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3198阅读:3104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接线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太阳能接线盒。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等各方面的优势。目前主要的一种太阳能利用方式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将接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其可以是由若干太阳能电池(或称光伏电池)串联后进行封装并按方阵排列形成的大面积电池组件。其中,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能,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从而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当前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还包括一个和其电性连接的接线盒,用于将太阳能电池组件生成的电能连接到负载或者电网。通常,太阳能电池组件中串联电池受光照产生相同大小的光生电流,但如果电池被遮蔽或出现了阴影,这些电池非但不能产生电流,反而会被当作负载消耗其他有光照的太阳电池所产生的能量,被遮蔽的太阳电池组件此时会发热,这就是热斑效应。这种效应会严重的破坏太阳电池,在极端情况下,电池片可能反偏击穿。为了防止太阳电池由于热斑效应而遭受破坏,最好在太阳电池组件的正负极间并联一个或多个旁路二极管,以避免光照电池片所产生的能量被受遮蔽的电池片所消耗。旁路二极管可以是肖特基二极管,也可以是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或其它形式的晶体管。

然而,太阳能接线盒在发电过程中,盒内发热器件温度较高,不能及时散热,当温度过高时甚至会烧坏整个接线盒。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太阳能接线盒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接线盒内发热器件的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太阳能接线盒。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其具有盒体、位于盒体内的晶体管模组以及散热模组,所述晶体管模组包括并排且分隔设置的若干导电片和电性连接相邻两个导电片的若干晶体管,所述散热模组与其中一个晶体管固定于同一导电片上,且该散热模组至少在三个方向上被所述若干晶体管围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模组与中间的晶体管位于同一导电片上,且散热模组与所述中间晶体管沿前后方向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晶体管在前后方向上错开排布,且中间的晶体管较其两侧的晶体管更靠近散热模组的后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模组设置于安装中间晶体管的所述导电片上,以使所述散热模组处于其邻近的三个晶体管围设形成的区域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与底壁围设形成收容腔,所述晶体管模组及散热模组均位于该收容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模组具有与对应导电片结合的结合部以及自结合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突伸入盒体的收容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呈现弯曲状,且由若干个连续弯折的U型结构形成,所述若干个U型结构相连形成朝向不同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间隔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的宽度,且第二凹槽朝向导电片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能接线盒还具有收容于盒体内的底座,所述晶体管模组安装于该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导电片具有供对应定位柱插入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接线盒具有靠近中间晶体管设置的散热模组,降低太阳能接线盒内发热器件的温度,以将晶体管模组中部区域集聚的热量快速散出,并且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接线盒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太阳能接线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中晶体管模组及散热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晶体管模组及散热模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是图2中散热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接线盒100,其具有盒体10、收容于盒体10内的底座20、安装于底座20上的晶体管模组30、卡接于盒体10以紧固线缆50的卡扣40以及固定于晶体管模组30上的散热模组60。

所述盒体10包括底壁11及自底壁1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侧壁12,所述侧壁12靠近底壁11的外周缘设置,并与底壁11围设形成收容腔13,所述底座20、晶体管模组30及散热模组60均位于该收容腔13内。由于太阳能接线盒100通常暴露于外界环境中,所以需要考虑到它的防水设计以及电气间隙的影响,通常通过在收容腔13内灌胶实现接线盒100内部元件的密封防水并且不用考虑电气间隙的影响。

所述底座20包括基体21及设置在基体21上的若干定位柱22,所述定位柱22自基体21的上表面朝向收容腔13内突伸。

所述晶体管模组30包括并排且分隔设置的四个导电片31和电性连接相邻两个导电片的三个晶体管32。位于两侧的导电片31和用于输出的线缆50连接,从而实现将太阳能电池组件生成的电能输出给电网或负载。在相邻的两块导电片31之中,至少一块导电片31上设置有安装区域311,所述晶体管32设置在对应的安装区域311上,并电性连接相邻的两块导电片3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电片31块数为四块,相应地有三个所述晶体管32分别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导电片31,四个导电片31构成电性串联。

每一晶体管32包括主体部321与焊脚322,所述主体部321设置在安装区域311上,与安装主体部321的导电片31相邻的另一块导电片31上则设置有一个焊脚区域312,所述焊脚322焊接在对应的所述焊脚区域312上,所述安装区域311与焊脚区域312位于导电片31的同侧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区域321及焊脚区域312在导电片31的上表面均呈凹陷设置,以使晶体管32快速地定位安装。每一导电片31上还设置有供底座20的定位柱22插入的定位孔313,位于两侧的两个导电片31后端分别设有一用以电性连接线缆50的接线部31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两侧的两个导电片31仅需设置安装区域311和焊脚区域312中的一个即可,位于中间的两个导电片31需同时设置安装区域311及焊脚区域312。其中一个导电片31的焊脚区域312与相邻导电片31的安装区域311沿横向方向对应设置,以与同一个晶体管32固定连接,也即,每一晶体管32横跨在与其相邻的两个导电片31之间并将两者相连。

三个所述晶体管32在前后方向上错开排布,且中间的晶体管32较两侧的晶体管32更靠近晶体管模组30的后端面,同时,该中间的晶体管32相较于其两侧的晶体管更靠近散热模组60的后端面,因此,三个晶体管32围设形成一热量聚集区域。

所述卡扣40通过超音波熔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盒体10的接线口14内,通过这种设置,可有效防止水汽等通过所述接线口进入接线盒1内部而对其内的电子元器件造成影响。

所述线缆50与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导电片31电性连接,且其末端设置有线缆连接器(未图示)。

所述散热模组60为导热材料制成,所述散热模组60靠近中间的晶体管设置,且沿前后方向排布。所述散热模组60位于安装中间晶体管32的所述导电片31上,且位于该中间晶体管32的前部,以使散热模组60处于三个晶体管32围设形成的区域(热量聚集区)内,也即所述散热模组60在三个方向上被所述三个晶体管围绕;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更多个的晶体管,所述散热模组60在三个以上的方向上被更多个的晶体管围绕。如此,无需对晶体管模组30的结构及盒体10内的其他元件结构及排布做变更,即可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

所述散热模组60具有与对应导电片31结合的结合部61以及自结合部61向上突伸的延伸部62,所述延伸部62突伸入盒体10的收容腔13内,所述散热模组60的结合部61铆接或点焊连接于对应导电片3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62呈现弯曲状,且由若干个连续弯折的U型结构形成,所述若干个U型结构相连形成朝向不同的第一凹槽621和第二凹槽623,且所述第一凹槽621与第二凹槽623间隔排列,所述第一凹槽621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623的宽度,且第二凹槽623朝向导电片设置。

所述延伸部62的连续弯折的U型结构设计可以增加灌胶胶体与延伸部62接触,进而使得灌胶胶体与导电片31的接触面积加大,可以有效地将晶体管模组30工作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盒体10的上部及左右两侧部,达到快速均匀散热的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62的延伸宽度仅在对应导电片31的宽度范围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62可以横向延伸至盒体10的两端和/或高度方向延伸至盒体10的顶端。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