圆柱体结构,且锁定块1802的两相对面上加工有相互平行的切面,上述两切面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滑槽1001、第一滑槽201的尺寸相匹配,将锁定旋钮的锁定块1802插入第三固定孔101并控制锁定块1802的切面与第二滑槽1001及第一滑槽201平行,使锁定旋钮由活动管10及外管2的尾端滑入第二滑槽1001及第一滑槽201,然后通过转动控制部1801对锁定块1802进行旋转,使锁定块1802的切面与第二滑槽1001及第一滑槽201产生错位,从而对活动管10、外管2及按压部1进行锁定。当旋转锁定部1802使其切面与第二滑槽1001及第一滑槽201平行时即实现解锁状态,此时可通过按压按压部1进行进刀操作或对主刀片5进行更换。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